路过中关村,就回想起那些电子卖场。固然大多已关停,但高楼大厦还在,冷冷清清似乎就在昨天。 中关村一桥的四个角在这片方圆不外1平方公里的区域,曾汇集了海龙、鼎好、科贸、E世界、中海等电子卖场。这片区域的高峰时期,每日人流量达20万多人次,能够说寸土寸金,用纷至沓来、摩肩擦踵两个成语表述毫不为过。 中关村一桥是一座逾越四环连通中关村大街的立交桥,东西两侧是四环的主路和辅路,每天进出中关村西区的车辆行人都需求经过这里,曾经是中关村拥堵地点之一。往常这里有一个口字型连廊天桥,是在2011年12月才正式启用。 中关村电子卖场鼎盛时期的中关村一桥上,总有残疾人、老人、磕头小伙在乞讨,当然更有各类活动小贩,以及卖光盘、卖虚假票证的违法人员。2006年,这个桥左近发作了国内首例小贩刺死城管的案件。 中关村一桥的西南角这就是海龙电子城,老IT人应该还记得那句广告:买电脑,去海龙。往常是海龙大厦门前的中关村地铁口位置,曾经是海龙电子城独有的推行资源,每天做路演的企业要等排期。这个广场上,发作过一些惊动全国的事情。 2022年的海龙大厦 10多年前的海龙电子城 海龙电子城北侧就是鼎好电子市场。鼎好电子市场在2020年关停,往常鼎好一期的楼上依然能够看到电子市场字样。 2022年的鼎好大厦 10多年前的鼎好电子市场 中关村一桥的西北角往常是一片空地(下图红框处),这里曾经是中关村最早的电子卖场—中海电子城,一座地上+公开的三层市场 中海电子城北面就是天平洋数码城。中海电子城与安定洋数码城中间有一条东西路,这条路向西走就是北京大学南门,直行就能看到2019年停业的硅谷电脑城,这条路上也有很多故事。 中关村一桥的东北角,中国电信停业厅的位置曾经是一个叫做“大恒”的门店,主要销售刻录机、光盘。 原先,这里有一条2米宽的人行便道,路人、游人、送货员、黑导购、卖违法声响制品的妇女、办理虚假证票和兜售不明来源自行车的违法人员等纷至沓来。但是,在这个脚踩脚、人贴人、巴掌大中央,我捡过20元钱,十分不可思议。 中关村一桥的东南角就是科贸电子城。这座IT商铺从未满售过的卖场,曾几经转型定位,但是直到今天居然还有IT卖场业务据守,也是很神奇。 内外交困下的陆续倒闭中关村电子卖场曾是全国电子产品最大的集散地,日进斗金。2009年中关村电子卖场电子产品销售额为220亿元,2010年为280亿元,到了2011年却下滑至176亿元。而中关村电子卖场的疲态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那一年显现的。 2008年,中关村电子卖场产品销售总额213亿元,相比2007年增长6.8%,这是自2003年有调研数据以来增长率第一次降到个位数。与之相反,电商却迎来爆发式增长。2010年,京东商城IT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11年估量为210(对外发布销售额为309亿,其中70%为IT产品)。 屡屡爆出的不诚信运营行为,让中关村电子市场背负“骗子一条街”的骂名。价钱透明、买卖担保、售后可评价的电商平台直接碾压了中关村电子市场。 能够说在假货、黑导购、狡诈等沉疴顽疾以及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中关村电子市场完成了历史任务。那种情形,就像一个人堕入流沙中,知道命不久矣却无能为力。 中关村电子卖场陆续关停转型日期: 2011年,安定洋数码大厦关停; 2015年,中关村e世界关停; 2015年7月,海龙电子市场停业整理; 2017年11月,中海电子市场撤市,2018年5月,被撤除; 2019年,硅谷电脑城停业转型; 2020年10月,鼎好大厦电子商城关停。 受影响的岂止是实体的电子卖场,随同中关村电子卖场起步的IT产品网站。作为信息化布道者、互联网重要的方式——IT产品网站,高峰时全国具有10多万从业者,往常鲜有人再提及。在快节拍的互联网浪潮中,人们不会再记得那些被淘汰的“旧载体”。 7年前,我以为: 随着技术和网络的展开,IT互联网进入了新融合展开的时期,企业产品与消费产品关系估量密切,未来的IT产品网站趋向绝对不是单一的产品型、导购 型 、资讯 型 、以至是商城型,而是愈加综合体验型的平台,或者是一种愈加注重个性体验的让融合IT产品型。两点:跟着技术创新走,网站不掉队;跟着用户选择走,方向没大错。 IT产品网站方式还在,只是换个了方式与载体。 电子卖场里一些骗人小伎俩我是在IT产品网站入行的。在那1年多的时间里,简直每天泡在中关村。认识了很多门店、柜台的小老板,拍摄了近百款数码、硬件和整机产品,写了几百篇产品和市场导购,当然大多是过目就忘的流水账。也看到听到很多狡诈、跑路、讨债、斗殴以及恶性竞争,可惜大多没有记载下来。 累的时分,我会找个买卖买卖繁华的角落,坐在一边听那些柜台老板、销售跟顾客讲产品技术指标、一五一十的点评各个品牌的同类产品、毫不脸红的忽悠顾客出高价,觉得柜台销售真是大学问。 以价钱狡诈来说,最常见的套路是导购用一个人心动的价钱把消费者吸收过去,然后再告知顾客想买的产品缺货或存在“质量缺陷”,向消费者引荐一款“更优”(其实价钱更高、产品更差)的产品,在销售人员轮番轰炸和现场几个销售人员的“多簧”表演下,无数消费者稀里懵懂就掏钱买了一个高价低质的IT产品。 无数人在中关村遇到过‘身着白衬衣皮肤却被黝黑的“导购”,他们启齿的词普通是:看笔记本,买相机嘛?XX层笔记本大展销。假如消费者跟着走,很大约率被骗。我此前遇到他们普通回答:XX柜台或XX层来拿货的。“导购”听到后立刻转向其他人。 我当时还挺奇特,自己经常到各个柜台和门店来,按说这些人该看着脸熟啊,为什么每次来都是同一套词?一个熟习的店主说:他们从不看脸,只看能不能在这人身上捞到钱,哪怕是亲兄弟来了也是这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