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高考题型解题技巧<三>(精华版)

2023-4-26 09:44|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92|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主观题型——第41题(小论文)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 ...

主观题型——第41题(小论文)


开放探究性试题一般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作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景包含的多种观点,让我们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由于认同的观点不同,因此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没有正误之分,言之成理即可。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从答案生成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一:提炼观点型


设问方式: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主题)并加以论证” “评析或论证材料中的某种观点,即先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再进行论述。


解答程序:(1)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分层次阅读,找出可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评述的语句(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3)选定观点,即从提炼出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4)搜寻史实,从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中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观点的史实(5)概括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类型二:提供观点型(常含有“评述……”等词)


设问方式:就材料中提供的观点,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或另有观点,做出判断并加以论证”“就材料中的观点,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答程序:(1)是什么,即所认同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即理由是什么,即结合史实分析论证;(3)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论证充分。


【高频答题术语】


(1)准确亮明观点。


亮明观点的表述一定要清晰、明确,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亮明观点之后要把你的看法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用)


(2)用史实来论证观点。


在论证时要注意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思路,审题时一定要先理清思路再写答案;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3)注意通篇论述的完整性。


类型一、观点评论(评析)类


【例1】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结出材料中的观点,参考观点有:殖民扩张说,科技促进说,文明扩张说等等,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即可。做到言之有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并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论”“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


观点1:近代欧洲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欧洲中心论):第一段材料;


观点2:近代欧洲崛起是其它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反欧洲中心论):第二段材料。


第三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观点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


欧洲崛起的时间定位:1619世纪末


观点1:欧洲中心论: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经济:世界市场发展过程;思想:人文主义发展。


观点2:反欧洲中心论: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亚非拉地区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比如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产生,但发展缓慢,受以下因素阻碍:政治上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八股取士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所以亚非拉被殖民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亚非拉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参考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受到其他文明成就的影响。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


中国古代文明长期世界领先,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比如:


经济上: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在清前期以前一直世界领先。


政治上: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到欧洲,尤其是科举选官制度影响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科技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对西方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贸易上: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连接欧洲和中国,以及郑和下西洋,都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传播了中国先进的技术和文明。


(注:如果只答西方或只答中国,最多给一半分数。西方史实和中国史实至少要各有3个角度也就是6方面史实才可以得满分,如果少一个角度的史实就扣2分。如果只有一个观点加一个史实,只能得三等文)


【例2】2012·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综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但解题时须注意冲击与反应的对应关系,围绕材料观点,按要求答题。注意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作者认为,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冲击,导致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近代化的进程。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思想、政治体制等变化分析回答。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题思路解析:


第一步:明确答题要求——“评析”“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第二步:解读“观点”的内涵(如:时间界定、包含因子等)


观点梳理:归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


有几种观点?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


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与内涵相关的史实。


评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①判断观点(是否同意)②多角度举出理由(为什么)


中国发生变化的时间定位:19世纪中期~1919


观点一:若赞成“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注意从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西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近代中国文明的落后性对比,然后从西方历次侵华(“冲击”)后,中国人如何从器物—制度—思想等层次向西方学习着手回答。


观点二:若反对“冲击—反应”模式,应侧重从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角度给予否定。可以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各阶级阶层先进分子发起的一系列运动的历史背景入手,注重分析各运动发生时当时中国内部政治、经济以及思想的变化,由此强调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内部动力和必然性。


观点三:若认为“冲击—反应”模式存在片面性,则可以从从答案一与答案二两方面综合辩证评析,从外因角度给予肯定,从内应角度给予否定。


第四步:思考所列举史实与“观点”的联系或者影响——所列举“因素”在“观点”中是如何实现的?


参考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有一定的合理性。


评析:首先中国社会有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由于中国古代在经济、政治、思想、科技等方面长期领先世界,形成了天朝上国的“华夷观念”。当16-19世纪,世界向近代过渡时,中国在经济上依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力量薄弱,政治上是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思想上文化专制、思想僵化,对外趋向闭关锁国。


其次,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不断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抗争,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也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变迁和近代化。这体现下几个方面。


1、经济:冲击了中国根生蒂固的自然经济,使之逐渐解体,改变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观念,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政治: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冲击,社会危机的加深,中国发生一系列社会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


3、对外关系:从闭关锁国的“朝贡体系”到被迫打开国门,改变了中国“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中国逐步融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潮。


4、思想文化:近代以来,正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掀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西方的浪潮,思想不断解放。如: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首开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的“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革命。


5、社会转型:西方列强的侵略,欧风美雨使近代中国在衣食住行、派遣留学生、出版报刊等方面逐渐迈向近代化。


此观点从历史实际出发,注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联系性,是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体现。


参考范文二:(答案仅供参考)


观点:我认为“冲击—反应”模式是错误的。


评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原因,而非外部原因。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是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外部因素,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明清时期的中国便具备突破传统框架的相应条件。自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便产生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其次,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奠定了经济、阶级、思想基础。而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只不过是次要原因。


再次,先进的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主观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和变迁。从林则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追求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向学习西方。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不过是加速了中国发生剧烈变化的进程而已。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历史研究要从事实出发,全面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停留在理论上。


方法总结:观点评论题解题方法


一、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二、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变式训练】


1(2017·新课标全国3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相权与君权。著名学者唐德刚在其《袁氏当国》一书中提到:(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传统中国古代的相权是制衡君权的法宝,比现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还要完美。


你是否同意?依据所学,阐述你的观点。


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代中期至汉口开埠,它是传统商业市镇的兴起与鼎盛时期;二是汉口开埠至张之洞督鄂,它是早期现代化的萌动时期;三是张之洞督鄂至清朝灭亡,它是早期现代化的发展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论是从城市史的角度,还是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都值得加以总结。


——摘编自《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早期现代化的角度,以汉口在明清时期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为例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般地说,改良与改革是社会进化的常态机制。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社会改革形式完成的。当社会其他方面调整速度跟不上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变化时,当社会出现新的阶级力量,而社会原有的政治和统治形式却因为拒绝改革保持不变或改革不得当时,往往会在社会变革中急速形成变数,并发展成巨大的反对力量,这股反对力量往往同社会的其他被统治阶级联合或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反对拒绝革新进步的统治阶级。改革与反改革的分歧越尖锐,反对与保守的力量越强大,其冲突就越尖锐。矛盾斗争就往往转化为革命。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改革或革命的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类型二、文字比较类


比较类是高考历史中常见的类型,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的能力,作为高三备战的考生,必须把握出题规律,掌握技巧,从而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一、寻找时间节点


历史就是一部时间史,因此把握时间要素对解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014·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目录A


第一章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革命的开始第一和第二次内战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政变


第二章(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近代部分》,1972年版


目录B


第一章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文艺复兴


第三节宗教改革


第四节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2011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解析】时间节点:目录A世界近代史开端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目录B以16世纪世界为开端;目录A摘编自1972年版,目录B摘编自1972年版,2011年版。根据时间节点我们可以知道目录A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目录B则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16世纪“地理大发现”。之所以认识不同是因为目录A编写于文革时期,目录B2011年版处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


【答案】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教材出版时代分析原因,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二、抓住比较项


比较项就是比较的方面,抓住比较的方面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2.2016·广东揭阳一模·41)(12分)


材料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时期


明后期至清初


晚清时期


翻译者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


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


内容


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 《奇器图说》、 《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


《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


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解析】不同可以通过材料中图表的比较项进行分析,第一个是“翻译者”,材料关键信息有“西方传教士”、“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得出结论: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原因可以结合所学,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的努力、改革运动等。第二个是“内容”这一栏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到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原因既有传教士的宣传,也要看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等。


【答案】


示例(1)特点:明末清初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晚清时期主要为外国法学著作、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书籍。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宣传介绍西方,同时向西方介绍中国;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因此大量翻译西书。


示例(2)特点:明末清初主要是传教士译书;晚清时期译书多为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作而成。


原因:传教士在中国为推广教义;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军事变革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心的驱使。


【变式训练】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12分)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明


第一节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


二、海禁与“倭寇”


………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2.(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类型三、图表信息提取类


图表信息提取类的考查方式经常以表格、地图、统计图、柱型图、曲线图等形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


一、表格式


表格式的解题技巧三点很关键,一是划分层次,二是合并同类项,三是结合时间分析原因。


【例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星期日为第一层次;星期六、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星期日、星期日合并,因为1995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劳动节、国庆节合并,因为2000年后小长假出现或增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合并,因为2008年后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


三是时间分析:与1950年比较,1995年—2008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


【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


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分)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分)


【例2】2016·河北唐山二模·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890—1933年中国部分经济部门占GDP百分比(按照1933年价格计算)


1890


1913


1933


种植业、渔业、林业


685


67


64


手工业


77


77


74


现代制造业


01


06


25


采矿业


02


03


08


电力


0


0


05


从材料中提取两项有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重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解析】一是划分层次: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为第一层次;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为第二层次。


二是合并同类项:种植业、渔业、林业、手工业合并,因为都是传统经济,占主导地位,且有所下降;现代制造业、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近代工业,有所发展,但发展缓慢;采矿业、电力合并,因为都是重工业,且有所发展,但仍十分落后。


三是时间分析:1890-1933年为中国近代阶段,自然经济不断解题,民族工业产生并缓慢发展。


【答案】示例:信息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广大民众爱国救亡运动以及政府采取的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信息2: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列强掠夺,资源缺乏;重工业自身特点——投资多、见 效慢;资金、技术缺乏,受外资企业压制。


信息3:近代中国传统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的侵略掠夺、封建主义的压迫阻挠,长期的战乱等, 使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发展缓慢,中国始终是一个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国。


【例3】2016·黑龙江大庆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2 1949—2022年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一览表


赛会年份


19491989


1990


2008


2010


2011


2015


2019


2022


亚运会



北京


广州


杭州


夏季奥运会



北京


世界游泳锦标赛



上海


世界田径锦标赛



北京


男篮世界杯



北京


南京等


冬季奥运会



北京


张家口


2能够反映我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12分)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图表分析得出:从19492022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491989年,并没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第二阶段:19892022年,可以看到中国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种类不断增多,而且在2022年出现一年举办两次大型体育赛事的现象,不难看出时间的临界点即是对外开放。因此,根据分析,趋势很容易总结:改革开放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种类增多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频次增加。原因的分析可从经济实力、政府政策、国际影响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事业的社会化等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种类增多或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频次增加。(4分)


原因:(8分)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扩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上,竞技体育成绩突出;群众性体育不断开展;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取得成功。


(此示例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赋分。)


【变式训练】


1.求。(12


材料呈现的是1601 年至 1952 年英国解决城市化问题的过程,请对这一过程的主要特点进行解读。(12 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表


时间


行业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交通通讯


7.23


6.43


6.18


6.15


5.61


6.03


批发零售


17.5


16.7


16.61


15.82


15.23


15.88


金融保险


2.73


3.71


4.04


4.65


5.94


8.31


房 地 产


7.82


9.62


9.63


10.24


11.47


11.31


社会服务


8.21


9.78


11.63


13.55


18.46


21.92


政府服务


11.35


13.08


15.95


14.97


14.43


11.0


——魏作磊《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从表格中提取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二、地图式


地图式一般以中外古近进行对比,这一般涉及到社会的转型。解答此类题型一看文字,二看时间,三析转型。如有小图,大图小图结合看,小图往往可以看出不同。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一看文字: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和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二看时间: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三析转型: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予以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


【答案】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我们认为,除“参考答案”提供的两个角度外,考生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作答:


信息1:汉代各州范围较大,唐代长江流域各道范围较小;


说明1:唐代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中央对长江流域控制加强。


信息2: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


说明2:中央管辖版图扩大,唐代行政区划更加发展。


信息3:吐蕃、南诏、流求出现在唐代版图中。说明3:汉至唐边疆民族关系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强,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


信息4:从汉代的交州到唐代的岭南道,、所辖范围变化不大:


说明4:说明岭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变式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云贵川4使用)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9 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编》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三、图片式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等多种信息。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温州宇舶手表回收价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