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漳县盐井乡人民政府) 新时代的伟大行军 ——写在习主席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10周年之际 ■解辛平 巡逻官兵徒步翻越山脊。资料图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历史上,我军一次次伟大的行军,赋予这支军队征程壮美的意象。 这支军队,路在脚下。走过万水千山,跨过雄关险隘。多少次背水攻坚、命悬一线,濒临绝境又转危为安,掩埋战友的遗体,揩干身上的血迹,大步流星,浩浩荡荡,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这支军队,志在远方。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昼夜兼程。多少次艰难求索、披荆斩棘,重整行装又再次出发,脚踏祖国的大地,背负民族的希望,向着太阳,向着胜利,千锤锻打百炼成钢。 行军,是“把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坚定不移走出来的,是“到达一个目标又迈向下一个目标”的接力远征。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行军,见证着这支军队的苦难与辉煌;更远的征程、更新的目标,延续着这支军队的光荣与梦想。 2013年3月11日,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人民军队由此开始了新时代的伟大行军。 这是洞察大势的抉择,这是把握机遇的定向,这是继往开来的攻坚,这是革故鼎新的奋进。 2013-2023,弹指十年,衔枚疾走,伟大行军气吞山河。 2022-2027,关键五年,间不容发,伟大行军正在路上。 (一) 北上!北上! 当年,面对长征途中敌人的围追堵截,毛主席把行军方向锚定民族救亡图存,红军开始新的进发,在漫漫征途中找到新的希望。 跃进!跃进! 当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前夕,毛主席在陕西省靖边县小河村拟制了一封重要电报,发往中原。不到10天,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邓小平同志后来回忆说:“没有一个伟大的战略思想,是做不出这样的决定的。” 行军,一声号令,大军开拔,百折不回,义无反顾,蕴含着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 当21世纪进入第二个10年,继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2012年,我国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占到19.8%,首次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与此同时,世界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之争更加激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 俯瞰历史风云,习主席深刻洞察:“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与此同时,新一轮军事革命的风暴,已经在地球的另一端兴起。信息化蓬勃发展,智能化初现端倪,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的无声竞逐拉开新的序幕。 新的历史关口,如何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 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军队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历经30多年和平岁月的人民军队,该往何处去? 这是时代之问,也是历史之问! 2012年12月8日,超强台风“宝霞”带来的热带气旋刚刚离开南海。登上中国海军海口舰,习主席眺望远方。 此时此刻,一片正在生长的国土,崛起在南海的万顷碧波之中。战舰的航迹背后,绵延南岭,环抱着改革开放的热土。 在这片山海之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雄韬伟略擘画蓝图,回响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铿锵足音。 中国梦强军梦。张凯 摄 在新时代征程开启的重要时刻,在“春天的故事”发源地,习主席向三军将士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 2013年早春,北京京西宾馆。迎春花、白玉兰竞相怒放。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昭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沙场阅兵,习主席又发出振奋人心的强军号令:“把我们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两个月后的金秋时节,“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标定了人民军队作为大国军队、强国军队的样子。 “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机遇稍纵即逝,抓住了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强军目标的提出,是对历史机遇的把握,更是对历史机遇的塑造。 沙场阅兵。刘应华 摄 梦想启航,目标导航,核心领航。一次次审时度势、把舵定向,一次次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熔铸成习近平强军思想,一体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大刀阔斧“重振政治纲纪、重塑组织形态、重整斗争格局、重构建设布局、重树作风形象”,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听吧,新征程号角吹响,强军目标召唤在前方。国要强,我们就要担当,战旗上写满铁血荣光……”10年来,这首《强军战歌》在全军久唱不衰,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士的心声强音。 10年已过,未来已来。 (二) 大凡行军,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命题——从哪里出发,向哪里走去。 回望来时路,眺望新征程,这是每一名行军者都必须作出回答的灵魂之问。 新时代强军征程的整队集结,就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 驻闽某部组织官兵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活动。姚安泉 摄 2014年金秋,古田。那天午餐,作为黄继光生前所在连第37任指导员,余海龙坐在习主席身边,端起红米饭、南瓜汤…… 那天中午,一同端起“红军饭”的,还有全军400多名高级指挥员。 “只有闯过灵魂深处的激流险滩,才能直面未来战场的刀山火海。”这顿饭的滋味,余海龙品味至今。 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被定义为新时代人民军队浴火重生的原点。 为什么选择古田? 古田,人民军队发展具有转折意义的地标。1929年,红军面对着生死存亡的拐点,“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那次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红军有了根与魂,一支军队从此脱胎换骨。 为什么重回古田? 习主席说,“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 承平日久,和平积弊重重,灵魂问题滋生,官兵信仰高地受到冲击,有些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否则军队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 挽住云河洗天青。习主席扶危定倾、拨正航向——坚持“十一个优良传统”,纠治十个方面突出问题,牢固立起理想信念、党性原则、战斗力标准、政治工作威信…… 向历史深处回望,我军90多年的风雨历程,每逢重要的起点、重大的拐点、关键的节点,边行军打仗边思想整训是常态,越整训越坚定、越整训越胜利是规律。 猴场会议、遵义会议、俄界会议……长征途中,转战间隙,党和红军的领导人先后召开70多次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确定了行军路线。 晋察冀根据地、山东根据地、苏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我军高级将领从各个方向穿越封锁线,风尘仆仆会聚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实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 延安整风运动(油画)。罗工柳 绘 “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 从古田再出发,习主席带领人民军队开始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政治整训、一场思想领域的伟大行军。 炼忠诚之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深入纠治“四个不纯”“七个弱化”等问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 肃作风之弊——“能否始终如一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关系军队建设的大问题。”制定和落实军委“十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纠治“四风”,持续推进专项清理整治,深化“三严三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回归我党我军的好传统、好作风。 除军中之蠹——“军队是拿枪杆子的,军中绝不能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全军利斧破冰,激浊扬清,全面从严治党治军,强力正风肃纪反腐,郭伯雄、徐才厚、房峰辉、张阳等军内的一大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没有谁是“铁帽子王”,没有所谓的护身符,没有自恃安全的保险箱。 固打赢之基——“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全军上下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组织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整改训风演风考风弊端,解决“五个不会”,纠治“二八现象”…… 10年来,新时代的伟大行军,一次次思想整队、一次次精神洗礼,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了我们这支军队,武装了我们这一代军人,让我们的步调更一致、步伐更坚定。 一位亲历强军10年的老兵说:“如果没有思想的淬炼,没有灵魂的洗礼,后来我们熟知的一切,都不可能水到渠成。” (三) 伟大的行军,总有一段里程需要抛掉一切坛坛罐罐,万众一心加速朝前闯,军语叫做“强行军”。 滹沱河畔,石家庄市。一个军营大院里,一座军人的雕像跃马扬鞭,傲然矗立。 纵马一跃,能跳多远?2015年12月27日,在这里驻守了46年的陆军原第27集团军拔营起寨,翻过太行山,成为全军首个因改革而调整部署的军级单位。 天色未亮,第一批移防队伍悄然出发。郑立洪 摄 4天之后,位于北京复兴路上的八一大楼,响起雄壮的国歌声。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 梦想在召唤,改革再出发。在一面面统帅新授的军旗指引下,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势如破竹、迅如雷电。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习主席提议,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写进全会《决定》,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2014年3月15日,新华社向全球播发: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这两个“第一次”,向世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新一轮军改,重要性前所未有,艰巨性前所未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军事领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谁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谁就会错失宝贵机遇,陷入战略被动。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严重影响我军战斗力生成和发展。不改革,不全面改革,不彻底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站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习主席指出: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为了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使它成为历史性、突破性的改革,为今后20年、30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 2015年9月3日,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两个月后,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举行。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中,习主席率领人民军队开始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改革。 2016年1月16日零时,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开始运转。 军区大院最后一夜的灯光,镌刻在许许多多中国军人的记忆里。他们即将迎来的,不仅是一次普通的日出,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 前后不到1个月,调整组建15个军委机关职能部门,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跨出了石破天惊的一大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军队就开始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探索。然而,几十年过去,“联不起来”的问题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习主席一锤定音、一声令下,我们进入了联合作战的“战区时代”。 一声令下,原七大军区撤销番号;数十支部队移防部署,3天之内开拔;数百名将军调整岗位,接到命令当天就出发。 陆军某团“大渡河连”经历近30次编制调整,始终不忘初心,坚定前行。彭希 摄 “如旱天惊雷!”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评价中国军队改革时的标题。国际舆论评价,习主席“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挪棋子,动棋盘,改棋规。习主席领导军改的“第一大战役”,从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入手,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构建“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首战奠基,乘势而上。2016年12月,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主席亲自部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二大战役”打响。 重塑再造,“大国兵阵”焕然一新。2017年4月18日,习主席接见全军新调整组建的84个军级单位主官。9天之后,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披露,陆军18个集团军番号撤销,调整组建后的13个集团军番号同时公布。 这只是人民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中,还包括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军以及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中的诸多新型作战力量。 规模更加精干,结构更加优化,编成更加科学……人民军队改革重塑,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陆战型的力量结构,改变了国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势,改变了重兵集团、以量取胜的制胜模式。 接受检阅。柳军 摄 连战连捷,一鼓作气。2018年11月,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第三大战役”打响,一系列调节军事关系、规范军事实践、保障军事发展,突出改革急需、备战急用、官兵急盼的政策制度接连推出。 深化我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创新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重塑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4个方面的政策制度改革系统配套、同向发力,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 领导指挥体制改革、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军事政策制度改革,这“三大战役”一仗接一仗,一环扣一环,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四) 伟大的行军,从来不是田园牧歌般的旅行,必然遇到突如其来、迎头相撞的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202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95岁生日。第二天,新华社向全世界公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北京时间2022年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军事行动,并公布演习区域示意图。 联合演训。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多军兵种实施联合火力打击,火箭军部队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导火力突击,导弹飞越台湾岛,全部精准命中目标。网友们发现,此次公布的演习区域,“包围了台湾岛”。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严正指出,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是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和侵犯,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没有斗争精神是不行的!要善于斗争,也要敢于斗争,该硬的时候一定要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绝不允许被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打断。护航复兴,人民军队一刻都不能“缺位”。面对波谲云诡的世界风云,人民军队不能“闭关练功”。 习主席高瞻远瞩,引领人民军队在斗争中成长,在成长中斗争—— 亲自领导制定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了有利战略态势。 拼版照片:(左)熊利兵 摄,(右上)新华社发(刘锐 摄),(右下)新华社发(林健 摄)。 在强军恢弘画卷中,3张照片定格了人民军队军事力量运用的经典瞬间。 ——“中国海军带你回家!”2015年3月也门撤侨,海军女兵郭燕牵着小女孩准备登舰的照片,让国人自豪:“祖国实力的强大不在于让中国公民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的时候能把你带回家。”这些年,海军护航编队16频道在1500多次呼唤与承诺中,成为大国担当的“最佳代言”。 ——“真美!真给力!”2016年7月,中国空军官方微博发布一张轰-6K巡航黄岩岛的珍贵同框照,网友纷纷点赞。这些年,大国之翼振翅海天,跨越洲际,飞到很多过去没有飞到过的地方。 ——“近在咫尺!”2022年8月,在巡弋的军舰上,一名海军战士手持望远镜观察的身影,与台湾岛上起伏的山脉同框。如今,我军绕岛巡航渐成常态,台岛周边成为我军例行演练海空域。 这3张照片刷屏的背后,是国人对一支强大军队的热望。扬眉吐气的情绪表达背后,是一支军队的硬气、底气。 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布。国际军事观察员敏锐地发现我军军事战略方针在新时代的变化: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 这一年,恰逢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强迫旧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750多个。 “许多时候胜利要通过斗争获得,谁也不会送给我们。”习主席率领人民军队,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统一,展示了空前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谋篇布局、用中塑局、一体控局,10年来,人民军队军事力量运用,掀开了里程碑式的崭新一页—— 常态化警巡东海、战巡南海、绕岛巡航,开展边境斗争……塑造态势、管控危机,兵力运用趋于常态化、多样化。 亚丁湾护航、国际维和、跨国救援、全球航行、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中国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走出去。 空降兵机降训练。资料图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在习主席率领下,人民军队在斗争中亮剑,在亮剑中砺剑,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从严冬到酷暑、从寒区到温区、从高原到海岛、从大漠到大洋……实战化训练向全维拓展。 合成“鹰群”低空呼啸、特战分队渗透斩首、电子对抗无形绞杀……实战化训练向新质跃升。 “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系列联合实兵演习,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实战化训练向体系推进。 “中国军队近几年训练强度世界罕见!”透过一场场实兵对抗演习,海外媒体以一种惊讶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训练方式的深刻变革。 一手抓练兵备战,一手抓力量运用,人民军队越练越强大、越用越强大。 (五) 伟大的行军,是大浪淘沙,也是烈火炼金。在忧患中奔跑的队伍与狼共舞,催生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基因。 破浪前行。张雷 摄 南海碧波,铁流澎湃。2018年4月,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盛大举行。战略打击、水下攻击、远海作战、航母打击、两栖登陆、近海防御、综合保障7个作战群破浪驶来;舰载直升机、反潜巡逻作战、预警指挥、远海作战、对海突击、远距支援掩护、制空作战等10个空中梯队凌空飞过…… 检阅舰上,习主席铿锵的话语汇入南海的春潮:“今天的人民海军,正以全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这片海空,铭记着“海空卫士”王伟的悲壮,也镌刻着他的梦想和夙愿。他留下了一幅画作——一名飞行员驾驶舰载机从航母起飞。 这些年,每到王伟牺牲的日子,人们就会发出这样的呼唤:“81192,请返航!” 这是对英雄的呼唤,更是对强大海军的呼唤。如今,王伟的夙愿不仅成真,而且更加壮美。 “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人民海军一路劈波斩浪,纵横万里海疆,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海军跨越式发展,是新时代人民军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强军10年,人民军队划出了一道“又好又快”的发展轨迹。这道“又好又快”的轨迹,凝聚着习主席对高质量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深远谋划。 强军之“强”,是“全面的强”,是“跨越的强”,更是“赶超的强”。高质量发展,是强军征程上日益响亮的时代足音。 这是行军中不断下达的“任务书”——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国防和军队建设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不断推进。 这是行军中不断升级的“驱动力”——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建立全新的战略管理体制,形成全新的军事科研体系,打造全新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这是行军中不断拨快的“时间表”——从“三步走”构想到新“三步走”战略,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推进。 运-20机群展开训练。新华社发(张猛 摄) 强军10年,陆军进入“合成时代”,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空军进入“20时代”,火箭军“东风家族”不断添丁……有“量”的发展,更有“质”的提升,跑出了强军加速度。 “时间就是军队”。1853年12月,恩格斯观察克里米亚战争,写下了这个著名的论断。这场“帆船对蒸汽船的战争”,向世人揭开了“近代科技战争的面纱”。 170年后,在现代科技战争加速演进的今天,在人民军队加速转型的今天,再次品味,这句话有着更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谁将赢得下一场战争?”军事领域竞争的时间不只是“时差”,更是“代差”。 飞夺泸定桥、辽西大追歼、风雨下钟山、抢占三所里……昔日,我们这支军队的胜利是抢出来的、拼出来的,稍纵即逝的战机也是抢出来的、拼出来的。今天,我们这支军队面对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更需要全力去抢、去拼。 在战争年代,我们边打仗、边学习、边生产;在新时代,我们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 没有万事俱备,只有争分夺秒;不能按部就班,唯有加速跨越。西方战略观察员说: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军队来说,“追赶中跳过几个阶段至关重要”。 科技在加速,世界在剧变。世界一流不是一个固定指标,而是一个动态指标;不仅是一个刻度,还是一个速率。 实弹射击。李明 摄 今天,我们距离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仅剩半程,距离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仅剩12年,距离2027年“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剩4年。 目标如此壮丽,时间如此紧迫,挑战如此严峻。 挑战始终在更新,机遇也始终在更新。 过去,我们靠加速奔跑赢得了历史机遇;今天,我们需要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质量,才能赢得新的历史机遇。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作出新的强军部署:“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目标,就是军令状。全力以赴,务期必成。 (六) 行军者在地球上留下的痕迹,是蜿蜒而坚定的脚印。一路雨雪风霜,换来一代战士的成长,他们最伟大的创造,莫过于在时间之壁上刻下永恒。 海拔5100多米,秋迪俭革拉,一处崖壁矗立了亿万年。 “每天我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它。”10年前,新兵张俊祥来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后来,越看它越像一面旗,我和战友把它画成了一面党旗,让它高扬在祖国的边境线上。”10年后,张俊祥成为一名班长,他的哨所屹立在云端。 重温入党誓词。索延客 摄 “党旗山”,祖国边关的壮美地标和精神高地。新一代戍边军人,将青春和忠诚融入守护的山河。 从“党旗山”到加勒万河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壮丽的山河见证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伟大的行军塑造着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样子。 新时代的伟大行军,习主席是举旗人,也是领路人—— 军委联指中心,习主席一身迷彩运筹帷幄;华北演兵场,习主席向全军发布训令;驻澳门部队氹仔营区,习主席端枪射击……战位上,统帅身体力行,把使命扛在肩头,全军官兵看齐追随,强军步伐更坚定。 航母辽宁舰,习主席深入舱室机库,郑重在航泊日志上签名;三角山哨所,习主席顶着凛冽寒风执勤站岗,在观察登记本上签下名字……战位上,统帅的一笔一画,传递着千钧使命,全军官兵信心满怀,胜战步伐更铿锵。 10年前,强军目标提出第二天,恰逢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十年树木,十年亦可树人。这仿佛是一个深情的隐喻——强军目标播撒下的种子,早已如常春藤般生根拔节,爬满每名士兵的心间眉宇。 10年前,习主席第一次视察军队院校,来到湘江之畔的国防科技大学,走进年轻学子中间。 10年后,那些接受习主席检阅的军校学员,如今早已陆续完成学业,走上大江南北的各个战位—— 远海大洋,李朝阳站上航母飞行指挥台;西北戈壁,曹博研放飞无人机群;青藏高原,邱远强搭起野战信息通信网;大山深处,戴华骅精心绘制电子地图…… 时间,脚步,征程。这10年,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西北戈壁,从繁华都市到风雪边关……多少中国军人走向陌生的新驻地、走向离军事斗争一线更近的地方。 江河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行路人。 山东舰副舰长徐英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要想跻身一个历史大事件,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遇见了一个大时代。” “四年陆军绿,十年空军蓝。今日到海军,再干几十年。”徐英拥有常人难以复制的军人履历:从陆军学员到空军歼击机飞行员,从海军舰载机飞行员再到航母副舰长。 转型、跨界、重塑,时代给予的每一次机遇,他都全力以赴。时代没有辜负徐英,徐英更没有辜负时代。 10年,一代人的青春;强军,一代代人的奋进—— 国产航母山东舰舰长来奕军,是70后;大国“鲲鹏”运-20机长冯玮,是80后;火箭军“金牌指挥长”刘如凤,是90后;武警雪豹突击队特战队员金步康,是00后…… 青春方阵。新华社记者 翟健岚 摄 放眼全军,陆战先锋、海空雄鹰、深潜兵王、砺剑尖兵、特战勇士……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强军人才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茁壮成长,我军新时代人才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雄师雾列,俊采星驰。10年来,从天安门广场到朱日和草原,从万里长空到浩荡海洋,新时代中国军队一次次盛大阅兵,成为检阅强军成果的走廊、透视强军阵容的窗口、展示强军风采的画卷。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伴随钢铁方阵行进的,是新时代中国军人山呼海啸般的誓言。 从2013年那个春天出发,人民军队向着强军目标昂首阔步。新时代的伟大行军,彰显让国人骄傲、令世界震撼的“中国力量”。 大国战将率领青春方阵,伴随“中国力量”一起成长,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 (七) 所有的远征,都无比伟大也无比坎坷,无比壮阔也无比艰难。 有人曾问董必武:为什么长征那么困难,你们总是那么乐观?董必武答: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前途! 倘若历史再次追问,新时代革命军人定会响亮地回答:因为我们有伟大的目标! 习主席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站在强军目标提出1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无疑正体会着这样的智慧和力量。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资料图) 目标,是一个起点向另一个起点的抵达,也是一个梦想对另一个梦想的召唤。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里,写着这样一段文字:“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一个任务,包含三个目标,契合三个节点——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构建起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定位当下、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走向未来的时空坐标系。 这是时间的凝视,从三个100年看强军10年,我们能看到什么? 这是历史的对望,从强军10年看三个100年,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凝视时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指向未来的梦想犹如不灭的火炬闪现在眼前—— 在毛泽东眼中,那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方志敏眼中,那是《可爱的中国》里的美好憧憬;在红军指挥员眼中,那是陕北窑洞里带有航空母舰的军事教育挂图;在我党早期派到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专家眼中,那是《建设中国红色空军计划》中的一个个“如果”…… 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 今天,那支曾在山沟沟里打游击、衣衫褴褛的军队,正在加速迈向世界一流;那些蕴藏在泛黄纸页中的畅想,已驶向大海、飞向天空;那些革命先烈憧憬的未来,已经变成我们经历的现实…… “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孙中山《建国方略》相关规划图前,习主席驻足凝视,感慨地说。 对望历史,一个个璀璨的时间坐标,勾勒着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的大历史观—— “救国、兴国、强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梦想的实现,是恒久的接力。一场目标明确的伟大行军,从来都是一个跨越连着一个跨越,一座里程碑接着一座里程碑。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以这样的大历史观,更能理解这样的豪迈:“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世界很大,比世界更大的是百年大党的胸襟和目光;未来很远,比未来更远的是人民军队的使命和梦想。 “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资料图) 谋篇布局2027,前瞻运筹2035,深远经略2049……在迈向世界一流军队的时间轴上,一个个目标背后,蕴藏着多少经天纬地的胆识,包含着多少气贯长虹的行进,酝酿着多少震撼人心的未来。 在新时代的伟大行军中,我们再一次得到了清晰无比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不仅有着辽阔视野和雄心壮志,还有着与之匹配的超强执行力。我们善于把梦想化为目标,把目标落入规划,把规划变成现实。 我们走过万水千山,脚下还有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阔步前行。新华社记者任珑 摄 本文刊于3月3日解放军报 01、02版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李青青 初审:颜雪彦 终审:漆耀明 ★ 扫码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