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2023-4-29 19:30|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8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设个 星标 吧朋友们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在他的哲学著作中对教育有许多思考和论述,《什么是教育》收集和总结了他的教育构想,为考察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该书 ...


设个 星标 吧朋友们


我们之间,就差一个置顶星标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在他的哲学著作中对教育有许多思考和论述,《什么是教育》收集和总结了他的教育构想,为考察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基础。该书中译本较为芜杂,且多为英文转译和节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由陈巍和Karl Kraatz翻译的《什么是教育》是从德文原版译出,该书相较于以前的版本,更注重概念的精确统一和文本的完整性,而且还在原书之外,精选了雅思贝尔斯关于谢林的论述,从而反映其教育哲学思想的渊源。本书共9章,既有对教育的哲学思考,也有他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内容和形式,还有他对各种教育的观察和反思,完整体现了他的“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的深刻的教育思想。


《什么是教育》


[德]卡尔·雅思贝尔斯 著


陈巍 [德]卡尔·克拉茨 译


定价:9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2.12


关于教育与塑造的构想贯穿了雅思贝尔斯的全部著作,重要的有《哲学》(1932)、《大学的理念》(1923)、《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和《哲学——马克斯·韦伯》(1932)等,他始终对教育的思考有浓厚的兴趣。尽管雅思贝尔斯1948年拒绝在巴塞尔大学教授教育学,但他的作品见证了他对教育问题的持续讨论和对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的深厚积累。


雅思贝尔斯对“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的回答之所以至关重要,首先是因为作为一个自由的、行动着的、使自身成为目的之人格的人,与为了实现从外部强加给他的某一目的而被培养、被谋制的人是相互反衬的。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将人作为活生生的、社会性的和历史性的存在者(只有在对人的可谋制性和可计划性的限制体验中才能赢获自身,并且只能以这种方式实存),与某种现代的、以可计划性和可用性为导向的、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人类(作为动物的人必须通过教育从而被培训成一名劳动者)之表象相互反衬。我们可以从雅思贝尔斯那里学到启蒙运动和人文主义的西方的塑造理念与现代“塑造”之间的区别,后者只在生产和制造的意义上理解塑造。这些论述让我们思考:教育只是为了让人们为工作世界(die Arbeitswelt)做准备吗?难道只是为了将孩子培训成有纪律的劳动者吗?还是说,在我们孩子的教育中存在更为利害攸关的事情吗?


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围绕“教育能够和应该完成什么”展开。通过回溯人类历史上种种教育理念,雅思贝尔斯对教育的目的、方式等都有深入的思考。例如,塑造是否应该被理解为像制作一个黏土容器一样,只要它是“可塑形的”,就必须用外部的压力来塑造,以便做出可以使用的东西?或者说,人类——作为具有历史性的存在者的自由人类——面临的塑造是一种“来自内部”的塑造?还是只能从外部促进和支持,但永远不能从外部强迫的塑造?一言以蔽之,教育必须是关于纪律、压力和胁迫的,还是关于雅思贝尔斯在《论真理》(1947)中所说的“游戏性和尝试性实践”?我们所遵循的是什么,是工作世界的要求还是人文主义的塑造理念?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是军事式的从风而服还是苏格拉底的助产婆式的教育?是在工厂中的机械式工作还是柏拉图式的对话?在何种意义上,教育者和教师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权威?他们是否能够强制执行纪律并要求服从?还是说,他们的使命与爱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什么是教育》中找到,我们可以简要地归纳雅思贝尔斯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成为他们所能成为之人。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卡尔·雅思贝尔斯


雅思贝尔斯对教育的反思看似“不合时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不真实的。然而,他的教育理念——可以被称为实存主义哲学教育学——在德国教育科学中并没有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与当代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显得特别具有真实感。工业的强制性更大了,学校里的游戏性和尝试性实践的可能性却所剩无几。如今,几乎一切都是为了计划性和尽可能快地培训劳动者,大学也无法逃避,从而沦为培训场所。学者不再是体现人文塑造理念和作为榜样投身于学术事业者,毋宁说,他们是出版机器,其价值的衡量标准是他们能发表多少文章,能揽得多少援助资金。


span style="font-size: 16px;">雅思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在德国只产生了很小的反响,这种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他1969年去世都没有改变。在2011年出版的一本极为重要的德国教育科学的百科辞典试图证明,雅思贝尔斯的哲学是不成体系的,并且实存主义哲学教育学的种种进路也没有得到阐述和发展:



总的来说,教育学和实存哲学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种非关系。其原因不仅在于德国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战后历史,以及那些相对孤立的独立思想家,毋宁说,首先是60年代和70年代的主流教育学趋势(人文科学教育学,后来者还有批判——解放教育学和经验教育学)对实存主义哲学教育学的拒绝,以及在于自海因里希·罗斯宣布现实主义转向以来的德国教育学的科学理论式开放,即教育学的社会科学式开放。



另一方面,在雅思贝尔斯(他的一些早期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新发行)之后,还是有一些人试图发展实存主义哲学教育学。雅思贝尔斯通过早期的精神病理学研究,也肯定具有与发展心理学问题(从而也是教育学问题)更直接的关系——纵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与发展问题有关的皮亚杰(Piaget)在这一领域更受欢迎。在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比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更有影响力的教育学是所谓的人文科学教育学[诺尔(Nohl)和弗利特讷(Flitner)借鉴了狄尔泰,但与实存主义哲学保持相对距离]。由于这种教育学相对远离任何经验主义,到了60年代在德国出现了反对它的运动。教育学的经验化,甚至“社会科学化”开始了。


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在这段时间承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并被推到了人们的视域之外,他的教育思想由此几乎失去了影响力。一般来说,这一时期的教育学越来越强烈地被经济限制和国际化所规定。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国际视野来看,德国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太少,而且又归属于纯粹精英功能的文理中学。因此,一门经验性的教育科学变得非常重要,它不像雅思贝尔斯那样强调教育可计划性的局限性,而是把计划性和培训放在中心位置。雅思贝尔斯关于人类自身——人类自由——教育之构想,对苏格拉底式教育的思索和对教育与爱的关系的思考也被排挤压迫,部分地被忽视,因为它们不能与这些可计划性的经济上的强迫相结合。


而今的教育现状——这些强迫只会不停地增加——与雅思贝尔斯的教育哲学的鸿沟越来越深,但雅思贝尔斯对教育的思考——关涉人“面向自身”的自我教育——为现代大学或今天的学校教育敲响的警钟,依旧鸣响。


* 上文摘编自《什么是教育》“译者序”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书中节选


没有爱的教育活动所获得的东西是机械的、贫乏的、无生命的。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灵魂接纳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财富。


教育是行习以为常之事。


教育的复兴将以(从大学教师一直到小学教师)教育水平为前提……仅仅靠金钱是无法实现的。


教育只能发掘存在于天资中的东西,它不能改变与生俱来的本性。但没有人知道人类天资中沉眠着的可能性。


教育可以搬出从前没人预料到的东西,任何新兴教育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可预测的。


作为一个整体,教育的界限不是事先划定的,毋宁说,是要在不同的案例中观察的。


所有的教育计划都有其限制,因为人必须以不可预知的方式与他人相遇。


生命、灵魂和精神在技术上不能被制造,但它们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被影响。


教育不仅仅关系到未来几代人的精神层次,而且关系到自由和完全支配之间的抉择,最终关系到整人类的此在。


不能把以技术技能为目的的培训和对本真人类之唤醒混为一谈。


人性是教育的实质。


国家可以做的和通过其成功而具有最大的政治意义的是教育。


两个极端的、错误的立场相互对立:一切通过教育而来,一切是与生俱来的。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本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反思


一、教育作为不可避免的基本关系 _1


二、作为具体行为的教育 _2


三、教育的基本形式 _5


四、直接传授和间接传授 _ 13


五、教育作为可被有限计划的事件 _ 16


六、在过去、现在及未来之张力中的教育 _ 29


七、教育依附于周流遍形的整体 _ 33


八、教育之实体 _ 34


九、教育之危机 _ 35


十、教育的意义和使命 _ 38


十一、教育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_ 50


十二、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_ 55


十三、爱作为教育的基本力量 _ 58


十四、真实的权威是真正的教育之来源 _ 59


十五、教育和语言 _ 70


十六、通过经验进行教育 _ 73


十七、通过生活秩序而持续进行的教育 _ 76


十八、通过艺术进行教育 _ 77


十九、通过宗教进行教育 _ 79


第二章 对塑造的冥思


一、塑造是一个进程 _ 81


二、此在与精神世界 _ 85


三、塑造是生活之形式 _ 86


四、塑造与古典时代 _ 91


五、具有科学性的塑造 _ 93


六、对成人塑造之要求 _ 97


七、均质化造成的塑造危机 _98


八、大众塑造 _101


九、对塑造之批判 _ 103


十、塑造与实存 _109


第三章 教育与家族


一、人性是家庭的福佑 _ 111


二、对人、氛围、世界的第一印象 _112


三、父母是给予家庭温暖和安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_114


四、父亲的形象 _116


五、母亲的形象 _132


六、在疾病中,父母唤醒了自身的勇气 _ 135


七、祖父母 _136


八、因自身情感的依附性得到幸福而又承受负担的祖母 _ 139


九、与兄弟姐妹的关系中的惧与乐 _140


十、家庭教育 _141


十一、游戏的神奇与变迁 _147


十二、形式和节庆的意义与限度 _150


十三、现代家庭的危害 _ 151


十四、个人挑战 _152


第四章 教育和学校


一、学校的多样性与教师对教育内容的责任 _153


二、对教师的感激与憎恨 _159


三、“预科班”的痛苦与快乐 _ 160


四、文理学校的不足之处 _161


五、作为主张和扶持的信赖 _162


六、数学与诡辩的萌芽 _ 163


七、学校与极具意义的闲暇之时 _163


八、教师肖像画廊 _ 164


九、悲伤回首 _168


十、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 _ 168


十一、作为政治民主教育的学生共同责任 _ 169


第五章 教育与友情


一、渴望自己的生活 _ 172


二、朋友是充满意义的生活的担保者 _ 172


三、朋友——存在的担保者 _ 178


第六章 教育与大学


一、大学作为独特的学校 _ 179


二、冒险与改革创新 _ 180


三、大学改革的任务 _ 182


四、高校教师的尊严与对他们的劝导 _ 184


五、大学生的自由和责任 _ 184


六、大学的使命 _187


七、职业技能与作为统摄者的知识本身 _ 212


八、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脉络 _213


第七章 教育与传统


一、历史是研究领域,也是对实存的要求 _ 216


二、具有历史性的本己化的几点要素 _218


三、回忆的形式 _222


四、审思与实存 _224


五、理解的各个阶段 _ 224


六、解释的方式 _227


七、本己化 _230


八、通过直观伟大者而进行的教育 _237


九、伟大者与成为自身 _ 239


第八章 教育与国家


一、政治的各个方面 _ 246


二、政治与超政治的现实性 _249


三、政治中的两种基本意向 _252


四、人民与民主 _254


五、理性与民主 _258


六、人民直接参与政治 _ 260


七、真理、自由与和平 _ 269


八、政治家——人民的代表与教育家 _275


九、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缺陷与可能性 _ 279


十、国家、人、教育之本质 _286


十一、国家与教育 _ 288


十二、民主作为教育 _ 290


十三、民主教育 _295


十四、再教育是经由自我教育进行的转变 _ 301


十五、庆典与德意志自由之历史 _304


十六、在政治上的自我教育 _306


第九章 对个别问题之探讨


一、哲学是什么 _309


二、哲学与非哲学 _ 315


三、作为教育者的谢林 _ 317


四、否定哲学与肯定哲学 _319


五、哲学与启示 _326


六、我们如何对肯定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_329


七、体系 _333


八、语言及其本质 _ 334


九、宗教、艺术、文学作品 _335


十、传统的本己化 _ 337


十一、我个人的发展历程 _339


文献缩写对照表 _341


#延伸阅读#


《爱弥儿》(精选本)


[法]让·雅克·卢梭 著


彭正梅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教育史上哥白尼式的发现——儿童的发现


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把孩子当做孩子


遵循人的自然本性的自然教育


《家庭和儿童教育》


[苏] A.C.马卡连柯 著


丽娃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父母的一举一动是最主要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面前家长要确立真正的威信


溺爱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彭正梅 彭莉莉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写


养育风格对孩子的人格产生重要的、几乎不可逆转的影响


人格应是教育关注的核心


《童年的秘密》


[意]玛丽亚 ·蒙台梭利 著


梁海涛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家长要为“儿童的心灵解放”创造有利的环境


成人要满足并顺应未成熟儿童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成长


《教育与美好生活》


[英]伯特兰· 罗素 著


张鑫毅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婴儿期的习惯养成,首先重要的是健康,其次是品性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正直、坦诚、直率和自尊


要把刚刚出生的婴儿当作一个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的人来尊重


《爱的教育》(全译本)


[意]亚米契斯 著


梁海涛 蔡雪萍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引导孩子正直向善的心灵读本


《论儿童教育》


[法]米歇尔·蒙田 著


马振骋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人文科学中最难与最伟大的学问就是儿童的抚养与教育


习惯是第二天性,但不比第一天性弱


教育要宽严结合进行


《家庭中的儿童与人格塑造》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梁海涛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母亲应该同时养育孩子的身体和心灵,但首先是心灵


人性的尊严来自人对自我独立的感受


尊重并理解儿童的理性活动形式,满足儿童的愿望并教会儿童独立,关注外界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并小心应对


《教育的目的》(全译本)


[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著


赵晓晴 张鑫毅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教育培养的是人的灵魂


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


艺术之于生活,就像阳光之于万物


《我教育信条——杜威论教育》


[美]约翰·杜威 著


彭正梅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教育是一种社会过程


教育就是生活,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


《有吸收力的心灵》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


方补课 译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要让孩子守纪律,就要给予他们自由


教育儿童之前,必须先把自己教育好


教育要扮演帮助人的精神发展的角色


《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


陈鹤琴 著

荐书丨雅斯贝尔斯:教育应助人成为其所能成为之人


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


有了良好的父母教育才能谈到良好的儿童教育


父母负着教养儿童的天职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光启书局有限公司


上海《理财周刊》社有限公司


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


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