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查看内容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2023-4-30 12:08|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26|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发饰篇细心观察《甄嬛传》的话,就不难看出在不同妃嫔的服饰搭配、同一妃嫔不同官阶的服饰变化上,都着重刻画出鲜明的不同。当然,除了光鲜亮丽的衣服材质和颜色外,不同身份的女子所佩戴的珠宝玉石饰品也是不同的。 ...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发饰篇


细心观察《甄嬛传》的话,就不难看出在不同妃嫔的服饰搭配、同一妃嫔不同官阶的服饰变化上,都着重刻画出鲜明的不同。当然,除了光鲜亮丽的衣服材质和颜色外,不同身份的女子所佩戴的珠宝玉石饰品也是不同的。


发簪篇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甄嬛未进宫前的闺中打扮,长长的秀发落于胸前,鬓边各饰珍珠碎花发卡,精致小巧。配上白色珍珠耳环清新淡雅。


获得皇上宠爱的甄嬛,果然春风满面。发饰的变化,表明她身份与地位的提高。不过甄嬛很懂得掩盖锋芒,首饰不太招摇,主打镶红宝石,攒珍珠粒的银簪,两把头两侧,则攒满银质、碧玺、绢质的栀子花装饰物。值得赞叹的是甄嬛所梳两把头上装饰的点翠。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簪子可以说是陪伴中国女性最久的头饰之一了。流苏本指用五彩丝线做成的穗子,在清代宫廷头饰中则是一种近似簪子,下垂珠穗的饰物。与以上的关键词不同的是,点翠不是一种头饰形制,而是一种装饰技艺。所谓的翠即是翠鸟的羽毛。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辞海》里有这样的解释: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式样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仅以质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荆、竹、木、玉、铜、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种。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价值


例如有一件明代御制犀角发簪,以其精湛工艺而引人注目,也是发簪精湛制作工艺的一个缩影。取犀角做发簪十分罕见,一株上好硕大的犀角用来做如此长度的发簪,限于材料最多只能做两支,十分费料。发簪采用了如意造型、素身,铭文“宫”及“十二”字样。簪身减地浮雕龙纹,篆书铭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文中子赞,陆子冈制。”此件玉簪雕工秀雅,龙纹线条连绵自如,篆文稳健,应接近陆子冈的手制作品。此发簪无论从型制、纹饰、工艺、文字、打磨、包浆等任何方面判断,都是明代玉雕中的典型器。


点翠篇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甄嬛传,不仅仅剧中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也因为考究的服饰与精美的头饰而吸引观众,特别是华妃娘娘的一头点翠真真是极好的。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汉代已有。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只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晚清到民国仍然流行后因全面抗战爆发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依托于人们对漂亮美好事物的追求。现在已可用鹅毛、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翠鸟羽毛制作点翠首饰,工艺得以传承。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庭富豪之物,它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一个底托,再用金丝沿着图案花形的边缘焊个槽,在中间部分涂上适量的胶水,将翠鸟的羽毛巧妙地粘贴在金银制成的金属底托上,形成吉祥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上一般还会镶嵌珍珠、翡翠、红珊瑚、玛瑙等宝玉石,越发显得典雅而高贵。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后来,也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

“趣”国学 | 《甄嬛传》—— 发饰篇


END


—往期推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周淼淼


初审:王梦蝶


审核:李乐乐


终审:刘晓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