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嘀嗒”声中“修复”旧时光 钟表修理铺里的“时间魔法师” 陈师傅的女儿也是一名修表师 ※ 推荐理由 陈师傅为人厚道,手艺更是高超,在温岭的修表行业里有口皆碑。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因此技艺高超的修表师傅非常吃香,甚至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如今随着手机的普及,修表这个老行当正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被人遗忘。 不过在温岭新河镇复兴路上,有一位叫做陈法吉的老师傅修表已经有64个年头,将一生都融入在了那一声声清脆的“嘀嘀嗒嗒”中。他说:“修了一辈子的表,早就对手表有了感情。只要身体还硬朗,我会一直把修表这行干下去!” ※ 记者探店 精湛手艺,“校正”时间 螺丝刀、加油笔、刷子、镊子、开表器、起针钳……隔着玻璃可以看到,小小的桌面上整齐摆放着一排维修工具,桌前,一位师傅上半身微微伏在工作台上,手执一把磨得发亮的镊子,小心翼翼地拆卸着一块手表。这位伏案修表的师傅是陈法吉的女儿——陈珊。“我女儿初中毕业后就跟着我学习修表,算起来也有三十多年,是个‘老手’了。”陈师傅看着忙碌的女儿笑着说,“别看她人小小的,不爱说话,手艺好着呢!” 虽然已经77岁,但陈师傅在女儿忙碌的时候,依旧会过来帮忙,他修起表来丝毫都不含糊,随便抄起一块有故障的机械表,在片刻间就能准确判断出手表存在的问题。 “手表就像汽车一样,也是需要定期维修保养的,不然容易出问题,比如说表突然不动了,很大可能是因为长期没有对零件清洗和润滑。”陈师傅一边看着女儿修表,一边告诉记者,修表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儿,因为手表内部的结构极其复杂,修表匠不仅要细心,还要耐心,一旦急躁,手上的动作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损坏表芯原有的结构。 “一个机械手表拆下来有无数个细小零件,光是机芯就承载着一百多个零部件。”陈师傅表示,以前大家带的多是上海表,现在则是各种进口的名牌表居多,构造越来越复杂。为了不断适应新的手表款式,他从未停止过探索和学习。 从对手表一窍不通,一步步成长为熟练手表拆卸和组装零部件,再到手艺精湛的老匠人,只有两鬓白发记录下了过往岁月里,陈师傅在沉默枯燥的修表之路上付出的努力。 陈师傅对待每一块手表,都心细如发,沉心静气,用精湛的手艺“校正”时间,赢得了顾客的广泛称赞。 ※ 小店故事 时光荏苒,匠心不变 1959年,13岁的陈师傅跟随父亲进入了五金厂成为一名修表学徒。“在当时,修表匠是光鲜亮丽的职业,很体面。”陈师傅告诉记者,他正是依靠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老小。“当时我记得一个月的工资是16元,然后涨到18元、20元……修表当年算得上是一个人人羡慕的赚钱行当了。” 后来,女儿陈珊成为了他的学徒之一,并且在老街上开了一家名为“时鸣表行”的修表店,陈师傅下岗后,来到了女儿的店铺继续修表。“那时候生意多好呀,每天都忙不过来,得再招几个修表师傅才行。”陈师傅说。 随着电子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兴起,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钟表维修业也很快惨淡下来,时鸣表行的生意变得低迷,但陈师傅父女俩没有放弃。他们坚信无论时代怎么变换,手表都不会被淘汰,修表匠就仍然有出路。 正如他们所言,虽然手表的计时功能在逐渐淡化,但价格不菲的名表成为了许多人追逐的对象,修表业开始复苏,可修表小店并没有恢复以往的兴盛,毕竟价格不菲的高档表,人们多数选择到专柜修理。不过陈师傅表示自己会继续开下去,“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手机根本用不来,看时间还是要看表。如果我们不修表了,他们手表坏了可怎么办。” 如今陈师傅已过古稀之年,可他对于修表的热情却从来没有减退过,即使现在的生意比较冷清,他也会每天都到表行,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记者 杨梦倩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