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就是秦朝了,而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就是大秦始皇帝嬴政,但是秦始皇嬴政也不是只靠他一个人的功绩,就能完成统一六国大业的。秦始皇也是靠着大秦先辈们的努力,“奋六世之余烈”,方能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威震四海逐鹿中原,一统六国。 那么说到秦朝这“六世之余烈”中,最为如雷贯耳的一位大秦将领,那就是武安君,“杀神”白起了。 白起是秦国秦昭襄王在位时的大将,他以勇武善战著名于史册,尤其是白起在与赵国的长平一战,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直接令东方六国闻之胆寒。 而当时在世界上,还有另外一个国家,也拥有一位非常强大的君主,那就是古马其顿王国的君主——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在20岁时,就成为了马其顿的国王,在之后,他直接统一了整个希腊,并且征服了地处非洲,和他隔地中海相望的埃及。整个地中海东部,都臣服在了亚历山大的脚下。之后,亚历山大率领三万五千名精挑细选的士兵,携浩浩荡荡之势,兵锋东指,开始了著名的“亚历山大”东征,后来,一路打过了波斯湾,一直打到了今天的印度地区方才作罢。 而这场堪称是前无古人的“东征”,亦是直接把亚历山大推上了古代西方四大军事统帅之首的位置。 那么如果亚历山大东征的步伐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向东的话,会不会碰到当时的秦国呢?如果亚历山大和白起这两个人碰上的话,那么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 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本都是清一色的认为白起会“碾压”亚历山大,甚至有的网友还做出了“亚历山大来了之后,他的东征军,会被抓取修长城”的结论;或者是按照白起以前的战绩,用一副骄傲的口气说道:“太少了,十万人以下的活,我不接。” 但是这里,我们还是要首先点明一个历史常识。 在历史上,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23年就去世了,虽然白起生卒年虽然并没有一个准确科学的记载,但是一个公认的说法是白起在公元前315年才出生,就算有误差,估计也差不了太多,所以按理说,这两个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见面的。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今天,我们有了《万国觉醒》这款游戏,在游戏之中,玩家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多种的文明类型,从而进行互相攻伐,如果一方选择了中式文明,一方选择了亚历山大所在的文明,那么亚历山大还是有机会完成他的“东征之路”,遇到秦国的。 那么如果亚历山大真的一直东征下去,他会碰到当时秦国的哪位君王呢?亚历山大又能否取胜呢?如果他真的遇到白起,赢的概率有多大? 粮是兵的胆 众所周知,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里说过:“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虽然马克思和亚历山大所在的那个时代,隔了两千多年,但是我们在今天,却也可以用马克思先进的理论来解释那个时候的事情。所以,如果想知道这两个当时都非常强大的国家碰上之后,谁输谁赢的话,那么首先就要知道他们双方的经济状况。 亚历山大如果到了当时的秦国,那么他面对的秦国国君,应该是秦惠文王赢驷,这位秦惠文王,是秦国“改公称王”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下令“车裂”商鞅的秦国君王。 这位秦惠文王虽然是“车裂”了商鞅,但是“商鞅变法”的成果却被保留了下来,其中主要的经济政策就是“重农抑商”,“农为国本”。 甚至在当时的秦国,商鞅立下了法律,男子生产粮食和女子生产布匹,都达到规定标准,就可以免除劳役。如果“超额生产”的话,那么国家还会给出奖励。 在这种经济政策下,秦国国民的生产积极性被大幅度提高了,而且经过秦国数代人的开发,秦国的关中地区也已经从以前的“不毛之地”,成为了一大片富饶的平原,这也给秦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说,秦国能够一统六国,丰厚的粮食储存和强大的后勤国力,才是真正的根本。 并且资源的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让一国首领记挂在心上的,这一点在《万国觉醒》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尤其是粮食的问题,在《万国觉醒》之中,无论是建设建筑还是招募士兵,都是离不开粮食的。 而想获得更多的粮食,除了依靠自己的“农田”产出外,那就是要“点好”科技树,可优先升级“灌溉”技能,就能有效地提升粮食的产量。除此之外,“君主”们也可以派出自己的将领前往野外进行资源采集,甚至有的将领在进行资源采集时,还会有“奇效”。 至于亚历山大一方,由于马其顿国地处欧洲,而欧洲自古以来就是处于小国寡民的状态,并且欧洲的平原被起伏的地势分割得一块一块的,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的发展农业,所以欧洲的经济类型,自古以来就是以商业为主,并且由于发展商业的需要,欧洲还发展出来了非常发达的海上运输。 那么到了亚历山大这里,如果他想在“东征”之时,一路向东,直接打到秦国的土地上,他就要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粮草运输。 老话说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是兵的胆。” 可问题来了,亚历山大,怎么把粮食送过去呢? 在古代运粮,可以说是“千里之外,百不存一”,也就是说,如果想把一百斤粮食运到千里之外的话,那么到了目的地,很有可能连一斤粮食也剩不下了。 而且几乎是运的粮食越多,路线越长,损耗越大,因为运的粮食越多,需要的运粮的人也就越多,需要拉车的牲口数量也就越多,这些人也是要吃饭的,这些拉车的牲口每日也是需要喂养的,再算上不仅要去到目的地,还要回来,那更是一个惊人的双倍损耗量。 而且不仅仅是由于运粮之人自己也要吃饭,运粮路线越长,路上的突发情况越多,例如天降大雨打湿了粮草,粮草可能就会直接发芽,在当时这批粮食基本就算不能要了。 加上粮食从粮仓里取出来,送到目的地,路线越长,用的时间就越久,粮食就越有可能因此而变质,并且如果担心粮食变质,而把粮食加工成了其他容易保存的食品,那么这其中。还要有一部分损耗。 我们来看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是什么呢?从今天的意大利开始出发,一直向东,几经曲折打到了印度的印度河地区,如果想碰到当时的秦国,那就要继续往东进军,那就要碰到一个可怕的“敌人”——青藏高原。 越过青藏高原之后,秦国最西边的地区陇西,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甘肃地区,这是亚历山大和秦国“最近”的开战之处。 这一趟的距离,别说是超过了一千里了,恐怕是十个一千里也有了,并且还要翻山越岭,还要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那种险恶的环境中行军,和正常陆地上行军可还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一趟路程,粮食的损耗率,哪里是“百不存一”,恐怕“七八百不存一”,都是少算的。 就算是亚历山大后来又精简过一次部队,把“东征军”减到了两万人,那每天人吃马嚼的消耗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亚历山大前来和秦国开战,最大的问题,就是粮草问题。没有粮草,没有后勤保障,亚历山大军心必然溃散,不战自败。但是亚历山大其实还有另一个解决粮草的好办法。 最为合理的办法,就是“以战养战”,直接从距离最近的印度河流域或者恒河流域筹集粮草,因为公元前三百年,那个时候青藏高原上根本没什么粮食,而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就是距离亚历山大和秦国开战处最近的粮食筹备地了。 但是即使是这个距离的运粮,损耗量也是非常大的,即使是按照最基本的“百不存一”的损耗量,要是一次想运够亚历山大两万士兵吃的粮食,那就要提前准备二百万人吃的粮食,这还不算士兵体力消耗大,吃的多。 而此时,欧洲那发达的海运,却似乎没有丝毫用处,因为秦国地处今天的陕西省地区,根本就是个内陆地区,哪有什么海域让亚历山大发挥呢?所以在后勤保障,尤其是粮草保证这一方面,亚历山大于客场作战,先输一招。 军事对比 再就是亚历山大部队和秦国部队的直接对比了,军队之间的对比,主要考虑到了两个方面,客观的军队的士兵素质,例如军队的武器装备等,以及主观的军队的战斗意志,也就是“士气”。 在军队的素质以及军事装备等方面,《万国觉醒》之中都有了非常直观的体现,那就是秦国的一个大杀器“秦弩”。 在当时,“天下弩之强,莫过于秦”,可以说秦朝的士兵之所以在和其他国家士兵交战时,可以做到“锐不可当”,“秦弩”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功劳。 而且弩和弓的射程不一样,弓纯靠人力拉动,射程有限。像是吕布“辕门射戟”,不过一百五十步,就已经足以吓退纪灵了。 但是弩是由机括发动的,尤其是秦弩的射程,根据西北大学的专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在《秦代弓弩的射程》一文中的推算,最小的“三石之弩”射程也在200米左右,至于最强的“十石之弩”,射程则达到了惊人的六百米,而且都是有效的杀伤射程。 但就算是最小的“三石之弩”,200米的射程,那也足够惊人了,200米外一箭穿心,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骇人听闻的事情。 至于亚历山大的“东征军”,他们的军事素质和军事装备,在《万国觉醒》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那就是“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亚历山大的得意之作,主要就是由步兵组成的,分为了“盾牌兵”和“长枪兵”。 在战斗时,“盾牌兵”在前,举盾为守,“长枪兵”在后,把长枪从盾牌的间隙中伸出去击杀敌人,为攻,整个方阵攻防一体,在战斗之时就如同一座钢铁堡垒一般稳步的推进,一般都会令敌人有一种“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 所以,秦国的士兵如果想凭借着“秦弩”的威力,远距离杀伤“马其顿方针”的话,那就一定要趁着对方还没有集结成阵之时,赶紧出手。一旦让对方的“盾牌兵”集结在前,举盾守护的话,那么除非是用强大的“十石之弩”近距离穿透,不然真的很有可能连“马其顿方阵”的“防都破不了”。 综合这方面来看,似乎是亚历山大的“东征军”集结的“马其顿方阵”更有优势。 但是如果再加上秦国的骑兵,凭借着机动性分割战场,那还是有机会打赢的,就像在《万国觉醒》中设定的“弓兵克制步兵,枪兵克制骑兵”那样,这场战斗如果打起来,一定会非常的精彩。 第二个要说到的,就是士兵的战斗意志,士气方面。 在当时的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实行了军功制度,也就是二十等爵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中,只要士兵杀了一个敌人,那么他就可以获得一个最低等的爵位,公士。 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此时的这个士兵,就已经不再是一个平民了,而是有秦国爵位的人,史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也就是说,这个士兵在杀了一个敌人之后,哪怕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得到“五十石”的俸禄。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士兵的作战积极性大幅度的提高了,那一个个的敌人,在这些秦国士兵眼里,就是一个个的军功啊,就是自己下半辈子什么也不干,都有人养活的保障啊。 在这种诱惑之下,哪个秦国士兵能不“红了眼”,以至于东方六国都直接称呼秦国是“虎狼之秦”,秦国的士兵是“虎狼之师”。 而在当时,亚历山大发动这场浩浩荡荡的东征,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马其顿已经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国内的经济几乎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所以亚历山大才会直接发动了“东征”,来了一个通过国际矛盾,转移国内矛盾的方法。 但是按理说,当亚历山大的“东征军”打到了印度河流域之时,他们所获得财富,早就已经足以平复这场“经济危机”了,如果亚历山大还要继续向东,不惜翻过青藏高原也要和秦国开战的话,那么很难保证军队之中的士兵们还会不会有着那种“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 毕竟谁也不是傻子,亚历山大说马其顿的经济危机是由波斯引起来的,是由小亚细亚那些国家引起来的,这样的理由还有人相信,毕竟这些国家距离马其顿确实也不算太远。但是亚历山大说马其顿的经济困境是由秦朝引起来的,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两国相隔万里,这件事情怎么说怎么说不通啊。 而“师出无名”,向来是兵家作战的大忌,就算是“孙十万”同意了吕蒙背刺关羽的计策,还要拿一个“不还荆州,羞辱东吴”的借口。 但是亚历山大和秦国开战,这件事情很显然没什么好借口,再加上离家太远,很难保证“东征军”的战斗意志不会变弱,也很难保证不会因此影响战场上的战斗力。 所以在“士气”方面,似乎是秦国更为强大。而且在《万国觉醒》之中,也确实考虑到了“士气”这一点,就像是一代骑兵的终极天赋“士气大振”,可以有效的提升士兵的攻击力。 白起战亚历山大 最后,就要说到双方将领的对决了,虽然白起和亚历山大这两个人根本就没见过,在历史上,亚历山大去世的时候,白起还没出生,但是通过《万国觉醒》的将领招募系统,“关公战秦琼”再也不是一个无稽之谈,各个时期历史名将的对决,也是可以实现的,关羽可以辅佐曹操逐鹿天下,亚历山大也可以和女神贞德携手作战,可以说是能够很好的满足我们的历史探求欲。 这两位“大神”,一个是坑杀了四十万赵国降卒,在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无论怎么排“武庙”排名,都能名列第一档,“武庙十哲”的“杀神”。 说起来中国历史上统兵将领的巅峰,那一定就是“孙吴白韩、卫霍李岳”,几乎历史上每一个将领,都以这几位为荣。 而且,白起从根子上就是“从军出身”,他在历史上是平民出身,但是就是通过军功,一步步从“伍长”,“百人长”提升到了“左庶长”,“大良造”,最后获封秦国的“武安君”。 可以说白起对于军队之中的事情,从小到大,事无巨细,他都非常熟悉,因为他自己就是从小兵干起来的。 而亚历山大,则是一手统一了整个希腊,然后出兵向东平了波斯,向南平了埃及,拥有了半个地中海,在东征之后,更是直接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足有330万平方公里,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与汉尼拔、凯撒大帝和拿破仑并称为西方历史的四大军事统帅,并且他还是在这四人之中为首。 但是有一点,亚历山大是先当的国王,之后再进行的“东征”,而且亚历山大从小虽然并不是说多被他的父亲腓力二世所喜欢,但也过的是衣食无忧的生活。 而且当了国王之后,如果不是马其顿国内的经济危机,很有可能亚历山大根本不会“东征”。所以,亚历山大很有可能是在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之后,他的军事天赋才被慢慢发掘的,而且应该是越打越高兴。打仗就是比当国王有意思啊,而我们在玩《万国觉醒》之时,很有可能也会有这种感觉,就是为了来体会那种打败别人的快感,那种征服世界的成就感,谁会喜欢天天处理政事啊。 所以,亚历山大可以说是“半路出家”的一位伟大将领,这和白起相比,就不免落了一丝下风。 并且,双方将领的领兵风格,也是非常的不同。 就像在长平之战之时,白起也是利用了“反间计”,让赵国的赵孝成王调走了老将廉颇,转用赵括,这才一举胜利了,由此可见白起在“心理战”方面,也相当不弱。 再看亚历山大,他这一路东征,所向披靡的原因,似乎就是因为自己手下这两三万马其顿大军。对于那些小国寡民西方国家来说,已经算是“庞然大物”了,而且他的“马其顿方阵”,的确也是非常先进,但是也只是适合双方堂堂正正地正面交锋。 并且通过《万国觉醒》之中亚历山大的技能,我们也可以窥见他的领兵风格,在《万国觉醒》之中,亚历山大的技能可以说是攻守兼备,但是有“身先士卒”和“御驾亲征”这两个被动技能,都是必须在野外才能触发的,这和“马其顿方阵”需要开阔场地集结成阵的作战特点,与亚历山大身为马其顿国王,必须堂堂正正地正面击退对手的作战风格非常相符。 但是这两个优点,在秦国白起这里,似乎都不太够。 首先就是这两万人的马其顿士兵。要知道,当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七雄打仗,把基本都是几万乃至几十万的大兵团作战。就像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直接出动了四十多万大军,而后来秦国老将王翦灭楚之时,更是直接出动了六十万人马。 可见当时秦国秦惠文王麾下兵力之强盛,就算不如后来嬴政时的百万秦军,但至少也要有四五十万了。去除还要抵御东方六国和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队,那至少还能拿出来二十万兵马。 白起手握二十万秦国的“虎狼之师”,又怎么会看得上亚历山大的“两万大军”呢?双方兵力配比,几乎达到了可怕的“一比十”。 再就是所谓的“马其顿方阵”,孙子就曾经说过:“兵者,诡道也。” 而白起不就是一位大成的兵法家吗?依照他的风格,怎么可能会在正面战场去和“马其顿方阵”硬碰呢?要知道,“马其顿方阵”的“枪兵”,可是克制秦国的“骑兵”的,那剩下的“弓兵”如果破不了马其顿方阵的防御,岂不就是很被动了吗? 我们能想到的事情,白起怎么会想不到呢?所以在这场战争中,白起定然是少不了用兵法之中的“诡道”的。 综合来看的话,《万国觉醒》确实可以完成对当时历史环境比较贴切地复刻,并且它的核心玩法就是“地图战”,再加上其“资源养成”和武将及兵种之间的互相配合,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讲究策略的玩法,而且在《万国觉醒》之中,玩家也可以通过其清晰的3D技术,加强自己的代入感,从而自由地选择兵种和武将,自由地点上自己喜欢的“科技树”,自由地建设自己的城市,和其他玩家组成联盟,一起“攻城略地”,享受到一份历久弥坚的兄弟情谊。 当和自己的兄弟们一起站在全服的巅峰,“指点江山,纵横天下”时,看到自己打下来的一片“疆土”,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全服每一个玩家所熟知,真正的“天下谁人不识君”,那种独特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绝对也是一段令人值得回味的宝贵记忆。 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之下,亚历山大如果想来攻打秦国,甚至直接与白起交手的话,那么赢面并不算太大,亚历山大和白起之间的对决,应该是在“三七分”这样的一个局面,亚历山大赢得局面占了“三”,而白起占了“七”。 但是白起就算是赢,也不会赢得太轻松,更不会像我们众多朋友说的那样,“来了就直接被抓去修长城”,毕竟虽然秦国国力强盛。但是可以建立这么一个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也绝对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科学的民族自豪感,更加宝贵。 但是,这两个人终究是差着年代的,虽然《万国觉醒》可以让这两个人所在的势力通过另一种方式,“出现”在同一战场上,但是战争的发展瞬息万变,究竟这两个“大神”以及其背后的势力谁才能更胜一筹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万国觉醒》,来一教高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