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子年秋,沿着当年杜甫去陇右的路线,追寻他秋游的足迹。 乘车西出陈仓,山色渐褪,红黄一片,果树盈枝,满坡收获。西过宝鸡峡,山峻谷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看着眼前沿山缘谷的公路,想象杜甫当年肯定是没有走这条路,而是翻越陇山道西行的。因为,那是在安史之乱后,这西廓边陲要塞,一定有重兵把守,绝对不会让蚊虫飞鸟走过,何况人乎!随即驱车陇山道,沿他去陇右的道路一路追寻而去。 杜甫出生在盛唐时期,生活在晚唐动乱年衰落代,三十五岁前以读书和云游四海为主。这时他在洛阳认识了文坛上大名鼎鼎的李白,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文风渐长。然后到长安应试落第,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落魄文人生活,后被唐玄宗任命为京兆参军。安史之乱被叛军俘获释放后,肃宗皇帝任用为左拾遗,但他一直改变不了文人独有的直言进谏、忧国忧民的本性,一贬再贬到华州参军,最后愤而辞官去秦州投友,进入了人生最后飘泊流浪阶段。 乾元二年(759)7月,他从华州司功参军任上辞官后,写下了反映当时社会真实状况的《三吏》、《三别》,带着妻子杨婉、儿子宗文宗武、女儿杜蓉及弟杜占,一路向西到风翔追随避乱的肃宗。当他赶到风翔时祸乱已平,肃宗回京继位,玄宗却南奔川蜀。他索性由风翔翻越陇山到达天水,投靠侄子杜佐,寻找他心中的乐土。 翻越陇山,道路泥泞,顺清水河直下秦安。秋日艳阳,大地生辉,不知怎么杜甫在这里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车入天水,秋风西来,谷熟果香。这个季节正是杜甫进入天水的时节。满山的庄稼虽长的不太茂盛,却是一幅安宁祥和的面容,就象他到此的第一篇诗作那样“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继而发出了“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忧伤。但当我漫步在至今还古香古色的天水城中,环顾于古木老庙之下时,却少了些悲伤,倒是有一些游子之感。随即我便追随他的足迹,踏上了他笔下的“秦州城北寺,传是隗嚣宫”和“山头南廓寺,水号北流泉”的壮景之中。 矗立南廓寺,秋风吹来,斜阳辉映,秦州城静静横卧脚下,一派杜甫笔下“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的景象。 也许他到达时有些边防荒落的一面,但今天的秦州看上去却像一条游龙,贯渭水,伏山间,幢幢楼房,满山果香,并没有那时的忧郁与衰败。夜里回到城中,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一派繁华。天水名流杨俊先生还自豪的说:“这里该不比江南吧!” 是的,今日的秦州为亚欧大陆桥中段,羲里娲乡、麦积石窟、大地湾文化、街亭遗址等一颗颗灿烂的明珠镶嵌在我国西部;保存完好的古木胜也随处可见,步入这里一种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成为了当今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水宝地,也不是杜甫所寻找的乐土。当他得知秦州之南的山中有一个东柯谷时,欣然前住,回来后连夜挥笔写下了“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 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 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 但恐失桃花。”表现出一个落魄文人在衰落时代对世外桃源的热切期盼。不久他便携家带眷,举家搬迁到东柯谷。 到达东柯谷后,他以为就进入了自己所追求的乐土了。然而时间不长便产生了“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的思想。 果然,杜甫在东柯谷“世外桃源”住了不到三个月,便穷困交加不得已返回秦州告别侄子杜佐,投奔秦岭以南同谷县令佳主人宰来。 踏着他沿古祁山道的脚印,翻过秦岭西脉,越古仇池国境地,过泥公山,去同谷。可他那时并没有见到救星同谷县令,只好在凤凰台结庐而生。在那里他开始了“白头乱发垂过耳,天寒日暮山谷里,岁拾橡栗随狙公,手脚冻皴皮肉死”的艰辛凄惨生活。 在这样艰难困苦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他认识到伟大的理想,不能因贫困而舍去生命,还得寻找更好乐土,“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发同谷》中这样写道:“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 杜甫不得不一岁三役于12月初一再次出发向川蜀行进,投奔成都官僚严武。当他东行徽州栗亭时发现那里“充肠多薯芋,崖蜜亦易求”时,就住了下来,而且在此他还不死心向东寻找往日同僚吴十侍。同样,他仍没有找到能够给他安身立命的那方乐土。只好过略阳、渡嘉陵、越秦巴、达宁羌,又开始了他南下成都的当年第四次“流浪乞讨”,并写下了著名的《泥功山》、《水会渡》、《飞仙阁》不朽诗章。 秋日斜阳,我们翻秦岭余脉,沿铁堂峡一路南下,缘谷而行,满山红叶,大地生花,蔚为壮丽,车速百公里,半天便到达成县,心情格外轻快。而那时这二百多公里的路,杜甫竟然走了半个多月,一路上都是“塞门风落木,客舍雨连山”的景况。特别是他流寓栗亭时留下的杜公祠、杜公井、杜公钓鱼台至今还历历在目。为此有着强烈人文情怀的栗亭乡书记唐银生还特地带我们前去凭吊,行走在这物华天宝栗亭川道,让人产生了无限感慨。我在想,此一时彼一时矣!那时,正是国家动荡、兵荒马乱之季,可能再好的风景,他也无暇去欣赏,在他的笔下都不会变得秀美清新;再好的山河,他可能也无心去领略。那时杜甫心中只有一个强烈愿望:“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当他翻越过秦岭崇山峻岭乘上嘉陵江的舟船,经历蜀道险滩时,更是发出了“入舟已千忧,远游令人瘦”的无赖感叹,表现出“浮生有定分,饥饿岂可逃。叹息谓妻子,我何为汝曹”的绝望心情。 就这样,他在唐王朝衰败时期,四处奔波寻找乐土,最后在天府之国成都郊外的浣花溪茅屋里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雷霆呼唤。之后,他不得不继续找寻,最终客死在他乡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呜呼!一代文坛巨匠,生不逢时,置身家性命于不顾,对动乱时期民间疾苦及社会弊端毫不遮掩的直达天庭,到处寻找人间乐土,而最后经过流寓秦陇一年的找寻,他深刻的认识到即便找到了向往的世外桃源,同样也躲避不了腐朽没落的社会现实,必须推行“新政”,彻底革除社会弊端,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从栗亭出发南行,杜甫当年行走的崎岖道路虽有青泥岭阻拦,但现在都已变成坦途大道。尽管还有些弯曲,可越涧过险一路平安,回到了秦巴山间的故乡,时值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一片辉煌。我特意拿出米酒,面江对月,咕咕倒下。我想,这水是流入长江的,这江酒水与他去世的湘水一样也灌进了长江,汇入了大海。这样,在千年之后或许可以让他喝上米酒消魂解愁,最终能让他找到生命的乐土和灵魂的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