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查看内容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2023-5-1 09:19|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69|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解放路在明清两代已是广州城的南北主干道,大德路是在内城墙基址上开辟的马路,与解放路交界处有一座归德门。归德门外是小市街(今解放南路),门内为四牌楼(今解放中路)。城墙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阻隔交通,不让 ...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解放路在明清两代已是广州城的南北主干道,大德路是在内城墙基址上开辟的马路,与解放路交界处有一座归德门。归德门外是小市街(今解放南路),门内为四牌楼(今解放中路)。


城墙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阻隔交通,不让人自由出入。千百年来,民间有一个说法:“小乱入城,大乱下乡”。就是说,小的战乱,可躲进城墙里;但遇上大战乱,就千万不要入城了,一旦城破,便成瓮中之鳖,玉石俱焚一镬熟。


当年两王入粤,尚可喜攻破广州,屠城七日,黄佛颐的《广州城坊志》说:“城前后左右四十里,尽行屠戮,死者六七十余万人。相传城中人士窜伏六脉渠约六七千人,适天雨,渎溺几尽,其所存仅二人。”所以广州有句熟语:“杀人十八铺,填尸六脉渠”。战乱时代,住城里未必是好事。这是经验之谈。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20年代拆城墙时搭便桥给市民通行


到了清末民初,广州城墙已多处崩塌,荒废不堪了,而且现代战争,火炮厉害,射程甚远,非古代的弓弩可比,城墙起不到多大的保护作用。有人提议干脆全部拆掉,方便交通。20世纪20年代,在政府统一规划下,到处拆城筑路,可惜当时拆得痛快,没有做好必要文物保护工作,结果广州七个城门,现在仅存归德门一块城门石额。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归德门的石额


小市街不仅有“市”,而且有“墟”。市与墟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早晚为期,后者以旬日为期。以前的墟,往往在城门、桥头、濠畔、庙的周围。清同治年间(1862-1874),归德门就有小市、大市(今惠福西路)、归德门三个墟。每逢朝墟夕市,贩夫、贩妇各以其所捕海鲜、河鲜、蔬果、山货,连筐而至,填街塞巷。


广州人常用“墟”来形容喧闹:“吵得像个墟”,“乱得像趁墟”。不难想象,当年老百姓成群结队到归德门趁墟的热闹场景。


小市街短短几百米,便连接着濠畔街、大新路、一德路、五仙门这些繁华闹市,真是千门万户,步步锦绣。


清宣统年间,小市街成为“补鞋佬”揾食的天堂,因为濠畔街、大新路有许多造鞋工场、商店,所以把四乡八镇的补鞋佬都招惹来了,小市街遍地都是补鞋档,最多有四五十档,不光是补鞋,甚至连“伯父鞋”(一种黑布皮底的鞋子)和“绣花鞋”也能制作,沿街叫卖,喧闹不息。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一德路连着小市街


清代广州城门都有花市,河南庄头一带,就是大片花田。一望无际的素馨、茉莉,连云接天,香飘十里,成为河南的一大景观。花农们用船载着鲜花,从河南运到五仙门码头,然后贩往各城门的花市,仅素馨花每天就卖出不下数百担。所以五仙门码头又有“花渡头”之称。清儒陈本直有《珠江竹枝词》云:“庄头到处素馨开,冲早何人采摘回。和露贩来花渡口,晓妆未竟厌频催。”


1930年开辟马路后,小市街改称中华南路,更加繁华。1931年开了一间大德影院,广州的电影院大部分在城西,与小市街相近的还有明星、新华、华民等电影院。当时的国产电影,多以“香艳悲感名画《琵琶春怨》”、“肉感、香艳、销魂歌舞巨片《万花团》”和“人体美大暴露医事卫生巨片《健美的女性》”之类为招徕。连粤剧也走上银幕,由薛觉先主演的粤剧时装影片《白金龙》,创下了惊人的票房收入。以至一班粤剧名伶也不甘后人,争拍电影,内容不外乎家庭伦理、袍甲打斗、宫闱秘闻、神怪香艳、喜剧、闹剧一类媚俗作品,占据主流地位。


小市街不仅与花有缘,也与金有缘。广州的金银首饰业,清末民初就很兴旺,从业人员一度多达三千人,金铺两百余家,多聚集于小市街、惠爱街一带,人们夸张地形容,小市街“金铺多过米铺”。


自从小市街升级为中华南路后,金银首饰店愈开愈多,成行成市,以东成、西成、就成、北盛、大有年、三多等,口碑最好,大多是前店后工场。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中华南路东成金铺的保证单


从业者分属两个行会组织,兴和堂生产唐装首饰,以供应国内市场为主;立本堂生产洋装首饰,以供应国际市场为主。


所谓唐装与洋装之分,前者是足金的,喜欢采用龙凤、如意吉祥、博古等图案;师傅在二毫米宽的位置上,雕刻出各种精致的花纹图案,还能够在指环内壁刻字,批花(在首饰上雕刻花纹)手势,堪称一绝。后者是K金的,还包括镶玉、镶钻和镶宝石等镶嵌首饰。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六,是金银首饰业的“师傅诞”,都要举行大肆庆祝。20世纪40年代,两大堂口联合组成了广州金银首饰器皿业职工会。


然而,东风过后又西风,冷暖时情瞬不同。抗战胜利仅仅一年,1946年内战便全面爆发了,国民政府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勒令银楼、首饰店上报全部金饰,限三个月内售出,逾期须向中央银行兑换“国币”。这对金银首饰业是沉重打击,小市街金铺大起惊慌,能逃则逃,能藏则藏,一时鸡飞狗跳。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这是一张著名照片,拎着成捆现钞买东西,金圆券成废纸了


1948年国民党政府谢幕前夕,经济崩溃,北方和上海的大量游资,向广东滚滚而来,恍如钱塘江潮。资金南下,投放到走私、套汇、转购入口货、购买黄金及美元、购买产业和投机活动。当时在广州市面游荡的资金多达30万亿元,黄金、金饰成为最抢手商品。有一首讽刺诗写道:“张老三,你听我,告诉呀嗬你,大街上出了什事情,家家买港币,户户囤白米,金铺的人跑来跑去,不晓得什么道理……”


道理很简单:天要变了。

解放南路——曾经金铺多过米铺


1949年的中华南路,满街都是金铺


1949年10月14日,傍晚7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从黄花岗、大沙头分路进入广州。一路由黄花岗向维新路(今广州起义路)前进,一路由大沙头沿北岸向沙面前进,一路则穿过沿惠福路向西前进,追击从黄沙火车站撤退的国民党军队。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天,1954年,中华南、中、北路,更名为解放南、中、北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