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几明窗,虛室清幽 一石之上具旷士之怀 一雕一刻一印石 构作方寸天地 印石 之雅 意 才与情 格与境 刀痕之美 境 自然有灵 而可生万物 静心雕刻 赏 各适其志 各传其韵 志便清欢 可谓 一篆刻 二笔墨 三餐足 四季更 万物过眼皆在刻刀之下 是山水亦或云烟 在不求似中得似 便为方寸之间的在世风骨 · 刀 与意 目 及 悦 心 刀 者,刻刀飞扬,师法秦汉 静心雕刻,不为外物所扰。 书家未必能治印,然印家必定能书,若不通书法,篆刻亦难良。 赵之琛 ,字次闲,「西泠八家」之一,精六书,善绘山水、花卉,能篆隶行楷,于金石文字之学,具扎 实之工。其平日潜心书画篆刻,故而在清代的浙派篆刻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篆刻作品于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 图录号 16007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清·赵之琛刻昌化鸡血石章 昌化鸡血石 清代 1.6×0.8×4.5cm 印文:无逸铭室 边款:拟汉刻铜法,次闲。 作者简介:赵之琛(1781~1860),字次闲,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篆刻,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澹,花卉竹石有明人气息。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为“西泠八家”之一。近代六十名家之一。 RMB:60,000-100,000 篆刻风格 崇尚古意, 兼 具自然关怀和人文主义 , 灵巧中透漏出十分趣味。 赵之琛的篆刻作品整体呈现出高妙秀美和洗练整齐的特征,同时还蕴含放纵的情怀和不羁的情感。 其 充分继承了秦 汉和浙派篆刻特征, 突破了传统限制,融入汉印的切玉法, 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 “人印工整者,皆银章,盖银入土不烂也。” ——赵之琛 赵之琛在印宗秦汉上细致入微,善于把握不同材质的古印的特征。在仿汉印方面,其仿汉细白文印颇具特色,以“切玉法”刻就的汉玉印式细白文印作,与取法汉铜印的细白文浙派,足可视作是赵之琛在白文印式上的创新。 正如此鸡血石章,拟汉刻铜,章法、篆法及刀法均极讲究,简而代繁,兼得清刚温润,贵苍劲中有秀逸之气。翰逸神飞,毫无斧斫之痕,于静穆内寓流动之势。 力求巧妙,章法沉稳而内含姿态,刀法滞重而蕴藏轻峻。下刀沉着,线划挺劲。 整体疏朗拙朴,古穆高妙;其印章边款,则别具一格。 ……………………………………………………………………………………………………………………… · 刀 与法 别 树 一 帜 刀 者,不为时会所囿,刀法险劲 古拙空灵,浑朴质实之姿。 赵穆 不归于皖,即入于浙,独仲穆能别树一帜,不为时会所囿,而刀法险劲,尤非吴、赵之辈所堪几及。 其将将篆刻与通俗文学、隐逸文化相结合。作品不仅得到吴大澂、任道镕、费念慈等藏家的垂青,像徐三庚、赵之谦、胡钁等名家对其也无不折服。 ▲ 图录号 16006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清·赵穆刻寿山石郑文焯自用印 寿山石 清代 2.8×2.8×5.2cm 印文:瘦碧盦 边款:仲穆为瘦碧生制。 作者简介:赵穆(1845~1894),原名垣,字穆父,牧父,又字仲穆,号穆园,别署穆庵﹑老铁﹑印候﹑琴鹤生等,江苏毘陵人。性高旷,工书善画,精刻竹﹑制紫泥茶壶。 印面主人简介:郑文焯(1856~1918),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等,自号江南退士,别号瘦碧、冷红词客、大鹤山人等,山东高密人。曾任内阁中书,后在苏州授学于存古学堂。晚岁以业医卖画为生。精通音律,为晚清著名词人,兼擅书画、金石、医学。著述《词源校律》等书。 RMB:15,000-25,000 赵穆深得乃师神游太虚的用刀之秘, 且变而化之。 赵穆刻印虽得吴熙载亲授,但其不甘心步人后尘,为师法所囿。篆刻在入印文字、内容取材和刀法方面,别开蹊径。用刀沉着痛快机敏,若刻朱文印,即使残断也在所不计。 这断续的线条得笔断意连之效,平添虚幻溟濛之趣,这与吴昌硕施力于“做”线条,似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妙,耐人玩味。 “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 ——赵穆 赵穆雅俗共赏的隶、楷书印,印文结构虚灵松秀,用刀高妙,了无斧凿痕迹,线条藏锋敛锷,含蓄凝练,似历经岁月的消磨,由此产生一种虚脱、溟朦之美感。 此外其所仿效的汉印一路,深得烂铜印的金石之气。线条古拙敦厚,空灵苍浑,又充满笔墨意趣,较之吴熙载似更多了些厚重和浑穆。 此赵穆刻寿山石郑文焯自用印,便深含其刀法之意,方正绵厚,刀锋棱棱,斑驳处移浙派精髓。而细审之,实亦由砖文悟入,施以残破,以调和刀锋之凿痕。 若“瘦、碧”二字,右部几乎全部残去,颇有中国画中“画外 旨”之意。如此残破,加以白文点画的粗厚,造成朱白色调的强烈对比。使得印面转更古拙、浑厚、驳斑、空灵,令人顿生暇思,回味无穷。 ……………………………………………………………………………………………………………………… · 刀 与神 苍 莽 浑 穆 刀 者,以言其情,以言其志 先工而后放,先稳而后变 韩登安 受之庭训,总角之时便随父习小学,熟读许氏说文并大小篆以下诸家注论。后又得张释如、周佚生、高野侯等著名金石书画家指点,于文字训诂、印学渊源及书画艺术等方面涉猎甚广。 早年间,韩登安喜摹徐三庚印风,后 又经王福庵言传心授,欲于浙派印立定其治印规模,所作已能「规摹矩仿,不失尺寸」。 ▲ 图录号 16012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韩登安刻寿山石闲章 寿山石 近现代 1.5×1.5×5.2cm 印文: 豫庵 边款:登安。 作者简介:韩登安(1905~1976),原名竞,一字仲铮,别字耿斋,又署印农、小章,室名容膝楼、物芸斋、寒砚青灯籀古斋,晚号无待居士、本翁,浙江杭州人。篆刻宗秦汉,酷嗜浙派,间仿皖派。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龙渊印社常务监事、浙江文史馆馆员。著有《登安印存》、《岁华集印谱》《西泠印社胜迹留痕》等。 RMB:8,000-15,000 「以刀法来强调笔势,在苍莽中求其浑穆。」 线条以方为主,又方中有圆。 韩登安平生以篆刻一门最为人所称道,从艺时间垂50年,作印二万余方。 篆刻以浙派为根底,上下求索,问上溯源周秦两汉,崇占玺、汉铸印、汉凿印,下及西泠八家、邓石如、吴让之、徐三英、黄牧甫诸家、广采博收,体貌多样,在后浙派印人中,以他在继承万面用力最勤,是现代印坛工稳一派的代表人物。 “洗眼西湖老倍明,奏刀常对众山青。正宗爱效琅琊法,穆穆忧存旧典型。” ——沈禹钟《印人杂咏》 韩登安学浙亦重工稳,先工而后放,先稳而后变。其承王福庵工细一脉而来,学有所归,心有所本。 观其所刻刻寿山石闲章,章法平稳茂密,无懈可击,能于密致中下足功夫,给人以安雅渊静之美。印面刻「豫庵」二字,结体稍近于方,笔势浑圆,气韵端庄,变化颇多。 起笔、收笔处多数方棱,带有圭角,笔致圆润浑厚,在端丽之中又透出内蕴的力量来,真所谓既刚健而又婀娜。 ……………………………………………………………………………………………………………………… · 刀 与情 沉 着 痛 快 刀 者, 古朴有致,雅正秀润 得公学最深,藏公印亦最多。 黄学屺 ,字孺子,号楚桥。 工诗文, 精研六书篆隶之学。著有《历朝史印》五卷十册,《楚桥先生印稿》四册,撰《东皋印人传》一册两卷。为东皋印派代表人物之一。 ▲ 图录号 16008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清·黄学屺刻寿山牛角冻双凤钮闲章 寿山牛角冻 清代 4.2×1.7×8.7cm 印文:河声岳色 边款:河声岳色,楚桥。 作者简介:黄学屺(1762~?),字孺子,号楚桥,活动于乾隆至道光年间,黄经后代,“如皋印派”后期主要作者。工刻印,得时名,他取法秦汉,涉猎汪关、程邃,古朴有致、疏朗潇洒,受文、何影响较深,白文工整,朱文甜润。 RMB:28,000-38,000 工刻印,得时名。 黄学屺 幼承家学,其先德黄经,活动于明末清初,工画,尤精于印学,篆刻为周亮工所称赏,《印人传》推誉黄经治印为第一。 “丁敬早期的印章并无别于扬州八怪印派,甚至很接近东皋派。” ——叶一苇《篆刻丛谈》 其取法秦汉,涉猎汪关、程邃,古朴有致、疏朗潇洒,受文、何影响较深,白文工整,朱文甜润。 此枚黄学屺刻闲章,寿山牛角冻材质,双凤钮,形态逼真,生动传神。 印面篆体稍有变形,似藏魏碑功底。字体工整,章法平稳,白文不留朱边。 线条加粗,浑厚朴实且大气豪放;刀法雄健,磊落巍崎又纯熟老练,每处特征皆显出符合“东皋派”或黄楚桥之风。 ……………………………………………………………………………………………………………………… 西泠网拍 · 艺是 十一月拍 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 敬请期待 西泠网拍 · 艺是 十一月拍 开拍24小时后次第结标 11月18日(周五) 19:00 中国名茶专场 19:30 文房古玩专场 20:00 外国名人手迹专场 20:30 日本器物专场 21:00 勉斋珍藏紫砂艺术专场 21:30 得趣 · 文人书斋雅玩专场 ……………………………………………………………………………………………………………………… 11月19日(周六) 19:00 中外陈年名酒专场 19:30 中国历代瓷器专场 20:00 同一上款近现代书画作品专场 20:30 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21:00 当代名家书画专场 21:30 掇菁 · 重要古玩艺术精选专场 ……………………………………………………………………………………………………………………… 11月20日(周日) 19:00 纸币 · 机制币 · 古钱币专场 19:30 文房四宝专场 20:00 滋补养生专场 20:30 名家篆刻及印石专场 21:00 中国书画作品专场 21:30 现当代艺术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