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共青团宁晋县委) 家长A:我孩子才5岁,瞅着机会就拿奶奶的手机刷抖音,玩淘宝小游戏,我很担心孩子会沉迷手机。 家长B:孩子四年级了,自从跟邻居哥哥学会了“吃鸡”,每天放学都往邻居家跑,每次都要强行拽回来,现在不管以后就管不了了! 家长C:我孩子二年级之前从不玩手机游戏,但最近孩子说同学都玩一款小游戏,就他没玩过,想学一学,我好犹豫呀! 以前沉迷电子游戏的都是年龄较大的孩子,现在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短视频、小游戏的快速发展,低年龄段的孩子也加入了手机一族的大军。如何预防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了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今天树洞君就和家长聊一聊这个话题。 为什么手机游戏如此吸引孩子? 游戏有很强的回应性,可以满足孩子的内心渴望。 几乎所有的游戏,哪怕是低龄游戏,都有很强的回应性。低龄段的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还非常紧密,需要和父母有大量的互动和回应。 而游戏中,不管他做什么都是能得到一个回应的感觉,就会非常吸引孩子,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 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掌控感和控制感 大部分的孩子生活中都是被父母控制的,没有足够多的自由或能力去影响一些事情。一些低龄孩子爱玩的装扮游戏,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孩子可以在游戏里自由装扮虚拟形象或搭建自己的房间。这种完全有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对于孩子来说也很诱惑。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 游戏中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这一种成就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成绩平平,或者自我价值感比较低,游戏中的成就感就非常有诱惑力。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归属感 很多游戏都有一种社交属性,比如流行的“吃鸡”,需要组 队完成任务。玩游戏的人可能现实中很宅, 在游戏当中却能够与他人产生一种虚拟的联结,而这种虚拟的联结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剂。 游戏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话题,当一个班级里面,大部分人都在谈论一款游戏的时候,这种同伴的压力和来自于对于同伴认同的渴望,很容易驱使一个孩子去玩这个游戏。 孩子在游戏中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攻击性 孩子通过游戏,释放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攻击性。比如一个瘦小的孩子在游戏里可能是个非常强悍的形象或者有一个非常霸气的昵称。有些游戏本身就有攻击性和宣泄效果,如果现实中孩子有很多愤怒和委屈无法表达,如欺负他的同学、控制欲强的父母,游戏的宣泄效果也非常吸引孩子。 游戏是一种低成本的自娱自乐 很多游戏在金钱方面,入门门槛很低。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吸引的一点:我不需要从爸妈这里要太多的钱,就能让自己很开心。 游戏满足了孩子的很多心理需求,玩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巨大。在手机成为生活必备品的今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是早晚的事。那么, 我们家长怎么做才能预防孩子沉迷手机呢? 深度陪玩,和孩子成为玩友。 很多80,90后父母都是游戏一代,他们对待游戏有更宽容的态度,父子同玩一个游戏的场景已经不新鲜了。 如果手机游戏不可避免,那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成为玩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首先,和孩子一起玩可以选择优秀经典的游戏,避免孩子误入不良游戏;其次,游戏不仅成为孩子的虚拟世界,还可以延伸到现实变成亲子话题,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加深亲子关系;最后,家长在游戏中的时间管控可以更符合孩子的心理,孩子更容易接受。 培养孩子遵守时间规则。 虽然手机和游戏的接触对孩子来说不可避免,但低龄段的孩子玩游戏必须要养成时间管控的习惯,从一开始就有时间的管控,明白手机游戏这些东西是要控制的,长大以后才能心中有边界,不沉迷其中。 给小孩子规定时间表达要清晰,孩子可能不知道半小时,20分钟具体有多长,可以借助定时器或者钟表上的格数来让孩子有直观的感受,或者用游戏的阶段作为时间规定,让客观的事物提醒孩子比家长的强制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执行的时候坚定和灵活要兼顾。 制定好的规则,在一段时间内要坚定地执行,坚定执行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但 偶尔的小小的妥协也是一种策略,这种“沾点光”的感觉会让孩子结束时更容易配合。比如虽然时间到了,但这一局马上快完成了,就可以顺着孩子心意玩完这一局;孩子考了好成绩,作业又不多,就可以奖励玩半小时等等。坚定中的灵活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流动起来,孩子的精神活力也会流动起来。 要培养孩子尊重规则,更要让他学会自己选择。在给孩子制定时间规则的时候,可以根据年龄让孩子多一些选择,越是年龄大的孩子越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时间管控不能都是父母包办。 比如上小学的孩子,如果期末成绩达到多少,就可以自己规定假期的手机时间,如果没达到就由父母规定。很多父母会担心如果孩子规定会不会放飞自我,其实有自由感的孩子要比大人想的有自制力的多,他们可能会比父母规定的时间多一些,但绝对不会放飞自我。相信孩子是孩子自制力的开始。 培养多种兴趣 孩子玩手机无非是在手机里得到很多心理需求,但手机并不是唯一能满足孩子这些心理需求的东西,如果父母能用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发展更多别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孩子的掌控感,成就感,归属感等等,孩子对手机的兴趣自然就不会那么大了。 父母以身作则 沉迷手机并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也都是低头一族。如果不想孩子沉迷手机,父母就要在家里能够放下手机。如果父母陪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能够到时间就停下,如果父母能在孩子要求陪伴的时候马上放下手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