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初中阶段物理考试常考的《简单机械》考点梳理,总结得很全面,中学生快来收走吧! 一、思维导图 二、知识点过关 知识点一:杠杆 1.杠杆的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 固定点转动的 硬棒,叫做杠杆。(如跷跷板) 【注意】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状,但是它一定是 硬棒。 2.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 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 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 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 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 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 2 表示。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一条直线) 【注意】支点一定在杠杆上,而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点都在杠杆上;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到作用点的距离。(认真区别 作用线与 作用点) 1 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一定是直的 B.使用杠杆时可以省力同时又省距离 C.动力臂一定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D.动力臂不仅与动力作用点的位置有关,而且还跟动力的方向有关 3.力臂的画法 一定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三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支点到 垂足的距离即为力臂,并表上相应的符号(l 1 或l 2 )。如下图: 一定点 二画线 三引垂线 2 如图甲所示,用钢丝钳剪铁丝时,钢丝钳可以看成是两个杠杆的组合,其中一个杠杆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 (1)画出动力F 1 的力臂; (2)从A、B两点中选择更省力的位置,在该点处画出阻力F 2 的示意图。 4.杠杆的平衡条件 含义: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缓慢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 X 动力臂 = 阻力 X 阻力臂(F 1 l 1 = F 2 l 2 ) 3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华利用杠杆、细线、钩码等器材进行探究: (1)调节杠杆平衡时,根据生活经验,需要保持杠杆在 位置平衡。从实验的角度来讲,杠杆在这个位置平衡是为了方便读取 。 (2)如图所示在杠杆左侧的A点挂上两个钩码,为了使杠杆保持平衡,在杠杆的右侧挂钩码时,是先确定细线位置再挂钩码还是先挂钩码再确定细线位置? 。理由是 。 (3)操作完成后,杠杆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重新平衡。小华多次在左右两侧各加挂等量钩码,并保持细线位置不变,发现杠杆每次都能平衡。通过记录上述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只有支点左右两侧的力臂和力的大小相等,杠杆才能平衡”。 请你分析这一过程得出的结论是否可信? (选填:“是”或“否”),理由是 。 5.杠杆的分类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等臂杠杆。即:l 1 =l 2 F 1 =F 2 。(如:托盘天平)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力杠杆。即:l 1 >l 2 F 1 <F 2 。(如:核桃夹) 特点: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即:l 1 <l 2 F 1 >F 2 。(如:镊子) 特点:费力但省距离 4 如图所示的用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瓶盖起子 B.剪铁皮的剪刀 C.撬棒 D.船桨 知识点二:滑轮 1.定滑轮与动滑轮 定滑轮:工作时,轴不随物体运动。(实质等臂杠杆) 特点:①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省力。若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利用定滑轮提起重为G的物体时,拉力F=G。② 不省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h。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实质省力杠杆) 特点:① 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若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时,利用动滑轮提起重为G的物体时,拉力F=G/2。② 费距离,若物体移动的距离为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5 借助简单机械将同一重物提升(忽略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如图装置中最省力的是( ) A B C D 5.滑轮组 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省力F、移动距离s及速度v情况: 竖直滑轮: 情况一:不考虑动滑轮重、绳重及摩擦:F=G 物 /n ,s=nh,v 绳 =nv 物 。 情况二:不考虑绳重及摩擦: F=(G 物 +G 动 )/n ,s=nh,v 绳 =nv 物 。 水平滑轮: 不考虑滑轮及绳子的摩擦:F=f/n(f为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s=ns 物 ,v 绳 =nv 物 。 【注意】n为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 n的判断方法:只看动滑轮,即数直接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的股数即为n的值。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从 钩子出发,上下交替,从里向外(绳子在受力的时候处于拉直的状态,所以在画绕线方式的时候一定要用刻度尺画) 6 如有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站在地上利用滑轮组利用300N的力将重物匀速提到楼上,请在图上画出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 知识点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W 有 ): 对人们有用的功(有用功就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必须做的功;做功中,有用功越大越好) 2.额外功(W 额 ): 人们不需要,但是又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W 总 ):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W 总 = W 有 + W 额 )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机械效率必然小于1) 【注意】①机械效率的高低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所占比例的大小,与是否省力、做功多少无关;②功率大,机械效率 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功率 不一定大,请大家不要混为一团! 7 (多选题)火神山建设工地上,工人师傅用相同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用它们来提升同一重物,甲滑轮组将重物举高1m,乙滑轮组将重物举高2m,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滑轮组拉力大,做的额外功少 B.乙滑轮组省力,所以它的机械效率高 C.乙滑轮组将重物举得高,所以它的机械效率高 D.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多,但甲、乙机械效率相等 8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康维佳用滑轮组作了3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根据实验数据请在图中完成滑轮组的绕线。 (2)实验过程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绳子自由端的弹簧测力计。 (3)在进行第3组数据测量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物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在进行第2组数据测量时,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则拉力F的功率为 W,滑轮组做的额外功为 J。 9 如图所示,沿斜面将一个质量为6kg的物体匀速由A点拉到B点的拉力为40N,升高的高度为0.5m,AB的长度为1m,求:(g=10N/kg) (1)拉力做的有用功: (2)斜面的机械效率; (3)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4)请提出提高该斜面效率的方法: 。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