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2023 文 | 灰鸽叔叔 复旦新闻学硕士 多次获中国新闻奖 博雅给孩子的商业新闻导师 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 蒙脱石散是什么?一种止泻药。当你拉肚子,拉得不要不要的时候,吃这个药,能止泻。那为什么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囤蒙脱石散呢? 01 蒙脱石散治新冠的消息 怎么来,怎么火? 这不还是因为新冠病毒嘛。从上上个星期开始,一个朋友圈截图就在网上流传,内容是“XBB1.5毒株在美国登顶,大家要屯点蒙脱石散、整肠生、诺氟沙星”,XBB是新冠病毒的一个毒株分支,根据现有资料,说是如果在将来不小心“中招”或者“复阳”,是比较容易中的毒株…… 根据这条朋友圈的说法,这个毒株导致的症状不是大家熟悉的发烧、咳嗽,而是拉肚子。然后大家也回忆,哎,确实,这批阳的时候,确实有一小部分人是拉肚子的,莫非他们中的就是XBB吧?这次发烧的时候,不少人没有退烧药,那万一将来拉肚子的时候,没止泻药怎么行? 买!买止泻药!抢!抢空!于是一场抢止泻药的热潮就来了。 但过了几天,一个有趣的事情出现了:不少人觉得,发这条朋友圈的可能是医生,可能是记者——结果一查,发现是一位弄共享打印机的黄头发精神小伙。 他也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觉得自己发到朋友圈里,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啊?没想到被截了图,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很多人的购药指南了。这事儿搞得不少医生都愣住了,说哎呀,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可以适当准备,但没必要大量囤积。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搞打印机的小伙儿发出的健康提醒,是很难煽动市场变化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有一些外力。如果我们把蒙脱石散也看作一件特殊的商品,那影响它销售的外力是什么呢? 我们正好借此机会,看看影响销售的因素是什么。 02 为什么这不是简单的 “供需关系”? 同学们的第一反应,供需关系。需要的人变多了,但商品的提供量并没有变化,所以大家就急着抢,生怕买不到。这个理论也讲得通,在此之前,药厂并没有说接到加大生产的通知,而很多人都担心自己拉肚子,供需上当然出现了变化。 但在此之前,我们还可以分析一下原因:这个“需”是怎么发生变化的?是真的大家都在拉肚子吗?并没有。也就是说,这个“需”并不是真实发生的、正在发生的,而是大家对未来的储备,就是“我觉得它可能发生”。 一般来说,购买人,我们叫做消费者,出现这样的想法,必然会有一些影响因素。在任何商品突然热销的背后,我们都可以去寻找这样的因素,然后才是“供需关系”。 03 冲动是魔鬼,冷静也跟风 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一个因素,是历史上同类产品抢购所带来的恐慌记忆。比如,退烧药,像布洛芬,所带来的“当初我应该囤”的记忆。这种记忆会延续到下一次药品购买的行动中。 因为上次没买到,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所以我下次一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哪怕下次所面临的情况和上次并不一样。也就是说,如果退烧药没有出现缺货,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及时买到,这次止泻药抢购就很难发生。 这是某个大家不是马上需要的产品被抢购的第一个原因:在历史上,尤其是在近期, 曾经出现过“买不到”的情况。 布洛芬为何买不到?点击看国内新闻解析↑ 第二个因素,消费者很难获得正确的信息,或者对一些正规渠道的信息不够信任。在过去一年,大家获得的信息太杂了,很多前一天是这样,后一天就是那样了,这就导致大家只能选择“宁可信其有”。 尤其是关于健康方面的,如果是假的,最多花点冤枉钱,如果是真的,说不定能保一条命呢?也就是因为抓住了人们这样的心理,很多奇奇怪怪的保健品趁机热销,而止泻药作为一种常规药物,更是让大家觉得“买了也不会错”。 当每个人都这么想的时候,市场上的止泻药当然就不够用了,而其他原本冷静的人看到这个样子,心里也会打鼓。觉得我要是也不参与,我就算非新冠拉肚子也搞不到药了,只能被迫参与到抢购的行列中。 结果就是冲动的人买,冷静的人也被带动,蒙脱石散就这样走红了起来。 从这个原因来分析,同学们思考下,该怎样劝大家“不要冲动购买”啊?为什么很多说服工作没有效果啊? 对,很难。因为之前退烧药不太好买的情况是事实,它已经发生了,所以你很难说“止泻药会好买的”,人们还是会担心。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让人能轻轻松松买到,只要大家发现药房里怎么买都有货,自然囤积的意愿就降低了。 04 如何避免被误导? 靠谱方式有这些 另一个,需要提醒大家,军事、历史、美妆博主、打印机店员工说的医学知识,至少需要去医生那里去求证一下,或者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能够获得一些专业帮助,这都可以缓解一部分囤药的焦虑。 我们也得承认,对许多人来说,去判断一个身份并不容易,比如说,有一个名叫“武知不菜二代目 ”的网友,自称是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病毒学博士,在P4病毒实验室工作,因为工作原因,通过快速基因检测确定毒株样本,证实自己五天内连续感染BF.7和XBB,把许多“杨康”之后的人吓得不轻。 后来警察叔叔一查,这个名叫金某某的人,其实就是某便利店的员工。 网友质疑 所以,我的建议,对有些信息,尤其是要自己付出真金白银的信息,多问问身边的内行人。医学问题,可以找找认识的医护人员求证,某家店挣不挣钱,可以去问问这家店的店员……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会比单纯通过网络更准确一些。 商业故事千万种,再听我来说几种,接下来和同学们分享三个关键词吧。 05 “为什么给医护发钱? ” 这样回答孩子的疑问 第一个关键词:给医护发钱。群里也有对应的问题。上海市的医护人员陆续收到了6000元的一次性津贴。据说其他行业的现金补贴也在计划中,全国不少地区也在打算跟进,同学问这次为什么是发钱了,不像以前发购物券,钱是哪里来的,这样发钱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什么的? 其实我们可以在网上看下大家的看法:绝大多数人,甚至我相信这位同学也觉得,这个钱发的对,就该发钱。 为什么?因为一直到现在,医护人员依然是抗击疫情里最辛苦的人,他们中还有不少人带病坚守。那怎么激励他们呢?给荣誉,给表扬信当然需要,但真要有激励效应,就要有实实在在的奖励,最实在的当然就是钱了。从他们增加的工作量来说,6000也不算多。给到医护人员足够多的认可,我们才更有信心战胜疫情。 有同学琢磨这个钱哪里来的?总体来说,这些费用依然来自于财政。比如我们过去免费核酸,为什么免费啊,财政出的钱;我们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公务人员的收入也来自于财政,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税收,这个我们以前都聊过。所以它并不是说,为了给医护人员发钱多印货币,只不过是把财政预算里的一部分费用变成了给到医护人员的激励。 另外,它的总量其实也是很有限的。医护人员占人口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单单从总量来说,修一条路,改建一栋楼的费用可能就超过这笔支出好多倍了,哪怕医护人员集中消费,也不会引起市场变化。当然,除了真金白银,医护人员也需要持久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愿意继续成为白衣天使,让更多的人愿意成为白衣天使,人们的健康才会更有保障。 另外两个关键词:
想收听完整音频? 给孩子的商业周刊 2023 从日常生活中 从商业新闻里 和孩子一起发现 社会运转背后的经济逻辑 财经不只是成年人的数字游戏 也可以是孩子的知识宝库 每周一更新 2023年度66期 每周1期+每月1期小结+2期年度总结 适合年龄 8岁及以上孩子和家长 新年特惠 原价 199 拼团 149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紧跟媒体大咖 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辨解读课 博雅爆款 给孩子的新闻系列 2023 餐桌话题塑造孩子视野 新闻背后的百科全书 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周一、三、四、六更新 一周新闻全覆盖 限时特惠 单辑特惠 合辑特惠 注:《给孩子的新闻》系列所述新闻全部来源于官方媒体公开报道。 点亮“在看”,分享更多人 点击原文,立即收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