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雅克·丹东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经吹响了反抗外敌侵略的号角,振臂一呼给予了法国人民勇气和希望,他也是颠覆王权的急先锋,坚决主张废黜国王以保护革命成果。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完成上述“壮举”之后,自己居然被革命法庭宣判为颠覆共和国的叛徒,甚至被罗伯斯庇尔抨击成“腐朽的偶像”,最终命丧断头台。而这场悲剧的导火索是丹东在革命思想上的转变激发了他与罗伯斯庇尔的矛盾,最终使其成为恐怖统治的牺牲品。 想要拯救法国?那就只能冒险 丹东出生于一个律师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他的藏书中法文有571册,英文有72册,意大利文有52册,其中包括伏尔泰的著作91册,卢梭的著作16册以及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学有所成的他跟随自己的父亲进入了法律界,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了一个比父亲还要出色的律师。 他与自己的挚交德穆兰一同加入了科德利埃俱乐部,这是一个思想非常激进的政治团体,丹东很快便凭借自己的才干成为了这个团体中最杰出的人物。 1792年9月2日,他在立法议会的激情演讲为大革命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他鼓励人民勇敢的去面对这个动荡不堪的时代。他说道:“由一个自由国家的部长对人民宣布我们的国家已获得的安全是令人满意的......我们敲响警钟并非是危险的警告......它命令攻击法国的敌人。 为了胜利我们必须冒险,再冒险,永远地冒险,法国才能因此得救! ”这件事充分反映了丹东的政治思想, 当时的法国外有强敌环绕,内有反动派的掣肘,为了让大革命早日取得胜利,就必须采取激进冒险的行动,没有舍身成仁的觉悟,人民将永远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奴役。 为了革命胜利,流血是必须的 就在丹东激情演讲的同一天,法国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那就是9月大屠杀事件。当时立法议会和巴黎公社正在号召所有的男人加入军队,保卫法国免遭侵略, 他们听信了有人阴谋释放囚犯并教唆其屠杀革命者的谣言,于是很多地区投票决定将所有的嫌疑犯在军队出征前全部处决。 许多未经审判的嫌疑犯遭到了非人道的待遇,比如激进党人用长毛挑起与玛丽·安托瓦内特私交甚笃的朗巴尔公爵夫人的头颅游行经过王后被拘禁的修道院密室的窗下。大屠杀在巴黎持续两天,共有1368人遇难。 当有人请求丹东出面阻止屠杀时,他毫不在意的耸耸肩膀表示:“这将是不可能的”。随后不慌不忙的反问道:“难道让我自己受困于那些正在等待外国人来屠杀我们的贵族和教士吗?”还有一位年轻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助长这种恐怖行动?”他的回答是:“你是太年轻而不了解这些事情。”从丹东的人生轨迹上看,他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人,但在当时, 他的主张是比较接近于马拉的,只不过没有后者那么极端。他未必认为这些囚犯都是死有余辜,但为了保全大革命的成果他们必须做出牺牲。巴黎的勇士们现在正在前线英勇奋战,这么做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也是为法国的胜利排除了一个隐患。 尽管这个隐患可能在事实上并不存在,只不过因谣言而起。 形势初定,宽容主义的倾向开始显露 瓦尔密战役的胜利让丹东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迪穆里埃的军队迫使普奥联军放弃了凡尔登和维隆的要塞。如他们所愿,崭新的法兰西共和国诞生了。 丹东以高票当选国民公会的巴黎代表,并成为巴黎激进派的头号人物,而声望仅次于丹东的是罗伯斯庇尔。 在这一时期,丹东已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宽容主义倾向,要不是吉伦特派故意为难他,他会不会支持罗伯斯庇尔的二次革命还很难说。 1792年12月国民公会开始审判路易十六,当时有外国的保王派建议路易十六收买选票并在暗地里说服了丹东成为收买选票的代理人,不过所需的数目似乎超过了国王的承受范围。但对国王的审判依然进入了僵持阶段。1793年的1月16日,有两个激进党派突然在街上发动暴动,并对威赞成对国王施以其他判决的议员进行恐吓,许多人因此转变态度支持判决国王死刑,而丹东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选择了妥协。 平心而论,丹东的做法有为自己争取特殊利益的小心思,但他心底里也觉得此时的路易十六已经没有任何威胁,留他一条性命倒也无关紧要。 而另一方面,丹东想联合资产阶级的吉伦特派和激进的山岳党,这样可以避免内耗,并且以较为优厚的条件与普鲁士和奥地利议和。 然而吉伦特派非但不相信他,而且要求丹东拿出在担任司法部长期间的经费支出明细,并且解释他在巴黎与近郊购买三栋房子的资金来源。很显然丹东无法理清这千头万绪的账目与来路不明的财产,于是他只能放弃团结吉伦特派的想法,转而支持比自己更为激进的罗伯斯庇尔。 共和国建立不久,法国再度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国民公会宣布比利时并入法国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愤怒,英国、荷兰、奥地利、普鲁士和西班牙再次与法国为敌。国内形势也不容乐观,保王党的叛军犹如百足之虫,在旺代死灰复燃,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1793年4月政府发行的指券的实际价值只有面值的47%),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降低。 丹东再次被寄予厚望,成为危难时刻的领袖。然而此时的他似乎失去了以往的魔力,当年他面对普奥联军的威胁吹响了战斗的号角,用一句“冒险,再冒险,永远的冒险”让全体军民热血沸腾。 如今他反对法国在欧洲的穷兵黩武,认为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是一种非正义的行为。 不过他的演说才能还是得到了国民公会的认可,后者对罗伯斯庇尔的反对建议置之不理,把关于和平的提案送到了联军的每个成员国。 布伦瑞克公爵也被丹东的外交辞令所打动,停止了进攻,法国还与瑞典结成了同盟。 但是和平终究是短暂的, 欧洲的君主们害怕法国大革命的熊熊烈火有一天会燃烧到自己身上,因此甘于在英国的怂恿下保持着对法国的军事压力。 丹东与罗伯斯庇尔的思想冲突 雅各宾派通过二次革命掌权后,国民公会解除了丹东的职务,原因是他不仅在外交层面没有为法国赢得有利的地位,在内政方面也是毫无建树。不过考虑到丹东依然在山岳党内拥有极高的声望,国民公会不得不顾及他的颜面,于是他们还是将其选举为双周会议的主席。 而此时的罗伯斯庇尔已经凭借这“伟大”的救国委员会成为政坛上炙手可热的人物。那么他和丹东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遗憾的是两人的关系并不和谐,尽管他们曾经不止一次站在同一战线,但那只是处于对大革命的热情。 没有人从丹东嘴里听到关于对方哪怕是零星的认同。在丹东的眼中罗伯斯庇尔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笨蛋, 他曾说:“那个人(指罗伯斯庇尔)甚至愚蠢到不会煮一个鸡蛋。 ”然而正是这个被他认为是笨蛋的人,开启了雅各宾恐怖统治的序幕。 1793年10月16日,玛丽·安托瓦内特命丧断头台后,两人的矛盾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丹东认为大革命的主要敌人已经被处死,在侵略者被阻挡在法国领土以外后,到了该结束恐怖统治的时候了, 他甚至还与菲利波、德穆兰等人一起拟定了实行宽大、人道和法治的方案。恰巧此时英国表示出了希望和平的愿望, 丹东主张应该借此机会与英国议和。然而罗伯斯庇尔却认为共和国政府依然面临着阴谋的威胁,恐怖统治必将继续,并坚决要与英国一决雌雄。 对于丹东的思想由冒险突然转变为宽容,罗伯斯庇尔认为这是其心虚的一种表现, 他怀疑丹东想要让一群不法分子免于死刑,以此来掩盖他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肮脏的利益交换。 两人的正面交锋 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分出胜负前这两位律师出身的革命者在罗伯斯庇尔的家中进行了一次重要的谈话,或许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他们各自的想法。 满腔怒火的丹东首先发难,他义正言辞的道:“我完全知道委员会的态度,但我并不害怕他们的仇恨。” 罗伯斯庇尔从容反击道:“你想错了,委员会对你并没有恶意,只是想请你解释下自己的所作所为。” “解释?解释就要说实话”这话让罗伯斯庇尔的脸阴沉了下来,随后丹东又补充道:“压制保王党是正当的,但我们不能把无辜的人和有罪的人混为一谈!” 罗伯斯庇尔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的不满,反问丹东:“是谁说我们杀害过无辜的人?” 丹东用充满嘲讽的语气回答说:“你认为呢?死去的人没有一个是无辜的。”说完便头也不回的拂袖而去。从这一天起,两人连表面的客套都已经扔得一干二净,彻底撕破了脸皮。 丹东认为过去的恐怖政策导致许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他们家破人亡,终日以泪洗面,这种统治手段应当被限制在一个极为有限的范围内, 他反对没完没了的战争与血流成河的屠杀,想让更多的人从黑暗绝望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使他们可以拥有安定和谐的生活。 而罗伯斯庇尔并不承认救国委员会冤杀过好人,他认为任何人都有义务为革命的胜利献出自己的生命,包括他自己,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根本不存在丹东所说的“无辜的人”。 丹东注定会失败 1793年6月以后,公安委员会事实上已经架空了国民公会,成为共和国的权力机关,丹东与罗伯斯庇尔的彻底决裂等于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丹东如果不起来自卫,那么他也将被当做逆流的叛徒而走上断头台。 然而丹东觉得凭借他雄辩的口才足以对抗罗伯斯庇尔和救国委员会,企图借助国民公会的力量推翻暴政。 有朋友劝她早做打算,但他却回答说:“我宁愿被斩首也不愿意送他人上断头台。” 他知道国民公会已经被政敌们夺取了权力,也明白想要推翻一个已经被接受的统治集团难于上青天,自己的任何行动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不过他坚信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功劳,敌人们不敢对他处以极刑。 但罗伯斯庇尔似乎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确实曾经顾及到丹东为大革命所做的重大贡献,担心处死他会引起其他党派与国民卫队的叛变。但是吉伦特派的余党在各地蠢蠢欲动,打算利用丹东的势力来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这在无形中坚定了罗伯斯庇尔处死丹东的决心,因为丹东是死是活都会引起敌对势力的反叛,并且成为他们的一面旗帜,那么处死丹东就比让他活着更有利, 这其实和当年路易十六被处死的深层原因是一样的。直到他被逮捕当天的早晨,有人通知丹东救国委员会正在讨论逮捕他,催促他马上出逃,但他依然认为政敌们不会轻举妄动,结果悲剧就发生了,这天夜里丹东在自己的住宅被逮捕。革命法庭剥夺了丹东的辩护权,直接宣判他犯有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的罪行并处以死刑。在前往刑场的路上丹东悲怆的对妻子说:“我亲爱的妻子,我将永远看不到你了......”这时候他似乎想起当年在立法议会的激情演讲,他突然对自己说:“丹东,勇敢些!” 尾声 丹东被捕后,罗伯斯庇尔曾经站在国民公会的讲台上说道:“我们倒要看一看,国民公会是打碎一个早已腐朽的偶像,还是等着他来压垮国民公会和法国人民!”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这寥寥数语切中了要害,压倒了丹东的同党。尽管丹东曾经赞成过“9月大屠杀”这样激进的酷刑,但从天性上说他并不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人,他没有罗伯斯庇尔、马拉和圣茹斯特等人那么极端,甚至曾经试图调和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的矛盾。在谁是公民谁是敌人的问题上罗伯斯庇尔和丹东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前者认为反对雅各宾派专政的人就是敌人,包括那些不愿意对敌人赶尽杀绝的人。而后者却认定救国委员会是在滥杀无辜,丹东把罗伯斯庇尔视作“暴君”,但没有打倒暴君的决心,而罗伯斯庇尔则把丹东视为敌人,是必须要铲除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狂热动荡,失去理智的时代,丹东的这种思想转变违背了大革命的历史轨迹,所以他注定会被送上断头台。值得一提的是,丹东死前曾对罗伯斯庇尔说:“下一个就是你”,没想到一语成谶,四个月后这位不可一世的雅各宾派领导人也被大革命的怒火所吞噬,这两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称得上是殊途同归。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文明的故事11:拿破仑时代》 《法国通史》 《企鹅欧洲史-追逐荣耀:1648—1815》 《大革命与旧制度》 《自由与毁灭:法国大革命1789—1799》 文:兰台令君 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