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作诗在我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有些皇帝看见一棵树,建造一处房子都要留下墨宝,比如乾隆。 据统计,乾隆一生作了四万首诗,虽然没有一首需要如今的小学生背诵。 而有些皇帝才情极为出众,甚至其在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比其在政治方面影响更为深远,比如南唐后主李煜。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所作的半首诗,据悉这半首诗后来400年来无人敢接下句,一直到明朝建立由朱元璋补全。 这首诗没有题目,后人称其为《咏月诗》或《咏月帝王诗》。 宋朝皇帝赵匡胤所作的那部分是第一句,为“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句诗的释义是月亮没有离开海底时,地面上的群山全是黑的,但等到它升到天空正中间时,地面上一万个国家全被它照得十分明亮。 这句诗记载于北宋太学博士陈师道所著的《后山诗话》中,说北宋的军队包围了金陵,南唐的使者徐铉来拜见赵匡胤。 徐铉炫耀自己的才能,想要以口舌之利解除北宋军队的包围,便称赵匡胤没什么文采,他的主人南唐国主李煜博学多才,有圣人的能力。 随后徐铉咏唱了李煜的诗句,称这首诗叫《秋月》,天下人都在传唱。 但赵匡胤却嘲笑说,这只不过是穷酸书生作的诗,自己平时都不会说的。 徐铉不服,认为赵匡胤在说大话,没有真本事,于是他便请赵匡胤也作一首诗。此时大殿上北宋的大臣纷纷大惊,他们知道赵匡胤是武将出身,这下子恐怕要丢面子了。 但赵匡胤却笑着说,自己当初贫贱的时候,曾从陕西回来,路过华山时因为喝醉酒在田间睡着了,等自己醒来时月亮已经出来,于是自己就做了一句诗: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徐铉听完这首诗后大惊,大殿上的大臣们也高呼万岁。 结合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它明面上是在歌颂月亮,实际上是在抒发赵匡胤想要大一统的抱负。 在自己这个月亮没有离开海面时,整个天下都是混乱黑暗的。 等到自己登上大位,自己会结束地上这种“万国”的局面。 徐铉是个文化人,怎能不知道赵匡胤这首诗背后的意思,因此他在听到这首诗后就知道南唐保不住了。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创作的背景,以及它透出的野心,让其成为了一首皇帝才敢接的诗。 毕竟自己要当皇帝,还要实现大一统,这种话从不是皇帝的人的嘴里说出来,肯定会招来杀生之祸。 因此在“无人问津”400年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喝一声“这有何难?我来!”后,便将这首诗补全了。 全诗为“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朱元璋补全的这句诗也在抒发自己的抱负,不仅认为自己发的光能“掩尽微微无数星”,而且还说明了自己已经“百战问鼎开太平”。 单从抱负上讲,朱元璋这首诗和赵匡胤相比不相上下。从后面讲述的成就上,实现大一统的朱元璋要比赵匡胤更胜一筹。 然而从文学性上来说,后人认为朱元璋补全的这几句无法与赵匡胤相比。 还认为因为朱元璋的补全,让这句诗从绝句下跌到了打油诗的水平。 这就好比别人吟了一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结果有人在后面接了一句“满天星星闪啊闪,好像姑娘在眨眼。” 不仅完全破坏了原诗的意境,还使诗句变得滑稽可笑。 所以有很多人认为这首《咏月诗》完全不需要第一句之后的句子,毕竟后面的句子并没有做到锦上添花。 当然,介于后半首诗的水平,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并非朱元璋所作。 毕竟这第一句是明确记载在了宋代史料《后山诗话》中的,而它后面的句子均未在史料中有记载,目前说朱元璋补齐了后面这句诗的说法,均出自互联网。 因此有很多认为,后面这半首诗是后人假借朱元璋的名义所作,且作者的水平不高。只是400年两个皇帝共作一首诗的事情太过传奇,才让这首“假诗”越传越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