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手机俨然成了现代人一个必不可少的用品,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学生们每日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真正有益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活动,孩子们却做得越来越少。 “吃饭啦,别看手机了!”“别再拿着手机玩游戏了!”“把手机放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口头禅”成了家长对孩子每天重复得最多的话。 在学校、在家里、在商场、甚至走在大马路上…只要能看到有学生的地方,就能看到学生们人手一部手机,要么玩游戏,要么看视频,要么发微信。有的学生,只要手机不在手上一会儿,就会有种魂不守舍的感觉,甚至和家长争吵、抢夺…就连四五岁的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来。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孩子为什么依赖手机? 社交型依赖。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游戏型依赖。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娱乐型依赖。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一味禁止只会适得其反。 家长应意识到:无论怎么防,孩子对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是绝对不会减的! 即便我们在家里禁止孩子接触,孩子在学校、社会中也会早晚接触到。 现在这个时代,手机、电脑作为生活的工具,跟剪刀、钳子一样,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将来也会更深刻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如果我们把这么一个生活的工具当成妖怪,一味禁止孩子接触,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未必是好事。 另外,我们采用“围堵”的方式把孩子跟手机隔离开,只会激化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手机的兴趣更浓厚,逮住机会就猛玩一通,更容易沉迷其中。那些严禁孩子玩手机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没起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和规定,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才是最好的办法! 案例 小男孩Andy也是iPad控,玩iPad可以经常不喝水不吃东西,在经历了一次由于玩iPad入迷、从家里的楼梯滚落并摔断了一条腿后,Andy的妈妈就做了下面的举动。 寒假的一天,Andy像往常一样起床,吃完早餐后想玩iPad,竟然发现iPad上面贴了一条小纸条: 妈妈从今天起实行iPad新使用法,iPad被上锁,密码每天更新。你每天要做完3件被随意选出的家务,并且按照指定顺序将家务做完才能找到密码。这样的新规定将维持1~2周,视情况作调整。如果不接受,你有权拒绝,但你的iPad在后天会送给表妹。如果接受,那就开始行动吧,记住超过下午2点,你就错过了得到密码的机会了,现在先去清理你的小书桌吧! 傻眼了,Andy又气又恼,但是妈妈不在家,心里的瘾像蚂蚁般在爬,当他将书桌上面凌乱的书本收拾好之后,发现了桌面粘着另一张纸条: 真不错,做完一件家务了,请将地板拖干净吧! Andy打了一桶水,拿起拖把就将地板拖了一番,当他匍匐在地板上时,发现了贴在沙发底下的另一张纸条: 加油,妈妈看到你的努力!将厨房的垃圾丢掉,你就能找到密码。 当Andy拿起厨房的垃圾袋丢到街上的垃圾桶时,在桶边赫然看见类似密码的一行字幕,正是妈妈的字迹!怪不得妈妈说超过下午2点就无效,因为社区的垃圾车每天下午2点来收垃圾! 给父母的话 1 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多花时间来陪伴、关爱自己的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了解孩子的所见所闻,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倾听孩子心声,多疏导孩子情绪。 2 多为孩子安排丰富的活动 比如春天来了,放假就可以带孩子外出踏踏青,多与自然接触一下;也可带孩子到图书馆及阅览室看看书报,感受一下书香氛围;还可以陪孩子打打球,锻炼一下身体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健康的活动,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好处。 3 要了解孩子用手机玩些什么 做父母的,也要了解孩子们使用手机时,到底在玩些什么内容,看些什么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孩子去使用手机。比如引导孩子玩一些益智游戏,可以查资料、听音乐、学英语等,这些都是积极健康的。 4 给孩子买手机需“约法三章” 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同时,还应对孩子‘约法三章’,加以限制。比如:一个月固定给孩子充够一定数量的话费,并告诉孩子,超过以后就不会再给充值了,让孩子学会控制话费的使用;如果学校规定不准带就不能带;晚上回到家里,几点到几点可以开机使用,使用多长时间等等。 5 家长应该带头表率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应该时时处处都拿着手机看,如果自己本身都没法控制玩手机的习惯,一边玩手机一边还要求孩子也不要去玩手机,怎么能要求让孩子去做好呢?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家长们只有自己做好了,孩子看在眼里了,也才能做好。 与孩子制定手机使用协议 实践证明,事先的约定比时候的惩罚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