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阳湖文秀丨之二十:周星作品

2023-5-14 21:49|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145|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作者简介:周星,笔名延陵书生,1985年生于江苏武进。民盟盟员,武进区政协委员,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师职业。多篇文章曾发表于《常州日报》《武进日报》等报刊。平日素好文学和民俗,闲暇之余,写点文字,专 ...

阳湖文秀丨之二十:周星作品


作者简介:周星,笔名延陵书生,1985年生于江苏武进。民盟盟员,武进区政协委员,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事教师职业。多篇文章曾发表于《常州日报》《武进日报》等报刊。平日素好文学和民俗,闲暇之余,写点文字,专注对家乡生活的赞美和感受。


忆儿时停电


几天前在乡下父母处一起吃晚饭,突然间就停电了。整个村子在大家的惊呼声中热闹了起来,我们只好端起饭碗走出门外,边走边吃。


村头的路灯熄灭了,却有一层淡淡的月光泻下来。没有绚丽灯火渲染的夜空,有一种洗净铅华的朴素淡雅之美,显得那么清新自然。然而夜晚在这酷暑的余温下仍是有些闷热,路上的行人也焦躁不安,手中的扇子“呼哧呼哧”地在不停扇动着,不知道是扇风呢还是驱赶着身边的蚊虫。满天的星星此刻在天空楚楚动人地俯瞰着大地,听着成群结队的人们在那里骂骂咧咧。


记得儿时停电之后也别有一番滋味,此时大地笼罩在夜幕里,再也没有了万家灯火。大人们不由地从屋里走出来,不约而同地坐在大树下,摇着蒲扇,张家长李家短地唠起嗑来。小孩子们也没有闲着,缠着父母们讲故事,而母亲总会带着我到门外,对着月亮给我唱歌谣:“亮嬷嬷,星星出,婆婆烧饭公公吃。公公吃着一粒砂,哈则婆婆扁子渣。”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我总会哈哈大笑,觉得这个婆婆有点可怜,也就是这样的儿歌,让我忘记了停电的不愉快!那时候的黑夜,没有人类灯光的污染,那星空更加璀璨,人们可以遥望闪烁的北斗七星,也可以无拘无束地谈古论今。


“好久没断电了,囊为今朝会断电呢?”村上的人在不停地嘟囔着,似乎停电已经成了久远的历史了,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回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停电是家常便饭,隔三差五就会来一次。那时候电力的输送,还没有像今天这般强大,经常要错峰送电,今天供应这村,明天供应那村。为了让更多的村能供上电,村委还购买了一台大型发电机,一旦停电了,村委那台发电机就立刻运转起来,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方圆几里内都能听到。而那送出的电,电压也是极不稳定的,每家每户的灯泡随着电压的起伏时暗时亮。即便如此,大家也是极大的满足了,因为有总比没有好。那些没有送到电的村子,人们就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蜡烛点起来,那悠悠的烛光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光明,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希望。


约摸两个小时,电来了,大家吹灭了蜡烛,打开了电灯,那感觉就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喜悦。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每年政府部门都会整改电线的线路,提升电线的负荷量。从此,停电也就成了人们心中的记忆了。


这次突然的停电,又给了大家一次回忆过去、重叙旧情的机会。经过几分钟的吵嚷,乡亲们似乎适应了,有的在打电话,有的在回忆陈年旧事,还有的在互相诉说着最近生活中的不满。假如不停电,会这样吗?大家会如此清闲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停电,大家也许早就上楼打开空调,美美地躺在床上欣赏电视节目了;假如不停电,有些人也许早就开始晚上的必备节目——打麻将和斗地主了。


真是难得停电,让人们享受了这难得的清闲;难得停电,让人们因彼此忙碌而隔阂的心又融合在一起了;难得停电,让大家的心情得到了难得的一次放飞!


停电以后,恬淡悠闲;停电以后,亲情回归!


放鹞子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令已到了农历二月,又到了一年中放风筝的时节了。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放风筝的习俗,曹雪芹在《红楼梦》七十回中就表达了这么一个意思:春天放风筝是放晦气的,而风筝上天后是一定要剪断牵线,这样才能真正祛病消灾,把晦气带走,给自己带来好运。


不过,对于我们常州本地人而言,似乎不太喜欢说放风筝,我们更喜欢说放鹞子;也没有放晦气之说,似乎更多是把它当成一项运动,一个个人的喜好罢了。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常州农村放鹞子一时蔚然成风,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都喜欢放鹞子。


那时候的鹞子很土,但是却很霸气,都是那种高3米左右,宽约2米的大蝴蝶鹞子。鹞子所用的所有材料都是利用农村固有的物品:骨架是竹子做的,鹞子的面用的是上等薄膜。如此这般大的鹞子自己是绝对做不出来的,需花钱请人耗费半个月时间定做方行。那些老艺人心灵手巧,鹞子的骨架材料竹篾做得极好,竹篾的厚度尺寸拿捏得极准。待到鹞子成型后,再给鹞面画上各种秀美的图案,一个美丽大方的鹞子就算出炉了。如果此时你认为已经全部完工了,那你就错了,鹞子的装饰品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一个个大葫芦,中间抠出缝隙,涂上红漆,挂在鹞子上,仿佛是美女脖子上的一串珍珠项链。鹞子上的浪琴也是必需品,那一根根竹管,也如葫芦一般抠出缝,自然也是最美的工艺品了。


挑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相约村上三四个放鹞子的爱好者,有的扛着鹞子,有的搬着一箩筐尼龙绳,有的拿着浪琴,还有一群看热闹的大人小孩,整个队伍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来到村口一空旷处,一人举着鹞子掌控好风势,其余人带好手套拉紧绳子,准备随时奔跑。只听到一声“上”,那巨型的鹞子顿时向空中上升。几个拉绳子的人迅速奔跑起来,边跑边放绳索,一会儿的功夫,那鹞子已经稳稳地升到空中几十米处了,气流吹着鹞子上的葫芦,发出“呜呜呜”的鸣声,围观的人不禁拍手叫好。此时,放鹞子的人就开始把浪琴一根根系在绳子上,每隔几米就系一根,数量不限。大约系了五六根浪琴后,鹞子已经放出去百米远了,空中不时传来葫芦浪琴“琴筝和鸣”的声音。这时放得也差不多了,就把绳子系在一个牢固的桩上,整个放鹞子的过程就这样圆满结束了!


下午4点半左右,时间也不早了,是该收风筝的时候了,还是那么几个人,来到放鹞子的地方。只见他们个个带上纱手套,伸出胳膊压在尼龙绳上,一步一步往前压,鹞子从空中也徐徐下降,最终平安着地,整个过程大概也需要十几分钟。


如今,岁月已过,村子周边空旷之地早已经竖起布满了许多高压电线塔,放鹞子非常容易出事故。出于安全考虑,电力部门也不允许我们放鹞子了,所以很多人家的鹞子也毁掉了,偶尔还有一两家把它当做纪念物收藏了起来。农村放鹞子活动也基本成为了绝响了,一来政策条件不允许,二来那些当年放鹞子的壮汉都年过古稀,已经是有心无力了!


韶华易逝,岁月不再,那些曾经的快乐也变成了记忆的粉尘,只能偶尔回味一下,再次感受那曾经的青春年少和无忧无虑!


瓜果可消暑


30年前——儿时的夏天,简单而又美好。虽然那时农村物质条件一般,没有今天畅销市场的荔枝、龙眼、哈密瓜,有时吃个西瓜都已不易,但过的却是一种自然而又朴素的消暑生活,让人觉得舒坦,甚至连那时候的消暑瓜果,也令人怀念不已。


那时,农村家庭自留地居多,父母根据不同的季节时常花样翻新种植不同的蔬果。尤其到了夏季,丝瓜、黄瓜绿盈盈的,吊在棚架上,甜芦粟在风中“微笑”着,黄金瓜(香瓜)藤和青皮绿肉瓜藤在烈日中旺盛地长着,那是我童年的伊甸园。


黄瓜


黄瓜是夏季最常见的蔬果之一。它既能作为蔬菜,也可当作水果。在我们常武地区农村,黄瓜通常有绿皮刺毛和黄皮两种。绿皮刺毛黄瓜生吃最爽,水分居多,咬一口,嘎嘣儿脆,脆到心里,是夏天老少咸宜的最佳果品。当然,用白糖酸醋和它混在一起拌成“糖醋黄瓜”,这也是一道夏季消暑的美味凉菜。黄皮黄瓜用来烧汤自然是绝佳的,放几块咸排,在小火上煮得熟透,再放点葱花在里面,那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当然,以上都是文雅的吃法,像我们这群小孩子也绝对不太愿意这么费时费力地吃。平日里路过田地,看到那满藤的黄瓜,顺手牵羊拉了几根就走,到一旁河边用水清洗一下就啃起来了,基本不会考虑这黄瓜是谁家种的,更不会考虑这黄瓜有没有打农药。虽说吃相有些难看,但也许这就是淳朴而又简单的乡村情怀吧!


香瓜和青皮绿肉瓜


绿树阴浓夏日长,又是一年瓜果香,黄金瓜和青皮绿肉瓜是我的最爱。暑假里,每逢午休过后,母亲就会问我想做些什么,除了学习和游泳,我最喜欢去地里摘瓜。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地里,看着那一整片绿油油的瓜藤,爬地而生,相互缠绕,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活力,我不由对它们旺盛的生命力钦佩不已。实在分不清楚瓜藤的种类,只有俯下身子看果实,哪个是香瓜,哪个是青皮绿肉瓜。那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瓜,匍匐在枝叶间,甚是喜人。


摘下几个放在篮子中,回到家中用井水洗净后再切开来,那香瓜的香味顿时直入鼻中,沁人心脾。西瓜虽美,可是论香味便不如香瓜。吃一块,真的很甜,甜蜜中的清香味道,吃到嘴里,不仅清凉爽口,而且满口生香,乐口消融。那青皮绿肉瓜虽不及香瓜那般香甜,但肉脆而嫩,水分极多,也是独有一番风味。


所以在最热的季节,也是我们常武地区人们口福最好的时候,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瓜果。


甜芦粟


盛夏是吃甜芦粟的最佳时节,又脆又甜的甜芦粟曾经是乡下人的避暑“珍品”和消夏“良饮”。甜芦粟不光是孩子们的喜爱之物,大人也同样爱吃。


我不知道这甜芦粟是何时从何地传来的,但是论如何吃甜芦粟,我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辨别甜芦粟成熟与否不仅需要好眼力,更需要经验的积累。如果一棵甜芦粟穗子已经乌黑了,那就说明它已经成熟,可以食用了。这时候就可以用镰刀或者菜刀把它从根部砍下来,带回家剥皮。剥皮时先是用牙齿从一端啃开个口子,然后用手使劲将一条条外皮拽掉。由于甜芦粟的外皮坚硬而光滑,剥开了自然也就极为锋利,像把刚开刃的刀子,撕剥时一不小心就会割破嘴唇划伤手指,钻心疼痛。但我却不以为然,总觉得这样吃太磨蹭了,不够爽快。于是,就有接下来“霸王式”的吃法。


走进甜芦粟地,东瞅瞅西看看,找准一棵甜芦粟,用手把叶子扒开,拦腰咔嚓折下来,折断挤出水,“吸溜吸溜”用小嘴舔尝,就如同“熊猫吃竹子”一般,吃完一根继续下一根。如此吃法也常有“悲剧”产生,那甜芦粟的皮经常把我的嘴唇皮划破,好多次母亲只要看到我嘴皮上有血,就知道我又去偷吃甜芦粟了,于是一顿打是免不了的。


对于吃着甜芦粟长大的我来说,这种“血的教训”可谓是家常便饭,一着急稍不留心便会发生。有时候伤口划得较深,到了晚上睡觉时还霍霍着疼,可一想起吃甜芦粟时的快乐和甜美,这点小伤和疼痛又算得了什么呢?那甜滋滋凉嗖嗖的汁液在嘴里流淌开来,很快又渗透到全身的每个毛孔,顿时浑身上下的疲惫和焦渴一扫而光,唯留清凉鲜爽,回味无穷!


时间总是悄无声息地向前奔跑着,却把回忆不小心落在了后面。经过岁月的磨洗,偶尔似曾相识的画面却总让人心里一阵悸动,总能想起那种甜甜的味道,那味道甜在心里,刻在脑海里,直到永远……


儿时消暑记


那年大暑已过,虽说梅雨结束得晚,热得也晚,但外面却也是闷热难耐。幸亏空调电扇普及,家、办公室、汽车、商场里都是凉风习习,大家都享受着科技发达带来的“清凉一夏”。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常州农村人。回想30年前我儿时的夏天,那时候科技尚不发达,空调是个稀罕物,家中有一台台式电风扇或者一只大吊扇也实属不易。即便如此那时还经常停电,所以每家每户必定有一个“消暑神器”——大蒲扇。就是靠着它,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酷暑。


母亲是无论走到哪里,蒲扇都不离身,一边行走,一边不停“呼哧呼哧”扇着蒲扇,而我就像一个小跟班似的跟在她后面。有时候我也会主动表“孝心”,一把夺过大蒲扇,说道:“姆妈(常州方言,妈妈),你歇一歇,把扇子给我,我来扇扇你。”说完我就铆足了劲开始扇蒲扇,才分把钟的工夫,就觉得两手酸酸,满头大汗。于是我主动终结“福利”,扔下蒲扇,转身就跑。但是到了晚上,我还是会靠在母亲身边,一边听她讲故事,一边享受着她那蒲扇的凉风。我那时候就很纳闷,为何母亲的手臂总有使不完的劲呢?


如果说蒲扇给了我夏日清凉,那么西瓜和门口的井就是清凉的“圣地”了。大人们每天都会准备好一两个西瓜,有的用网线袋吊了西瓜浸在井水里,把它当做冰箱;也有的从井中打出一大盆凉水,把温热的西瓜浸上个把钟头,成为冰镇西瓜。到了夜晚,随着大人们用刀切西瓜时那一声脆响,似乎就打开了夏天的清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西瓜,分享着一天的趣事,幸福满满,其乐融融。


在夏天,农村人是最喜欢乘风凉的。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乘风凉永远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到下午,房子东面的屋山头是乘风凉的好地方,一来是下午的太阳照不到,二来是那里树木成荫,凉风习习。大家搬出桌子、板凳、躺椅、竹榻(竹子做的小床),大人小孩有的打扑克牌,有的下棋,妇女们则是嘻嘻哈哈地做着手工活,一派壮观的乘风凉场景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摆好桌椅,把菜端出来,一边吃夜饭,一边打招呼:张家长,李家短,吃得啥,喝得啥,有没有弄点小酒咪一下……我们小孩有时候喜欢端着碗东跳西窜,大人一般也不会说什么。但有时候碰到几个年纪大而且规矩多的长者,他们就会忍不住说上几句,这时候我们就只能乖乖地各就各位,不敢再放肆了。


天黑了,外面的凉风更让人舒畅了。除了前面说的吃冰镇西瓜,我们小孩子还喜欢玩捉萤火虫,玩捉迷藏。那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就像黑夜中的一盏盏亮灯,吸引着我们去捕捉,一会工夫玻璃瓶就满满的了,睡觉时把它放在枕头边,别有一番趣味。


月圆之时捉迷藏也是趣味无穷。大多数孩子会缠着大人们讲故事,故事的内容就是一些民间传说之类的,偶尔还要讲些“鬼故事”,我们听着听着就会贴近抱在一起,时不时还要看看身后,有没有鬼影之类的东西,尽管害怕,仍要催着快些讲。当夜,长舌鬼、僵尸一直在脑海里翻滚,有时候吓得一夜不敢睡。


一个夏天过去,大人们的故事要讲掉一大堆,而且还不能重复,实属不易!


消暑的趣味显然不仅限于此,看电视剧也是一大乐事。那时电视机尚未普及,我家那台16寸的“百合花”牌黑白电视机竟然也成稀罕物了,每次一拿出来放在大门口,村上就会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前来和我们一起观看。大家凝神屏气,目不转睛,等到一集结束后广告期间,就评头论足一番。记得那时电视剧的质量也是数一数二的,量少而质高,个个都是精品。从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到《上海滩》,从《戏说乾隆》到《新白娘子传奇》,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包青天》到《七侠五义》,这些经典的电视剧,都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我们那一代人的儿时暑期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夜深了,大人们的故事讲完了,电视台的节目也结束了,大家都感到困倦了,有的收起卧具椅凳回屋睡觉了,而我最喜欢用竹竿挂起蚊帐,躺在竹榻上数星星,一觉睡到大天亮。


儿时消暑的生活,如今回忆起来就像一泓清凉的甘泉,令人难忘。夏日里的那种悠闲、恬淡的氛围,那种大自然赋予的宁静和快乐,是今天在喧闹小区里的人永远无法感受到的,而这恰恰就是一种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