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供销社没记忆没概念了。 供销社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将把我所知道的供销社告诉大家。 1950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成为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组织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了联结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对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物价、保障供给、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是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城乡商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一些地区,供销社的整体发展甚至超过了城市商业。 供销社经营项目特别多,我所知道的主要是农资、农器、油煤、百货、副食、土特产、棉麻、布匹、服装、五金、电器、文具、图书、饮食服务、废品收购等等,可以说,农村需要的除了粮食、肉禽外无所不包。网点延伸到许多大的村队。 我有幸在供销合作社繁荣的情况下,在这个行业生活和工作过,特别是在供销社实行改制前,我曾经在供销社工作过八年。也见证了它如何在农村流通中失去主渠道的作用的。 我不想用什么深的意义来总结供销社和在供销社的这段生活,我只想用直白的话来告诉你,供销社对城乡农业的贡献和那段生活: 一、供销社的运作和贡献 1、供销社的工作的目的是为城乡特别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不是为赢利为主要目的。 2、供销社商品的来源都是根据农村和农民需要,从上级公司一条龙分配批发下来的,从来没有假货,价格从批发那一刻起,已经固定了,也从不用讲价,收购物资也是上级定价,自己无权增减。 3、供销社的商品自己不能涨价,如果商品调价,必须是上级发文到各单位,各单位组织人员一线柜面连夜盘点物资数量,确定增长数额,这部分涨价的钱,必须入账。那时涨价机会真的很少,一年未必有一次,而且上调的品种也就3、5种吧,我参加过几次调价工作,那是国家机密,不到柜面是,不会有一点点的透露。 4、供销社的利润率比较低,大件的在10%到20%,一般商品在12%到15%之间,我记得只有一种达到50%,就是缝衣用的单针,因为买一根的话只能一分钱,卖6厘没法找钱,所以是5厘进的,只能卖一分,而成包的针就很便宜。这说的是毛利率,不是纯利润。而且就是这点利润,除了正常交足营业税外,集体只留少量的福利费,大部分都要上缴给国家。那时流行的的说法就是:国家得大头、集体得中头,个人得小头。 5、当时因轻工业不是很发达,许多商品不足,我记得主要是煤炭、柴油、化肥、香烟、电池、食粮、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等,但这些商品,都是按计划分配到各个乡镇、单位和生产队中,从没有因为紧俏涨过一分钱! 二、我在供销社时的生活 1、收入很低。所有人收入都是比较低的,总社领导和普通工人也差不了多少钱,任何人都得凭资历和贡献涨一点工资,领导职工都一样,一年也就涨个5块10块的。我是正式固定工,刚工作时的工资,也仅够养活自己。工作到了第四年,由于物价常年不涨,工资每年多少都涨一点,每月工资也就能余下三分之一以上了(我的余钱够支付我的自修大学学费和书本费),当然,如果是有家的人,可以省下一半以上。我工作四年时的工资和新考上工作的乡镇长工资相当。 2、生活简单。参加了工作,当时只用考虑工作学习,其它的房子、医疗、上学等都是集体负责,个人不用考虑,吃穿都很简朴,不用攀比生活,比的只是工作上的努力和奉献。在工作之余,都是去学技术和学知识为主。当时的感觉是,除了谈恋爱结婚,其它你不用操心。 3、争做贡献。我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一伙青年人除了每天天刚亮就把单位院前院内道路清扫一遍外,每天遇到送货来的车辆,不管谁在干什么工作,留个值守人员后,大家都是争相和单位领导一起去帮助装卸,我见过十八、九岁女同事,卸农药化肥肩上都磨破了,主任让她歇着都不肯。我当时十八岁,还扛过200斤一袋的盐包。当时觉得,为社会为单位多做点事是幸福和甜蜜的。 4、非常快乐。那时的年青人是快乐的,不管你是领导还是大学生,不管你是正式工还是合同工,不管你是哪个单位公司的,也不管你收入穿戴怎样,都能玩在一起,我们那时没有酒喝,也没有菜吃,甚至也抽不起烟。但我们没有压力,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锻炼,一起做善事,一起做游戏,天天歌声笑声不停,真是从脸上到心里都是美的,满满的幸福感。 三、基层供销社的没落 我记得,从83年起,经济放开了,允许商贩和个体户了开始做生意了,基层供销社就走上下坡路了。为什么呢? 1、个体商业泛滥。农村商业个体户从83年起越来越多,因为他们的收入除了按点交极及的工商营业税费外(比营业税率来讲,几乎忽略不计),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供销社却要负担和上缴很多。一开始是从供销社批发商品卖,影响还不大,后来随个私有企业的产生,假冒伪劣的便宜货多起来,适应了当时收入较低和商品短缺的情况,好的卖不过差的,真的卖不过假的,供销社的商品销售额越来越低,使供销社营收越来越差,亏损也越来越多。 2、改革改制从首先影响了商业。由于私营个体商业投资少,见效快,严重冲击了基层供销社的生存。大部分供销社出现了亏损,也给供销系统抛包袱埋下了隐患。供销社的干部职工也人心不稳,各种心思都有了,只顾自己搞小利益的动作也来了,加速了基层供销社的败落。我在改制前,感到供销社的未来已经不好了,就调离了供销系统。几年后,基层供销社系统职工绝大部分下岗失业了,供销社庞大的资源和资产被卖的卖拆的拆,折腾差不多了。 3、没落但消失。为什么说基层供销社没有消失呢?当时私有经济单个来讲规模还不大,谁也不能把那庞大的集体资产给吃掉,所在像有些大的基层供销社的楼房和土地还没有卖出。随着乡镇农村出现的农资及食品用品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国家也对此给予了重视,保留了总社和县以上供销合作联合社,从90年代末对农村的重要物资流通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对剩下的基层资产只租不卖,有些地区,供销社的作用有一定的恢复。 四、希望和期待 2005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这一主题,提出在"十一五"期间,供销合作社工作要在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听取供销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新网工程"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在"新网工程"的强力推进下,从2011年供销合作社业务得到恢复和加强。但目前,我们所在的地区仍没有恢复。我们期待和希望: 1、希望我们的基层供销社再全面恢复,起到为“三农”服务的主渠道作用。“三农”现在可信任的物资真是不多,农民被假冒伪劣的商品坑苦了,真的想起供销社的好起来时候,供销社没了,现在希望真正为他们服务的商业企业出现,这必须是国家队。 2、希望对农村必须的农用物资及主要商品由供销社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为首要任务,统一采购,平价经营,坚决打击主要乱涨价行为,把对农村农民的各项补贴由供销系统真正落实到位。 3、由供销系统指导农业合作社经营,在非常时期,由供销社利用全国网络为农产品提供全国流通便利。 4、对供销社的经营恢复期,对基层供销社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