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宫廷首饰让清朝女子尽享美丽奢华 人类佩戴首饰的历史悠久,最远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无论何人,都多多少少有佩戴首饰的习惯。对于女性来说,首饰可以展现出或含蓄、或性感的独特魅力。而自古以来工艺的顶峰汇聚便是宫廷,到了清代之后,这些工艺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么清宫中的女子会佩戴什么样子的饰品呢? 钿子 钿子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嵌有金花,点翠,宝石,以及多种名贵珠宝。一个钿子,从里到外由三部分组成,即骨架、钿胎和钿花。最里面的是骨架,一般用金属丝或藤一类的物品制作,经过工匠的造型,构成了钿子的基本架构形状。骨架之外的是钿胎,一般是用丝线、布,乃至于纸制作,制成有些类似于“包头”的一种形似“覆钵”的模子,然后罩在骨架之外,以骨架作为支撑。钿花,指的是钿子上的装饰品,一般是点翠或者金属镶嵌宝石而成。 清 点翠嵌珠石凤钿子 故宫博物院藏 清 芙蓉石碎片钿子 故宫博物院藏 扁方 扁方,也称扁簪,其形如尺状,平直如“一”字,一端形似书画的卷轴,另一端呈半圆形,是清代满族女子用来固定发型的一种独特的头饰。 清 银镀金扁方 故宫博物院藏 满清贵族妇女用的扁方从质地到样式都十分精美,在扁方仅一尺长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虫鸟、瓜果、亭台楼阁等图案。有的还镌刻各种吉祥图案,常见的图案有“双喜临门”“福在眼前”“寿比南山”“事事如意”“一统万年”等,表达了佩戴者的美好愿望。 清 银镀金点翠嵌珠石扁方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镂空富贵福寿吉祥扁方 故宫博物院 耳环、耳坠和耳钳 清代宫廷后妃耳饰风格多样,分为耳环和耳坠和耳钳。耳环,是以金属或玉石、翡翠等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环形耳饰。耳坠,则是在耳环下再挂一件或一组流苏或坠饰物。其材质为金、银、白玉、翡翠、珍珠等,金色高贵,银色素洁,珍珠浑然天成,玉石、翡翠则是自然莹润。耳钳也有坠饰,但是弯脚呈“环形”。 清 银耳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串珊瑚料珠耳坠 故宫博物院藏 在满族女性中,在一个耳垂上挂三个吊坠的习俗也很流行,这也被称为“一耳三钳”。清代服饰制度规定,皇后、妾、妾、公主、富锦佩戴耳环,最多只能是三对。这三对耳环都是珍珠的,每串两颗,用金片隔开,顶部则用金钩装饰。 清 金环镶东珠耳饰 故宫博物院藏 孝昭仁皇后像中的“一耳三钳” 手镯与手串 手镯,又被称作钏、跳脱。清宫旧藏的镯子有圆条镯、扁口镯、扁平镯、串珠软镯等。手镯的选材囊括了金银、珊瑚、翡翠、玳瑁、珍珠、白玉、碧玺、伽南香等多种材质。手镯的纹饰题材一如其他清宫首饰一样,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多是蝙蝠、佛手、万字纹样,期盼福寿康宁。 清 玳琩手镯 故宫博物院藏 清 金镶四龙戏珠镯 故宫博物院藏 手串,源自念珠。清宫中的手串,选材多用珊瑚、碧玺、翡翠、青金石、玛瑙、蜜蜡、水晶等材质。佛头、坠角多用翡翠、珊瑚、珍珠、碧玺装饰。软镯,也被称作“手串十八子”,是清代女性较为喜爱的饰物之一。它由18颗珠子组成,既可以戴于手腕、把玩于指掌间,又可悬挂于衣襟之上,作为衣服上的装饰物。 清 碧玺带珠翠饰十八子手串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首饰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在制作工艺方面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如此精致、华丽的首饰,谁能不爱呢? [参考资料] 故宫博物院文物库 清代服饰系列·钿子基础篇丨维森工作室 《清朝耳环为什么是三个?有什么讲究?》蜗谈汉服 来源:圆明园遗址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