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或者说未来十年,我们要从事哪些产业,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收入? 刚刚毕业的,或者毕业几年的年轻人,经常有这样的困惑:
我想说,除非两个选择真的差距很大,否则别人没办法给出答案,因为这涉及到个人的兴趣,努力,勤奋,知识储备,性格,毕竟关系着提问人的前途命运。 不过今天,我们可以从2017年的经济数据简单分析下,中国经济哪些新产业在崛起,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产业,我们很容易从生活中观察到。 下图是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中国GDP的构成,罗列了十大产业:
实际上,观察中国经济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指标,就是PPI,工业品价格出厂指数,这个指标反映了工业品的供求程度,在需求增大的时候,由于产品会走向供不应求,出厂价格就会上升,而在需求降低的时候,产品走向供大于求,所以出厂价格就会下降。 1月10日,统计局公布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指数:2017年全年PPI同比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PPI的上涨,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去落后产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去年刮起的环保风暴,本质上就是大力去除低端落后产能,另一方面也说明需求在提升,由于全球经济也在回暖,去年的出口就增长比较多。 实际上,PPI这个指数,在全世界主要国家中对中国的意义最大,为什么呢? 因为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是中国第一大和第二大产业,总计占了中国经济的38.7%,这个比例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大国,PPI如果下降,说明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制造业发展容易趋向低迷,中国经济的总态势就很难好得了。反之则说明产品在走向供不应求,中国经济总体态势很容易向上。 比如,2018年1月26日,位于江西九江的钢铁厂江西萍钢现场向5000余名员工发放了2.78亿元的现金,平均每人5万年终奖。 近年来一直处于降薪重灾区的钢铁行业,在2017年总算是逆袭了一把,多家钢企净利润突破百亿人民币,同时钢铁行业员工收入普遍增加,这背后是去产能带来的市场回暖和价格上升。 再来看看其他产业的情况:
建筑+房地产这两项合计占到GDP的13.23%。当然建筑业不只是住房,还包括桥梁、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这些基础设施,2017年增长了4.3%,而房地产业主要是房产和地产的开发,买卖,租赁,中介,物业等,在2017年增长了5.6%。 我们很容易看到,基础设施+房地产占到了中国经济的13.24%,实际上如果算上对工程机械,水泥,玻璃,钢铁,家电,建材,家具等的拉动,虽然没有具体数据,但是合理估计能够占到GDP 20%左右,很容易带动经济总量上扬。 基建+房地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动力,也是中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一旦经济不好,尤其是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制造业不景气的时候,就要大搞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发展,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铁路和公路投资额很大因此单列)。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十几年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以高铁为例,2017年中国光是在本土修铁路就花了8010亿,高铁新通车3038公里,总里程达到了2.5万公里,占全球66.3%。 其中2017年西北地区首次全面进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标志就是宝鸡到兰州高速铁路通车。 由于基础设施的进步,2017年中国的交通运输的航空业和高铁都呈现大幅增长态势,以航空业为例,民航局估计2017年旅客运输量5.49亿人次、同比增长12.6%,这体现了消费升级的态势。 有的在崛起,有的在没落,比如:公路客运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长途大巴车业务和城际大巴车业务,乘客越来越少了,都去坐高铁了。 比如,以前从深圳到桂林旅游,100%坐大巴,需要10个小时以上,自己开车也很麻烦,后来通了高铁,3个小时多点就可以到,而且舒服的多。 尤其是旅行时间24小时以上的那种长途大巴,随着高铁逐渐接入全国城市,早晚会彻底消失。 还有一个变化是城镇化的发展。比如,把城市老旧区域进行改造翻新,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居民在住进更好的住房和小区住户,往往也会花钱进行装修和购买家电,经济增速很容易就被拉动了。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的棚户区改造计划。 棚户区改造除了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以外,还刺激经济发展。通过逐渐开始货币化安置,也即是直接把补偿现金给棚户区拆迁户,这样拆迁户可以购买新房,起到去库存的效果,同时也会带动居民在搬进新家的时候进行装修,或者购买家具,家电,带动消费。 那么被改造的棚户区空出来的土地,除了可以新建更高级的小区以外,还可以拿到作为商业中心进行开发,建造新式购物中心综合体,城市面貌得到改善,而且进一步刺激和增加消费。 比如,很多人的老家市区近几年就新修建了大型购物中心,电影院,超市,高端餐饮,幼儿培训,高端服装品牌,大型地下停车场融为一体,外观现代立体,这是老家城市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事物,整体环境大大上升了一个档次,让人恍惚觉得是在省会甚至是在一线城市逛街,一开业就人流量爆棚。 我们不能否定房地产的正面作用,要知道人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呆在室内的,尤其是现在大城市居民,外出吃饭,购物,看电影,儿童玩乐中心基本都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改善小区和住房居住条件,建造新式商业中心是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房地产的问题是,一个是相对于发展制造业,相对来说来钱太容易了,这会造成对房地产的依赖性。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要做困难的事情,这样才能够进步,这样才能够强大。 扶植一家优秀的制造业发展壮大,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一旦发展出了一个制造业巨头,就可以对一个城市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正面收益。中国很多城市,一个城市就只有一个制造业巨头,但是这个制造业企业往往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 比如,珠海格力集团,现在一年能够产生150-200亿人民币的税收,这还不包括研发投资,建设投资,员工工资转化成的消费需求,十年下来就是1500-2000亿税收。 另外一个问题是,房地产过热对老百姓生活水平影响很大。 一个简单的数字,一个100万的房子上涨1%,就是1万元,而一个年薪5万的员工薪资上涨10%,也才5000元,薪资上涨的结果很容易被房价吞噬了。 如果不发展房地产,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一个是中央转移支付和投资,一个是承接沿海先进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还有就是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 在中央调控下,各大城市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在2017年保持稳定的态势,这是一件好事,毕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还是在7%以上,保持个房价三五年的稳定,会因为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而回到合理的水平。 而目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基建+房地产投资边际收益在不断递减,第二大发动机在逐渐失速,中国经济需要制造业以外的新动能推动。 前面说了,房地产和基建两大产业,如果加上对制造业的拉动,那么占国民经济比例可以达到大约20%左右,是仅次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第二大经济拉动力量。但是在今后,基建和房产,将越来越难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其原因是边际效应正在递减。为什么边际效应会递减呢?这背后还是中国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越来越好了。 以高铁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1年的时候,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高铁就已经全部修好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全部通了高铁。 实际上,到2011年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五个省份,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也全部有了高铁。 第6到第12名的省份,四川,湖北,河北,湖南,福建,上海,北京,除了福建和四川也都有了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 可见中国的高铁,总体上是先从最赚钱的线路修起,越是往后修的高铁,沿途经过的人口和经济总量会越低,收益也就会逐渐减少。 2011年通车的京沪高铁就是中国最赚钱,投资最具效益的高铁,投资修建其他任何一条高铁,其收益都不会有京沪高铁高,除非中国能出现另外两个城市取代北京和上海的位置,而且沿线城市实力还要高于南京,济南等。 再以东三省为例,2012年哈大高铁修通,沿线光是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四个城市的人口加起来就已经占了东三省人口总量30%,加上沿途其他城市辽阳,铁岭,松原,四平,鞍山,营口,能够占到东三省人口40%。 再往后在东三省修的任何一条高铁线,其收益和价值都不可能有哈大高铁大。 从高铁的修筑,我们就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基础设施网络逐渐完善,投资边际收益在不断递减。 当然我是支持尽快把全国的中小城市都用高速铁路连起来,趁着现在国家还有钱,整体处于快速发展期,必须全速完成建设,把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不然以后进入发达国家之后的发展平稳期,加上老龄化社会,大搞基建很可能就没机会了。 这就好比你十年前你月入1000,觉得花300元很心疼,由于收入快速增长,现在月入两万,回想当年花的300元,就会觉得300元无所谓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现在不建,等到以后逐渐迈入发达社会,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都会进一步上涨,那个时候建会更贵。 基建如此,房地产开发也是如此,对经济拉动作用在下降。 虽然房地产+基建投资在边际收益在国内不断递减,但是在基础设施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我们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所以我们要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但是我们要看到,第三世界国家还很穷,总体市场还很小,是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比的。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15%左右,美国大约占25%,欧洲大约25%,日本大概6%,也就是中欧美日占了全球大约70%,剩下的30%是其他国家,也就是说,即使中国在剩下的所有国家里面占到了50%的份额,也就是拿下全球15%而已,刚好和中国差不多。 事实上,2018年的到来还有个特殊的意义,就是第一批00后成年了,这对中国的房地产业意味着什么呢?年轻人还会往大城市跑,因此小镇,县城,小城市的房价是可以想象的。 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基础设施,都是让人来使用的,小城镇的年轻人在大幅减少,就不要指望长期会保持快速增长。所以大城市会相对安全。 所以说,我们要寻找基建+房地产之外的经济新动能,毕竟中国制造业占GDP比例虽然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幸运的是,从2017年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已经形成了,而且这个新动能预计在2018年将会超过房地产和基建,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中国经济第二增长动力来源,这就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没错,你天天能在新闻上看到的马云,马化腾,刘强东,丁磊等都在这个行业。 从规模上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还仅仅是第七大产业,2017年产值为27452亿元,但是其增长高达26%,是中国主要产业中增速最快的产业,遥遥超过其他所有主要产业。 十大主要产业里,其他增速能超过10%的只有租赁和商业服务,产值为22163亿,增长为10.9%,这也是第八大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是做什么的呢?
我们回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本身,这几年中国老百姓能够切身体会到的生活方式变革和创新,应该说大部分是来自这个行业,例如我们现在用的移动支付,我们用的共享单车软件等等。 而现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又在快速兴起,阿里已经在国内云计算业务遥遥领先,腾讯在奋起直追,华为也宣布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五朵云之一。 2017年12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所有大佬的演讲都在谈人工智能。 从2017年26%的超高增速来看,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仍然是现在中国最大的风口,也是个人可以参与和分享社会财富分配的最大风口。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获得一份高工资高收益的工作,进入信息产业仍然是最佳选择,尤其是现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全面兴起的阶段,人才处于高度紧缺的状态。不要忘了几年前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改变。 软件及其衍生的服务价值是如此重要,已经超过了硬件的价值,2017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前七位是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腾讯和阿里,苹果其实也是半个软件公司。 程序员的黄金年代结束了吗?没有,远远没有,事实上才刚刚开始,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所有的产品都要进行数字化改造,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要全部连接在一起。 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会想到出租车,自行车,手表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吗,而现在他们就在逐渐变成可连接的物体。 程序员这个职位绝不仅仅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需要,所有的企业,从自行车,手表,手机,平板电脑,出租车公司,到快递公司,钢铁公司,电网公司,家电公司,机床公司….都会需要实现数字化。 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登陆国家统计局的官网,可以查询到下面两张图,2017年和2016年两年各个主要产业的产值。 把2017年各个产业的产值和2016年最终核实的各个产业的产值相比,我们可以得到下图:
我们可以说,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确实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一大发动机。 如果我们再接着往下看,可以看到2017年经济增量,建筑业为5986亿元,房地产业为5660亿元,加起来增量为11646亿元,是2017年GDP增加的第二大发动机。 接下来增量最大的就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了,增量为5553亿元,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增量数字已经和建筑业的5986亿元和房地产业的5660亿元不相上下,离批发和零售业的6453亿元也相差不远,而其增速高达26%,在所有行业里面遥遥领先,是唯一一个增速超过11%的行业。 按照这个增速,2018年信息产业会毫无悬念的超过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甚至可能超过批发和零售业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中国经济第二大增长动力。 实际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还不只这些,正如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批发零售业一样,信息产业发展也大大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2017年中国经济第六大产业,产值36803亿元,增长为9%,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对国民经济起到了拉动作用。快递物流的疯狂发展,就是受到了信息产业的带动。 实际上,除了带动快递物流,信息产业更大的作用莫过于带动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中国将信息化优势与制造业进行结合,这将进一步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形成技术护城河。 展望未来十年,中国以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电子(尤其是集成电路)两大核心为主的制造业,以及新崛起的信息和软件服务产业,将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双核动力,大批世界级公司将从这些行业诞生。 在这些行业的拉动下,就业人口将逐渐往新兴制造业或者第三产业转移。 产业的兴衰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清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每个人是有好处的。 曾有读者留言说,你说国家有前途,会继续快速发展,但是我所在的企业工资普遍不高,而且已经几年不加薪了,你说的国家发展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很简单,在中国经济以6.5%以上的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果你的行业续几年不加薪,要么你自己不行,要么是企业不行,要么是行业不行,弄清楚原因之后,你就要寻找新的方向了。 比如,作者是从某个大国企出来的,当时觉得很犹豫彷徨的,虽然工资不高也没什么涨幅,但国企像个家一样,不时发各种福利,我洗衣粉肥皂毛巾一直都用不完,五险一金齐全,假期制度完善,真要想放弃这些,离开习惯而舒适的环境跳槽出去内心还是很恐惧的,但是真的下决心出来之后,发现外面的世界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比想象的还要大,真的是海阔天空啊。 在国家总体向前的大背景下,机会是很多的,只要内心积极乐观,多提升自己的能力,主动而不是被动的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只会过的更好而不是更差。 2018年,最值得投资的十大行业版图! 来源:华兴资本 ID:iChinaRenaissance 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围绕十个行业、数十个细分领域,在2018年发展趋势展望:
新零售——平台级 近半年,新零售已被多次提及。但在年终盘点我们再次提到这个“热词”,是因为该领域未来还将出现超级平台级的公司。 新零售未来更多是在效率和技术方面的比拼,这背后需要数据、技术、供应链、物流甚至是AI的支持。我们相信,基于互联网技术,能够满足现代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的新型零售业会诞生,这绝对不是连锁超市+外卖,而是供应链重构、品类重构、服务重构后诞生的新一代零售业。 物流——整合与跨界 1、快递、零担快运 多家快递公司已跨界进入零担快运市场,资本近年来的关注和投入进一步加剧竞争。如果说快递公司向下整合零担快运是趋势,那快运公司做快递,也不失为以攻为守的发展策略。较之与快递更加类似的小票零担市场,大票零担市场相对独立及碎片化,将有快速成长的空间。 2、同城货运、同城快递 同城货运很难形成全国网络效应,计划运输与非计划运输最终融合,并集中在部分头部企业,未来运营稳定的同城标准化运力服务,将成为同城货运市场的有益补充。 即时快递需求增长强劲,独立的即时配送企业各选阵营,从点到面渗透市场。消费升级及新零售的驱动下,即时快递将迎来新的增长。 3、电商物流、仓储管理与综合供应链管理 汽车——回归商业本质 2017年汽车消费领域风起云涌,汽车交易平台在一二级市场表现活跃,而汽车后服务市场随着资本趋于理性则逐步回归生意本质。 商务部2017年第1号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其中4S店单一品牌授权被取消,城乡二网经销商合法化,鼓励汽车流通模式创新,推动汽车配件自由流通,间接推动了相关领域企业的蓬勃生长。 1、交易 第一梯队格局明显,头部企业分别通过二手车、金融服务或新车零售等领域切入,并逐步横向扩展自身产品服务,目标打造综合汽车交易服务平台。此外,第一梯队在一级市场融资表现优异,并带动阿里、腾讯、百度、滴滴等互联网巨头完成投资布局,部分优秀企业将逐步完成IPO上市。 2、汽车后服务 维修保养市场经历过盲目补贴和O2O虚火后,逐步去伪存真回归生意本质,注重经济效益和精细化运营。汽车配件服务领域在长期积累后成为新的爆发点,未来将在汽车后服务市场占据较大比重。中美互联网电商巨头纷纷高调进步汽车后服务市场。竞争还是合作,将成为汽车后市场创业企业新的命题。 教育——在线教育大年 二级市场教育类股价持续走高,线下培训机构陆续上市,行业政策利好给一级市场的在线教育行业投融资带来了巨大信心。大家耳熟能详的在线教育大玩家商业模式不断成熟,融资屡创新高,新起步的玩家快速发展,产品丰富多样。相比2013年的在线教育热潮,2017年成为名副其实的在线教育大年。 因此,我们判断这波在线教育的机会不会像往年市场热点那样稍纵即逝。反而,这只是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的大机会,而支撑这一发展的不仅仅是资本市场,更多是用户需求驱动和创业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承接。 我们对未来的教育行业有几点期待和判断: 中国教育历来内容“不值钱”的局面将逐渐改变,我们判断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内容将会被用户买单。同时,我们也期待微信运营模式的迭代带来更多的人群触达,也使得内容方更有动力走向优质制作正循环。 在线培训行业这一大赛道中,头部公司的品牌效应将进一步集中,这点在少儿英语及K12辅导一对一领域已经得到验证。此外,我们K12大流量APP的规模化变现也非常值得期待,在大班课体验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丰富的产品内容及付费动力体系的打通将会是竞争核心。模式上,我们认为随着人群渗透和需求外溢,小班课也会在技术及模式的不断打磨下更加成熟,迎来发展的好时机。 年龄段偏早的素质、音乐、STEM等细分新领域是模式创新伴随着内容创新,已然出现百花齐放的情形,我们观察各个细分新领域的用户教育周期会比预期快,带来的是诱人的增长空间和更多资本的关注。 线下高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现状短时间不会改变。以高端、自营、品牌连锁为标签的幼儿园、国际学校、培训机构将长期是资本的重点关注对象。与此同时,受限于线下学校的成长周期,一些自带生源、较为成熟的优质单校标的也将成为大品牌的整合对象,以寻求更快的地域扩张及资本运作空间。
科技——数据核心 2017年科技行业延续了2016年的热度,从整个私募融资市场上来看,尽管融资数量有所下降,但融资披露金额不降反升。移动、云化、分布式等技术升级,促使企业信息化不断加深,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未来围绕数据源,数据存储和分析应用,数据安全,将产生更多投资机会。虚拟世界的构建能力不断加强,AI,AR/VR,Blockchain等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热点。 在“技术驱动”的大背景下,以下四大领域的发展机会可期:
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启了金融创新。截至2017年,我们见证了整个行业,从以“高速增长、野蛮扩张”为主旋律,逐渐进入到“规范自律、持牌合规”的发展阶段,并看到优秀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网络借贷 1、消费金融 市场格局已初步明朗,各个细分赛道的头部玩家均已涌现,并正在不断利用自己的品牌、资金实力和股东背景,在牌照、场景和风控定价上建立更高的竞争壁垒。之前的行业乱象随着年末的“现金贷”整顿新规,预计将发生格局性变化,“劣币驱逐良币”的态势有望得到改观。 2、小微和农村金融 年末,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通过减免税收,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发放小额贷款。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中最缺乏金融产品支持的小微客群,将有望成为又一个新的“蓝海”。 3、汽车金融 随着汽车流通模式的创新和交易平台的演化,随之配套的汽车金融也异军突起,并与汽车交易形成了更紧密的互动。进一步的交易线上化和电子化,将有机会使汽车金融服务产生更多的创新。 4、供应链金融 依托某些特定行业或场景切入,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改变企业端金融服务的模式。 科技金融 除了上述在借贷领域的应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逐步落地在新的商业应用领域,包括面向金融机构的信息和系统服务,以及面向企业端的服务。 资管与智能投顾 -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募集与投资管理被线上化,资产管理已经从狭义的“P2P资金端”逐步进入与传统金融机构的“竞合”关系。各类金融产品线上账户体系的不断联通和完善,使人工智能不再只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大数据 - 金融大数据更关注与交易、定价相关的数据,以及能够使得这些有商业应用价值的数据产生的系统和基础架构。掌握数据和账户体系的公司,或将有机会改变市场中资产与资金的匹配模式,提升整个市场的交易模式与效率。 互联网保险 -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保险的互联网化,到线上场景激发新的保险需求,发展至今天,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是如何利用科技塑造保险的新业态。 金融行业是高度受监管的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也给金融安全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央行也在2017年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旨在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我们还是坚信,真正的创新与监管并不矛盾,合规才能更好的发展。
房产——头部效应显著 2017年房产行业融资案例数量大幅下降,但融资披露金额却略有上升,向特定行业和头部资产的聚集效应明显。 住宅地产领域,从增量开发到存量管理的转换趋势愈发明显,二手房交易、短租平台及长租公寓等资产管理细分领域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长租公寓行业,在消费升级大潮和各地租售同权的政策驱动下,成为2017年最大的风口,地产开发商、酒店运营商、房产经纪、创业者等各种背景的玩家纷纷进入市场,快速跑马圈地。多家长租公寓企业会陆续完成大额融资。 在商业地产领域,线下产品形态,出现从中低端的重运营产品向中高端和个性化的溢价产品演进,以及从单一产品向复合业态产品演进的趋势。在联合办公子领域中,量质兼备方可树立绝对领先地位,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有资金和互联网化产品运营优势的领先玩家持续获得融资,另一方面,资源互补的玩家之间合并或收购案例明显增加。
共享经济在2017年经历了潮起潮落——从上半年资本大量涌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创业企业一时风头无二),到下半年市场逐渐冷静——马太效应显现,各个细分赛道陆续出现经营不善被迫关停的状况。 回顾这一年共享经济的兴衰,我们可以回归到共享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的概念在诞生之初,强调的是大量闲置资源的相互流通,目的在于寻求供需平衡,减少产能过剩的危机。因此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模式是否给两端的客户带来价值,有没有真正提高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效率或满足客户的真实使用需求,尤为重要。其次这个经济模型能否赚到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如何选择具有低使用门槛、高规模经济型、解决用户刚需和具备单体盈利模型的项目,才是好项目的重要评判标准。
携程持续坐守在线旅游的王者地位,但中国旅游行业高速增长的大蛋糕持续吸引着各路猎食者的觊觎。小型创业公司生存空间仍然不大,但一些头部企业在今年均获得新一轮的资本储备,尤其是美团最新一轮融资获得Priceline加持后,在线旅游行业或将出现新的格局变化。
1、创新药领域 2017年继续热度不减,每季度都实现融资金额及融资数目环比和同比的双增长。下半年更是亮点不断。9月再鼎医药成功登陆纳斯达克首日涨幅高达55%给整个行业燃起了一把火,接着10月份出台的《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引起了业内巨大反响,中国医药产业也正式升级进入2.0时代。预计2018年无论是从进入临床阶段的新药数量抑或是在资本市场融资或IPO的企业数量,创新药行业将迎来另一个高潮。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世界主流市场的接轨是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将不可逆转。 2、诊断及基因测序领域 和去年的资本疯狂涌入相比,今年市场似乎理性不少,融资金额及数目都比去年下滑,但是逐步回暖势头明显。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却出现估值泡沫化,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中游竞争激烈等是今年在私募市场听到较多的声音。不可否认的是,一直引领全球的FDA今年不断批准NGS诊断方案,并且肿瘤免疫治疗方向迅猛发展,预示了基因诊断行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3、医疗器械领域 二票制如期而至,但对于渠道和终端用户基础好的企业影响不大。10月发布的重磅政策《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降低了进口器械准入门槛,鼓励注重质量和创新的民企,未来必将群雄逐鹿。联影在9月融资33.33亿元,创下最大单笔器械融资,国家对标杆型民企的支持一览无余。其他影像公司亦受资本追捧,例如赛诺威盛、安翰医疗等。 4、医疗服务领域 医疗服务的平台属性越来越明晰,高效运营和管理将成为医疗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而数据和服务的结合,特别是人工智能+医疗迈向了新高峰,尤其影像领域。基层医疗崛起。全科和专科诊所走向了中产阶级和普罗大众, 顺应国家医改,引流解脱不堪重负的三甲医院。第三方服务也值得关注。卫计委共批准10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资本出手了第三方肿瘤病理、影像中心和肾透析等企业。但更多资本尚在观望中。 5、互联网医疗领域
毫无疑问,社交媒体占据每个互联网用户过半以上的上网时间。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Facebook和腾讯系的社交媒体类App都常年高居下载量榜单前列。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被BAT等巨头产品占领,创业公司更多聚焦在巨头平台和生态之下,提供细分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工具、内容和变现。 总体来看,我们观察到的社交媒体行业趋势包括: 算法推荐的信息呈现形式成为产品主流,取代了过去时间线和关系链为主的内容消费顺序; 各大互联网平台相继推出视频内容战略,视频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主要内容形式,由此推高了一批视频内容的创业者,视频广告亦成为广告主的新宠儿; 社交媒体平台跑马圈用户的速度减缓,用户商业化成为核心,由此我们看到各类直播和内容付费领域的兴起。
不论国内国外,每一次系统和平台级创业机会的风口下,工具创业是第一波红利。而工具作为内容生产条件,其发展和社交媒体行业有极强的关联性。今年我们看到的工具领域的热点包括:1)知识付费类的直播,商业化工具 2)视频和富媒体内容创作工具 3)人像识别,图像处理等AI/AR 领域相关的工具应用;4)围绕微信群和小程序平台的工具应用。
2017年的文化娱乐市场丰富多彩,在IPO的良好回报预期下,一二级市场同时高歌猛进。在一系列极为成功的IPO后我们发现,在弥补公开市场标的稀缺性的过程中,一二级市场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 当用户逐渐表露出在内容领域的付费意愿后,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热情投入到了这一领域。而平台也循着流量、用户需求刚性程度等维度的分析,开始分步改造各个板块。尤其是在诸如电影等市场取得成功后,平台改造的决心和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单纯的改造产业链环节提高效率发展到直接参与生产、做大蛋糕、再到分配、回收的循环。 本质上,这一轮付费的趋势是用户开始溢价购买新一批运用着更先进的生产方法、更精致的生产工艺的公司以更好的生产要素所打造的新型娱乐产品。而正是来自于购买力的驱动,在目前行业起飞的阶段,形成了头部公司效应的黄金时期。 内容娱乐行业属于商业与人才效应叠加明显的行业,业务与组织形式都在发生着快速与深刻的变革。互联网所带来的功能正在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资源和功能随着社会分工在不断专业化,且其调用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竞争壁垒铸造在互联网以外的领域。从管理结构上,在这一批崛起的新型文娱公司中,我们开始看到新的公司类型与组织形式,支撑着更先进、灵活的业务形态。在一些原本被认为注定工作室化的领域,开始出现具备明显公司化特征且发展势头迅猛的公司。 预见 过去的一年不像2015年那样跌宕起伏,不像2016年那样纷扰不定,但人们多年后回顾历史时,一定会铭记作为承前启后的2017年。 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而我们正处于伟大变革的前夜 十九大为中国未来三十年编制了清晰的路径规划,亦将对全世界的政经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跟人类过去两百年的历史一样,新时代变革的最重要驱动力依然会是技术。“万物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作为新的基础设施,成为所有产业的中心。2017年,软银成立规模千亿美元“vision fund”,百度发布“All in AI”战略,甚至google用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方式重回中国,都只是这一伟大时代展开大幕的前奏。 金融和资本市场亦要准备迎接巨大的变化。随着美联储进入正常的加息节奏,过去近二十年的宽松信贷周期正在转向。2017年比特币的疯狂高涨某种程度上是对法币泛滥的无声抗议。在这一年,纽约三大股指均创历史新高,恒生指数十年后重回3万点,让人不仅担心盛宴要如何收场。 2017年,中国金融行业的主题是“正本清源”。过去十年中国金融市场太多“挂羊头、卖狗肉”的乱象:庞大的影子银行、变味的同业业务、名不符实的资产管理。金融空转不仅将伤害行业本身,也为更大的危机埋下隐秘炸弹。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的一系列政策表明,防范金融风险仍然是重中之重,监管措施既要坚决,但核心是把握节奏。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侵权处理] 图文无从溯源,如涉版权问题,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