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机器能够生成虚假视频,这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观看的视频是真是假?在两个有15016名参与者的在线研究中,我们展示了真实视频和虚假视频,并要求参与者辨别视频的真假。我们比较了正常人类观察者和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模型的表现,发现它们辨别的准确性相似,但所犯的错误类型不同。总的来说,在计算机视觉模型辅助下的人类观察者比两者单独辨别的表现都更好,但是模型的错误预测常常会降低人类观察者的表现。为了探讨人类和机器检测虚假视频的相对优势和劣势,我们考察了人类和机器在视频特征上的表现,并评估了随机干预对辨别虚假视频的影响。我们发现干扰面部视觉处理的操作会降低人类观察者的表现,而对模型影响不大,这表明人类对面部特征的认知能力在辨别虚假视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The recent emergence of machine-manipulated media raises an important societal question: How can we know whether a video that we watch is real or fake? In two online studies with 15,016 participants, we present authentic videos and deepfakes and ask participants to identify which is which. We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ordinary human observers with the leading computer vision deepfake detection model and find them similarly accurate, while making different kinds of mistakes. Together, participants with access to the model’s prediction are more accurate than either alone, but inaccurate model predictions often decrease participants’ accuracy. To probe the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humans and machines as detectors of deepfakes, we examine human and machine performance across video-level features, and we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reregistered randomized interventions on deepfake detection. We find that manipulations designed to disrupt visual processing of faces hinder human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 while mostly not affecting the model’s performance, suggesting a role for specialized cognitive capacities in explaining human deepfake detection performance. 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群体智慧,人机协作 郭瑞东 | 作者 张澳| 审校 邓一雪| 编辑
1. 数据世界真假难辨 眼见未必为实,英剧《真相捕捉》中监控影像就被恶意修改。在虚构的影视世界之外,也存在如 Deepfake 等能够生成虚假视频和图片的技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的应对虚假视频带来的问题。2019-2020年间,亚马逊、脸书和谷歌共同悬赏百万美金,在机器学习平台Kaggle上寻求能够精准辨别虚假视频的机器学习算法。参赛算法的平均准确率约为 65%,其中最佳算法的准确率也未超过80%。 实际上,Deepfake的换脸视频在背景和光照等细节上,难免会和真实视频有所不同。然而一般认为正常人并不擅长捕捉这些细微的差异,因此机器学习模型成为应对此类问题的常见方法。但是人类也有模型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对面部重要特征十分敏感。那么机器学习模型和人到底孰强孰弱呢?如何能将辨别的准确度最大化? 2. 人机大战,孰强孰弱? PNAS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解答了上述问题。在两个有大量参与者的在线实验中,研究人员向被试展示了真实视频和虚假视频,并要求他们辨别视频的真假。第一个实验共有882人参与,被试至少辨别了 10 组视频片段。结果表明,82% 的被试准确度高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平均值。在用于实验的共 56 组视频中,28组被超过83%的被试成功辨别,16组被65%-82%的被试成功辨别,9组被50%-65%的被试成功辨别,仅有3组视频,被试成功辨别的比例小于50%。 第二项实验中共有 9492 人参与,他们需要对所给视频的真实程度打分,总计打分7.4万余次。结果表明,人类被试的表现(蓝色和黄色)均略低于机器学习模型,其中仅有 13%-37% 被试的表现优于模型。然而,将众人给出的真实程度打分平均后,其方差变小,且准确度达到甚至超过了机器学习模型。这说明可通过群体智慧,判别视频真假。 图1. 人类参与者在两种实验中表现的小提琴图,实验二中的R代表招募的参与者,他们必需每人完成20次实验,共9492人,NR代表网络参与者,可以完成任意次实验,共计67647人。 该研究还测试了人机协作辨别虚假视频的准确度。被试可在做出判断后看到模型做出的判断,并据此决定是否改主意。结果表明,人机协作后,被试辨别的准确率从66%提高到了73%。从图2展示的机器学习模型(红线)、群体智慧(蓝线)和人机协作(绿线)辨别虚假视频准确度的ROC曲线中,能够看出人机协作能够最好地辨别虚假视频。 图2.不同方法辨别虚假视频准确度的ROC曲线 人机协作时,若机器的预测是正确的,则被试准确度提升最明显,而若机器的预测不准确或者不确定时,被试准确度反而降低,如图3所示。 图3.机器预测正确、错误或不确定时,被试改变决定后辨别准确度改变(横轴)的概率密度。 面对机器学习模型给出的错判,人们往往会受其影响。对此,一个预期更有效的人机协作方案是打破机器学习模型的黑箱,让模型在给出结果之外,指明做出判断所依赖的特征。 3. 人机协作,各取所长 视频是异构的、高维的媒体,人类在某些场景下必然比机器表现更好。例如在辨别政治人物的视频时,人类具备背景知识,自然能达到更高的准确度。而当视频中出现两人而不是一人时,机器学习模型的表现也不如人类。但在另一些场景下,比如视频不够清晰或背景较暗时,机器学习模型的辨别则更准确。此外,人类被试在辨别涉及到愤怒情绪时的虚假视频时,准确度也会降低。 尽管该研究的实验环境及虚假信息的比例与真实媒体环境有所不同,但其初步结论仍具有指导意义。未来辨别数据世界中虚假信息的研究,需要考虑如何结合人类的群体智慧以及机器的智能,各取其所长。 复杂科学最新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