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微博@央视国家记忆、@央视新闻、@我们的太空、@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 1998年1月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距离今天 已经过了24年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 已有13名中国航天员飞上太空 今天 2021年10月16日发射的 神舟十三号 承载的三位航天员 还在太空“出差” 中国航天日新月异 这其中也必然离不开 航天员的勇敢探索 从初选、训练 到太空漫步、入住“天宫” 进驻空间站、天上过年……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而他们则是我们的“探路人” 今天 一起来和团团 回顾中国航天员这 24年 1996年 一项国家计划正秘密进行 ——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挑选未来航天员 年龄需在25至35岁之间 身高1.60至1.72米 体重55至70公斤 飞行时长在600小时以上 这只是初选条件 筛选周期长达两年 程序极多,项目繁杂 其严苛程度闻所未闻 甚至家属同样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 总计3000多名战斗机飞行员参与初选 最后只留下14人,淘汰率超99% 这14人分别是 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 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潘占春、刘旺、张晓光、陈全 邓清明、赵传东、吴杰、李庆龙 太空一日游 2003年10月15日九点 杨利伟要执行神舟五号航天任务 出发前,杨利伟接受全面体检 穿戴航天服 翟志刚与聂海胜在杨利伟身边轻声叮嘱 杨利伟把常戴的手表交给聂海胜保管 后来 训练中心总设计师黄伟芬说 当时她看到那个场景泪就下来了 只得跑到卫生间擦眼泪 其实所有人都紧张 但不想表现出来 同年 航天界发生诸多意外和灾难 2月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时解体 舱内七名宇航员瞬间气化 8月 巴西火箭在发射平台爆炸 21人因此丧生…… 中国首次载人航天 谁都没有把握 返回舱预定落点处 医疗队正紧张演练 低温箱里装有同血型血液 手术医疗器械早已备好 没人知道到时会是何种情况 只能预想最坏结果 九点前 杨利伟进入太空舱准备就绪 点火前有一段对话: 九点整,神舟五号点火升空 火箭加速 升至三四十公里高度时 开始剧烈抖动 震动叠加在6G的负荷上 杨利伟的痛感越来越强烈 五脏六腑像要碎了 他昏了过去 “在痛苦的极点 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昏迷过程达26秒 传回的画面卡顿 杨利伟一动不动 所有人的心一下被揪住了 直到飞控中心有人喊: “他眼睛动了” 共振慢慢减轻 杨利伟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如释千斤重负 他开口第一句是: “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分离”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继而鼓掌欢呼起来 飞船共绕地飞行14圈 历时21小时23分 原计划五小时的睡眠 杨利伟只睡了半个小时 他在太空共完成了200多项操作 与地面通话29次 写了7页飞行日志 他的搞怪式自拍 耍宝式进食 完全消解了太空与人类之间的陌生感 他手写展示道: “为了全人类的和平与进步 中国人来到太空啦” 他描绘自己看到的景象: “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 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色 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 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此时 他还没料到返乡又是生死之搏 当快速行进的飞船穿过大气层 与之发生摩擦 高温将舷窗外烧得一片通红 防烧蚀层开始剥落 红色白色碎片不停划过 更骇人的是右舷窗出现裂纹 宛如强化玻璃被敲碎时的细纹蔓延开来 转头再看左舷窗也裂开了 船体外是1600~1800度的高温 呼啸声尖利,船体不停震动 咯咯吱吱乱响 他脑海里想:“完了” 2月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时 就是因隔热材料脱落击中机翼 高热使得航天器解体 7名宇航员命丧归途 舷窗烧得黑乎乎一片 看不到外面情况 但他没有办法 只能按原定计划走 一步不能错 当飞船飞出黑障区 速度下降,震感减弱 距离地面十公里时 飞船抛开降落伞盖 迅速带出引导伞 然后是开减速伞 最后是主伞 杨利伟身体像被拽了一下 巨大的拉力撕扯着他 飞船落地时,强烈撞击地面 大风作用下 飞船又被降落伞带起 杨利伟果断切伞 飞船再次重重跌到地上 杨利伟佩戴的麦克风 在巨大冲击力下划破了他的嘴 弄得他满嘴是血 此时他还头朝下脚朝上 被座椅压着 几分钟后,搜救队赶到 手电的光从舷窗模糊照进来 外面响起叮叮当当的工具声 他自己从座椅上翻下来 在簇拥下迈出舱门 成功回来了! 杨利伟的名字和脸迅速占据报纸版面 电视上一次次播报他的壮举 地上五年功 北京西郊,唐家岭 中国航天城 这里是航天员生活的地方 由战士严密把守,外人不得入内 虽然航天城距市中心仅20多公里 但航天员不能随意外出 不准在外就餐,很少陪伴家人 为降低风险,集体出行时 不允许乘坐同一辆交通工具 为了更广阔的宇宙,他们囿于方寸之地 时间紧,任务重 计划为期5年的航天员培训 包含8大类140多个专业项目 除了知识学习,还有超重、失重 噪声、振动、低压、缺氧等 极端环境训练 这种训练不是辛苦,是痛苦 低位卧床训练: 航天员要连续7天保持负6度卧姿 头低脚高,会导致脸部充血 鼻塞头痛,胸闷失眠 同时还要进行饮水进食 密闭隔离训练: 航天员被关在狭小安静的环境中 完全与外界隔绝 什么事都不能做 也不知道时间 有些人会患上狭窄空间游离症 水槽承压训练: 航天员需要在水下水压 训练结束后 他们手腕弯不过来 拿筷子时手会抖 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训练日常 当离心机高速转动 人的面部会扭曲变形 那时就有航天员找到采访拍摄的记者 请求其不要将视频公开 怕父母看了会受不了 飞天是梦也是劫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 执行任务的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这一次 他们要完成太空出舱行走 但意外频出,先是舱门打不开 只能用棍子撬,再是翟志刚出舱后 仪表盘突然响起警报 显示轨道舱着火 来不及了 此时,神舟七号飞出了测控区 与地面飞控中心失去了联系 等联系上,传来了翟志刚与刘伯明的对话: 刘伯明:“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 他们临时打乱了原计划顺序 抢先将五星红旗带出舱外 翟志刚说 那时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但国旗必须要展示 后来才发现是仪表误报,虚惊一场 中国航天日新月异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航天飞船的技术在进一步成熟 飞船中已经拥有了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从神舟九号到神舟十三号 都出现了太空打太极的名场面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 神舟十一号: 神舟十二号: 神舟十三号: 而在最新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的日常视频记录中 不只是太极 航天员还能打乒乓球 及其他锻炼身体的运动 骑自行车: 跑步: 在2021年12月9日 航天员们还为 广大青少年 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上的三名“神舟十三号”机组成员王亚平(左 )、翟志刚(中 )和叶光富(右)分别向地球上的学生致意。 此次“天宫课堂”是“太空授课”的延续 这堂课的讲台更大 在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内 未来还将拥有 “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 在2022年的第一天 航天员们又在天上与青年们进行了一场 “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 对话过程中 三名航天员分别回答了各地学子的问题 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鼓舞年轻人更好地战胜困难 还在中国空间站内 展出了 来自祖国各地的航天主题画作 左右滑动查看航天员图集 24年 中国航天的故事还没讲完 且会一直讲下去...... 为国出征叩苍穹! 今天 祝中国航天员大队生日快乐! 编 辑丨韩焱琳 校 对丨元 夕 校 审丨孙小千 值班编委丨汤 杰 点亮“在看”,向中国航天员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