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买卖手表,还是将手表送修保养,表友们总是关心手表好坏与否。虽然现在手表已经逐渐过渡为装饰品、奢侈品,但其最为根本的基础还是“计时仪器”。所以我们常常把一块手表的走时精度作为判定其“好坏”的重要标准。走得准,就是好;走得不准,就是不好。 标准很简单明了,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很难去进行判定,因为拿到一块手表我们不能马上知道它走得准不准,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验证才知道,比如将手表正面朝上放置于水平桌面24小时以后看和标准时间之间的差异。 使用字条反应测试结果的早期校表仪 这个时候,一种名为“校表仪”的专用于检测手表的仪器就应运而生了!英文名叫“Timegrapher”,因为早期的“校表仪”并不是液晶、指针显示数据,而是在纸条上捶打出手表测试的线条数据,所以中文也有叫“打表机”的。 机械腕表总是会发出“滴答 滴答”的响声,这些声音来自机芯内部的擒纵装置,而重要装置本身对手表走时起决定性作用。当一只擒纵轮齿碰上擒纵叉的一端,便会发出“滴”的一声。然后,随着摆轮的摆动,擒纵叉会“松开”擒纵轮,直至碰到擒纵叉的另一端,便会发出“答”的一声。 校表仪正是对手表擒纵所发出的“滴答”声音进行一系列的收集、处理、对比分析后得出了手表本身的走时精度。我们人类依靠耳朵也能听到“滴答”的声音,但是校表仪却厉害的多,它能听到我们听不到的细节和处理复杂的运算对比。 显示屏校表仪 常见的校表仪就长这样,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上图左下角是“拾音器”,右上角是“处理器”和“显示屏”集合体。当我们把手表放到拾音器上,拾音器就会收集擒纵发出的滴答声,然后通过电线传输到处理器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反映到显示屏上。 得到的结果通常有6个,依次为: Rate 误差:以当前手表的瞬间状态运行24小时后,手表会出现的走时误差。上图显示为24小时后会快14秒。 Amplotude 摆幅:摆轮左右摆动的幅度大小。上图显示为摆幅247°。 Beat error 偏振:摆轮向左摆动、向右摆动所需时间之间的差值的一半,按毫秒计算。上图显示偏振为0.1毫秒。 Lift Angle 升角:擒纵叉和摆轮共同走过的角度。上图显示升角为52°。 Frequency of the balance wheel 摆频:摆轮每小时左右摆动次数的总和。因为显示屏面积有限,所以4.5两个结果有时候会挤在一起,需要切换显示。摆频通常为18000次到28800次每小时。 Graphical charts 线图:根据擒纵发出的声音而分析得出的综合性反应。 虽然得到的结果是6个,但对于普通表友来讲,需要我们留意和关心的也就只有“误差”“摆幅”“偏振”“线图”这四个。而升角和摆频在机芯研发生产的时候就已经被固定了,除非手表烂到不行,大家基本不用在意这两个的变化。 经过6方位+冷热双温度调教的古柏林手表 再分享给大家具体的好坏标准之前,还要插播一条信息,那就是手表摆放的位置也会影响到手表的状态。比如一块手表表盘朝上时就走得快一点,表面朝下就走得慢一点,不同方位之间的带来的差异为称为“位差”。“位差”里面包含“误差”“摆幅”“偏振”“线图”等。而手表摆放位置,如果只算垂直角度,那就一共有8种,不过通常来讲,我们只考虑“表盘朝上”“表盘朝下”“表盘3点钟位置朝上”“表盘6点钟位置朝上”“表盘9点钟位置朝上”这5个方位。 因为我们佩戴手表的时候,手表的方位是随时在变化的。所以,按照正规的标准来讲,使用校表仪测量手表的精度一定是要测量上面提到的5个不同的位置,然后再把他们的结果算取平均数。其中任何的一个方位得到的数据都只代表一个方位,并不完整!所以我们可以在很多贵价表机芯上看见标注有“Adj to xx Postions”字样,这里就代表了其已经经过了多少个不同位置的检测调整。如果还有“Temperatures”字样,那么就甚至还考虑到了温度变化。 对于“误差”来讲,国内外还是有公认的认定标准,参见ISO 3159:2009 和国标GB/T4032-2013的认定: 每天误差在-4秒到﹢6秒间达到COSC天文台认证标准,状态很好,属于精密的手表。(机芯直径在20毫米以上,异形机芯面积在314平方毫米以上)。而普通手表每日误差在±15秒间算比较合理的范围。 对于“摆幅”来讲,就完全没有公认的标准了,因为每个厂家的每一款机芯的设计标准都不一样,没有办法进行固定。通常来讲,摆幅在250°到330°之间属于正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机芯的设计标准不一样,在设定校表仪的“升角”时,一定得按照原厂的数据,否则相应得出的摆幅是错误的。不过钟表品牌关于机芯的技术文件并不是全部公布于众的,所以得不到详细的生产数据,就比较尴尬了。 对于“偏振”来讲,同样也没有完全公认的标准。在私下,大家通常采用的标准:只要是在1ms内都是可以接受的,然后数字越接近于0就越好! 对于“线图”来讲,呈现的图案是一条线,越直越好。如果出现了两条线,就代表有偏振,两条线之间的距离越大偏振越大。如果线条是倾斜的,就代表有误差,偏快或偏慢。 不同手表故障反应出来的不同线图 线图对于手表的状态判定作用很大,有经验的维修师傅可以根据线图知道机芯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对症下药,方便检修。 因为各种图案实在是太多,普通消费者没有必要去记,反正如果看见这种乱七八糟的线图就代表手表有问题,不要买就行了啦!或者告诉卖家,让他弄好才行。 机打校表仪结果 另外有时候消费者没有办法实时见到手表在校表仪上的测试结果,于是乎可以将数据打印出来。因为全是英文,且大量是缩写,所以很多表友拿到这个单据以后看不懂。这种打印数据,基本是包括手表在几个不同位置的测试数据和按照不同标准换算的结果,一般就看平均数据即可,代表字母是“X”(上图红线标注)。每天快3.3秒,摆幅285°,偏振0.2ms,属于很好的状态。 而全自动的校表仪出来的显示屏图表结果也是类似的,一般看红线标注的平均值X即可。每天快6.2秒,摆幅250°,偏正0.2,属于合理的状态。 基本靠以上的几个标准去对比数据就可以过滤掉不少的坏表了。一般卖新表的钟表店是不会配备校表仪的,因为出厂的时候已经检验过了。不过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表店铺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而添置了校表仪和消磁机。而对于二手表店、职业二手表卖家和钟表维修机构来讲,校表仪肯定是必备的设备。有校表仪不能代表其很专业,但没有校表仪那就很XX了,如果加上卖家不肯给你手表的测试数据,那就最好远离。 不过再次提醒大家,上面的这些数据只能针对于手表的基本走时功能,如果手表带有月像、计时、两地时等其他的多功能,这些额外功能靠校表仪是完全没有办法去鉴别好坏的,大家拿到手表以后只能实地进行操作验证。 另外,很多朋友疑问到一个事情,那就是上校表仪检测出来的数据和实际佩戴的结果不一样。这样的情况是完全正常的,因为校表仪只是测量手表在静止状态下的某一瞬间的精度,而我们佩戴手表时会有震动、磁场、温差、气压等外部变化,且每个人每天佩戴的频率和习惯不一样,所以动态的结果是没有办法量化比较的。 同时,还有很多表友疑问到,为什么1000块钱买的国产手表上仪器检测出来的数据也很漂亮,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的误差就大了。那是因为便宜的手表在校表时并没有对温度、磁力、震动这些外部因素纳入考量。而劳力士、百达翡丽、欧米茄这些大品牌的手表除了会把手表进行静态的测试以外,还会模拟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可谓“一分钱一分货”。看上去差不多,只是“看上去”而已。当然,并不是指所有贵的手表都是好表,也有很多价格不菲的手表不做动态检测,直接卖。“价格并不决定产品质量的下限,但能决定其上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