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比“过山车”!昔日千亿首富李河君彻底凉凉,汉能系版图崩塌引人深思 资料图,2019年,李河君在汉能私有化回A答谢会上接受媒体采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实习记者 李佳佳 北京报道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中国前首富、汉能集团创始人李河君,旗下的汉能系9家核心公司统一遭破产清算,这也标志着汉能系的商业版图彻底崩塌。 昔日的新能源“巨头”虽已陨落,但是,汉能集团和李河君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否能够东山再起?此次集中破产究竟有哪些利弊?对如今的新能源企业有何借鉴意义?这一系列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李河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业务扩张过于迅猛、战略规划和技术路线选择失误、财务造假与经营违规,以及未能守住现金流安全与稳健这一企业经营的核心。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祁海珅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汉能作为民营水电行业的头部企业,拥有充分的现金流,以及非常优质的水力发电资产,也就使得李河君有充分的资金来源来投资和研发,甚至孤注一掷地投入到新能源领域,尤其是薄膜行业。 在祁海珅看来,薄膜电池是一个小众行业,相对于整体的晶体硅行业来说,薄膜行业占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团队和有竞争力的产品,只靠资本投入和运作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集中破产李河君能否东山再起? 3月29日,北京破产法庭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邀请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网络形式竞争选任破产清算管理人的公告》。 公告显示,经债权人申请,本院裁定受理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秉诚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金江水力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君泰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知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太阳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精诚铂阳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汉能薄膜发电投资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公告还称,鉴于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等九家公司在区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本院决定采取竞争方式选任该系列案管理人。 需要提及的是,汉能系的创始人是李河君,上述9家公司均属于汉能控股集团,其中多家公司已抹去汉能印记,北京知旬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汉能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变更而来,北京知乘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北京汉能户用薄膜发电科技有限公司,另外,金江水力和秉诚能源这家两公司的原名分别是汉能水力发电集团及汉能移动能源,他们也是汉能系的三大主体中的其中两家,另外一家主体公司是汉能薄膜发电集团。 汉能系9家核心公司为何会遭破产?汉能系和李河君是否还能东山再起? 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汉能系核心公司破产,是公司快速扩张造成的资金链断裂、财务造假等违规违法问题暴露之下无法通过业务、资产、债务重组而重新恢复运营的情况之下不得不进行的选择。 他认为,通过破产清算,其核心资产和核心业务被以市场化接盘之后,还是有可能重新获得发展与重生的机会的,但是对于原实际控制人李河君而言则会完全失去了发挥影响力的参与机会。 风云人物李河君首富跌落 汉能系创始人李河君是个风云人物,他曾是中国第12位首富,回顾其发家史,可谓传奇。 1967年,李河君出生于广东河源市。1984年,17岁的他考入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9年,他研究生退学创业,起家的资金是向自己大学老师借款5万元,创立汉能集团。 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李河君就赚到8000万元,赚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消息称这是他靠铁路运输和开矿赚的,也有传言说是其倒卖电子产品挣的。 李河君真正发家是靠水电站业务。从2002年至2011年,他耗资超两百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云南省金沙江,建成了一个总装机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力发电站。这座水电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自建的最大的私营水电站,其装机规模比葛洲坝水电站大10%。 李河君曾说道,水电站就是印钞机。据传该水电站每天的收益高达数千万元,巨大的现金流给予他继续向外扩张的底气,李河君开始大举进军光伏领域。 彼时,光伏产业主要有薄膜和晶硅两条路线,李河君坚信,薄膜电池比晶硅电池更有市场前景,2010年他领导汉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和战略升级。通过四次海外技术并购整合,先后并购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进军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薄膜太阳能行业,成功地使汉能一跃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全产业链的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也因此成为全球薄膜太阳能行业的领导者。 汉能薄膜的股价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路高歌。2015年是汉能集团的分水岭,这一年其总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高的太阳能上市公司。 “新能源大王”李河君身价水涨船高,一度问鼎中国首富。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李河君超越马云和王健林,以1600亿元的身价成为中国首富。 彼时,李河君雄心勃勃地向股东宣称:“未来三年,汉能将比肩腾讯和阿里,5年市值达万亿美元,超越谷歌和苹果!” 可惜,李河君的首富梦是非常短暂的,他只做了90天的中国首富,一系列的坏消息便接踵而来。 2015年5月20日汉能薄膜发电被质疑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等问题,当天股价就暴跌了47%,公司宣布停牌,李河君身家缩水上千亿。5月28日,港交所宣布对汉能薄膜进行调查。直到2019年,受锦州银行危机的影响,汉能系崩盘。当年6月份,汉能薄膜私有化方案获独立股东通过,从港交所退市。 在经历了一系列问题后,汉能集团陷入困境,欠薪风波爆发。据北京人社局公布,2019年5—10月,六家汉能系企业共欠付2608名员工薪资合计约1.7亿元,加付赔偿金合计约2.3亿元。 2020年,汉能集团位于北京的总部搬迁拆除。 李河君的人生好似“过山车”,从首富跌至负债累累。 汉能系版图崩塌背后的深思 李河君的故事令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李河君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祁海珅直言,李河君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如果技术路线选对了,技术研发实力以及相关产品的先进性得到提升,凭借强大的资本支持以及强大的现金流,是可以很好地发展,甚至成为让世人瞩目的伟大公司。 祁海珅指出,光伏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双密集型的行业,虽然李河君具备资金优势,但是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凭借强大的资本,也很难给技术上的突破和迭代升级带来质的改变。所以拥有强大的资本,但没给薄膜行业带来很大的产品效率的提升,技术路线选择的问题,是造成李河君失败的主要原因。 技术路线选择对一家企业究竟有多重要? 柏文喜强调,技术路线选择对一家企业而言是一个方向性和核心性的关键点,因为这涉及业务本身能否在商用层面上落地、市场规模的大小、企业收入模式和可持续性,以及发展前景的问题,如果技术选择失误且失去自我主动调整的机会,则意味着这家企业注定了不会有未来和不可持续。 那么,对于如今的光伏等新能源企业,汉能系事件有何借鉴意义? 祁海珅认为,光伏行业跌宕起伏,技术路线的选择及市场的变化等综合因素成就了目前的中国的光伏行业,现在是平价上网时代,度电成本是很考验光伏发电的技术路线。如果没有很好的产业基础、研发团队以及降本增效的这个路线,仅靠资本投入是没有意义的。 祁海珅进一步表示,目前来说,即使薄膜行业有一定的市场,那么相对来说也是小众领域,在BIPV还有特殊的建筑上和应用领域,薄膜发电有其优势,但是如果发电效率提升不上来,是很难和晶体硅光伏发电抗衡。 值得关注的是,祁海珅肯定了李河君对中国光伏行业的贡献。他认为,李河君在户用光伏、分布式光伏领域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对我国户用光伏,以及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快速普及,确实做了很多贡献,因为很多老百姓一直以为光伏是太阳能热水器,李河君促进了户用光伏和分布式光伏上的应用和发展。 在柏文喜看来,汉能系事件对如今的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战略规划、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财务稳健性以及企业运行的合法合规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也给光伏等新能源企业以缺乏商用价值的技术,如果只以公司市值管理为目标则早晚会造成公司坍塌的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