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发因工作风格平民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平民市长”。 他为北京市做出的贡献不可计数,他和蔼可亲,一心一意百姓着想,没有丝毫官架子,是人民心中的好市长。 除此之外,张百发私底下还是个实打实的京剧“票友”,是戏曲人心目中的“好领导”。 2019年7月,张百发去世的消息引爆了戏曲人的朋友圈,称他们失去了“主心骨”。 就连京剧名角魏积军说起张百发,也评价“他对戏曲的贡献很大”。 从“突击队队长”,到“平民市长”,再到后来京剧圈的“领头羊”,张百发的人生可谓是一部妥妥的奋斗史。 张百发 “平民市长”张百发 1934年,张百发出生于河北香河。 后来,张百发第一次跟着父亲离开了这块生养他多年的土地。 带着几身换洗的衣服和一些干粮,张家父子俩一路步行,最后来到北京的贡院西街8号。 天子脚下,能人辈出,可怜张百发的父亲却没有任何了得的手艺。 为了能混上一口饭吃,张百发的父亲重操旧业,织布谋生,但这也仅仅够维持父子俩的温饱而已,再也没有多余的钱财供儿子去上学。 张百发就一直在家里成了父亲的帮手。 直到十三四岁左右,那时候正逢北京的经济蓬勃发展,张百发的住所周围有许多的建筑工地,有空的时候,他就时常钻到工地上去这里敲一敲,那里摸一摸。 提起小时候,张百发说,“那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供我去读书,我就喜欢往工地上跑,看工人们绑钢筋。那是我除了在家里以外第一次接触到新事物,什么都想学一下。” 1951年,张百发成了一名钢筋学徒。 三年后,以张百发为首的北京第一支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横空出世。 从八大学院,到友谊宾馆,再到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工地,都是这支突击队的杰作。 特别是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张百发带领着三百多人的小团队,用仅仅九个日夜的时间便完成了过去需耗时一个半月的工作量。 在那几年的时间里,张百发几乎跑遍了北京市所有的地盘。 在工地上,工人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学百发、赶百发”。 新中国成立初期,张百发成为了北京市第一批“劳动模范”。 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群英会上,张百发还受到了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 后来,中央任命张百发为北京市副市长,主管当地城市建设。 张百发连任了四届,被当地百姓誉为“平民市长”。 1990年,北京承办亚运会,张百发带领百万大军,对北京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市政建设都作出了一番新规化。 在建设工期最紧张的时候,张百发仍旧信誓旦旦地向领导们承诺:“如果亚运会工程没能如期完工,那我就从北京最高顶楼跳下去!” 之所以称张百发为“平民市长”,是因为张百发在北京人民的心里,他一直脚踏实地,亲近人民,非常地“接地气”。 1994年,在《中华儿女》的月刊上,一篇关于《“平民”市长张百发》的人物特写先后被当地几十家有名的报刊转载,“张百发”的名字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写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颜世贵。 颜世贵说: “并不是说我这篇文章有多么出色,而是张百发这个人的确值得写。张百发,他本身就是一个来自草根底层的小人物,16岁当学徒,从一个最普通的工人走到了如今北京市副市长的职位。 但他始终没忘记自己是从哪里成长起来的,也始终记得他在河北香河农村的老家,他说他就是农民的儿子,不敢忘本。” 颜世贵 张百发为官好几十年,却自始至终都没学会那套“打官腔”的作风。 即便是每次开会发言,他也从来都不需要带稿子,因为他早已清楚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或者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每次讲话,张百发都是“口无遮拦”。 张百发谈到工作的作风问题,直接说道, “有些事情,对于我们这样领导层的人就是一句话一张嘴的事情,但是到了基层人员那里,要真正干起来就不容易了。 既然你坐到了领导的位置上,你就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清查自己的责任,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不要一个问题踢皮球一样来回地扯皮,这样既拉低了工作效率,还耽误了百姓的宝贵时间。” 记得有一次,张百发接到群众举报,“安慧里二区18号楼高层住宅的建筑质量堪忧......” 读完这封长信以后,张百发怒火中烧,直接带着一百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员赶到现场去了,其中还包括了北京市城建系统几乎所有的局长和总经理。 张百发先是亲自查看了18号楼的工程质量,一圈走下来就看出来所有的质量问题。 “这样的质量你们是怎么好意思让人来验收的? 我就这样简单地看了一遍,就发现了一大堆不合格的地方。 墙面是开裂的,墙皮也有大面积的脱落,厨房和厕所里的地漏居然比地面还高,门窗也是坏的。 有这么多问题,相关部门和人员不积极进行检讨和补救,已经竣工一年多的楼盘了百姓们到现在还没住进来。” 当时现场还围了一大批市民,张百发还当场做起了自我检讨。 “关于这栋楼盘的质量问题,我是从群众的来信反映中才知道的,并不是市局上报告给我的,这个是我工作上的失职。 修房子修成这个水平,就是对百姓不负责任。 我们的政府官员当中,有些人做事潦草,我也有一定的责任,不过我请大家放心,政府一定会给大家主持公道,解决问题,该检讨的检讨,该处罚的处罚,做错事情的一个都不会轻易放过。” 看到张百发来了,百姓们心里也就安心了。 在老百姓心里,“张百发”的名字就是建筑行业的一面旗帜。 张百发本就是做工程建设出身的,因此对于这一块的安全问题抓得特别严谨。 后来就关于这件事情的处理,与此事相关的市建委主任被罚了一个月的工资,市建筑工程技师写公开检查和自我检讨,总站站长撤职查办,就连张百发也自罚了一个月的工资。 京剧名角魏积军:他对戏曲贡献很大 张百发在退休以后,空闲的时间便慢慢多了起来。 即便如此,他却依然闲不住。 像所有退休的老干部一样,他照样给自己找些活干。 北京京剧圈的人都知道,张百发是位实打实的“票友”。 退休以后,张百发迷上了京剧,经常没事就自己唱上两句。 在魏积军看来,张百发对戏曲的贡献很大。 “张百发自从退休后,也一直对京剧全力支持。 很多京剧人才的引进和待遇政策,甚至是这些人的户口和住房问题,都是张百发亲力亲为去解决的。 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京剧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人才的发展才推动行业的发展。 为了振兴京剧,他还栽培了许多年轻的演员。” 退休以后,张百发便开始为了热爱的戏曲事业不停地忙碌着。 在张百发的组织下,北京京剧团还发起了一个“振兴戏曲基金会”,由张百发担任会长。 在张百发和北京戏曲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走进长安戏曲之门”诞生了。 这几乎算得上是全中国最好的戏曲舞台,不但有国内众多的戏曲名家助阵,而且票价非常便宜,前来听曲的票友们只需要花个十元、二十元的便能够享受这场视听盛宴。 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团长迟小秋说: “除了“走进长安戏曲之门”这个平台以外,长安大戏院所有的品牌活动都是在张百发的支持下才得以举办成功的。 如一年一度专门为老艺术家们搭台的“九九重阳节老艺术家京剧演唱会”,还有针对年轻人群体的“五四青年节京剧演唱会”,以及中秋节的京剧演唱会。 如果没有老市长的坚持,肯定不可能有今日这般热闹的局面。” 张百发后来有段时间虽然身体抱恙,但只要有京剧演唱会,张百发必定会亲自来到现场,为每一位演员加油鼓励。 迟小秋 张百发:京剧圈里的发烧“票友” 张百发对京剧的发展如此看重,其实他本人私底下也是一位资深的京剧发烧友,兴致来了也喜欢自己登台唱上一小段。 魏积军还记得和他一起有过一次同台演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在梅兰芳大剧院,张百发也在台下看戏。那天老市长的心情还是挺不错的,大家还起哄着让他也上台上去唱一段。后来他就交代身边的人,那就和魏积军唱一段《将相和》。” 听闻张百发的吩咐,魏积军便赶忙在后台准备着。 随后魏继军在台上扮演廉颇,张百发演起了蔺相如,两人一前一后开始合唱起来,赢得了台下观众的一片喝彩。 对于这个圈子而言,张百发亲自上台演出,他的参与就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除了长安大戏院,张百发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国各地有京剧协会的城市,带动了不少企业家和戏曲人才共同参与到发扬京剧的队伍中来。 魏积军说,“张百发老市长对于京剧的贡献,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他为京剧倾注了很多心血和努力,说是这个圈子的领头羊也当之无愧。” 不管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大家最后都会找到张百发身上寻求帮忙,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上,张百发对每个戏曲演员都是一视同仁的。 在北京的戏曲圈子里,不少人都受过他的恩惠和帮助。 有人说,张百发拿政府的钱来支持京剧,其实是支持他自己的爱好,这算不算是假公济私。 但京剧圈子的人都知道,张百发援助他们的每一分钱,都实实在在地花在了刀刃上。 青年京剧团团长王玉珍对于这些事情更是了解地一清二楚,因为早年她也曾代表自己的团队向张百发“伸手要过钱”。 那时候王玉珍刚刚当上北京青年京剧团团长。 当时团里这批青年演员的各方面演出条件都不太乐观,没有经费来源,硬件设施上不去,演员们自然也没有条件排一些好的作品出来。 再这样下去,这个团用不了多久就将“全军覆没”。 万般无奈之下,王玉珍打了一通电话给张百发。 话说张百发和王玉珍两人早已相识多年,王玉珍在电话里说,“我现在当上了青团京剧团的团长,想让您来我们团里参观一下,给点指导意见。” 当时张百发负责的正是关于北京青年京剧团的建设工作,张百发心下知道,王玉珍这通电话“目的不单纯”,但他还是去了。 那天王玉珍给张百发安排了十多个表演节目,然后将团里的现状都报给了张百发,希望他能“帮这个团一把”。 据王玉珍回忆, “那时候团里的条件很辛苦,演员们的服装都是非常破旧的,穿过好几代演员了,有些靴子和袜子都破了洞。 但是因为资金不够,我们也就一直将就着用,张百发老市长来观看演出那天,演员们还特地拿同样颜色的墨水把那些破洞的地方给涂黑了,其他该缝的也缝上了。 后来演出结束以后,老市长把全团的演员都叫到面前,问我们有没有什么困难,我当时就笑着跟他说了两个字,缺钱。” 尽管当时是支持青年团的京剧工作,但想让张百发点头同意,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百发说,“要钱可以,但是我只支持有潜力、有能力的青年人。这个钱,不是我的钱,是公家给你们做京剧事业用的,该用的地方要用,不该用的地方一分钱都不要乱花。” 为了督促青年团演员的创新能力,张百发还给王玉珍出了个主意:团里设置评审和奖励制度,根据大家的工作态度、排练和演出情况等各方面的表现,分别评出选出一二三等奖,不同奖项,奖金和奖品都是不同的。 当时团里还额外给排练的演员加了一瓶酸奶。 王玉珍说,“那酸奶什么味道我从来都没尝过,是专门给排练的演员们加的,我一直记着,张百发老市长说这钱不该乱花。” 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后来在张百发的积极协调下,北京青年京剧团还陆陆续续调来了年金鹏、朱强、陈俊杰等这些外省市的优秀人才。 除此之外,张百发对于退休的演员也是非常照顾的。 在张百发的关照下,包括李慧芳、李元春等人在内的一批老京剧艺术家住房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伟建提及张百发时曾说过: “张百发老市长对于北京戏曲一直都非常关注,在他的扶持下,如今北京的京剧发展比较理想。 我和我的师父,还有很多同门的师兄弟都不同程度地受过他的帮助,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经济上来说,他都是我们圈子里的主心骨。 他给过我们很多建议和恩惠,但却从来都不要求我们回报过什么,他说他的要求只有一点,那就是好好唱戏就行。” 2019年7月5日凌晨,张百发因病在北京逝世,时年8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