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黑龙江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2.摄关政治 日本平安时代的一种政治体制。858年,日本外戚藤原氏出任摄政,辅佐年幼的天皇,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后改任关白。以后每当天皇年幼,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如此,摄政和关白便成为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摄关政治削弱了天皇权力。 3.文艺复兴 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是从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西欧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吸收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12月,国大党做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做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5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甘地-欧文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5.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际的利益,必然遭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6.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及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被牙买加体系取代。 7.非战公约 1928年美、法、英等国在巴黎签订的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公约。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8.戈尔巴乔夫 苏联国家领导人。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提出实行“改革”和在国际事务中推行“新的政治思维”。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价值优先”。主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提出实行“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提倡“意识形态多元化”。1989年5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并对中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举行高级会晤,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1990年3 月15日当选为苏联总统。1991年八一九政变后,于8月24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宣布解散苏共中央。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被迫于12月辞去总统一职。著有《戈尔巴乔夫言论集》《改革与新思维》等。 四、论述题 1.试述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在此期间雅典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其次,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各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五百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以及城邦的日常事务。 再次,实行公职津贴制和观剧津贴制。为了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政,城邦对各种官员(十将军除外)发 放公职津贴。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确实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其实质是公民民主或大大小小奴隶主的民主。其次,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政治,因为外邦人无雅典公民权。第三,雅典自由民中的广大妇女也不能参政,当时重男轻女严重,她们没有公民权。第四,雅典对内虽然民主,但对盟邦(提洛同盟)却是很专横,毫无民主可言。最后,当时雅典最重要的官员十将军不是抽签选举产生的,而是举手选举产生的,而且是连选连任,也不给薪俸,所以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也无法担任。 2.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体系 (一)形成。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则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国家有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九国。会议历时近3个月,于1922年2月6日闭幕。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门户开放”原则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列强通过华盛顿会议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二)瓦解。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标志着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意味着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 (一)美苏冷战的兴起。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1946年3月5 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苏联的挑战。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拋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1)西方阵营的形成。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了西欧的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于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西方阵营的形成。(2)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即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在军事上于 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至此,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出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 (三)特点。(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2013黑龙江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p> 1.《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1901年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于伊朗苏萨古城。法典由序言、正文(共282条)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内容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法典在债权、契约、侵权行为、家庭以及刑法等方面所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具有重大影响。 2.摄关政治 日本平安时代的一种政治体制。858年,日本外戚藤原氏出任摄政,辅佐年幼的天皇,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后改任关白。以后每当天皇年幼,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如此,摄政和关白便成为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摄关政治削弱了天皇权力。 3.文艺复兴 14-17世纪欧洲兴起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运动。这场文化运动是从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开始的,因而被称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逐渐扩大到西欧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期。文艺复兴运动不是古典文化艺术的简单复兴,而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萌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古典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武器,吸收其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并加以改造,从而创造出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新文化。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也为欧洲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1920年9月,国大党加尔各答会议通过甘地制定的不合作运动纲领。主要内容: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主要原则是非暴力。同年12月,国大党做出开展不合作运动的决议。1922年2月,乔里乔拉村事件后,国大党做出《巴多利决议》,停止第一次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5甘地发动食盐长征,掀起了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中心的第二次不合作运动。1931年3月《甘地-欧文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不合作运动结束。 5.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拿破仑帝国瓦解后,与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所确立的欧洲新的均势。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维也纳体系虽然开了历史的倒车,但它不能消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带来的广泛国际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不断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体系。维也纳会议是分赃会议,损害了许多中小国际的利益,必然遭致反抗,从而为体系的瓦解埋下隐患。但维也纳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 6.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结束了混乱的国际金融秩序,为国际贸易的扩大和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及美元危机的频繁爆发,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被牙买加体系取代。 7.非战公约 1928年美、法、英等国在巴黎签订的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公约。1928年8月27日,德、美、比、法、英、意、日、波、捷等15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作为创始国签订了《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或《巴黎公约》。主要内容是: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各缔约国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来解决。《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8.戈尔巴乔夫 苏联国家领导人。1985年3月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提出实行“改革”和在国际事务中推行“新的政治思维”。主张“全人类利益高于阶级利益”“全人类价值优先”。主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推行“全面改革”的方针,提出实行“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提倡“意识形态多元化”。1989年5月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并对中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举行高级会晤,宣布中苏关系正常化。1990年3 月15日当选为苏联总统。1991年八一九政变后,于8月24日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宣布解散苏共中央。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被迫于12月辞去总统一职。著有《戈尔巴乔夫言论集》《改革与新思维》等。 四、论述题 1.试述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公元前443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15年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在此期间雅典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史称“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民大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公民大会的成员,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其次,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的成员由10个地区部落各选50人组成,各个等级的公民均可当选。五百人会议是城邦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公民大会通过的有关决议以及城邦的日常事务。 再次,实行公职津贴制和观剧津贴制。为了使更多的公民能够参政,城邦对各种官员(十将军除外)发 放公职津贴。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确实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但是其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广大奴隶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是被剥削压迫的对象,其实质是公民民主或大大小小奴隶主的民主。其次,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不能享受民主政治,因为外邦人无雅典公民权。第三,雅典自由民中的广大妇女也不能参政,当时重男轻女严重,她们没有公民权。第四,雅典对内虽然民主,但对盟邦(提洛同盟)却是很专横,毫无民主可言。最后,当时雅典最重要的官员十将军不是抽签选举产生的,而是举手选举产生的,而且是连选连任,也不给薪俸,所以一般公民很难当选,即使当选也无法担任。 2.试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体系 (一)形成。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则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1921年11月12日,华盛顿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国家有美、英、法、日、意、比、荷、葡、中九国。会议历时近3个月,于1922年2月6日闭幕。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废除英日同盟的《四国条约》;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和关于中国“门户开放”原则的《九国公约》与中日解决山东问题的条约。列强通过华盛顿会议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二)瓦解。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标志着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突破了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扩大意味着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3.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 (一)美苏冷战的兴起。1946年2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苏联的理论和政策。1946年3月5 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苏联的挑战。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主义的拋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二)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1)西方阵营的形成。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了西欧的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于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西方阵营的形成。(2)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即建立了“情报局”和“经互会”。在军事上于 1955年建立华约组织。至此,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出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 (三)特点。(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