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第六章 浪漫时期的音乐(1820—1910) 第五节 法国和意大利的浪漫歌剧 向阳光 四、从罗西尼到威尔第 19世纪意大利音乐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在传统的正歌剧和趣歌剧基础上循序发展的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反应比较淡漠。开始时,浪漫主义意识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还没有触及音乐本身。从传统的正歌剧和趣歌剧发展成浪漫主义歌剧,进程是比较缓慢的。 (一)罗西尼 1.生平经历 罗西尼(1792—1868)是19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也是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罗西尼一生作有大、小歌剧38部。其中《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19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 (1)青少时代 罗西尼1792年2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东部威尼斯海湾的一个港口城市贝萨洛。罗西尼的父母也都是音乐家,他父亲是一个小号手,母亲是一个歌手。他很早就受到音乐训练。6岁时,他就在他父亲的乐队中演奏三角。罗西尼的父亲因拥护法国被关入监狱,他随母亲移居博洛尼亚,以他母亲的演唱为主。罗西尼10岁起开始在一个教堂合唱队中唱独唱,13岁时他参加了一个歌剧的演出,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次以歌手登台。14岁起,习作歌剧。1807年(15岁)罗西尼开始学作曲,此后不久他考入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 1810年(18岁),他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婚姻契约》,在威尼斯演出。最早的成名歌剧是1813年的《坦克雷迪》。1815年,他成为博洛尼亚两个歌剧院的领导人。1815年至1823年,他创作了20部歌剧。1824年,他在伦敦待了五个月,此后他移居巴黎。 1829年,他与他的第一个妻子结婚(他们后来在1836年离婚)。同年,罗西尼写了搁笔之作《威廉·退尔》,这部作品反映了民族自主的愿望,并对大歌剧体裁的形成起到了推进作用。在罗西尼青年时期的19年(1810一1829)所创作的近40部歌剧中,影响较大的除《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外,还有《灰姑娘》、《偷东西的喜鹊》以及正歌剧《奥赛罗》、《摩西在埃及》等。1836年,他回到博洛尼亚。 (2)晚年生活 十年后,他所作的《塞维尔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它语言生动,形式自由、充满幻想,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罗西尼把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的体裁推向了高峰,在他的代表作品《塞维尔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并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 1836年—1848年,这段期间,虽然他在博洛尼亚继续进行创作,但他的主要精力却放在宗教音乐和室内乐上,并于1846年再婚。1848年,博洛尼亚的动乱迫使他移居费罗伦萨。1855年,他再次移居巴黎。罗西尼在后39年的后半生中,却没有再写出一部歌剧来,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不能适应当时的浪漫主义潮流。他的那些早期歌剧(如《湖上夫人》),虽也选用了浪漫色彩的文学题材,但音乐都是按照传统意大利歌剧(正歌剧或趣歌剧)的模式写的。他生性接近趣歌剧,所以除了《坦克雷迪》(1813)、《奥瑟罗》(1816)、《湖上夫人》(1819)、《威廉·退尔》(1829)等少数作品以外,多数作品都是趣歌剧,写得比较成功的也是趣歌剧,其中如《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1813)、《塞维尔的理发师》(1816)等剧,是至今还在上演的杰作。 罗西尼在他的后半生中,罗西尼经常患抑郁症,这可能与他年轻时就已得的淋病有关。他1868年11月13日逝世于法国巴黎。 2.改革思想 罗西尼在遵循意大利歌剧传统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放松宣叙调和咏叹调的严格区分,常用介于两者之间的叙咏调。 (2)为了使音乐服从于戏剧情节发展的需要,把歌剧中的独立分曲发展成为“场”(歌剧中登场人物保住不变的一段戏),每一场包含一个或几个分曲。 (3)为了防止歌剧演员随心所欲地即兴演唱,把足以显示歌星演唱技巧的装饰性旋律和华彩段全部写出来。但在卡巴雷塔中,仍允许歌者即兴演唱。卡巴雷塔是包含不断反复的节奏的短小咏叹调,全曲从头反复一遍,反复时歌手可以即兴发挥自己的演唱技巧。罗西尼曾对英国女高音歌唱家诺维洛(1818一1908)说:“反复时歌者可以予以变化,以便她(或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才能,但第一次必须严格按照谱子唱。” (4)为了积累力量,酝酿高潮,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每次加强力度,提高音高,叫做“罗西尼渐强”。 3.重大影响 罗西尼从1824年起寓居巴黎,对法国歌剧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826和1827年,他的歌剧《毛梅托二世》(1820)和《摩西在埃及》(1818)先后被改编为法国演出本,成为法国大歌剧的先声。他也在法国喜歌剧的影响下写了《奥里伯爵》(1828)一剧。1829年,他在法国7月革命风暴即将到来的时刻,和台本作者艾蒂安·德·儒埃(1764一1846)合作,把德国诗人席勒(1759一1805)的诗剧《威廉·退尔》写成了歌剧,反映意大利人民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要求,成为大歌剧继奥柏的《波尔蒂奇的哑女》之后的又一杰作。《威廉·退尔》是罗西尼歌剧中浪漫主义意识最强的作品。但他感到再写这样的歌剧难以为继,只好就此搁笔,以后几十年,只写了一些宗教音乐作品和许多小曲子。 4.作品简述 《塞维尔的理发师》是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喜剧剧本《Le Barbier deSeville》改编,有多位音乐家为其谱曲,其中罗西尼所谱的歌剧最为著名。《快给大忙人让路》是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第二幕中,赛维尔小城的理发师费加罗,清晨到街上准备工作的一段咏叹调。费加罗洋洋得意、欢快幽默的唱到: “啦啦啦,啦啦啦,我来了,你们大家都让开……”“我活得真开心,因为我这个理发师实在是高明!好家伙费加罗,是个运气最好的人。我每天每夜东奔西忙,干个不停,人人都对我很尊敬,我是塞维尔城里的大忙人,人人都离不开我费加罗。‘给我剃胡子!’‘给我捶捶背!’‘替我送封信!’‘给我跑趟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