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那些曾在华工作过的外国小提琴家们对开辟我国的小提琴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马思聪、司徒梦岩家族、谭抒真、陈又新和徐威麟是我国第一代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发作和展开的过程,小提琴在我国也如此。我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在国际上令人注目,我们的教学措施也被国外所公认,这条路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小提琴初到中国 清末"西学东渐"后袁世凯在小站练兵起,西洋乐器逐步在我国传播,从清朝的宫室到民初的大总统府、北京警察厅、北洋军阀的军队等,都有包含小提琴在内的吹奏乐队,演奏员的锻炼都是请外国教习,从贫儿院选或召集一些贫穷少年开班锻炼,像锻炼新兵一样,文化课、乐理课很少管,缺乏全面的锻炼,人们都叫他们军乐兵。 大军阀张宗昌就曾在山东搞了这样一个管弦乐队,是请白俄教习来锻炼的,后来张宗昌垮台,国民党政府接纳后搬到南京,改名"南京市政府乐队"。 民国初,学堂音乐教育兴起,人民对外国音乐发作兴味。20年代至30年代,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巨匠也先后来我国演出。如:1923年克莱斯勒来华多次举行了独奏音乐会,节目有贝多芬《克莱采尔奏鸣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后来又有海菲兹、蒂博、戈尔德贝格、津巴利斯特和西盖蒂等陆续来华演出。 这个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马思聪在全国的巡回演出,1936年他来北平的第一场音乐会就是在北京饭店举行,担任伴奏的是清华大学的古普卡教授,那时北平的音乐喜好者们都以我们中国人有这样高水平的小提琴演奏家而感到自豪。 抗战前最后一个来华的是爱尔曼,正值"西安事故",爱尔曼一上台拉出像小号一样光辉洪亮的号角声,令人震动而兴奋,那就是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开端的D大调合成和弦。 当时音乐会的演出都是业余的,曲目多是综合性的(包含声乐和其他),还没有以拉小提琴为生的提琴家。专业乐队除上海工部局乐队外,全部是外国人的,从清宫,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的南京市府乐队都是只以军乐为主的仪仗乐队,配有极少数弦乐,待遇极低。音乐家们组织了一些业余乐队,要自己出钱,只能维持很短时间。小提琴家们只能靠收私人学生或谋其他职业维持生活。 早期的小提琴教育 从1923至1937年这十余年中,有这么多为全世界注目的小提琴巨匠在我国演出,鼓舞了许多酷爱音乐的青年学习小提琴。 1920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了音乐科;1922,北京大学附设了音乐传习所,以后全国许多高等院校设立了音乐科系;后来又创建了上海音专、广州音专、福建音专等,这就请求有高水平的教员来培育专业的小提琴演奏人材。这时,由于欧洲大战及俄国反动的骚动局势,许多高水平的小提琴家来华工作。 在北京的有: 托诺夫,奥尔的学生,在华工作近40年,他的学生提高全国,如刘天华、冼星海、赵年魁等。 普若洛夫斯基,在华工作40年,早期的学生有黎国荃、蒋凤之等。 欧罗普,也是奥尔的学生,在华工作20余年,他的学生很多,著名京胡巨匠杨宝忠就跟他学习小提琴。 在上海的有: 富华,上海音专教授,工部局乐队首席兼指挥,在华工作31年,"音专"早期的毕业生多出自他的门下,如陈又新、戴辉伦等。 普杜什卡,在华工作约30年,来自沙皇时的库斯维斯基乐团,暮年授课于国立音乐院常州幼年班,直至建国后,中央乐团许多老队员都出自他的门下。 阿德勒,原是维也纳歌剧院首席,受纳粹优待来上海,任"音专"教授、工部局乐队副首席。在华十余年,他也曾在国立音乐院常州幼年班教学,现中央乐团的许多主干队员多出自他门下。 黎扶雪,来自圣彼得堡乐队,曾为苏联无指挥乐队成员,来华工作近30年,曾任上海音专教授,工部局乐队二提琴首席,他的学生中有重要影响者颇多,如司徒兴城、华缄兄弟、窦立勋等。 在哈尔滨的有: 特拉赫田伯格,曾任中东路乐团首席,他的学生很多,如后任柏林爱乐乐团首席的M斯特恩也出自他的门下,特赫田伯格曾在北京教学,在华工作约30年。 西德洛夫,是朝鲜著名小提琴家白高山之师。 我国早期著名的小提琴家如马思聪、司徒梦岩都是留学归来的,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我国的小提琴演奏者还很少,技术还很不成热,在大专院校教琴的大都是上述外国教员。像马思聪、刘天华、司徒梦岩这样的小提琴独奏家、音乐教员还只是极个别的。 此外,特别值得提起的是曾在华工作过的外国小提琴家们,他们是:金兹伯格(20年代曾在哈尔滨、上海等地工作过,后任美国费城乐队首席,朱利亚音乐学院脘长)、威廷伯格(约希姆的学生,柏林"斯特恩音院"的著名教授,30年代,被纳粹赶出德国来到上海,我国许多已成名的小提琴家们纷繁到他门下就学,他在华工作13年,1952年卒于上海)。 我国老一代小提琴家、教育家大都出自这些外国教员门下,这些教员将他们的后半生献给了我国早期的小提琴教学事业,其中多数将他们的骸骨掩埋在我国的土地上。 在这一时期,曾经出版过丰子恺、袭梦痕编写的(小提琴演奏法》及张洪岛翻译的俾托维斯基所住的《小提琴演奏法》这两本书,他们曾给那些远离大城市又找不到教员的小提琴喜好者以很大辅佐。 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制造家们 司徒梦岩1915年回国,是造船专家,他精于小提琴,也从事演奏和教学工作,他最早将小提琴用于广东音乐,并把广东戏的二胡展开为高胡,他又是中国最早的小提琴制造家。此外还有王玫、李信征、谭抒真等。 抗战时期小提琴的展开 抗日战争爆发后,风起云涌的抗日歌咏运动在全国城乡展开,器乐活动的范围也相对地扩展,因而,小提琴也被引见到大前方和依据地。 这时期在音乐院校,中国的小提琴教员担负了全部教学任务,一些院校则兴办了幼年班,为迎接新的时期培育人材。在大前方,呈现了范围不大的管弦乐队——中华交响乐团,小提琴也逐步地为依据地乃至敌后四处都有的宣传队、文工团所用,到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成立了中央管弦乐团,东北有鲁艺音工团,而在各解放区的文工团里,小提琴也被大量应用。 建国之后蓬勃大爆发 应当说,小提琴真正深化普遍地展开是在建国以后,原来全国只需三个音乐学院。建国后,又陆续树立了七个音乐院校,各省还设立了艺术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科、系。 中央音乐学院还请来了苏联专家米希强斯基、马卡连珂、别列金这些阅历丰厚的小提琴教员。原有的教员在与苏联专家共同交流商榷的过程中得到了明显地进步,学院树立了新的教学措施、大纲,制度和体系,改动了过去那些缺乏系统、散漫的教学措施。 此外,我国还派了一些留学生去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学习,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充实了教员队伍,进步了教学质量。 原有上海交响乐团充实扩展一倍以上,成为完好的交响乐团;在北京树立了范围庞大的中央乐团,请了德国专家及苏联专家辅佐工作;在西安、广州也陆续树立了乐团,全国各省、市的歌舞团也都有了各种范围的管弦乐队,这比在建国前只需一个小型的中华交响乐团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 建国后的50到60年代初,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巨匠陆续来到我国演出的有:大卫奥依斯特拉赫、柯岗,巴丽诺娃,克里莫夫、皮凯金、施赫莫尔佐耶娃,萨图列斯基、沃依库、苏克等。 从1969年起,斯特恩、梅纽因,赛维尔斯特恩、依达亨德尔、嘉祉、莫耶、泰来福森、特里齐亚柯夫等人师又相继来华演出,表演提高全国,不只开独奏会,还和各地乐队协作,演出协奏曲,范围、范围、影响之大,远非20—30年代小型演出可比。 我们的小提琴艺术家们终于踏上了国际乐坛,并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竞赛(如伊萨依、卡尔弗莱什、帕格尼尼、柴科夫斯基等命名的竞赛)中获奖。俞丽拿、赵茜、薛伟、吕思清、罗小峰、盛中国等等,带着中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开端生动在国际的小提琴舞台上,这不只阐明我们的演奏技术已展开到很高水平,而且还具有自己的演奏作风、特征,这些成果的取得有力地阐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求、积聚,我们终于走上了与世界许多国度高水平的小提琴家们并肩行进的道路,也逐步构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体系。 摘选自《李德论回想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