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iPhone X 在智能手机领域划时代的意义,所以不少人对十周年的 Apple Watch 也充满了期待。作为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当之无愧的销量王者,Apple Watch 也在从最初的时尚配饰定位转型为运动健康助手后逐渐获得了消费市场的认可。虽然从 Apple Watch Series 7 这一代起,Apple Watch 似乎又进入了常规更新的周期,但 Apple 的粉丝们仍对 Apple Watch X 翘首以待,希望库克在 9 月份的发布会上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惊喜。 然而,Apple Watch X 没有在 9 月 10 日凌晨「如约而至」,厨子端出来的只有常规更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10。话虽如此,作为 Apple Watch Series 7 不锈钢款的用户,我倒是在 Apple Watch Series 10 发布后下单了一块亮黑色铝合金版,在主力使用了一周时间后来和大家聊一聊使用体验以及购买建议。 佩戴体验实话说,不锈钢版本的 Apple Watch 搭配米兰尼斯表带看起来真的很不错,但佩戴体验着实算不上舒适。因此,当我在发布会直播中看到亮黑色的铝合金款 Apple Watch 时就下定决心要购买了。 在购买 Apple Watch Series 7 不锈钢版本之前,我购买的初代和第五代 Apple Watch 都是铝合金版本,原因无它,价廉而已。但是磨砂质感的表壳一直是我的心中之痛,所以这次新款手表几乎可以说是复刻了 iPhone 7 上的 Jet Black 配色工艺让铝合金款 Apple Watch 也拥有了抛光亮面的外壳,从外观上获得了接近不锈钢版本的质感,吾心甚慰。 本次 Apple Watch Series 10 新款升级最引人注目的方面就是更大更薄更轻的表壳,这对于提升 Apple Watch 的佩戴体验有显著的帮助。 从官网对比 Apple Watch Series 9 和 Series 10 两代的数据来看,这一代 Apple Watch 不管是铝合金 / 钛金属款还是 GPS / GPS + 蜂窝网络款都在表壳尺寸上实现了更大和更薄,在重量上做到了更轻。 图片来源:Apple 官网 仔细比较一下数据,其实可以发现 Apple Watch Series 10 在表壳长和宽尺寸上的增加以及重量的减少都可以忽略不计,倒是表壳厚度从 10.7 毫米缩减到 9.7 毫米带来的改变非常明显,接近 10% 的厚度减少足以让我们的视觉和触觉感知到这个变化。 图片来源:Apple 官网 我是一个对身体感知较为敏感的人,除了 Apple Watch 从来不佩戴任何配饰,包括戒指、手链、耳钉、项链等。就算是 Apple Watch,按照我原来的使用习惯,也不会在睡觉或者其它长时间休息期间佩戴,因为「不戴」永远是最舒服的状态。 这次升级到 Apple Watch Series 10 后,更轻更薄的表壳倒是让我接受了佩戴 Apple Watch 来监测睡眠,困意来袭时 Apple Watch 变得不再有什么存在感,慢慢地我也接受了它在我手腕上的存在,其实更准确得说应该是「忽视了它的存在」。 Apple Watch Series 10 在佩戴体验上还有一些变化,对我个人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对某一部分特殊群体来说可能是「一票否决」。 Apple Watch 从 Series 4 这一代开始采用陶瓷和蓝宝石玻璃表背,有效地解决了部分人群的皮肤对金属过敏的问题。然而在 Series 10 这一代产品中,苹果为了缩减表壳的厚度,采用了更加一体化的表壳设计,因此原先的陶瓷表背部分也被铝金属所取代。 钛金属作为一种惰性金属,可以在常温下形成一层极薄、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导致人体皮肤过敏,但是铝金属易引起皮肤过敏和本身氧化,这在最初几代的 Apple Watch 上已经得到了验证。因此,尚不得而知 Apple 是否在数年后改进了铝金属表背的加工工艺,还是说在 Series 10 上会对部分过敏人士群体更不友好,这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截至发稿前,我发现自己的 Apple Watch Series 10 表背上已经有划痕了,这还是在我非常小心使用的情况下,目前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亮黑色版本划痕案例,看来这次的 Jet Black 依旧比较「脆弱」,大家在选购时要更加慎重了。 屏幕表现前文中提到,Apple Watch Series 10 这一代相较上一代在表壳尺寸上都有所变化,大表盘版本的长、宽分别从 45 毫米、38 毫米增加到 46 毫米、39 毫米,小表盘版本的长、宽分别从 41 毫米、35 毫米增加到 42 毫米、36 毫米,但是考虑到新款的屏幕边框其实比上一代还要宽一点点,所以这次屏幕显示面积的增加在感知上没有那么明显。 不过,Apple Watch Series 10 这次搭载的全天候视网膜显示屏使用了 LTPO3 OLED 技术,比 Apple Watch Ultra 2 上使用的屏幕还要领先一代,新技术带来最直观的提升就是可视角度和刷新率。 这次 Apple Watch Series 10 使用的 OLED 屏幕支持了广视角,从倾斜角度观看时,亮度提升最高达 40%,也就是说当我们从侧面来看 Apple Watch 的屏幕时显示效果也依旧非常清晰。这听起来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实际上意义非常重大。 因为 Apple Watch 的屏幕使用场景和电视、显示器等不一样,在观看后者时我们都会尽量选择正向视角,很少有倾斜角度观看的硬性需求,而我们在使用 Apple Watch 时很多时候只需要瞄一眼屏幕获取关键信息即可,比如说骑行的时候瞄一眼配速、健身的时候瞄一眼心率,或者说在键盘上打字的时候瞄一眼刚刚收到的微信消息。 如果在绝大多数使用 Apple Watch 的场景下我们都不需要转动手腕来正视屏幕,只需通过「瞄一眼」这个随意的动作即可获取信息,我认为这是 Apple Watch 作为可穿戴设备的一个巨大进步。 另外一个屏幕新技术带来的改变是 Apple Watch Series 10 在熄屏常显(AOD)的情况下刷新率从上一代的每分钟一次升级到了每秒钟一次。虽然部分表盘得益于更高的 AOD 刷新率能带来更好的显示效果(比如说秒钟终于可以在熄屏常显时按秒转动、新的 Flux 表盘也可以按照秒钟数来进行变化),刷新率的提升其实在配合广视角的情况下可以带来更好的 Apple Watch 使用体验。 举个例子,我在 Apple Watch 上经常使用的一个功能是计时器,不管是在做咖啡、烹饪还是运动时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在以往的 Apple Watch 上我需要不停地激活屏幕来查看实时的倒计时,但是在很多场景下去做这个动作很不方便,特别是在运动时。 在 Apple Watch Series 10 上,我可以在几乎任何一个角度获得实时的计时器进度,即使在息屏状态下也不例外,我不需要转动手腕、不需要抬起手腕,也不需要点击屏幕,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一些遗憾说完了我在 Apple Watch Series 10 上实打实感受到体验升级的部分,再来聊一聊本次新品受人争议的部分,这些变化看起来好像是升级,但又因为种种原因让我感到「如鲠在喉」。 首先,Apple Watch Series 10 上将 Apple Watch 的快充速度从上一代的 45 分钟充满 80% 提高到了 30 分钟,弥补了最多只有 18 小时续航的短板。可是,中国大陆用户无缘本次快充体验升级,甚至连快充都直接砍了,从零充电至 80% 要 1 小时,充电至 100% 需要 1.5 小时。原因(无线电频率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已经知悉,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关于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快充问题,我再多说一些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老款 Apple Watch 充电线可以给 S10 充电,只是没有快充罢了,这与 Apple 官网的描述是有出入的;国行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特供版充电线无法给老款 Apple Watch 充电,设备会提示「无法充电」;港版 Apple Watch Series 10 充电线拿回大陆也无法激活国行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快充,但是港版 Apple Watch Series 10 配合港版充电线在大陆可以正常激活快充,并且不挑充电插头的版本。 此外,虽然 Apple 将高端旗舰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独有的传感器 —— 深度计和水温传感器下放给了 Apple Watch Series 10,不过也许是因为表壳结构及内部零部件构造等一些问题,相比于 Ultra 系列的 40 米水深,Series 10 的深度计只支持 6 米,基本宣告了与深潜运动无缘。 图片来源:Apple 官网 Apple Watch Series 10 和 Apple Watch Ultra 2 上都新增了媒体播放功能,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忘了带蓝牙耳机,也可以直接通过 Apple Watch 来播放音乐或者播客等音频内容。 可是,既然已经支持了媒体播放功能,说明新一代 Apple Watch Series 10 的扬声器功率已经足够支持发出警笛声,但 Ultra 系列上已有的这个刚需安全功能却没有在 Series 10 上到来。 购买建议Apple Watch 更新到了第十代之后,原本我以为可以简单地根据预算和喜好来给出大家对 Apple Watch 的购买建议,结果发现事情似乎还没有这么简单。 在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后,我决定还是按照使用场景来划分 Apple Watch 的目标人群,并给出相应的购买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