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1000元预算就可以做个 几万元纯金效果的首饰” “足金999包裹足银999 佩戴效果跟纯金一样” ...... 部分“金包银”首饰 可能暗藏消费陷阱被揭露后 引起广泛关注 12月26日 记者从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国检NGTC)获悉 对送检的镀金银(也称银镀金)产品的鉴定 该公司将不再 单独标注净金、净银重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金包银”首饰最受消费者关注一点便是净金、净银的重量和纯度。由于批量生产的“金包银”首饰用的多是电铸工艺,检测机构用常规检测手段无法直观判断实际的含金量,只能采取破坏性方式进行检测。因此,一些商家会虚构此类首饰的净金重量,误导消费者。 今年11月7日,国家首饰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国首珠宝首饰检测有限公司)曾发布“金包银”产品检测结果通报。该中心深圳实验室从不同渠道收集了17件样品进行破坏性检测,结果显示,17件样品标注的金覆盖层质量最小的仅为0.2克,最大的为1.05克。分离后,金覆盖层的质量与标注质量的偏差范围为0.77克至0.04克,其中,负偏差14件,偏差最大的第11号样品(市场购买)金覆盖层标注质量为0.96克,分离后金的质量仅为0.19克,相差5倍。 该中心指出,相关方在“金包银”产品命名、标签标识、印记等方面存在的不规范表述以及标注金覆盖层的质量(重量)行为,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的实际贵金属种类、纯度产生误解,极易引发纠纷,不利于首饰行业的健康发展。 12月26日,该中心首饰标委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未开展过“金包银”产品的鉴定业务,也未出具过鉴定证书。 12月20日,深圳市联合蓝海应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份《关于NGTC银镀金首饰鉴定证书的通知》在珠宝行业疯传。通知称,接国检NGTC深圳实验室通知,为执行相关要求,NGTC出具的银镀金产品鉴定证书只标注银镀金产品总重,不再出具标注净金重或标注净金重和净银重的鉴定证书。以上要求从12月23日起执行。 12月26日,记者向国检NGTC求证,该公司相关人士证实有在内部只向其客户提出上述要求。记者了解到,此前该公司出具的鉴定证书的确有标注“标称净金/银重”,如一份“镀金足银手镯”鉴定证书上标注着“标称净金/银重:1.17克/40.42克”“总质量41.59克”字样。该人士表示,今后NGTC出具的镀金银首饰将不再标注标称净金重,但此前出具的证书一样有效。 从业14年的珠宝零售商张磊告诉记者,国检NGTC此举是对消费者负责任的行为。因为除了破坏性检测,即便是权威的国检机构都无法辨别镀金银产品的金银重。然而,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不少“金包银”首饰,其鉴定证书上都标注了金银重。实际上,这些金银净重并不是质检鉴定单位检出来的,而是厂家提供给质检鉴定单位的数据,可以理解成“厂家自称的金银重数据”,证书鉴定单位并不对此数据负责,而是由厂家负责。但一些厂商家常会以此证书进行大肆宣传,声称产品的金银重经鉴定并认可,以致消费者在购买中时产生很大的误解。 这样快速辨别“金包银”产品 一般足金首饰会刻上足金或黄金的化学符号AU,再加上黄金含量999或9999的字印,而“金包银”产品只会刻上足银或者银的化学符号AG,有的连钢印都没有。如果消费者买到的“金包银”产品刻有足金字样,则商家涉嫌欺诈。 二是传统的高温火烧,一般“金包银”产品是把黄金包在足银表皮,用高温火烧时表层就会起泡。如果消费者买到的是镀金银产品,高温火烧时表层的金层可能会脱落,露出里面的银色胚底。而足金首饰不管用多高温的火烧,不管烧多久,也只会越烧越亮,越烧越黄。 三是简单粗暴的破坏性检测,将首饰剪断或用小刀片刮其表层,因为不管是“金包银”还是“镀金银”,其表层的黄金都非常薄,只要破坏其表层,银色胚底就会露出来。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