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石门十三品”的前世今生

2022-12-18 18:46| 发布者: fuwanbiao| 查看: 104|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被誉为“栈道之乡”的汉中,因其共同的天文特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行旅通商的要地,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蜚声海内外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和世界上最早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 ...

被誉为“栈道之乡”的汉中,因其共同的天文特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行旅通商的要地,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蜚声海内外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和世界上最早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石门,就是历史留给汉中这方热土最好的捐赠……


深秋时节,记者驱车前往位于汉中古城东南一隅的汉中市博物馆采访。一进大门,首先映入视线的就是当年汉中最高(总高25米,相当于九层楼的高度)的古建筑——望江楼。固然已值深秋,但攀缘在古建筑上的爬山虎却绿意盎然生机蓬勃;那亭亭玉立的修竹、浓荫如盖的汉桂……满院氤氲,依然洋溢着古朴典雅的宫廷气息;挺拔入云的皂角古树遒劲挺拔,粗暴的枝丫旁逸斜出,俯瞰着这座皇家大院——勋业已成陈迹去,江山留给后人看。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隧道——石门


记者在汉中市博物馆研讨室主任何健、一级解说员熊娇的陪同下来到了褒斜栈道展厅。


解说员熊娇指着汉中地形模仿沙盘引见道:“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 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素有‘汉家发源地,中华聚宝盆’之佳誉。”她娓娓动听的解说,将记者带入了那烽烟连天的年代……


汉中作为衔接巴蜀与长安的交通枢纽,其战略位置尤为重要。古代先民用他们“火焚水激”的聪慧先后开凿了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七条古道;在这些古栈道中,褒斜道又以号称“天下第一驿”的褒城驿和“书中仙品”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而着名中外……


褒斜栈道南端位于汉中城区西北角17公里处的褒河谷口,两岸怪石嶙峋峻峭兀立,穿越山涧的褒谷河水一泻千里飞流直下,卷起千堆白浪……


太史公司马迁曾在《史记》中写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意义是褒斜栈道对千里蜀道起着扼制的作用,褒谷口险峻的石崖障碍了栈道的畅通。所以早在1900年前的东汉永闰年间,汉明帝便下诏在此凿通一条高宽各约4米,长达16米,可供双向车马并行的穿山隧道。左近摩崖石壁上大书“石门”两个雄壮苍劲的大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


引领世界通车隧道之“先河”的石门和历史长久绵亘千里的漫漫古道,自然是历代镇守使、往来文人墨客喜欢、追逐的焦点,颂其畅通、咏其勋绩者数不胜数,仅是镌刻于石门内外及左近山体的摩崖石刻群就达几十处之多,构成了一座蔚为壮观的艺术殿堂。其中,《石门十三品》就是这座殿堂之巅最为绚烂耀眼的艺术明珠。基于此,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早在1961年便被国度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著名作家、古栈道研讨专家王蓬曾在他的力作《中国栈道》中说,这些中国古代穿越莽莽秦巴山区的栈道,是早于万里长城的一项范围庞大的土木建筑工程,是当时中央管辖的国度级“高速公路”。同时,也是镌刻在秦岭峭壁上的巨大史诗, 它使黄河、长江流域两大文化得以交汇,祖国幅员得以统一。


国之珍宝,艺术珍品


步入石门十三品展厅,形态万千的石刻藏品美不胜收,让人惊叹不已!解说员熊娇引见道:“《石门十三品》也称《汉魏十三品》。主要有《石门》《鄐君开通褒斜道》《鄐君碑释文》《李君表》《石门颂》《杨淮表纪》《玉盆》《石虎》《衮雪》《李苞通阁道题名》《潘宗伯韩仲元通阁道题名释文》《石门铭》《山河堰落成记》十三块巨型摩崖石刻组成。”


熊娇指着《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石刻(简称《大开通》)说,《大开通》刻于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石门洞南270米处的山崖间,经过风雨漫漶之后,能辨识分明的只需97个字:“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汉、巴郡徒两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余道。”阐明在东汉永平六年,汉明帝刘庄下诏令汉中郡修复褒斜道,属于刑徒开道。“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瓦卅六万九千八百四器。”交代了开通褒斜道所用的人工、器材数量等信息,范围之巨绝后稀有。此外,也是研讨古代有关邮驿制度最早的石刻资料。


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价《大开通》曰:“其字体长短广狭,层差不齐,古秀自然,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大开通》书法劲瘦直硬、健骨开张,明显具有篆书向隶书过渡的痕迹。确有“上承小篆之余风,下开隶书之先河”的风骨。因而,是研讨我国书法史上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重要实物资料,可谓是东汉石刻中的稀世珍宝。


后来,杨守敬把石门石刻拓片带到了日本,日本深受震动。他们对《大开通》这种古朴雄健的书风顶礼膜拜,尊杨守敬为日本“书法之父”,对日本书法界产生了深化的影晌。日本书道泰斗种谷扇舟先生曾三次飞抵中国,专程到汉中造访石门摩崖石刻,并在展厅奋笔挥毫写下了“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的题字。


假如把《石门十三品》喻为一座艺术宝库的话,那么,首开在石门摩崖上勒石刻字之“先河”的便是《大开通》。它比顶级“神品”《石门颂》早82年;比北魏才降生的《石门铭》早了近5个世纪。对此,有学者著文将《大开通》称之为“汉上第一古石”,能够说《大开通》是石门摩崖石刻中的“开山之作”。


《石门颂》是石门洞内的一方汉隶极作。石刻高261厘米,全文621个字,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它与略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石刻主要记叙的是东汉顺帝时期“中遭元二,西夷虐残,桥梁隔绝,子午复循”之情形。由于少数民族的多次侵犯,招致汉中路毁桥断,交通阻塞,人们南北往来只好行走“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的子午道,“愁苦之难,焉可具言。”于是,司隶校尉杨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朝廷重修褒斜道,在“有司议驳”的状况下,杨孟文并不退避,而是力排众议,终于“百僚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才使年久失修的褒斜道得以重新畅通。


《石门颂》书法灵动飘逸,率真质朴,挺拔多姿,用笔也自然流利。古今中外的书法大家莫不推崇备至,奉为神品。清代著名书法家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评价道:“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清代王昶说它是汉隶之极作,学隶书者必学之范本。


中华书局出版的权威工具书《辞海》问世时,封面题字就选自《石门颂》;2004年中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隶书邮票,收录了四篇隶书佳作,其中一枚就是《石门颂》,愈加有力地证明《石门颂》不愧为“汉隶极作,国之珍宝”。


《衮雪》是一张汉中历史文化名片,相传这二字是曹操留下的独一墨宝。据史料记载,曹操生前的确两次到过汉中。一次是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张鲁,不战而胜快乐而归。当年他派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到了关中。建安二十四年,黄忠在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汉中震荡,阳平关岌岌可危。曹操再次来到汉中“围歼”刘备,战败后被迫退居沔水,心中甚是不悦。进退两难之际徘徊于褒斜谷口,见激流倾注而下,水击岩石白浪翻腾,犹如雪花飞舞。曹操见此绚丽景致,触景生情挥笔写下“衮雪”二字以抒情怀。随从问曰:“‘滚’字为何不写三点水?”曹操笑曰:“江水甚多,何须弄巧成拙!”


《石门铭》与江苏镇江《瘗鹤铭》并称为中国南北二铭。北魏永闰年间,褒斜道峻峭坎坷,行路艰难。于是,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上表央求开创褒谷旧路,最终宣武帝下诏派遣左校令贾三德领徒一万人、石师百人,共同完成这项工程,文章细致记叙了褒斜道的通塞、复开的历史。


《石门铭》融记事、颂功、抒情于一体,援用大量历史典故,以古论今,赞誉了梁秦二州刺史羊祉上表央求开道的事迹,讴歌了左校令贾三德在工程中“精解冥会”的出色才干和“忠公无私”的高尚品德。整篇文章读起来自如潇洒,文采飞扬,极富感染力。


《石门铭》的书法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魏体,圆笔为主,方圆兼备,刚柔并济,极具中和之美。一代书法巨匠于右任先生在众多的魏碑中,唯独钟情于汉中的《石门铭》。听说他还曾在《石门铭》下睡过一宿,潜心研讨它的书法,久久不愿离去,并深情地说:“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劳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不只论述了他学习魏碑书法的心得体会,也表白了他对《石门铭》由衷的喜欢之情。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石门铭》:“飞逸奇浑,翩翩欲仙,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不识人世烟火。”整方石刻气势雄伟,意趣天成,在魏碑中被誉为书刻俱佳、珠联璧合的艺术珍品。


“定居”深山又缘何“乔迁”博物馆?


走出展厅,看到记者对这些原本“定居”于褒斜道谷口石门内外崇山峻岭中的巨型摩崖石刻,是怎样被移至博物馆之事困惑不解时,研讨室主任何健解释说:“《石门十三品》早在1961年3月就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为了展开社会消费力,国度决议兴建石门大坝,从灌溉和发电两方面造福汉中人民。因而,决议搬迁《石门十三品》。”


何健主任说,从1969年到1971年,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先后将《石门十三品》为主体的摩崖石刻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当时,这些雕琢在摩崖之上的艺术珍品与山崖连为一体,不只体积庞大,且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剥蚀,裂隙纵横,在国内外尚无先例可循,又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在凿取措施上只能以手工操作为主。经过在摩崖周围开槽,然后从背面剥离,分块凿取,使摩崖脱离山体。凿取下的摩崖石刻重量从几百公斤到几吨以至十几吨,运输又成了难题。工人师傅们先在凹凸不平的沟壑山地上,铺设垫有枕木的方木轨,又在木轨上放置圆木作滚轮,前拉后撬,依托圆木移至公路上,再装上平板车,当心翼翼地运输至汉中市博物馆。


“在修复过程中,凿迁下的摩崖石刻经拼对后,先用毛刷除污,力图在不损伤原石前提下,使黏合面清洁单调。依据黏合的强度、温湿度、收缩系数等参数,先从背地对摩崖中止整体加固,再经过实验,选择稳定的黏合剂黏接摩崖,最大限度地坚持其原貌。”何健说,《石门十三品》搬迁在当时是国内较为稀有的大型摩崖石刻异地搬迁维护实例,它为今后石门摩崖石刻的维护和研讨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为国内石质类文物的维护与修复积聚了可贵阅历。 文/图 记者 胡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