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音讯)中新社首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电 (徐雪莹 安英昭)“与文物对话,促文化互鉴”,中新社28日在北京举行首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暨“东西问智库”成立仪式。 10月28日,中新社在北京举行首届“东西问智库”主题论坛暨“东西问智库”成立仪式。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言语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发表宗旨演讲。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言语大学特聘教授张西平在发表宗旨演讲时说,多样文化,一个世界;多样性是文化存在的基本形态,文化互鉴是文化展开的动力。 德国汉学家、美学家、特里尔大学教授卜松山经过视频提出,跨文化对话应以相互充实为基础,了解对方文化不同层面,寻求共同理念,坚持开放视角,以促进相互了解。 图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天文研讨中心教授韩茂莉发表演讲。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图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发表演讲。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图为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讨院院擅长运全发表演讲。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图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讨所研讨员许宏发表演讲。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天文研讨中心教授韩茂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讨院院擅长运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讨所研讨员许宏也分别发表演讲。 图为论坛圆桌对话环节。 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在圆桌对话环节,任万平、许宏、潘晴、王心源、韩茂莉、陈胜前等专家学者展开热烈讨论。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谈到文化艺术品吸收域外文化、形成本土特征的生动案例;许宏研讨员分享以文物为媒、文化互鉴的历史印记;中国国度博物馆国际展览总监潘晴提到应从不同视角,以容纳心态看待国内外文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讨院研讨员王心源谈及科技赋能考古的意义;韩茂莉教授以为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在宏观,也在细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胜前指出,考古学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研讨文化来源有助于文化传承。 论坛期间,“东西问智库”正式成立。中共中央统战部侨务事务局局长许玉明、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分别向首批学术顾问和特聘专家颁发了聘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