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骨气深稳,体兼众妙---智永书法观赏 作者:永禅师 栏目担任人:伊春一中 刘士友 本期责编: 佳大附中 曹春玲 执行主编: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马于玲 写在前面 高僧号“永禅”,书圣后嗣延。 《兰亭》传爱徒,曾被太宗骗。 永字八法传天下,笔冢铁槛警书家。 有道是:曾携兰亭勤摹临,幼承家学功夫深。 寺内练笔夜复日,气韵飞动悟谛真。 临得真草千字文,墨润笔畅入神品。 妙传家法泽后世,无愧法书第一人。 一、书家简介 智永和尚,南朝陈、隋间僧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人称“永禅师”。 智永善书,尤工草书。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曾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他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20多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妙传家法,肉体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模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便往常,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二、作品观赏 三、代表作及其影响 《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来对它评价颇高。 对日本书道的影响 智永书《真书千字文》,早在唐代已随归化之僧、遣唐之使传播到东邻日本,对日本书道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传世的智永《真书千字文》共有两本。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墨迹本,一为保存于陕西省西安碑林的北宋薛嗣昌石刻本。 《真草千字文》,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七卷,南宋至今唯有一卷。传播下来的《真草千字文》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至于缺的部分,也已依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依据长安崔氏所藏真迹,於大观己丑(公元1109年)摹刻上石,又称为“陜西本”,原刻石今日尚存西安碑林,听说“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说是善本,但觉得和墨迹相比稍差一些。 撰写作者 《真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命周兴嗣所撰,名人书写而传世者很多。从书史展开来看,智永《真草千字文》卷的规范作用超越了传为东汉蔡邕书《熹平石经》的影响。 作用 《真草千字文》法度严谨,一笔不茍,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又如苏轼所评:“精能之至,返造疏淡。”此书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二王”正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四、 人物评价 隋炀帝尝谓:“智永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 张怀瓘《书断》云:“智永远祖逸少,历纪专精,摄齐升堂,真草惟命,夷途退辔,大海安流。微尚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米芾云:“僧智永书,虽气骨清健,大小相杂,如十四五贵褊性,方循绳墨,忽越规矩。” 苏轼《东坡题跋》云:“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永师仿钟元常《宣示表》,每用笔必迂回其笔,宛转回向,冷静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过纸背者,唐以后此法渐澌尽矣。” 都穆《寓意篇》评其字谓:“《智永真草千字文》真,气韵飞坮,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本期责编:黑龙江省佳大附中 曹春玲 执行主编: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马于玲 工作室线上线下分离,突破空间限制,展开了丰厚多彩而意义深远的主题活动。共设有“诗意语文讲坛”“诗意语文悦读经典”“诗意语文文本解读”“诗意语文朗诵者”等二十二个栏目。推出公众号文章600多期,关注人数一万余人,文章点击量超千万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