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厂牌。 新名字『宇舶』翻译的不错,舶字翻出了这个词『舷窗』的本意之精髓。顺带提一句,此词法文正确读音是 oo-blow, H不发音。但我也听过美国门店的店长读 who-blow 的,也无伤大雅。 我第一次听说这牌子,是刚工作的时候,美国长脸老板掏出着他的iPhone给我看一个玫瑰金 King Power,说怎么样,这个表很炫吧? 我说,有点太炫了,你们有钱人要 lay low,你的明白? 结果他到最后也没买。 我最近做了一个决定,三十岁之前,不再花大价钱添置任何超过五百块美金的服饰(当然西装和表除外)。年轻时的品味,太没有参考价值,经常买一些垃圾。做了这个决定,好像凭空省出了花销一样,又动了入表的心思。 前些日子约好了去香港见个白富美,中午我在跑马地吃了越南面以后得知被放飞机了,作为备胎,也算是情理之中,这趟算是白来。香港除了约会之外,我大多时候什么是什么也不买,只逛街看景吃鱼蛋的。这次不一样,被放了鸽子,气得我揣着买迪通拿的钱,哆哆嗦嗦的在港岛转了好几天。 坐天星小轮到尖沙咀1881去看了万国新葡计,定价十万港元出头,比钢迪还贵,IWC你们去吃翔吧。 沛纳海,一如既往地各种骗钱,越来越大,不知悔改。这两年来大力研发自己机芯,但设计上毫无新意,大多款式在大腹便便的金链大哥腕上也出现得太多,不想要。 心想钢迪是早晚要入一支的,不如早买早了断。而且劳力士几年没涨价,估计要快了。但这两年玩了一些钢劳以后,觉得劳力士还是太沉闷了,等老了以后再返璞归真不迟,所以我就溜达到了中环 Hublot 店面,心想看点鲜活的东西。 这一进去差点出不来了。 世界杯期间,Hublot 的门店里铺上了人造草皮,搞得极有气氛,不愧是营销起家的牌子。不买一支真是不想走,视觉刺激太过于强烈,感觉不在这就给老子把钱都花了就白走了这么一遭。有点逛高级夜场那么个感觉。 Biver 大师接手 Hublot 以后,最先提出的概念就是 "Fusion",他家除了钢,金,钛,还有多种陶瓷,钨,碳纤塑胶,钽,复合树脂,橡胶带加皮带,牛仔布,一大票材质。在大多数别的品牌还沉浸于调配黄金红金的时候,Hublot 在琢磨着怎么把地球上所有能塑形的材质拿来骗钱。 我对花哨的各种材质兴趣并不是很大,不过这两年一些玫瑰金加黑陶瓷的新款,确实是非常的抢眼,通常真表比图片远要出挑,表面设计立体,感觉荷尔蒙特别的高涨。 之前去看皇橡的镂空款,严重不符皇家橡树之气质,感觉像一位地中海古典美女被韩国人拿刀子改造了一样。 Hublot 的镂空表,表面充满了直线和尖锐的角度,没有传统镂空表 “藤蔓”一般的雕花,和螺丝外露的表圈是绝配,极具现代工业主义风味。他家的表,外露的螺丝和皇家橡树又不一样,螺丝角度的朝向是乱的。微博上有位所谓钟表界的评论家说,“H家抄皇橡没抄好 ” -- 此言差矣,乱有乱的味道,以现代加工业的水平,搞不定几个螺丝的排列?AP是把螺丝先排好,螺母从下面后拧上去的。如果一味学皇橡也不难,但没劲。 另外,买一支宇舶的困境在于,这个牌子太年轻了,再过三十年,还在不在都难说。 其实也不用太过于纠结,你老婆都不一定能陪你三十年,何况一支破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