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唐三彩、白瓷、青瓷、黑瓷和酱色釉瓷等种类,以青瓷最负盛名。其青瓷产品的特征和审定要领是: (1)胎色灰白,胎质坚硬,露胎处呈现酱黄色。 (2)釉色青黄、深沉,釉层较厚,器物常常上部厚,下部薄,胎釉交接处呈姜黄色。此外,青釉釉面上有的呈现小的露胎褐斑,为其它青瓷所不见。 (3)器型丰厚,盘 、碗、杯、碟、瓶、壶、罐、炉、盒、香薰、注壶、注碗、盏、钵、灯、枕等均有,器物外型多变,有花瓣式、瓜棱式和多折式,外形美观。其中力士炉颇具特征,炉身底座周围跪有力士。 唐代 唐末、五代青瓷采用划花装饰,纹饰题材多为水波与花草纹。晚唐、五代盘、碗普通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足内有3个支钉痕。 1、器胎特征:早期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常常有点状铁斑痕呈现。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土不安定均,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常常呈现小的点状铁斑。 2、器釉特征:盛唐青瓷,釉料不够精密,釉色青褐或青黄,透明度差,釉面常常缺乏光泽,以至呈现木光。中晚唐时,青瓷釉呈灰绿、灰青或青中显灰色,釉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 3、外型特征:中唐以前外型较少,均为厚壁,以后外型渐多,器壁渐薄。 4、装饰手法:贴花、绘彩、并开端划花和戳印花。 5、装烧工艺特征:唐代主要采用三足支垫措施,烧成后盘碗内底中心均留有三点烧痕。 6、施釉特征:初唐施于口下,后渐向下展开;中唐时,器外大部饰釉,仅眮下和器底露胎;中唐以前,施釉不平均,见有垂釉和流淌现象。到晚唐,施釉部位再下,致使器外常常变为通体施釉。 7、底足特征:早期以器壁厚不挖足(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为盛行的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展开规律是,时期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期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化为细窄的玉环底。在整个唐代,该窑底足都做大底,器底露胎。 8、产品特征: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釉、茶叶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白釉绿彩、白釉褐彩、素胎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黑彩、黑釉剔花填白彩、白釉褐绿彩等高温釉瓷,还有唐三彩、低温单彩釉和硫璃瓦等。 声明:该文观念仅代表作者自己,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效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