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内容中,为大家介绍了古埃及三十一个王朝的故事,但是埃及的历史并没有终结,古埃及文明在和其他文明的相互交织中,还在继续谱写着新的尼罗河传奇。 古埃及文明遗迹 今天咱们就继续说说当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外来文化遇上古老的埃及文明之后,它们之间产生了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又诞生了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传奇人物? 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上期说到,在后埃及时代,柏柏尔人、努比亚人和波斯人先后入侵埃及,还在埃及建立了数个王朝政权。 在埃及的这些外来政权中,当属波斯人带来的冲击最为巨大。这不仅是因为波斯人是在第三中间期最后入侵埃及的一波外来民族,而且也因为波斯此时在和希腊众城邦争夺地中海霸权,作为东地中海重要商贸点的埃及,也被波斯带入了这场纷争中。 在伊朗篇中咱们详细谈过希波战争的始末,这里就不再细说波斯和希腊之间的战与和,而是站在埃及人的视角上来说说在这场战争带给埃及的变化。 波斯帝国和希腊众城邦的对峙 虽然波斯人曾两度在埃及建立过统治政权,但是对于当时的埃及人来说,他们更加亲近于希腊人。 这不仅是对侵略者波斯人的憎恶,而且早在波斯崛起之前,西亚另外一个大帝国亚述在入侵埃及期间,希腊人曾经帮助过埃及抵御住了亚述的进攻,并成功让埃及人实现了复国梦想,建立了第二十六王朝。 这个二十六王朝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后一个是由埃及人建立的统一政权,而当波斯人在居鲁士的带领下征服了西亚大部分土地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一继位就入侵了埃及,灭亡了第二十六王朝,加冕为埃及新法老,建立了埃及第二十七王朝。 不过波斯人在埃及建立统治的手段十分残忍,埃及首都孟菲斯被波斯军队攻克后,城内包括法老家族在内的两千多名贵族全部被处死,末代法老普萨美提克三世的女儿也被贬为奴隶,驱逐到波斯第三首都苏撒(今伊朗胡齐斯坦省)。 从这个时候开始,埃及贵族们对于波斯人的亡国之恨就深深的埋进了心里。 波斯人入侵埃及 不过冈比西斯在埃及还没享受多久的法老生活,在波斯本土爆发了高墨达暴动,趁着波斯国内动乱之际,埃及各地贵族纷纷举起反抗大旗赶走了波斯人。 但在赶走了外族之后,埃及并没有得到安宁,各路反抗军为了争夺统治权展开了内战,先后诞生了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共三个短命王朝,其中最长的一个第三十王朝寿元都没超过40年。 后来,波斯新国王大流士一世结束了国内动荡,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在位期间又再次入侵了埃及,在埃及建立了第三十一王朝。 波斯人经过了之前的教训,为了不让埃及地区再有能力爆发大规模的起义运动,这一次波斯军队在撤走之前,拆除了埃及境内各地的城防设施,并洗劫和破坏沿途的埃及神庙,将大量财富从太阳神祭司手中夺去。 看过埃及上篇的朋友们就知道,埃及祭司们可不是好惹的,他们是这个国家最有钱和最有地位的一群人,埃及的老百姓就算不尊敬法老,也不敢不尊敬祭司,甚至可以说古埃及文明的运转就是靠着神庙系统而运行的。 古埃及祭司形象 所以,埃及的祭司们也因为波斯人的这种做法,站在了波斯帝国的对立面,这就相当于反抗波斯统治的不再是埃及贵族,而是整个埃及民族。 而且此时希波战争已经开始,所以埃及反抗军也在积极联络希腊人,还和希腊强国斯巴达建立了联盟关系,而希腊人为了缓解在巴尔干战线上的困难,也在鼓动和支持埃及反抗军对波斯人进行背刺活动。 就在这种统治与反统治的斗争中,波斯人和埃及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而埃及人对希腊人的好感却逐渐加深,无数的埃及人已经在内心当中把希腊人当做了他们的救世主。 但可惜的是在希波战争结束后,埃及并没有能够获得独立,相反希腊众城邦在无尽的内耗中衰落了下去,波斯帝国也加强了对包括埃及在内的地中海东岸的控制力量。 就在埃及人感到反抗无望之际,一个地处希腊北部但深受希腊文明影响的马其顿王国开始悄然崛起,一盘散沙的希腊城邦也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整合下团结了起来,再次向波斯帝国开战,这让埃及人又有了新的盼头。 公元前336年春,万事俱备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在即将踏上征程时突然遇刺身亡,整个希腊联盟瞬间又乱做一团,他年仅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在危机之中继承了王位,扫灭了内部叛乱。 亚历山大东征路线 为完成父亲遗志,在两年后,亚历山大亲率三万步兵、五千骑兵跨过赫雷斯滂海峡进攻波斯,由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东侵战争。 亚历山大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已经在伊朗篇中有过详细介绍,这里咱们就只来说一下亚历山大对埃及的征服和统治。 公元前332年11月,希腊联军不费一兵一卒就顺利进入了埃及,而且所到之处均受到埃及人民的夹道欢迎。 虽然亚历山大这个希腊化的马其顿人对于埃及人来说依旧是外族,但是因为埃及人多年来视希腊人为救世主的缘故,以及对波斯人的痛恨,所以一点也不反感亚历山大和他的希腊军队。 而且亚历山大很聪明,他还不惜涉险前去埃及腹地的锡瓦阿蒙神谕殿祭拜阿蒙神,拉近了与埃及祭司集团之间的关系。祭司们也很识大体,主动说阿蒙神显灵了,高喊着:“亚历山大是阿蒙神之子,是埃及的新法老!” 亚历山大 年仅24岁的亚历山大就这样在埃及加冕成为了新的法老,并在尼罗河口亲自堪选了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作为新首都,修建了他在东方建立的第一座城市,也是今天埃及最为重要和繁荣的港口城市之一。 亚历山大在埃及修整兵马之后,再次率军踏上了他的征服路程,将希腊文明传播至马其顿方阵所到之处,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英年早逝,由于没有留下明确的接班人,导致帝国内部王权争夺异常激烈,亚历山大帝国就此分裂,将领们纷纷拥兵自立为王。 其中,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在《巴比伦分封协议》中成为埃及总督,并在公元前305年,托勒密正式宣布加冕为埃及法老,由此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在埃及近300年的统治,埃及历史也进入了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埃及托勒密一世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却很喜欢文化和科学研究,他在首都亚历山大里亚修建了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收集了西亚、北非、希腊,甚至包括印度在内的各地历史学、文学、天文学、数学、哲学等图书文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心。 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成还吸引了当时大量的学者前来,比如像大家所熟知的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著名学者都曾到这里著书立说,为托勒密埃及从事各种研究工作。 托勒密一世的儿子托勒密二世在位期间,又在埃及修建了更为著名的亚历山大灯塔,其高度超过了100米,是当时地中海上最为耀眼的一颗航海指路灯,也是除吉萨金字塔群之外,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人类建筑物,因此亚历山大灯塔被评为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另外,在托勒密二世统治期间,希腊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间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融合态势。 比如托勒密二世为了践行埃及传统,娶了自己的姐姐为王后,他的这一做法使得整个希腊文化圈的国家都不能接受,但是埃及人却觉得很正常,因为古埃及时期的法老家族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性,近亲结婚算是基本操作。 托勒密王朝时期的埃及壁画 另外,托勒密王朝的法老们还接受了古埃及的神灵,将埃及神灵与希腊神灵一一对应,比如阿蒙神等同于宙斯、荷鲁斯等同于阿波罗等等,而且他们也相信了古埃及人往生的理念,在墓室中刻写着复活、永生等各种期许的话语。 在民间,随着埃及商贸往来的繁荣,代表着海洋和商业文明的希腊文化对埃及老百姓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埃及文明也开始了希腊化。 比如,此时表意更加准确、书写更加方便的希腊字母有了取代埃及象形文字的趋势,许多埃及人也开始取希腊式样的名字,服装和建筑风格也逐渐有了希腊风格。 虽然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看似歌舞升平,文化和商业发展迅速,但是不要忽略了自托勒密一世在位开始,托勒密王朝就一直处在与其他亚历山大继业者们的战争中。 当时埃及主要的敌人是占据西亚地区的塞琉古王国,双方为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打的你来我往。 希腊化时代的西方三大王朝 早期托勒密埃及还能勉强占据上风,特别是在托勒密四世时在位初期,一度夺取了塞琉古王国全部的地中海沿岸城市,使得托勒密王朝版图达到了最大化。 但是托勒密四世在位晚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荒淫无度、宠幸奸佞,还在奸臣的怂恿下大肆屠杀了自己的家人,但因为他没有杀父篡位,所以人们为了调侃他,还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做“笃爱父亲的人”。 公元前204年,托勒密四世死后,他的宠臣索西比乌斯和阿加托克利斯控制了朝政,年仅五岁的托勒密五世成为了他们控制下的傀儡法老。但两人的各种暴政,很快导致了埃及各地叛军四起,国家陷入了不稳定的状态中。 在这种情况下,塞琉古国王安条克三世与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联手,对埃及发动战争。 公元前198年,双方大军在约旦河源头的帕尼翁山遭遇,爆发了改变托勒密埃及国运的帕尼翁战役。埃及的四万主力军在此次战争中,折损过半,元气大伤,完全丢失了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控制权。 埃及和塞琉古之间的战争 就在面临亡国危机的时候,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罗马,跳了出来警告塞琉古和马其顿,责令他们不许再入侵埃及本土。 为什么罗马要帮埃及说话呢?还记得我们在上篇中说过,埃及自从第十二王朝开始,法尤姆地区得到充分开发后,出产大量粮食,到了托勒密时代,埃及谷物已经出口到许多个地中海沿岸国家,其中就包括罗马。 罗马地处山地丘陵为主的亚平宁半岛上,由于地形原因不利于耕种,而此时国家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军粮储备需求巨大,人们吃的粮食也基本靠进口埃及的谷物,所以罗马不希望谷物的输入受到埃及的战争影响。 马其顿和塞琉古也害怕孤军深入埃及腹地,被罗马突然背刺,就选择结束了战争。 埃及就此丢失了爱琴海地区的贸易控制权,国家军队又受到严重打击,国内政局也是依旧动荡不安,直接造成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三重危机。 罗马所处的亚平宁半岛地形图 但是胜利的塞琉古王国也没有得意多久,它就受到了东边的帕提亚和西边的罗马夹击。 因此,当埃及的第六任法老托勒密六世继位后,他的两位摄政大臣觉得能打得过此时也在衰落的塞琉古,主动发起了战争,企图拿回失去的巴勒斯坦地区。 但是埃及人民早已经厌战,所以在开战不久后,国内发生政变,两位摄政大臣被罢免,而新上任的摄政大臣一边向罗马求援,一边主动向塞琉古求和。 最终由于和谈失败,安条克六世通过海陆两路进攻埃及本土,攻下了孟菲斯等地后,准备开始围攻埃及首都亚历山大里亚。 但在军队刚到市郊时,遇到了罗马使者前来下达最后通牒,责令塞琉古立即撤军,安条克六世无奈的撤出了埃及,结束了战争。 在两次战争的打击下,托勒密埃及衰落的更加迅速,沦为了罗马的保护国,国内各方势力为了拉拢罗马对自己派系的支持,各种花样式的向罗马当权者献殷勤,但是拍马屁久了,总会拍到马蹄子上。 凯撒 到了托勒密十三世在位时期,罗马三巨头庞培、克拉苏和凯撒之间爆发内战。 在内战末尾,战败的庞培逃往埃及,托勒密十三世为了不得罪即将掌权的凯撒,将庞培直接杀害,并在凯撒到来后,把庞培尸首抬到凯撒面前进行邀功。 可是,托勒密十三世并没有得到凯撒的赏赐和夸奖,因为在荣耀至上的罗马人看来,埃及人作为他们的属民,杀死了罗马将军,这是对罗马人的巨大侮辱。特别对于凯撒来说更是如此,庞培作为和自己一样的罗马风云人物,你说杀了就杀了,根本就是没把我放在眼里。 因此,托勒密十三世的这一番操作让凯撒很恼火,产生了要换掉这个傀儡的想法,而一个人的出现,让他更加下定了这个决心,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埃及艳后从小美丽动人、天资聪颖,还通晓天文和数学方面的知识,在他父亲死后,他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继位,按照埃及传统,她嫁给了自己的弟弟,成为了托勒密十三世的共同执政。 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 后来,姐弟二人之间由于理念不合,双方的派系斗争十分激烈,埃及艳后被弟弟逐出了亚历山大里亚,不甘心的埃及艳后在埃及边境集结了一支军队准备打回亚历山大城,抢夺王位。 托勒密十三世之所以要向凯撒邀功,也是想请凯撒帮忙除掉自己的姐姐,但是生气的凯撒并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相反埃及艳后让属下装作商人,将自己裹在一条大毯子中带到了凯撒面前,利用自己的美貌和智慧把凯撒给迷住了。 之后,凯撒逼迫托勒密十三世恢复了埃及艳后的共同执政身份,但十三世的宠臣波西纽斯作为埃及艳后的政敌,害怕被报复,随即在首都亚历山大里亚发动了叛乱。 最终,叛乱被平息,托勒密十三世也被凯撒顺理成章的驱逐。但是这场叛乱中,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却不幸被焚毁,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在十三世被驱逐后,凯撒为了安抚人心,立了十三世的弟弟作为新的法老,就是托勒密十四世,埃及艳后也嫁给了这个更小的弟弟,但国家实权却落到了埃及艳后手中。 电影《埃及艳后》中的凯撒和七世 后来,凯撒回国掌握了朝政大权,埃及艳后应邀前往罗马访问,入住在凯撒的私宅中,并怀上了凯撒的孩子。 埃及艳后眼看自己就要成为罗马第一夫人时,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罗马内战再次爆发,埃及艳后不得已黯然离开。 回到埃及后,她与凯撒的孩子一诞生,立刻就毒杀了自己的弟弟,将凯撒的儿子立为托勒密十五世·凯撒,成为埃及的新法老。 但为了在罗马找一个靠山,他盯上了此时罗马后三头中实力最强的安东尼,而安东尼也被埃及艳后的美貌和智慧所折服,败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 两人同居长达12年之久,埃及艳后又为安东尼生育了三个子女,成功的保住了她的王位和托勒密王朝。 屋大维 虽然安东尼打仗很厉害,但是缺乏政治头脑,在屋大维的各种政治和外交手段打压下,罗马元老院和国内舆论导向了屋大维一边,安东尼的许多盟友也背离他而去,最终安东尼在亚克兴海战中战败,伏剑自刎。 而作为安东尼同盟的埃及艳后深知自己迟早要被清算,于是打算故技重施想要拉拢屋大维,但是屋大维并不吃埃及艳后这一套,相反将埃及艳后给囚禁了起来。 埃及艳后了解到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于是命仆人给她送水果时,在果篮里藏一条毒蛇偷偷运进她被囚禁的地方,然后她将毒蛇放在自己胸前,选择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正式宣告托勒密王朝灭亡,埃及从此成为了罗马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进入了长达600多年的罗马统治时期。 伊斯兰化时代的埃及在罗马统治阶段,埃及也曾一度爆发过几次大规模的反抗起义,但均以失败告终,最终变成了“罗马粮仓”,逐渐融入了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疆域 就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古埃及人、希腊人和罗马人三者之间也逐渐融合为了一个新的民族——科普特人,成为了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埃及人口中占比最大的一个民族。 到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埃及被划分归属于东罗马,也就是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继续充当“粮仓”角色。 咱们在拜占庭篇中有说过查士丁尼大帝在晚年,为抵御萨珊波斯和欧洲蛮族,在帝国境内修建了许多军事要塞,其中在埃及尼罗河分叉口就修筑了一座重要的军事堡垒——开罗。后来,这座军事要塞深受阿拉伯人的喜爱,不断的对它进行扩建,成为了今天埃及的首都和国内最大的城市。 关于阿拉伯的崛起和扩张,我在阿拉伯帝国篇中也有过细说,这里咱们只站在埃及历史的视野上,来说说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文明对埃及历史的影响。 开罗的阿穆尔清真寺是阿拉伯半岛以外最早被修建的清真寺 公元642年,埃及全境被阿拉伯大军攻克,从此之后埃及就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 由于埃及地处亚、非交界处,是阿拉伯人通往摩洛哥、突尼斯、刚果、西班牙等地的必经通道,而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又是地中海商贸圈的重要货物集散地。 因此在阿拉伯人非常重视对埃及的建设,企图通过埃及作为跳板继续进攻欧洲和西北非地区,以及把埃及作为向非洲大陆传播伊斯兰教的重要基地。 阿拉伯人一征服埃及之后,就开始在埃及修建各种清真寺,派出阿訇向埃及地区传教,并向埃及地区大量移民,推行伊斯兰化的各项政策,使得埃及在短短两百年的时间里就发展成为了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 进入九世纪之后,阿拔斯王朝的马穆鲁克突厥雇佣兵逐渐掌握国家大权,哈里发完全被架空,各地总督也基本上都是有权势的突厥将军担任,成为地方割据军阀,整个阿拉伯世界四分五裂。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 其中,埃及的突厥籍总督图伦在公元868年宣布自立,建立了图伦王朝,这是埃及历史上自从托勒密王朝灭亡后,将近九百年来的第一个独立政权。 虽然图伦王朝只存在了不到五十年就被阿拉伯平定,但是在埃及西边的什叶派穆斯林政权——法蒂玛王朝,趁着埃及动乱之际,在公元969年占据了这里,并将首都迁到开罗,埃及从此之后正式脱离阿拉伯帝国,成为了一个独立国家。 但因为法蒂玛王朝是个什叶派国家,其他逊尼派国家都不承认它的合法性,一直和埃及很不对付,两大派别之间战争频繁。 另外,法蒂玛王朝占据了埃及、突尼斯、巴勒斯坦和西西里岛等地区,这些地方全是地中海东岸重要商贸点,让欧洲的基督教商人十分眼红,特别是当第六任哈里发在位时期拆毁了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之后,法蒂玛王朝更加被基督教世界所不容。 西方两大文明圈都所不接纳的法蒂玛王朝,一直疲于应对各种战争,因此需要大量士兵,而当时最好找的雇佣兵当然还是马穆鲁克雇佣军集团,法蒂玛王朝也再次步入阿拉伯帝国的后尘。 法蒂玛王朝鼎盛时期 进入十二世纪之后,法蒂玛王朝宫廷政变频繁、军人擅权、幼主频立、财政拮据、国土沦丧等等各种亡国迹象都已出现。 就在这个时候,公元1163年,十字军与十字军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组成联军进攻埃及,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深知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抵御这场入侵,于是他请求在叙利亚地区的赞吉王朝苏丹努尔丁出兵援助自己。 努尔丁派出了自己的大将施尔科及其侄子优素福率军前往救援,叔侄二人在打退了十字军之后,顺便又对法蒂玛哈里发阿迪德“恩威并施”一番,施尔科就任了法蒂玛王朝的宰相一职,夺取了埃及实权。 不过施尔科在任两个月后就因病去世,优素福继承了叔父的职位,继续担任埃及宰相,开始了在尼罗河流域准备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优素福全名叫做优素福·伊本·阿尤布,而他还有一个大家更为熟知的名字——萨拉丁,寓意为“信仰的正义”。他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在之后数次击败十字军,并将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再次夺回到伊斯兰世界,时至今日萨拉丁一直被伊斯兰教视为民族英雄。 萨拉丁 公元1171年,萨拉丁罢黜了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但他没有直接宣布建立新的王朝,而是自任埃及的总督,依旧保持对赞吉王朝的附庸关系。 因为萨拉丁在埃及掌权之初,地位并不稳固,但他依靠自己天才般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最终还是降服了各怀异志的埃及当地贵族。 在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之后,萨拉丁开始对自己名义上的主公,也就是赞吉王朝的苏丹努尔丁,开始阳奉阴违起来,而努尔丁也开始察觉到了萨拉丁的独立倾向。 于是在公元1174年,努尔丁召集大军亲征萨拉丁,但在军旅途中,努尔丁不幸染病去世,把偌大的家业留给了只有十岁的儿子伊斯玛仪。 萨拉丁抓住这个难得机会发起了反攻,迅速夺取了赞吉王朝的大片领土,最终年幼的伊斯玛仪一世割让了大马士革等地之后逃往阿勒颇,并承认了萨拉丁的独立。 同年,萨拉丁正式登基加冕成为苏丹,由此开创了伊斯兰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阿尤布王朝。 阿尤布王朝疆域 在之后的十多年间,萨拉丁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征服了北非和西亚的大部分土地,对地中海沿岸的十字军国家形成了包围之势。 萨拉丁虽然没有自称哈里发,但显然他这个阿尤布苏丹才是此时伊斯兰世界的真正领袖,于是在公元1187年,萨拉丁正式号召所有穆斯林国家向耶路撒冷王国发起圣战。 伊斯兰联军在萨拉丁的带领下在哈丁战役中取得大胜,消灭了基督教在西亚地区的支撑力量,其中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的大团长都在此役中战死,耶路撒冷国王也被俘虏,连罗马教廷带来的圣物“真十字架”也被萨拉丁所缴获。 关于这场精彩的战争,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大家去观看由爱德华·诺顿主演的《天朝王国》,等国别史更完后,我也会单独出一期内容为大家详细讲述这场战争的始末和幕后故事,这里咱们就先回到埃及历史这条主线上。 电影《天朝王国》中的萨拉丁形象 公元1193年,伊斯兰英雄萨拉丁因病去世,他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也开始走向了没落,他的儿子们纷纷割据一方互相混战,欧洲的基督教国家也趁机再次集合起来,组建新的十字军出征阿尤布王朝。 频繁的内、外战争让阿尤布王朝再一次陷入了当年法蒂玛王朝的窘境,马穆鲁克雇佣军又成为了这个国家军事力量的支柱。 特别在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期间,阿尤布王朝当时的苏丹萨利赫在冲突中战死,但是他的儿子图兰沙年纪尚小,所以他的妻子沙贾尔为了稳定局势和确保儿子的王位,改嫁给了马穆鲁克将领伊兹丁·艾伯克,颇有点多尔衮和孝庄的影子。 后来,马穆鲁克骑兵击败了这次十字军的入侵,还抓住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换取了大笔赎金。 而伊兹丁和幼主图兰沙之间的关系也正向多尔衮和顺治帝一样,随着图兰沙的逐渐长大,他越来越忌惮伊兹丁的势力,所以故意疏远和打压伊兹丁。 埃及马穆鲁克王朝 但是伊兹丁并不像多尔衮那样到死也没有篡位,在公元1250年伊兹丁带领禁卫军发动兵变,杀死了图兰沙,夺取了埃及的统治权,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马穆鲁克王朝。 不过马穆鲁克王朝建立之后,政权并不稳定,伊兹丁和他的儿子先后遇刺身亡,政权落到了马穆鲁克禁卫军的另一员大将忽秃思的手中。 而在此时正值蒙古第三次西征时期,十万蒙古大军在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的统帅下,以风卷残云之势横扫了整个中西亚,灭亡了苟延残喘的阿拉伯帝国。 而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的堂叔祖穆斯塔尔二世侥幸躲过蒙古人的弯刀,逃往了埃及,在马穆鲁克王朝的庇护下继任哈里发。 从此之后,伊斯兰世界最为尊贵的宗教领袖就在埃及代代往下延续,埃及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阿拉伯世界中心。 蒙古第三次西征路线图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马穆鲁克苏丹忽秃思亲率两万大军北上叙利亚,阻挡蒙古大军,在公元1260年9月3日,双方在巴勒斯坦北部的阿音扎鲁特地区遭遇。 其实,在遇到蒙古军队之前,忽秃思心里还有点担忧,但看到蒙古军队后,发现这支部队人数还没自己多,而且有一半以上的士兵都是亚美尼亚的重装骑兵,并不是蒙古弓骑兵。 原来就在一年前,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钓鱼城时战死在军中,这个消息不久前才传到西亚,旭烈兀得信后就率蒙古主力班师回朝,去帮助自己的二哥忽必烈争夺汗位。 因此,忽秃思所遇到的只不过是蒙古西征先锋怯的不花统帅的一支偏师而已,瞬间就有了信心。 于是,忽秃思在部署完毕之后,亲自带队冲锋在前,马穆鲁克骑兵眼见苏丹亲自冲锋,瞬间士气大振,而蒙古军队随着主帅怯的不花的阵亡,全线崩溃,仓皇逃出了巴勒斯坦。 这就是历史上被认为是挽救了伊斯兰世界的阿音扎鲁特战役,也标志着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结束和蒙古帝国游牧扩张的终止。 阿音扎鲁特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忽秃思手下的大将拜巴尔立下了大功,之前在对抗十字军的战争中生擒了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也是这位拜巴尔。因此,拜巴尔请求忽秃思把叙利亚北部分封给自己,但是却遭到了忽秃思的拒绝。 于是,拜巴尔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直接发动兵变,杀死了忽秃思,自己当上了埃及的新苏丹。 拜巴尔登基之后,害怕蒙古大军随时会回来报复,所以主动和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金帐汗国(也称钦察汗国)建立同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纳闷:为什么得罪了么蒙古人,还能和蒙古人结盟? 这是因为当时金帐汗国的可汗别儿哥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所以别儿哥对于旭烈兀焚毁巴格达和杀死哈里发的做法早就感到不满。更加重要的是在此时蒙古大汗王位争夺战中,别儿哥支持的是阿里不哥,而支持忽必烈的旭烈兀之所以撤军也是为了对抗金帐汗国。 元朝和四大汗国 秉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别儿哥非常爽快的和马穆鲁克王朝建立了同盟关系。 后来,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在他的曾孙合赞汗在位期间也改宗了伊斯兰教,但是受到之前历代可汗笃行佛教、亲近基督教的传统,曾经作为阿拉伯帝国政治、文化和宗教中心的巴格达自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没落。 因此伊斯兰世界新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也和哈里发一起转移到了埃及的开罗,而埃及作为伊斯兰世界领袖的这份殊荣,也伴随着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持续了300多年。 步入近现代社会的埃及到了公元1517年,正处于上升期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了埃及,马穆鲁克末代苏丹图曼贝伊二世兵败被杀,埃及被纳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之中。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 而依附于马穆鲁克的阿拔斯家族的末代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也在土耳其的武力胁迫下,把哈里发的头衔,以及象征着哈里发正统性的“先知佩剑”和“先知斗篷”交给了奥斯曼苏丹赛利姆一世。 从此之后,奥斯曼家族的君主不再仅仅是土耳其的苏丹,同时也是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地位也由埃及转移到了土耳其。 到了公元1793年,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这一事件震惊了包括奥斯曼在内的欧洲各君主国,他们害怕国内公民也学习法国人将国王送上断头台的行为,于是组建了反法同盟,以阻止革命运动的扩散。 1798年,法国督政府为了打破封锁局势,任命刚在意大利战场上取得大胜的一代新兴名将——拿破仑·波拿巴,为埃及军团司令,奉命前往埃及为革命法兰西夺取通往印度的道路。 拿破仑远征埃及 在这次著名的远征中,拿破仑除了携带了两千门大炮之外,还带去了175名不同领域的学者,以及数百箱的书籍和科研设备。 因此在这次远征期间,法军不仅意外的发现了罗塞塔石碑,而且还派出探险队深入埃及金字塔内部,找到了很多非常珍贵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泥板。 这些收获都对日后考古学界研究古埃及文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帮助人们成功的解读了古埃及象形文字。 之后,尽管法国远征军在拿破仑的指挥下,轻松击败了驻守埃及的奥斯曼军队,但是由于法国海军在尼罗河口战役中被英国名将霍雷肖·纳尔逊击败,因此失去了地中海制海权的法国远征军陷入了无法从本土获得补给的窘境,再加上这时候拿破仑听说了法国国内政局动荡的消息,急于回国夺取政权。 因此,最终法国远征军和英国协议投降,退出了埃及,而英国借机开始在埃及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了埃及十分重要的政治存在。 穆罕默德·阿里 也正是在此期间,奥斯曼帝国派到埃及抵抗拿破仑的阿尔巴尼亚志愿军副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开始率领埃及人民一起抵抗想要在埃及搞殖民活动的英国军队,并成功赶走了英国人,使得他在埃及威望大增。 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本地民众的拥戴者下,夺取了埃及实际的统治权,自称埃及总督。对此,奥斯曼苏丹也只得承认既成事实。 之后,埃及虽然名义上依旧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事实上已经成为了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独立国家,史称穆罕默德·阿里王朝。 作为一个外来统治者,穆哈默德·阿里还必须要“强龙压住地头蛇”,而当时埃及的地头蛇就是在这扎根了几百年的马穆鲁克贵族们。 虽然马穆鲁克集团早在奥斯曼征服埃及之后就失去了在埃及的统治权,但是当时奥斯曼帝国为了埃及地区的局势稳定,给了这些马穆鲁克贵族很多特权,让他们帮助自己管理埃及。 因此马穆鲁克贵族不仅不用向国家缴税,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成为了埃及的土皇帝,时刻威胁着阿里这个外来者在埃及的统治地位。 萨拉丁城堡大屠杀时的阿里 公元1811年,奥斯曼-沙特战争爆发,借此机会,阿里假意任命马穆鲁克显贵担任埃及参战部队的指挥官,在出征前还在开罗的萨拉丁城堡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誓师宴,邀请埃及地位最为显赫的五百多名马穆鲁克贵族前来赴宴,结果应邀出席的这些马穆鲁克贵族们全部命丧当场,这就是著名的“萨拉丁城堡屠杀事件”。 与此同时,穆罕默德阿里还下令在埃及搜捕每一个马穆鲁克,斩其首级、夺其家产。 经过这样一番屠杀和抄家,曾经主导埃及数百年的马穆鲁克集团不复存在,而阿里也算是彻底巩固了自己在埃及的政权。 之后,阿里开始大力推行一些学习欧洲先进国家为目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改革,史称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虽然阿里的改革运动,只是停留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层面,并没有让埃及的国力追上欧洲国家,但是也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发展,让埃及有了和自己宗主国奥斯曼掰手腕的力量。 鼎盛时期的阿里王朝 1830年,阿里向奥斯曼苏丹索要叙利亚地区的统治权被拒,爆发了第一次土埃战争,奥斯曼战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 奥斯曼苏丹承认了阿里对埃及和阿拉伯半岛的统治权,阿里的儿子易卜拉欣也被任命为叙利亚总督,但是协议要求阿里父子二人必须要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地位。至此,阿里的权势到达了鼎盛阶段。 不过,随着英国对中东地区殖民入侵的加剧,1838年,英国和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奥斯曼-英国贸易协定》,因为这一协定内容损害了埃及的利益,阿里表示强烈反对,双方又爆发了第二次土埃战争。 但是这一次奥斯曼有了英国军队的帮忙,埃及军队最终战败。1840年,交战双方在英国首都伦敦签署了标志着埃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伦敦条约》。 条约规定:埃及总督世系权依旧属于阿里家族,但是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归还给奥斯曼,并继续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而英国获得了在埃及驻军和修筑铁路、办厂等权力。 苏伊士运河的修建,开辟了欧洲到亚洲最近的航线 在频繁的战争消耗和西方工业的入侵下,埃及面临破产危机,阿里之后的继承人们只能不断出卖国家各种主权,以换取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的贷款。 后来,在阿里王朝第四任总督塞义德一世统治期间,财政恶性循环的埃及政府正式宣告破产,因此刚和法国共同出资修建了十一年才完成的苏伊士运河也被卖给了英国人。 而英法两国为了保证埃及有还债能力,强行要求埃及的财政大臣必须由一个英国人和一个法国人担任,一人负责管理收入,一人负责管理支持,至此埃及彻底沦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趁机出兵占领了埃及,时任埃及总督侯赛因一世在英国人的操纵下登基加冕成为苏丹,这标志着埃及不再承认奥斯曼帝国的宗主权,正式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 埃及苏丹的登基典礼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不务正业的奇葩君主数不胜数,像是法国的“锁匠国王”路易十六、俄国的“摄影达人”尼古拉一世、中国的“木匠天子”朱由校等等,而埃及历史上也有一位这样不务正业,却喜欢顺手牵羊的“开罗小偷”法鲁克一世。 法鲁克一世在登基之前作为国家的唯一继承人,从小就被送到英国学习,他的父亲福阿德一世也希望这个留学英国的儿子能学有所成,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君主,可惜最终的结果还是让老国王福阿德一世失望了。 法鲁克在英国留学的这段时间,除了养成了贪杯好色的恶习之外,一无所获。据说法鲁克在英国累计有过上百个情妇,而且他在一天的饮食中,早餐要吃12枚鸡蛋,午餐要吃40只鹌鹑,一天要喝30瓶啤酒。 法鲁克除了贪吃和好色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喜欢盗窃。为此,他还专门跟监狱里关押的一个小偷惯犯正经学过这门“手艺”。从此之后,法鲁克一世就在这条崭新的职业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法鲁克一世 1936年,老国王福阿德去世,法鲁克正式登基继位,他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修建了一座仓库,用来存放他从埃及国内外的各位显贵身上偷来的东西。 据说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访问埃及的时候,就曾经被法鲁克顺走了他最喜欢的金表,最后在埃及和英国双方政府的严正抗议之下,法鲁克一世这才不得不归还了金表。 偷丘吉尔的金表都不算是法鲁克展现他技术之高明、技艺之精湛的最佳案例。在1944年流亡南非的伊朗前国王礼萨汗去世,灵柩在运送回国经过埃及时,礼萨汗陪葬的宝剑、勋章和绶带等各种宝物都被前去吊唁和送行的法鲁克给顺走了。 法鲁克如此的荒淫无度和奇葩行为,自然引起了埃及民众的不满。 1952年7月23日凌晨两点,埃及军队中的共和派成员在陆军中校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的指挥下,突然发动兵变,包围了法鲁克的王宫,史称七·二三革命。 最终,法鲁克被迫退位,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随之建立,纳赛尔也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之后,掌握了埃及政权,成为了这个新国家的总统。 被誉为埃及国父的纳赛尔 但身为共和派的纳赛尔也同样是一名民族主义者,在他掌权之后就开始鼓吹泛阿拉伯主义,意图建立一个囊括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国家。 为此,埃及、叙利亚和也门在1958年一度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然而,由于纳赛尔强硬的统治模式,让叙利亚和也门感觉联合共和国的成立,像是自己被埃及所吞并了一样。 因此,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仅仅存在了三年,就在叙利亚军方的政变中解体,不过这个昙花一现的联合共和国还是在阿拉伯世界留下了不小的影响,比如今天的埃及、叙利亚、也门、南也门和伊拉克的国旗和国徽就是来自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遗迹。 另外,纳赛尔在任期间,为了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和消灭以色列,曾经先后两次发动中东战争,最终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是在对以色列的战争上却没取得多大的成绩。 不过正是纳赛尔敢于抗击英法,以及坚决要彻底清除以色列的态度,依旧使他成为了阿拉伯世界民族主义的灵魂人物,也为埃及成为当今阿拉伯世界的一哥奠定了基础。 前阿联成员国家的国旗 另外,纳赛尔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大环境下,积极在世界各国号召不结盟运动,使得埃及在第三世界国家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成为了今天世界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员。 至此,埃及的历史算是给大家全部说完了,篇幅有点长,感谢您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