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储蓄”如何释放 编者按 近7万亿元的新增存款数据使“超额储蓄”的话题再度惹起社会关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讲演中指出,今年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时,数据显现,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长、储蓄意愿增强的缘由是什么?这部分积聚的超额储蓄将流向何处,能否转化为新的消费动力?引导居民将“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政策要如何发力?本期热点透视盘绕以上问题中止解读,敬请关注。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你最近存钱了吗?“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国人“爱存钱”这种特质,在2022年显得尤为突出。业内通常将显著高于往年平常储蓄之外的储蓄称之为“超额储蓄”。近期广受关注的“超额储蓄”现象背地,究竟有什么缘由? 居民消费需求被动减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 在存款利率不时调降的背景下,我国居民部门的存款范围反而大幅飙升,这一现象被市场普遍关注。“事实上,居民存款大幅增长在2022年曾经表示得十分明显,2022年居民存款17.84万亿元,同比增长80.02%。”国务院展开研讨中心市场经济研讨所研讨员漆云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漆云兰以为,首先,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0%,为居民储蓄增长提供基础支撑。其次,居民消费需求被动减少,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和疫情散点、多点频发影响,防疫措施在较大水平上限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场景,特别是餐饮、出行、文娱、线下购物等消费需求被动大幅减少。2022年,社会消费品批发总额同比降落0.2%,其中餐饮收入同比降落6.3%。与此同时,受持续疫情影响,居民为应对收入减少、疾病等不时之需,防御性储蓄意愿增强。 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讲演》,2022年四季度收入感受指数、收入自信心指数较上季度分别降落3.2个百分点、2.1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较上季度降落2.4个百分点。同时,物价预期指数较上季度进步1.8个百分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展开研讨院战略研讨中心研讨员、工业经济研讨所财经政策研讨室副主任孟凡达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1月份居民存款大幅度增长的背地,并不意味着居民财富或收入才干的显著改善,而是居民预期、风险偏好以及资产配置结构等变更所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居民收入、就业等预期趋弱,消费意愿不振。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实践增长2.9%,但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上年实践降落0.2%。疫情等要素冲击下,经济不景气招致居民预期转弱,随同物价上涨预期,居民预防性储蓄大幅增长,当期消费意愿不振。”孟凡达说。 中国银行研讨院研讨员赵廷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疫情严重冲击经济,影响了居民对未来就业和收入的预期,存钱意愿增强。为抵消未来可能呈现的失业或收入降低对生活的影响,更多居民选择增加存款。2023年1月份固然防疫形势已明显好转,但经济复苏前景尚不明朗,疫情“疤痕效应”较为突出,居民存钱动机依然较强。 居民投资意愿趋弱,财富配置方式发作变更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现,在2022年住户贷款余额同比降落51.64%的基础上,2023年1月份,住户贷款增长额为257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858亿元,增幅降低69.49%。而同期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同比多增7900万亿元。 “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也是居民存款持续大幅增长、储蓄意愿上升的缘由之一。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投资理财富品收益普遍降落,风险加大,居民购房意愿和投资理财意愿降落,储蓄意愿增强。”漆云兰说。 孟凡达也以为,居民投资意愿趋弱,财富配置方式发作变更。购房是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内容,此前房地产行业风险加剧、市场低迷,招致居民购房意愿降落,部分资金回归银行存款“持币张望”。此外,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实施,部分理财富品“破净”冲击投资者固有的“保本”预期,招致近期大量低风险偏好的理财资金回归银行储蓄。依据银行业理财注销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讲演(2022年)》显现,全国理财富品存续范围已从2022年9月底的30万亿元以上降至年底的27.65万亿元。 赵廷辰表示,一方面,新建住房销售疲软,减少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分流。居民购房行为会影响存款结构:二手房买卖会使存款在不同居民间转移;新房买卖会使存款由居民转移至房企,招致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此消彼长。202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深度低迷。其中,新房销售弱于往年,且至今尚未呈现明显起色。这减少了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的分流,进一步助推居民存款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多增。另一方面,理财“赎回潮”余波未平。银行理财目前已成为居民重要的储蓄投资工具,2021年总范围达29万亿元,全国有超越9000万个人投资者。2022年11月份以来,受债券市场动摇、“资管新规”变革后投资者对理财净值变更更为敏感等要素影响,理财市场呈现“赎回潮”,据估量四季度至少有2.3万亿元理财被赎回。2023年1月,理财“赎回潮”尚未停息,市场范围单月降落可能仍在8000亿元以上。大量理财富品赎回后资金转入银行存款账户,进一步推高居民存款。 “也应看到,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实施,部分积聚的‘超额储蓄’正在转化为消费。国度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现,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比2019年春节假期年均增长12.4%。”漆云兰说。 孟凡达以为,总体看,居民储蓄增量具有一定的暂时性,收入改善、市场预期等要素将决议“超额储蓄”能否流向消费、投资。 发掘居民消费潜能前提是无后顾之忧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林春霞 高额新增存款再度惹起人们对“超额储蓄”如何转化为消费话题的关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以为,受疫情等要素影响,国际国内不肯定、不稳定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影响了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招致居民消费意愿降落。欲提振居民消费自信心,发掘居民消费潜能,前提是让居民无后顾之忧。 不肯定要素招致居民消费意愿降落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居民存款高增,主要源于几方面要素驱动:一是疫情招致经济与收入的不肯定性增强,居民消费支出降落,预防性储蓄需求上升;二是去年底理财市场动摇加大,居民投资意愿下滑,部分资金向存款回流;三是房地产市场低迷,居民购房等投资减少,更偏重于增加存款。 北京变革和展开研讨会特约研讨员田惠敏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超额储蓄”虽为潜在消费提供了资金支持,但受之前疫情影响,居民对未来不肯定性微风险认知发作了变更。提升居民消费意愿还需求一个过程,在短期内难有大幅反转,而从全年来看,消费会迎来恢复,特别是效劳消费弹性高于商品消费。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拉动内需、激活市场尤为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将“着力扩展国内需求”,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展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受访专家以为,有效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是关键。经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改动社会预期,提振市场自信心,将是今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实施,积聚的‘超额储蓄’有机遇也正在转化为消费增量。”国务院展开研讨中心市场经济研讨所研讨员漆云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促进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稳定预期,提振自信心,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是关键。首先,要从供给侧快速恢复和增加一些高质量消费产品和效劳。从存款新增表明居民具备消费潜力,但要经过一些措施优化供给,助推消费潜力释放。其次,要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降低市场主体成本,特别是平台企业要降低收费规范,让利给买卖市场主体,使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更优更保险。再者,要健全市场体系,进一步创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使产品和效劳愈加契合消费者需求。 此外,漆云兰提出,要对前期卓有成效的刺激消费政策继续推行实施,好比,对企业的纾困政策、发放优惠券以及鼓舞汽车等产业带动性较强的重要消费品向更广的乡村市场下沉;经过优化投资环境,可相机降低利率水平,鼓舞投资,增加就业,进步居民收入水对等。 有效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是关键 “2023年,经济复苏和消费修复是大势所趋。”温彬表示,随同基本面回暖、消费场景恢复、就业改善和自信心提升,居民消费和投资水平将逐步上升,并带动预防性储蓄的耗费。同时,在温彬看来,消弭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加快储蓄释放,在恰当的消费购物补贴之外,还需针对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出台特定支持政策,并进一步推进稳地产政策落地显效。 田惠敏以为,“超额储蓄”能否转为新的消费动力,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是提振居民消费自信心的关键。收入上升、投资回报增加的心理预期一旦明白,储蓄转变为消费是自然行为。 因而,在田惠敏看来,改善居民预期、降低经济不肯定性是首要处置的问题。这需求从改善收入预期、拓展收入来源等关键着力点入手,把实施扩展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变革有机分离起来。此外,没有后顾之忧的心理预期是提振居民消费的基础,这需求多措并举。 一要增强消费展开综合才干,营造保险放心诚信的消费环境。出台支持企业展开的政策,带动企业加大有效投资并增加社会就业,进步企业盈利预期。同时,着力增加居民就业收入水平,稳步进步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城市工薪阶级、农民工收入水平,从而构成消费—投资—消费的良性循环方式。 二要树立完善的全掩盖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处置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福利问题,改善居民预期,提振居民消费。 三要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激起消费新生机。好比,鼎力展开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社区民生夜市、音乐角市集等新型消费场景。 四要创新消费业态和方式,促进新型消费。如培育壮大聪慧产品和聪慧批发、聪慧家政、数字文化、智能体育、“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消费新业态。经过数字赋能、商旅文化融合等打造消费新场景,激起消费生机。 五要鼓舞企业推进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消费品供给品类,推进消费质量量从消费端契合型向消费端适配型转变,以创新供给引领消费需求。 盘活“超额储蓄”须“对症下药”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1月份居民新增存款范围创下单月新高,让“超额储蓄”成为关注焦点。大范围“超额储蓄”反映的正是“消费动力”缺乏的理想。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以为,当前“超额储蓄”现象构成与房产、实体商贸以及就业现状息息相关,因而,促进消费,盘活“超额储蓄”也须“对症下药”、针对施策。 寻根溯源问诊“超额储蓄”三大症结 “今年春节,我除了外出请家人观影和就餐破费2000多元,基本没有产生额外消费。”来自江苏的小镇青年陈青琛通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家乡固然过年很繁华,但很多店铺都没开,也没啥可消费的中央。” 毕业三年,辗转北上广三地的陈青琛,今年春节后来到北京大兴找到了一份营销工作,“底薪3000元+提成”是他薪资状况。“最大的益处是公司布置住宿,省去了租房钱,所以每月我能主动存下2000元,还能有3000元左右用在各种消费上。”他通知记者,假如能在北京多干几年,他就能够早点攒够回老家买房的首付了。 房子、消费和工作,是摆在和陈青琛相似的年轻人面前的最主要问题。实践上,这些也正是促成“超额储蓄”现象的深层缘由。 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构成“超额储蓄”现象有三个主要缘由:一是作为过去家庭储蓄转化理财投资的主阵地,房地产市场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预期缺乏;二是受三年来新冠疫情触及影响,商贸效劳业中小微企业实体店遭遇“关店潮”招致消费场景缺乏;三是就业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招致民众在“更多储蓄”与“更多消费”之间倾向于选择前者。 “储蓄率的提升与居民消费自信心缺乏有着直接关系。”中国宏观经济研讨院疆土开发与地域经济研讨所研讨员黄征学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阶段,遭到实体经济和消费市场环境仍处在恢复期的综合影响,居民预防性储蓄率依故居高不下,这也是影响下一阶段消费表示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中,在房产消费和日常消费场景上下功夫,同时保障就业预期持续向好将是未来政策的主攻方向。 让房价、消费场景、就业趋“稳”利好消费释放 既然培育“超额储蓄”症结的源头曾经明晰,下一步,政策该如何引导居民将“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 “对症下药,针对性施策”才是良方。丛屹以为,“稳”字当头是第一要务,即要让房价、消费场景以及就业预期共同趋“稳”。 关于稳房价。丛屹表示,并不是鼓舞炒房,而是要经过稳房价抵达稳定房地产市场供需的预期。仍以保障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为主。目前看,主要是二三线城市预期依旧缺乏,但随着利率调整、房贷政策改善,房地产市场将趋于平稳回暖,好比一线城市曾经呈现了较为平稳的上升。 依据国度统计局日前发布的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钱变动状况显现,1月份新房、二手房价钱环比上涨城市数增加,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钱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 关于稳消费场景。丛屹以为,今年春节期间火爆的院线消费表明消费意愿激烈,但消费场景缺乏。这背地的逻辑是要尽快推进商贸效劳业的中小微企业实体店重回正轨,重拾火爆的“烟火气”。政策面仍要从降低实体企业运营成本、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政策切入。 关于稳就业。丛屹强调,想方设法稳就业是毫无疑问的,依旧该是全年的施策重点。“这就要稳定中小微企业生存、减税降费、衔接求职用工需求等多措并举,目的就是要持续不时地发明更多就业岗位以吸纳就业。”他说。 黄征学表示,从盘活大范围储蓄存款,进一步促进消费的角度来说,占整体消费比重超越六成的城镇居民消费仍有庞大的发力空间。 “除了既有刺激消费的范畴之外,房地产市场回暖可能衍生出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黄征学以为,在撬动消费动能的众多选项中,如何培育更多消费场景刺激消费意愿是政策实施重点,好比房地产消费经过贷款政策和放松限购等推进楼市回暖;再好比,拿出“真金白银”的财政补贴,发放多场景消费券鼓舞消费等政策伎俩,都将在未来实践的消费市场上得到考证。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一切。如转载或援用本文内容须经答应,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时报访谈丨张威:稳外资面临四大机遇三大应战 ●焦点丨美联储需求继续加息压制通胀 ●智观天下丨全球绿色金融在徘徊中行进 ●数智周刊丨ChatGPT未来将与元宇宙同甘共苦 总 监 制 丨 王辉 王继承 监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