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2023-3-29 15:19|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28|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丽江文艺 ▏517期 | 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地名故事石刘栋2016年前,我从未听过对新主(阿时主)村及下属21个自然村含义的解释、也为见过对新主(阿时主)村及下属21个自然村含义中止解 ...

丽江文艺 ▏517期 | 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地名故事


石刘栋


2016年前,我从未听过对新主(阿时主)村及下属21个自然村含义的解释、也为见过对新主(阿时主)村及下属21个自然村含义中止解释的资料。2016年我对新主村地名中止了一些调查、了解和研讨,现将了解到的状况形诸几篇短文,以供研讨地名的有关部门和专家参考。


一、新主称号的由来


新主原名阿时主,阿时主源于一座名“阿时菊”的山,因而,说新主称号之前,要先从阿时菊说起。


阿时菊这座山位于新主坝南面,山名“阿时菊”为纳西语,新主人记载阿时菊的纳西文“阿”为一个人张开嘴舌头伸出的外形、“时”为一个人旁半绕着一根长绳子、表示“长”,“菊”为一座山外形,新主人的纳西文采用的是哥巴文和象形文两种文字,象形文为表义文字、要依据当地环境来肯定发声,哥巴文为表音文字,翻译时要依据当地环境来肯定字义。“阿时菊”中“阿”为“岩”(读为云南方音ái)的异写,意为“岩石”,“时”意为“长”,“菊”意为“山”,连起来说就是“脊梁长长的岩石山”。


阿时主为纳西语,“阿”“时”两字的音和义与“阿时菊”中的“阿”“时”两字相同。“主”为“着”的异写,百度百科将新主的别称写作“阿什卓”,“卓”也是“主”的异写,新主人用山上掉下来几个石头记载“主”(着、卓)的发音而不是表示“掉下来”这个意义,意义应为“依傍”(靠近、依托、附着)。阿时主(阿时着、阿时卓)三字连起来说就是“依傍着脊梁长长的岩石山的村落”的意义。阿时菊山中坐落着东山、新建等村落,阿时菊山脚下坐落着重生、新联、新福等村落,阿时菊山西北、西、北、东北面为新主坝和新主的其他村落,这些村落都靠着、靠近、附着、依傍着阿时菊。因而,新主先祖将村名取名阿时主。村南面有矗立着的高山、村庄依傍着高山,村民每天“悠然见南山”,村子取名“阿时主”、反映出新主祖先依山傍水的先进建筑理念和聪明聪慧。又依据“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即具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天文实体(地球名义)赋予的专有称号”这一定义,“阿时主”这一地名十分精确地反映出命主的实质。再看古代地名起名的十种措施,“阿时主”的起名是十种措施中第一种:依据命主的的地貌特征,新主的地貌是高山和坝子,坝子里有村落,南、西、北面有高山。“阿时主”的起名最契合传统起名的普遍规律。


1941年,农盆(普米语,意为“山背地”)河水爆发,损坏了河下游新主、路西、古渡、巨甸河两岸的庄稼。鲁桥乡乡长木另生前来视察灾情后说:“这条河那么凶猛,要给它取一个新的名字,还要在你们的羊子上场桥桥上建一座亭子。”于是,鲁桥乡长木另生为农盆河取名“益新泉”,将羊子上场桥命名为“锁翠桥”,在桥上建了一座风雨亭。


1949年10月,鲁甸区人民政府主席张汉文在与新主村党支部书记和本源、村长杨德兴磋商后,将益新泉的“新”字和阿时主的“主”字合在一同,将“阿时主”改名为“新主”。历史居然这样惊人地巧合,似乎当年将泉取名益新泉,就要为新中国成立后将阿时主改名新主作好了准备,而且泉水也将有益于重生的新主,正象新主人说的一条顺口溜:过去益新泉,泉水无益空自流;而今兴水利,益新泉水真益新。“新主”一词既保存了“主”这一旧名的中心语,修饰语“新”岂但采用本地富有文化底蕴的泉名益新泉中的“新”字,还有“重生”、“崭新”之义,“新主”意为“重生的阿时主村”或“崭新的阿时主村”。这一“新”字,既可表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又可表示阿时主人将树立一个容颜一新的阿时主村。而且,“新主”的起名又契合我国传统起名的十种措施的第三种:寓托思想感情,如讴歌、崇仰、祝福、言志等,反映命主的人文天文。取名“新主”,是新的阿时主人在讴歌新中国的降生、祝福新中国繁荣昌盛、期盼重生活的保险与幸福。


二、新主(阿时主)下属21个自然村地名的含义


新主村下辖有21个自然村,现称东山、东风、东海、东红、东元、新华、新福、新建、新联、重生、红岩、红星、红元、红光、红旗、金山、金联、金泉、金海、金河、金星。


东山、东风、东海、东红、东元村位于新主村东部、5个村都有一个“东”字,所以合称东字片村;新华、新福、新建、新联、重生村位于新主村南部、5个村都有一个“新”字,所以合称新字片村;金山、金联、金泉、金海、金河、金星村位于新主村北部、6个村都有一个“金”字,所以合称金字片村;红岩、红星、红元、红光、红旗村位于新主村中部、所以称“中村”,5个村都有一个“红”字,合称红字片村。


21个村的现名,除红岩村外,均由时任村干部的新主东海村人杨荐所取。1966年,新主为大队、辖16个消费小队,杨荐将这16个消费小队分别取名为金星、金河、金联、金泉、红旗、红光、红元、红星、重生、新福、新华、新建、东元、东红、东风、东山。1972年,16个消费队分红21个消费队,增加了5个队,即金海、金山、红岩、新联、东海5个消费队,红岩村为和云鹤所取,其他4个村仍由杨荐所取。


21个村现名的取名与“阿时主”、“新主”的取名同样高明。将最东的村取名为东风、预示新主紫气东来、不祥如意,将最北的村取名为金星,昭示新主星光绚烂、照得大地一派光明与歉收,将最南的村取名为重生,显现新主不时创新、奄奄一息,将最西、海拔最高的村取名为红旗,展示新主高扬旗帜、披荆斩棘永远向前。


21个自然村原名及含义:


东山村,纳西名美大各,意为“砍竹子的中央”。


东风村,纳西名勾时里,意为“老鹰终老的中央”。


东海村,纳西名笮肯咀古,意为“桥边坡上的村子”。


东红村,纳西名喜里帕,意为“种稻谷的中央”。


东元村,纳西名拖排课,意为“松树坪子”。


新华村,普米名年鲁森,意为“种蔓菁的中央”。


新福村,原名玻璃灿,普米语“玻璃”、意为“里边”,纳西语“灿”,意为“村子”,合为“里边的村子”。


新建村,纳西语美久雷,意为“生长甜菜的中央”。


新联村、重生村,普米语科宝森,意为“杀牛牯子的中央”。


红岩村、红星村,普米语“拖落西”,意为“松林坝村”;纳西名“拖落本本满”,意为“松林坝村的尾村”。


红元村,纳西名拖落本格菊灿,意为“松林坝村的上村”。


红光村,纳西名拖落本本绿古,意为“松林坝村的村中央”,即“松林坝村的中村”,另一处即塔肯若家族寓居地也称“本绿古”(村中央),指的是红光村的村中央、红光村的中村。


红旗村,纳西名拖落本木菊灿,意为“松林坝村的下村”。


金山村,普米名沛时迪,意为“普米族新到的中央”,纳西名本时堆,意为“新来的普米人寓居的村子”,又称“本阁”、意为“普米家”。后将金字片金山村及其以北的金联、金泉、金海、金河、金星等村子都称为“本时堆”。


金联村,纳西名咀肯,意为“山梁下边”。


金泉村,纳西名年妹子,意为“污水坝”。


金海村,纳西名吉你华卦,意为“两条河中间”。


金河村,纳西名龙公,意为“有筲箕状地形的中央”。


金星村,纳西名垛肯,意为“山梁子下面”。


三、格菊灿(上村)与木菊灿(下村)


新主有个红元村,纳西语称“格菊灿”(意为“上村”);还有个红旗村,纳西语称为“木菊灿”(意为“下村”)。于是有人通知我:我们新主最奇特,“格呢木勒说,木呢格勒说”(把下村说成上村、把上村说成下村),红元村在下面,应称“木菊灿”(下村),红旗村在上面,应称“格菊灿”(上村)。我把这种说法通知另一些人,这些人就说,自身将红元村称为“格菊灿”(“上村”)、红旗村称为木菊灿(“下村”)就错误,应该将红元村称为“木灿”(“下村”)、将红旗村称为“格灿”(“上村”)。


两种说法不能说那种对、那种错误,应该说都对而不是只以为一种对。第一种说法依据的是左右方向角度,第二种说法是依据海拔上下的角度。第一种说法按左为上、右为下的中国传统,将在左边(北边)的红元称为“格菊灿”(“上村”),将在右边(南边)的红旗村称为“木菊灿”(“下村”)、就如民国始至1966年4月这段时间金字片在左而称为上村、在右的新字片称为下村一样,并不是“格呢木勒说,木呢格勒说”(把上村说成下村、把下村说成上村),而真正是“格呢格说,木呢木说”(是上村就说成上村、是下村就说成下村)。第二种说法按海拔上下的视觉角度,把海拔低的红元村称为“木灿”(“下村”)把海拔高的红旗村称作“格灿”(“上村”)。


四、龙公与龙索公


红光村有一座山,名叫或通常写做“落索果”,在这座山下的一户人家也称“落索果”。自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那时起,就探听这名字的意义,却一直得不到答案。问纳西族人,纳西族人说这是普米语;问普米族人,普米族人说那是纳西族人村子后面的山,有了纳西族寓居后才有这纳西称号;问过这户人家的人“始祖名能否叫落索,因而叫落索阁(落索的家)”,回答是“没有”。只好放下对“落索果”的研讨而去研讨跟“落索果”有两个音近字的“龙公”这个地名。


调查中了解到,“龙公”为纳西语,是中间为山沟,沟两边有山斜插沟旁状如筲箕的中央称为“龙公”,新主有许多状如筲箕的中央,也有许多中央叫“龙公”,新华村、新福村、金联村、金河村叫龙公,金联村河叫龙公河。由“龙公”联想到“落索果”,初步推论“落索果”是纳西语、其含义与“龙公”相似,“落”就是“龙”、“果”就是“公”,所以我将“落索果”改写为“龙索公”。


只是还未参透“索”字,对“龙索公”还不能解释。


一年后的一天,我到西面龙索公山下正对面的东面一户人家做客,往西面的龙索公望去,只见大小相等的三个“龙公”划一地排列在一同,于是豁然开朗,不由得为纳西族先辈的聪明聪慧叫绝,纳西语“索”就是“三”,“龙索公”意义就是“有三个龙公,即有三个筲箕形的小山划一地排列在一同的中央”,住在这中央的人家自然也叫“龙索公(阁)”(意为“住在有三个龙公排列在一同的中央的人家”)。


五、新主带“生”、“省”、“森”、“英”等字的地名


新主有多个地名带有“生”、“省”、“森”、“英”字。带“生”的地名有科巴生、高市生、高生生、年鲁生、年马双生等,带“省”的地名有“高市省”、


“伙省”等,带“森”的地名有“科宝森”、“花命森”等,带“英”的地名有“舍根英”、“卖大英”、“格勒英”、“么多英”、“博落英”等。我初听到这些名字,感到一片茫然,一是对称号产生误解,如初看到“高市省”三字,我还以为是在说那个国度的一个省;二是“生”、“省”、“森”是同一个意义三种写法不知用哪一个为好;三是带“生”、“省”、“森”、“英”的各个地名各有不同的解释不知该采用哪种解释为好;四是带“英”的地名中“舍根英”和“么多英”至今仍没有了解到最恰当的解释。


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找到以上名字的一些规律,又经过重复研讨推敲,对以上这些名字在用字和意义解释方面有了一些对策。


一、新主凡带“生”、“省”、“森”、“英”的地名都是普米语,后来,纳西语跟普米语发音相近,就用普米语原来的音义来指代所指的同一地名,其他民族称谓这些中央也用原定的称谓。


二、有的地名中的“生、省、森”,字形不同而音、义相同,都读为“Sēn”,义为“杀、砍、划、挖、削、伤、捉”,如“可巴生”意为“杀牛牯子”,旧时祭奠要到放牧在可巴生这个中央抓一头牯子牛杀了做祭品;如“年鲁生”,意为“种蔓菁”,种蔓菁与“杀、砍”等词有何联络呢?收蔓菁时要用锄头挖、加工时要用刀子砍或削或刮,一旦挖它、砍它、削它、刮它,就是伤它、杀它,只不外“杀”多用于动物,而“蔓菁”与动物同属于生物,区别在“杀”它时不像动物那样会叫唤;如“伙省”,意为“射杀野兽”,先时这中央有宽广的原始森林、蓄积着繁多的植物种类、具有良好的植被,从而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们就到这座山上打猎、射杀野兽,就将山也改名“伙森”(“射杀野兽”);如“花命森”,意为“伤害小母牛”,由于花命森山上草源丰厚,许多黄牛要到山上放牧,上山路险峻、牛群拥堵,特别身强力壮而又调皮的牛牯子爱使名为花命的小母牛遭到伤害,致有让小母牛摔死的状况。这类带“生”、“省”、“森”的地名,音和义都是一样,在用字上,都能够统一用一个字,我觉得能够用“森”字,由于“生”和“省”字的声母、普通话用舌尖后音“sh”、韵母用后鼻韵母“enɡ”,而新主说这两个字时,声母用舌尖“s”、韵母要用前鼻韵母“enɡ”。


三、新主好多地名、包含带有“生”、“省”、“森”的地名,常常省略了中心语“的中央”(“的村落”),在译为汉语时,都能够补上“的中央”(的村落)等字样。如“阿时主”,意为“依傍着脊梁长长的阿时菊的村落”;“本时堆”,意为“新到的普米族人寓居的中央”;“年鲁生”,意为“种蔓菁的中央”;“伙省”,意为“射杀野兽的中央”;“花命森”,意为“伤害小母牛的中央”。


四、新主村有的地名中“生”、“省”、“英”就是中心语,这些地名就将“生”、“省”、“英”直接译为“的中央”(“的村落”)。“高生生”,意为“上边的村落”;“高市省”,意为“上边的村落”;“卖大英”,意为“砍竹子的中央”、“编竹子的中央”;“博落英”,意为“出产一种生吃有辣味、炒吃烧吃无辣味的象倒扣着的木碗一样菌子的中央”。


五、对不能肯定含义的地名,我就将各种意见都提出来供人们参考。


如“舍根英”,一位普米族人通知我,意为“打蕨菜的中央”;一位纳西族人通知我,意为“生长着一种纳西名‘舍根’的植物的中央”。


六、对无人通知我如何含义的地名,我就提出自己的见地和倡议。


如“么多英”,没有人通知我他的含义,只在田野调查中了解到一则故事:1942年李霖灿在新主调查东巴文化时住在大东巴和文质家,么多英就是和文质家房后的一座山,李霖灿依据“么多”的音、依据“英”是一座山的义,将“么多英”称为“梦东山”,并写了一副纳汉双音双义的对联:“梦东好山色,庭前冷露子”。汉语的音就是字面的音、意为“梦东山啊好颜色,就象房檐前的露珠一样(露珠映照着绿色)”;纳西语读音为“莫夺哈时色,迪恰勒鲁资”,意为“不见面的日子曾经很久了,特地回来住一回”。当年李霖灿也没有解释“么多”的意义。我重复推敲,以为“么多英”为纳西语,意为“出菌子的中央”。


六、本时堆与本阁


本时堆为纳西语,由普米语“沛时迪”展开而来。第一批新主居民普米人于明朝末年由维西、石鼓、红岩、鲁甸迁居红岩、红星村寓居,将这些寓居地取名“拖落西”,拖落西为普米语,意为“松林坝”,松林坝为新主普米人的祖居地、普米人最早寓居的村落。清代初年,有6个普米族家庭由塔城依陇迁居新主金山村,先寓居在新主红岩、红星的普米人将新来的普米人称为“沛时”、“沛”意为“白人”、普米人自称,“时”为“新”;将新到的普米人寓居的金山村称为“沛时迪”,意为“新到的普米人寓居的村子”。后有纳西、傈僳人寓居在金山村以北的金联、金泉村、金海村、金河村、金星村,普米人将这些村通称为“沛时迪”。


纳西人借用了普米人“沛时迪”的称谓,音变成“本时堆”、意不变。纳西语“本时堆”呈现后,又有了多种写法和解释,有的写为“北市堆”、有的写为“崩时堆”、有的写为“柏许堆”、有的写为“本时堆”;有的解为“新到的普米寓居的村子”、有的解为“窄长的村子”、有的解为“分发出柏树香味的中央”、


有的解为“黄栗树多的村子”。笔者开初写成丽江通常写的“崩时堆”、以为这样能够上下统一,但新主人以为“崩”字字眼不好,此字不能用。查了一下词典,见词典所解“崩”字4个义项都是贬义:①到塌②决裂③崩裂的东西击中④君主时期称帝王死,因而以为新主人的意见对,于是改写为“本时堆”。现通写为“本时堆”,解释为“新到的普米人寓居的村子”。


纳西人还将金山村称为“本卦”,意为“普米家”、“普米人家”,而写法上,有的写成“本卦”、有的写成“本过”、有的写成“本挂”,现仿丽江城如“雅阁”、“阿丹阁”等写法,通写为“本阁”。


七、红岩石与伟北菊


伟北菊、格芝博、天性夸这三座山原本都是相连的,但伟北菊这个山尾子与现位于红岩村的那块大石头忽然有一天在狂风细沙随同下从西面只往东面飞奔、欲去堵住新主河在勾时里(东风村)的出水口,使新主变成一个堰塞湖。这如世界末日行将到来的情形惊得人们呆若木鸡,这时人群中有一个胆大、泼辣的妇女解下围腰一边对着两块大石头左右乱甩、一边在口中念叨“什么神仙精灵、妖魔鬼怪,不要作祟、不要伤害新主人”等咒语。这一下,石头嘎但是止、停留在往常这个位置。新主又恢复天清气爽、河水畅流、炊烟袅袅的原有容貌。就是那一次伟北菊这座山尾子的只往东拽,拉断了身子,剩下尾巴独立成山,与上面两座山不相连,构成了今天这样山形。也由于两块石头没有去堵住出水口,新主才构成今天这样的地形地貌。不然,新主就成了一个高山湖泊。


八、地名“卦兰”的由来及由“卦兰”一名引发的一系列称号


“卦兰”为普米语,起初为地名,位于金星村北面山坡上,意为“喊牛接牛的中央”。过去,牛要放到山上,下山时,各家要到这中央喊自家的牛并接自家的牛回家,普米语就将这中央称为“卦兰”,译为汉语就是“喊牛接牛的中央”。稍后,将放牧的这个中央称为“卦兰坝”、将卦兰坝所在的山称为“管兰菊”、即卦兰山。


曾有两户人家住在这个中央,一家是红元村阿者塔家族阿若高之子阿吐家、另一家是金星村宝根土家族第五代孙阿册家,人们将这两户人家称为“卦兰家”(纳西语为“卦兰阁”),卦兰就成了这两户人家的户名。由于常有盗贼来抢劫,阿吐家又搬回红元村、寓居在都堡,虽分开了卦兰,但人们出于习气仍把这户人家叫做卦兰不时到往常。阿册之子独知、孙子和开文、和开元还在卦兰住过,和开元于1952年迁至山脚现址,至今已历6代,但人们不时将他们叫做卦兰。


在清代、民国时期,全新主的羊群要统一赶到山上去放牧、叫做“羊子上场”。


羊子上场前,先要经过一座桥,这座桥位于金泉村,是羊子上场必须经过的一座桥、由于它是跨上村河的唯逐一座桥,经过这座桥后,还要在设在卦兰坝的斗羊场举行斗羊会中止斗羊竞赛,决出冠军后,才将羊群赶往管兰山各处(上场)放牧一个多月直到下山,下山后,羊冠军家才大操大办宴席请客。由于一切与“卦兰”有关,所以将羊子必经的这座桥称为“卦兰笮”、又叫“羊子上场桥”。1941年,鲁桥乡乡长木另生将上村河取名“益新泉”,在羊子上场桥上盖了一座风雨楼、将桥命名为“锁翠桥”,现风雨楼也已不存在,桥也改为水泥桥。


卦兰阁、卦兰坝、卦兰菊、卦兰笮等户名、坝名、山名、桥名都源于“卦兰”这地名。


九、“革尼瓦”的传说


革尼瓦这座新主海拔最高的山称号最多、写法最多、含义最多、关于它的传说也最多。概括起来说,有4个称号4种传说。


第一个称号为普米名“鹅尼瓦”、意为“黑石山”。1991年地名普查时,代理干事和国强就革尼瓦这山名讨教新华村普米族老人和秀春,和秀春将这初名和含义通知和国强。


第二个称号为纳西名“革尼瓦”,并繁衍出许多写法与解释:有的写为“格尼瓦”、有的写为“格年旺”、有的写为“革尼瓦”、有的写为“嘎尼瓦”,有的解为“黑石山”、有的解为“像一只站在高处的鸟一样的山”、有的解为“五指山”、有的解为“寄予疲倦中央的山”。解为“黑石山”的缘由、是沿用了普米名的原意,解为“像一只站在高处的鸟一样的山”的缘由、是格尼瓦像一只大鸟,解为“五指山”的缘由、是在某个中央看格尼瓦像一只五指竖直的手掌,解为“寄予疲倦中央的山”的缘由:民间有一个习俗,当爬山累了的时分,在丫口平地或山坡坡头休息,并捡一个小石子或折一支小树枝放在休息的中央,把累寄在那里。新主的这座高山,遍山都有“嘎尼瓦”,后用修辞措施中“以部分代全体”的借代措施用“嘎尼瓦”借指整座山、做整座山的名字。


第三个称号为和世俊取的“格刷务生帕”,“格刷务生帕”为纳西语,意为“高原大白鸟”。和世俊在经书跋语中,多处提及“阿什午鲁务汝盘”、“阿什白雪山务汝盘”、“高山务汝盘”、“阿什白雪山、务汝盘”等字样,这些都为纳西语,“阿什午鲁务汝盘”意为“阿什主村像大白鸟一样的向阳的雪山”、“阿什白雪山务汝盘”意为“阿什主像大白鸟一样的白雪山”、“高山务汝盘”意为“大白鸟一样的高山”、“阿什白雪山、务汝盘”意为“阿时主白雪山、像一只大白鸟一样的雪山”。


第四个称号为1942年李霖灿取的汉名“高鸟山”。1991年地名普查时,代理干事和国强就革尼瓦这山名讨教新华村普米族老人和秀春,和秀春除将初名“鹅尼瓦”和含义“黑石山”通知和国强外,还将李霖灿在1942年将革尼瓦取名高鸟山的事通知和国强,并将李霖灿写的“天下美景高鸟山,风花雪云各争春,如虎添翼有鸟声,人游此处浮天宫”的诗句背诵给和国强听。新主老龄会召开第三届大会时,和国强代新主青年写给老龄会贺词,中有“高鸟山下的一颗明珠新主老龄会”一句话,高鸟山一名从此叫开。


在“鹅尼瓦”、“格尼瓦”、“革尼瓦”、“嘎尼瓦”、“格刷务生帕”、“高鸟山”几种写法中,“鹅尼瓦”、“格尼瓦”、“嘎尼瓦”、“格刷务生帕”、“高鸟山”等几种写法较为陌生,“革尼瓦”较为人所熟习。在几种意义解释中,人们对“像一只站在高处的鸟一样的山”、“五指山”、“寄予疲倦中央的山”较为陌生、缺乏认同感;将格尼瓦取名“高原大白鸟”、形象较生动,但只能形容有积雪时的格尼瓦,不能概括无积雪时的格尼瓦;“高鸟山”是纳西语“格刷务生帕”的音译,自身纳西名就不能概括命主实质、“高鸟山”也随着不能代表命主实质。因而,这座山名采用纳西语“革尼瓦”、将意解为普米人所解的“黑岩山”为好,而且不能将“黑岩山”了解为山上草木不生而只需黑色的石头,应了解为由于树木繁茂、使得革尼瓦山上即便本是红的、白的、黄的颜色的石头都变成黑色。


革尼瓦的第一个传说,格尼瓦主峰正面从下到上为一个个大台阶,但从无人经台阶登上山顶而只能迂回而上,但若沿台阶从上往下走却又相当好走。


革尼瓦的第二个传说,新主中村人看不到他、他却张开大口看到中村人,他在上村西边山顶上蹲着、上村人看他很分明,他却从不往下视看眼皮底下的新主上村、因而有“格尼瓦吃在中村、卧在上村”之说。


革尼瓦的第三个传说,格尼瓦、老君山、塔城署明伟鲁娜山为三兄弟。


革尼瓦的第四个传说,新主革尼瓦和署明伟鲁娜是夫妻,格尼瓦为夫、伟鲁娜为妻;又说格尼瓦和伟鲁娜像瓦猫,格尼瓦为瓦普(纳西语,公瓦猫)、伟鲁娜为瓦美(纳西语,母瓦猫)。难怪革尼瓦在新主上村西边山顶却不往下视看眼皮底下的新主上村人、由于他只顾瞪着双眼看远在塔城署明的心上人伟鲁娜。


这些传说为格尼瓦铺上美丽的人文颜色,使革尼瓦成为既是自然景观、又是人文景观。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自写自念,高山流水,人写我念,断犁缺锄”评析


石刘栋


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某某东巴不会念经”、“把经都念歪了”、“本是这个意义而念成那个意义”,说这些话的人明显是带着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的神神态度诽谤他人的,从中反映出一种漏习:文人相倾。殊不知这些话歪打正着,道出了东巴界和东巴文化范畴的一种大量存在和十分正常的现象、概括出东巴文化的一大特征和普遍规律。


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丽江调查队编写、1960年出版的《纳西族文学史》中说:“东巴经里许多常用的字都是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有时一句话以至两三句话都只写一个字,念的时分东巴要加进一些衔接词、形容词、语头语尾词等,才干念诵成句。由于字少音多、一词多义,所以同是一本经书,一个东巴念的和另一个东巴念的就有些出入,解释也不完整相同。”此处不去评论《纳西族文学史》,但其中的这段话,我以为说得十分正确,它道出了为何“某某东巴不会念经”、“把经都念歪了”、“本是这个意义而念成那个意义”的缘由。当不同水平的东巴在念同一篇经文时,他要在自己文化水平、人生阅历、所处环境的限制下中止对经文的了解然后作出自己的解释,这样以来,一篇经文就有不同意义的解释,有的解释契合原经文意义、有的解释偏离了原经文的意义,有的不契合原经文的意义。只从名义看,就象这位东巴真的“不会念经”、“把经都念歪了”、“本是这个意义而念成那个意义”。


还有东巴界传播着的一句俗话叫做“自写自念,高山流水,人写我念,断犁缺锄”,意义是:当东巴在念自己写的经文时,这个字该念什么音、这个词该解为什么意义,自己是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的,所以诵读的时分,就象高山上通畅流向山脚的泉水一样通畅畅达;而念他人写的经文时,同样要在自己文化水平、人生阅历、所处环境的限制下中止对经文的了解然后作出自己的解释,所以翻译诵读的时分,就象断了一截的犁头和缺了一角的锄头那样不圆满。也在阐明“某某东巴不会念经”、“把经都念歪了”、“本是这个意义而念成那个意义”的缘由。


不说水平有上下的东巴、即便水平一样的东巴也会对一篇经文有不同的了解和解释,所以,没有念出跟经文原音相同的音、没有译出跟经文原义相同义,偏离了经文原义相当正常,不能因而肯定或承认一个东巴的水平高或低、对经文的解释的优或劣。


对同一件事物会有不同的见地,这叫“百花齐放”,岂但在东巴文化界或其它范畴都属正常。


苏轼形容庐山现象就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的诗句;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反动家看见排满,谣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一个人请国画巨匠俞仲林画了一幅牧丹挂于堂屋,朋友说代表富贵的牡丹没画完缺了一角成了“富贵不全”,说得这个人相当慌张、就请俞先生重画一幅。而俞先生说“代表富贵的牡丹缺了一边,叫福贵无边”。于是这个人十分快乐地又将画拿回挂在堂屋里。《对联故事》里讲了一则对联故事,说的是有一文人写了一幅对联,上支写了3个字“袁世凯”、下支写了4个字“中国人民”,初看字数不同,对联就有残缺,细细品味,原来是一幅绝妙的对联,是对联中的奇葩,含义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所举这几个例子阐明,角度不同感受就不同,各位东巴角度不同,对同一篇经文念出的意义也不同,也阐明把原经文念偏、念得不完整不一定就是水平低,有的还可能比原文更好。


那么,有人会问:“这样一来,评价东巴水平上下、念诵东巴经的优劣就没有规范了吗?”,回答是“有的,就能够采用现有的规范,关键是在运用现有规范时,要更新观念。”同样可举一个故事来阐明。


过去对盲人摸象故事的概括是“比方看问题以偏概全”,而从另一个角度看,


摸到牙齿的盲人说大象像大萝卜、摸到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大蒲扇、摸到大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像草绳是真实地说出自己接触的真实世界容貌,用哲学原理说“物质反响肉体”,4位盲人所处的世界就是萝卜、蒲扇、柱子、草绳,他们的观念中大象就是萝卜、蒲扇、柱子、草绳一样,从人格层面说,4位盲人是真诚的、毫无虚假的;从智力上看,他们看问题是全面的、精确的,他们由于是盲人,不能看到或摸到大象的全体、不能看到大象的那怕一小部分,只能摸到大象的一小部分,而摸到的这部分就是盲人接触的整个物质世界,萝卜、蒲扇、柱子、草绳就是他们对整个物质世界经过亲身理论作出的正确判别。所以还能够将盲人摸象的故事概括为“比方说话要诚实”、“物质决议肉体”等。往常反而觉得故事有些冤枉了4位盲人,他们曾经摸得认真、说得恰当、看得很精确了,却给他们下了一个“看问题以偏概全”的结论,其实这是明眼人强加给他们的。若摸象的不是盲人而是明眼人、将大象说成萝卜、蒲扇、柱子、草绳,那才真正叫做“看问题以偏概全”、遗憾的是,往常倒有不少明眼人把大象说成萝卜、蒲扇、柱子、草绳。


总而言之,“自写自念,高山流水,人写我念,断犁缺锄”不是一句简单的俗话,简直能够说是东巴文化中的经典言语、东巴文化的最高理论,可作为看待东巴、评论东巴、看待念诵东巴经、评议东巴经念诵的一个准绳和规范。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阿哩哩与花花色


石刘栋


丽江坝传播着的故事是:纳西族首领的公主与他族王子相识、相知、相爱,反对父亲占领他族王子的土地,父亲岂但不服从女儿的劝说,反而将女儿囚禁在胡心岛上,独断专行发起与他族的战争,酿成人世悲剧。在新主,这段故事演化为《阿哩哩与花花色》。在丽江坝的故事里,没有提到纳西族首领的公主和他族王子各叫什么名字,而在新主的故事里,他族王子和纳西族首领的公主都有名字,他族王子名字叫阿哩哩,纳西族首领的公主名字叫花花色,王子阿哩哩和公主花花色相识、相知、相爱,他们的父母没有反对他们而结成亲家,为他们举行婚礼,亲朋好友彻夜达旦欢唱以王子名和公主名为歌名的《阿哩哩花花色》为王子和公主祝福。总的说来,“阿哩哩与花花色”有三种含义,第一义,“阿哩哩与花花色”是两个人的名字;第二义,《阿哩哩与花花色》是一个他族王子与纳西族首领的公主相识、相知、相爱的故事;第三义,《阿哩哩与花花色》是一首纳西族祝福婚礼的欢歌。


编辑、排版 | 小某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石刘栋


丽江市玉龙县人,男,汉族,生于1952年,现年66岁,中共党员,学历本科,中学高级语文教员,玉龙县文学协会会员。1966年4月参与教育工作,2011年9月退休,教龄45年,曾主编参编过10多部书集,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100多篇。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丽江地图】石刘栋丨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村志编辑随笔


在对话框发送“投稿”查看投稿方式


作品为原创,转载及他用请联络管理员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