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在唐宋两朝十分盛行,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简直都能吟诵几句,就连一国之君也不例外。 抛开诗词水平不谈,皇帝都很洗砦筅朝堂上吟诗作对,究竟这既能赢得群臣的赞誉,也能在诗坛上扬名立万,何乐而不为呢? 就拿乾隆来说,他可是有名的“诗人皇帝”,终身写诗作词四万多首,但却没有一首,是被后世人认可的。 乾隆画像 与乾隆相比,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文学水平,明显就高了不少,他曾写下半首诗,但400年却无人敢接下一句。 直到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大手一挥,说道:“这有何难?让我来!” 赵匡胤的前半句赵匡胤写下的前半句为:“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诗句的意义很简单,说的就是月亮还没有从海平线升起的时分,大地一片漆黑,但是当月亮升到了天上时,整个大地上的国度都会被照亮。 赵匡胤画像 其实,单从诗句的释义和文采上来说,并不至于400年来都无人敢接,要问其中缘由,还得从这首诗的发明背景说起。 北宋初期,南唐的皇帝和文臣皆善作诗,且常以诗为荣,在他们看来,宋人不外是一些粗鄙的莽夫,只会舞枪弄剑。 特别在与宋朝的交往中,为了取得外交上的胜利,常常试图用言语,让对方抵挡不住。 当时,宋朝大军包抄金陵的时分,南唐国君派学士徐铉和宋朝交涉,想要以口舌之分辩决问题。 徐铉博览群书,伶牙俐齿,他见到赵匡胤后,就向赵匡胤吹嘘南唐皇帝李煜的才气,说他的《秋月》是出了名的绝世佳作。 赵匡胤一听,哈哈大笑,说:“这是寒士才会喜欢作的诗,我可不会作。”徐铉十分不服气,要赵匡胤也写一首。 就在群臣面面相觑的时分,赵匡胤悠然吟诵:“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 徐铉大吃一惊,立马跪下高呼万岁。 赵匡胤念出的这句诗,名义上是在写月亮东升西落的场景变更,实践上是在表白自己的雄心壮志。 月亮指的就是他自己,往常他还没有一统天下,这天下自然是紊乱无比的,可等到他日后问鼎中原,万国的局面,就会被他终结了。 徐铉是个聪明人,自然能听出赵匡胤的言外之意,他明白南唐的命运,究竟无法挽回,两国的谈判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正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中透显露来的那份野心,才让这首诗近400年来,无人敢接下一句。 究竟赵匡胤的意向是做天下之主,假如不是身为皇帝的人,接出下一句来,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朱元璋的后半句直到400年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得知了这首诗的存在,觉得自己与赵匡胤同为开国皇帝,难免有些惺惺相惜,于是便毛遂自荐,要补全这首诗。 朱元璋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提笔接下:“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安定”。 从朱元璋所作的诗句中,我们同样能看出他的志向,为了解救万千庶民于水火之中,朱元璋历经了百战,才开创下了这安定盛世。 不得不说,朱元璋的确算得上是一代伟人了,究竟从一个人人可欺的乞丐,变成人人跪拜的皇帝,其中的艰苦十分人所能想象。 不外,朱元璋草根出身,并没有读过几天书,所以他的水平与赵匡胤比起来,就相差甚远了. 很多人以为,朱元璋接的这几句诗完整就是狗尾续貂,将一篇旷世名作,变成了普普通通的打油诗。 以至于这后半首诗的水准,许多人还以为这并不是朱元璋的作品。究竟,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在《后山诗话》中有记载的,而剩下的诗句,都是史书上所没有的。 但是诗作这个东西,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范,所谓的诗词水,,也不外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朱元璋没读过书,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曾经很厉害了。 两位帝王协作一首诗,能够说是一段人世佳话了,并且两人都是开国皇帝,都为国度和庶民作出了很多贡献。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两人是真的很有缘分,这场逾越400年的友谊,经过这首诗展示到了世人的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