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书,走一段路,认识一群人 悦的读书,您的户外书房 中国史纲 张荫麟, 吕思勉, 蒋廷黻 158 本书是在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中国史》和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的基础上,取其所长,融合而成。 第六十八章 自强之路的失败(1) 上 恭亲王及文祥从英法联军的经验得了三种经验:第一,他们确切地认识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措施远在我们之上。咸丰十年,担任京、津防御者是僧格林沁和胜保,这两人在当时是有名的大将。他们惨败了以后,时人只好招认西洋军队的优胜。第二,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岂但愿意卖军器给我们,而且愿意把制造军器的秘密及锻炼军队的措施教给我们,这颇出于时人预料之外。他们以为这是我们自强的机遇。第三,恭亲王及文祥发现西洋人并不是他们以先所想象那样,“狼子野心,不守信义”。英法的军队固然占了北京,并且实力充足,能随心所欲,但《北京条约》订了以后,英、法居然依据条约撤离军队,交还首都。时人以为这是了不得的事情,足证西洋人也守信义,所以对付外人并不是全无措施的。 从这三种经验,恭亲王及文祥定了一个新的大政方针:第一,他们决议以夷器和夷法来对付夷人。换句话说,他们觉得中国应该接受西洋文化之军事部分。他们于是买外器,请外国教官。他们说,这是中国的自强之道。第二,他们知道自强不是短期内所能成立的。在自强没有抵达预期的水平以前,中国应该谨守条约以免战争。恭亲王及文祥都是有血性的人,下了很大的决计要推行他们的新政。在国度危殆的时分,他们胆敢出来与外人周旋,并且专靠外交的运用,他们居然收复了首都。时人以为这是他们的奇功。并且恭亲王是咸丰的亲弟,同治的亲叔。他们的位置是全朝最亲贵的,有了他们的决计和资望,他们在京内成了自强运动的中心。 同时在京外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诸人也得着同样的经验,最初使他们留意的是外人所用的轮船,在长江下游私运军火粮食卖给安定军。听说胡林翼在安庆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驰至江滨,忽见二洋船,鼓轮西上,迅如奔马,疾如飘风。文忠(即胡)变色不语,勒马回营,中途呕血,几至堕马。阎丹初尚书向在文忠幕府,每与文忠论及洋务,文忠则摇手闭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辈所能知也。 可见轮船给胡文忠印象之深。曾、左、李大致相同。曾在安庆找了几位明数理的旧学者和铁匠木匠去试造轮船,构成了以后不能行动。左在杭州作了同样的实验,得同样的结果。足证这般人关于西洋机械的注重。 在长江下游作战的时分,安定军和湘军、淮军都竞买洋枪。李鸿章设大本营于上海,与外人往来最多,认识西洋文化亦比较深切。他的部下还有英官戈登统带的常胜军。他到了上海不满一年,就写信给曾国藩说: 鸿章尝往英法提督兵船,见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整,实非中国所能及。……深以中器远逊外洋为耻,日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苦驻上海久而不能资取洋人长技,咎悔多矣。 同治三年(1864年),他又写给恭亲王和文祥说: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仔细,致使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用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串,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前者英法各国,以日本为外府,肆意诛求。日本君臣发愤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西国制造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往常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去年英人虚声恫愒,以兵临之。 然英人所恃而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用是凝然不动,而英人固无如之何也。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权而通之故,夫亦能够皇然变计矣。……杜挚有言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苏子瞻曰:言之于无事之时,足以为名,而恒苦于不信;言之于有事之时,足以见信,而已苦于无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用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未完待续】 假往常天的分享让你有所收获 欢送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号 并引荐给身边爱读书的朋友 让我们一同用阅读 集聚碎片时间 点亮质量生活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