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 A.《劝学》 B.《说文解字》 C.《论语》 D.《学记》 1.B【解析】略。 2.现代教育延展的基本动因是(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生产力的延展 D.科学技术 2.D【解析】现代教育延展的基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教育方针发布于( )年。 A.1951 B.1957 C.1945 D.1949 3.B【解析】1957年,在生产资料一切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延展,成为有社会主义醒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4.( )是教育主体叙说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经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谬误的一种研讨措施。 A.行动研讨法 B.叙事研讨法 C.实验研讨法 D.调查研讨法 4.B【解析】题干描画的是叙事研讨法的概念。 5.新课程的中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员专业延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延展 C.倡导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5.B【解析】我国当前课程变革的中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延展。 6.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调理作用的是( ) A.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动机 D.道德认知 6.D【解析】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理机制。品德的中心是道德认知。 7.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 A.保险需求 B.尊重需求 C.归属与爱的需求 D.自我完成的需求 7.D【解析】自我完成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所谓“自我完成”,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完成,是充沛发挥个人潜能、才干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发明和自我价值得到表示的需求。 8.人们在旅游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 ) A.心情记忆 B.形象记忆 C.动作记忆 D.情形记忆 8.B【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在头脑中保存的是事物细致的形象,它以表象的方式在头脑中存储过去的经验。 9.( )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别,首先是主要依据个人好恶得出一个判别,然后再从这个判别推论出认识对象的其他质量的现象。 A.晕轮效应 B.近因效应 C.社会呆板效应 D.首因效应 9.A【解析】当我们以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作相似判别,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10.詹姆士和朗格提出了( ) A.丘脑心情理论 B.心情的认识—评价说 C.心情的机体知觉理论 D.心情的动机—分化理论 10.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都强调心情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也就是说,心情刺激惹起身体的生理反响,而生理反响进一步招致心情体验的产生。他们的理论被称为詹姆士—朗格的机体知觉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思想发作的标记是( ) A.控制了代名词“我” B.儿童行为表示出明显的个别差别 C.呈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D.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 1.C【解析】呈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想发作的标记。儿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才干,是逐步发作延展的。 2.“穿衣服、系鞋带”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 )的基本内容。 A.生活方面 B.动作方面 C.关注环境 D.待人接物 2.A【解析】独立自主性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以及学习的自主性。其中,生活方面的内容包含:学习、扣纽扣、穿衣服,穿鞋子、系鞋带,自己洗手、洗澡、刷牙、剪指甲等。 3.幼儿游戏的基础与源泉是( ) A.生活经验 B.教员引导 C.同伴引导 D.家长指导 3.A【解析】幼儿游戏是对幼儿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经验是其基础与源泉。 4.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兴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树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的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4.D【解析】略。 5.在幼儿的记忆中,( )占主要位置,比重最大。 A.形象记忆 B.动作记忆 C.心情记忆 D.语词记忆 5.A【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细致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位置,比重最大。 6.炎炎听到歌曲《拔萝卜》时,快乐地说:“教员教我们唱过。”这种记忆现象是( ) A.再认 B.识记 C.坚持 D.回想 6.A【解析】再认是指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呈现时,感到熟习,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阅历过的。 7.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员要培育幼儿主动与同伴、教员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方面的顺应才干。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 D.规则认识 7.C【解析】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员要培育幼儿的社会顺应才干,包含幼儿主动与同伴、教员交往,友好相处。 8.明明小朋友在回答自己为什么是个好孩子时说:“我不撒谎,我认真参与游戏,并把玩具让给他人。”这是( ) A.依从性评价 B.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 C.对自己的内在质量评价 D.对自己个别方面的评价 8.B【解析】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呈现对内心质量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化到对自己内心质量进行自我评价。例如,题干中所讲幼儿在回答自己是好孩子的理由时,普通都倾向于外部为作答。 9.陈鹤琴先生以为,幼稚园课程的实施是完成教育目的的关键。在他的课程实施中主要采用( ) A.小组教学法 B.游戏法 C.整个教学法 D.故事教学法 9.C【解析】略。 10.儿童能分辨橘子和橙子,其运用的感知觉是( ) A.视觉 B.触觉 C.觉得 D.感知 10.D【解析】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慢慢和有关概念联络起来。好比对颜色的知觉,曾经不停留在对射入视线的光线波长的反映,而把它归入某种颜色的类别,并且能够学会叫出颜色的称号,好比,幼儿会说“像橘子那样的颜色”或说出“橙色”,对物体的外形也是如此。 电话: 13721022332 微信: 联络电话: 17756698799 17756625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