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秀 四大名绣指的是汉民族传统刺绣工艺中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 苏绣的历史长达2000多年。苏绣自古便以精密素雅著称于世,其构图精练,主题突出,技巧精深。仅以苏绣所用最细的线以为普通人的肉眼所能看分明为例,足见其精密之极。 蜀秀 蜀绣来源于川西汉族民间,在长期的延展过程中,由于受天文环境、习俗习气、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构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且淳厚圆润、颜色明快的特别作风。蜀绣作品的选材丰厚,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水鱼虫、人物肖像等。针法包含12大类共122种,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考究"针脚划一,线片光亮,紧密温和,车拧到家"。绣品的种类繁多,包含被面、枕套、衣、鞋和画屏等,既有巨幅条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观赏性与适用性兼备的精巧艺术品。当今绣品中,既有巨幅条屏,也有袖珍小件;既有高精观赏名品,也有普通日用消费品。国度十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维护,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度文化部肯定,四川省成都市的郝淑萍为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湘绣 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湘绣分别在1912年和1933年意大利都灵展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展览会上,湘绣绣品分别取得最优奖和一等奖,被国外誉为超级绣品。原先,长沙城里的商人们为了满足一批因镇压安定军而发迹的新贵,开设了“顾绣庄”,不久又以湘绣之名压倒了顾绣。湘绣的特性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其实是将绒丝在溶液中进行处置,避免起毛,这种绣品当地称作“羊毛细绣”。湘绣也多以国画为题材,形态生动真切,作风豪迈,曾有“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驰,绣人能传神”的佳誉。湘绣人文画的配色特性以深浅灰和黑白为主,素雅如水墨画;湘绣日用品的颜色艳丽,图案纹饰的装饰性较强。 苏秀 苏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三国时期,吴国已将用于服饰。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图案,有“绣万国于一锦”之说。晋王嘉《拾遗记·吴》:“孙权常叹魏蜀未夷,军旅之隙,思得善画者使图山川地势军阵之像。达(赵达)乃进其妹。权使写九州方岳之势。夫人曰:‘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宝;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写以五岳河海城邑行阵之形。’既成,乃进於吴主,时人谓之‘针绝’。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省的无锡、常州、扬州、宿迁、东台等地。江苏土地肥美,气候温和,蚕桑兴隆,盛产丝绸,自古以来就是锦绣之乡。优越的天文环境,绚丽丰厚的锦缎,五光十色的花线,为苏绣延展发明了有利条件。 粤秀 粤绣构图丰满,繁而不乱,装饰性强,颜色浓郁鲜艳,绣制平整润滑......。粤绣的题材普遍,多为百鸟朝阳、龙凤等图案。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于皇宫中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7卷,字如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足见其技之精。到了宋代,民间日常已普遍应用刺绣品,其中的观赏品的工艺日臻成熟。明代中后期,广绣已扬名海外。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在广州购得龙袍绣片回国,得到国王厚赏广绣之名遂传至欧洲,绣品从此输出国外。 四大名绣之称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自身的艺术特性外,另一个重要缘由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端构成了各自的中央特征。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中央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故有“四大名绣”之称。 除了四大名绣,在我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中央名绣,而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征的民族刺绣。都能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历史文化与劳动人民的勤奋,聪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