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2023-4-9 18:20| 发布者: 夏梦飞雨| 查看: 127|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时代进步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形成了天下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辅、礼义廉耻、选贤任能、革故鼎新、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等一系列价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其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于国家制度、运用于国家治理,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对于当代中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于并善于借鉴,不断推陈出新。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观念。在中国人的眼里,国和家紧密相联,国由家组成,家是国的细胞,家庭是国家和谐安定的基础;家庭秩序是国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齐才能国治。在这种治理模式下,国家治理与家庭治理息息相关,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高度一致,强调正确对待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这一价值内涵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成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德主刑辅是我国古代基本的治国方略,其发端于西周“明德慎罚”的观念。孔子继承这一思想,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倡导为政以德。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家,主张前德而后刑、大德而小刑、务德而不务刑的观点,确立德主刑辅的法制原则。德法共治的基本原则,蕴含着法治与德治辩证统一的思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系统的治国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语》的“礼之用,和为贵”和“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无不蕴含着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理念,体现了对和谐、和平的珍视。这些价值理念发展至今,可理解为与邻邦之间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妥善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合作共赢。它们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滋养着中国外交理念的根脉,并运用于国家治理实践,凝练为传之后世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制度。


(摘编自张剑伟《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B.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理念、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C.德法共治脱胎于古代德主刑辅的基本治国方略,在孔子、董仲舒的传承中形成系统治国理论。


D.把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交理念运用于国家治理,会成为传世的治国理政经验和制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结合中国现实提出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接着提出三个分论点,最后总结观点。


B.文章在论证时兼顾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讨论当代制度建设与传统文化的重要渊源。


C.文章多次引用儒家经典,目的是论证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我国制度体系建设的关系。


D.文章既肯定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价值,又指出要有所创新,体现出其思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与制度互为依存,文化能支撑制度体系的构建,制度体系承载文化价值理念。


B.修齐治平理想造就中华民族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强调国家第一、小家第二思想。


C.儒家治国理政思想既强调以德治国,又注重法律约束,凸显二者辩证统一的意义。


D.《墨子》中“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体现的思想与结尾段表达的意义相通。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并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并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成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十五年来,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国防科技工业》2022年第十期“要闻”)


材料二: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军用大型运输机、民用大型运输机和150座级以上的干线飞机。民用客机中的“大飞机”,最小级别是美国波音B737、欧洲空客A320、中国商飞C919。C919中的C是中国CHINA和商飞COMAC的缩写,9意为经久不衰、长长久久,19则代表着C919客机最大座位数是190个。C919大型客机秉持“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和“减重、减阻、减排”的设计理念,是继美国波音B737系列和欧洲空客A320系列的后起之秀,在整体设计上采用更多先进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在未来的市场更具后发优势。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民用大飞机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始于测绘仿制:参照苏联安-24研制生产运七飞机。运七于1970年实现首飞,1984年取得适航证,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二)运十艰辛探索:运十飞机项目于1970年启动研制,1980年首飞,于1985年终止。(三)用市场换技术:1985年我国开始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90飞机,1996年与空客公司合作研制AE100飞机,但都无果而终。(四)大飞机再起航:中国商飞公司于2008年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


(摘编自《国产民用大飞机行业深度报告:御风而起,鹏程万里》)


材料三:


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构造复杂,仅其自身的部段、部件就包含数百万个小零件,其中成千上万个技术问题要通过一次次试飞来测试和检验。据统计,在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过程中,总共需要经过数百个科目的试飞,其中四分之一的试飞科目由项目副总设计师赵克良负责。赵克良在最关键科目并涉及高风险的失速试飞时,从容坦然地登上飞机,亲历七次试飞。


赵克良认为,在试飞过程中,让飞机在各种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构型、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处于失速状态,可以即时观察机翼上的流谱,记录流线的走向,同时亲身感受飞机失速的状态。通过失速试飞,可以摸清飞机失速的临界点,让设计团队科学地找到安全的飞行边界,在设计中再留足余量,保持安全距离,让万千乘客在今后航行途中,不会遭遇失速试飞时遇到的危险。


赵克良之所以突破常规亲历失速试飞,因为有些模拟试验会有一定的误差,主管设计团队登机亲历试飞,就可以向团队成员和试飞员释放正面信号。作为副总设计师,赵克良前期做了大量设计分析和地面试验工作,对每次失速试飞,都抱有极大信心。在试飞过程中,他能亲身体会设计结果在实际飞行中的表现,明确哪些环节有待改进。他亲历的七次失速试飞,从不同高度、不同构型进入失速状态共计六十多次,为设计团队调整数据和更改系统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摘编自《追梦蓝天——记C919大型客机副总设计师赵克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C919获得了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开始具备研制大飞机的能力,中国制造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B.C919的最大座位数超过了民用客机中的其他“大飞机”,其命名既体现了商飞研发的主导地位又包含着中国文化元素。


C.中国民用大飞机产业经历了从仿制合作到自主研发的历程,运七到C919的成功,结束了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D.C919构造复杂,仅其机身就包含数百万个小零件,所以需要经过数百个科目的试飞来完成难度极大的测试与检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7年以来,我国通过研制C919客机项目培养了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走出了自主研发和实现国产化的道路。


B.C919在设计理念上注重安全环保与乘坐体验,未来进入投产和运营阶段后,其先进技术与自动化程度将带来一定的市场优势。


C.设计团队失速试飞的根本目的是找到飞行的安全边界,留足航行安全的余量,最大程度降低飞机在航行时遭遇失速飞行的风险。


D.材料三展现了C919大型客机副总设计师赵克良认真负责勇挑重担的工作态度,他的从容自信与设计团队的精益求精密不可分。


6.中国商飞C919的研发对于科技兴国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今日却在这里撞见。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也在这里?”李小二便拜道:“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州,托一个酒店里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因见小人勤谨,安排的好菜蔬,调和的好汁水,来吃的人都喝采,以此买卖顺当。主人家有个女儿,就招了小人做女婿。如今丈人丈母都死了,只剩得小人夫妻两个,权在营前开了个茶酒店。因讨钱过来,遇见恩人。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不想今日到此遇见。”李小二就请林冲到家里面坐定,叫妻子出来拜了恩人。


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光阴迅速,却早冬来。……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拔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拔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什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


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拔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房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差拨说道:“管营差这个林冲来替你回天王堂看守。你可即使交割。”老军拿了钥匙,引着林冲,分付道:“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这几堆草,一堆堆都有数目。”老军都点见了堆数,又引林冲到草厅上。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火盆锅子碗碟,都借与你。”林冲道:“天王堂内,我也有在那里。你要便拿了去。”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营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钱纸。”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带儿在露天里。林冲进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如何便认的?”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荡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依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


(有删节)


文本二:


小说中的“闲笔”,通常指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某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


从叙事的角度看,“闲笔”具有扩展小说的表现空间的功能。在小说叙事中,“闲笔”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多的时候也表现为一种叙事行为。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通过这种语言并置加强叙事的情趣,营造一种诗意。而作为一种叙事行为,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延展,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


比如鲁迅小说《祝福》是这样开头的:“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一元一大盘”的鱼翅,在“我”看来是那样廉价,而与祥林嫂的工钱相比,却显得十分昂贵。小说阅读中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小说叙事中的“闲笔”并不少,甚至可说是俯拾皆是。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小二夫妻酒店偷听,却听得不甚分明。这里作者运用有限视角,既符合“偷听”的真实情景,又能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对未来充满幻想,这些内容的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使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C.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表现了林冲细心负责的形象,也暗示了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意外。


D.小说叙事明、暗线交织。明线是林冲沧州遇故旧,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虞侯到沧州,设计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


8.小说多处描写“风雪”的自然环境,请结合文中划线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9.小说第一段写林冲沧州遇故叙旧,看似是与“风雪山神庙”无关的“闲笔”,却是作者的匠心安排,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其艺术效果。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孝公令国中曰:“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鬬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鬬,乡邑大治。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徒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这里指招致,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中“致”的含义相同。


B.坐,这里指判罪,与《苏武传》中“副有罪,当相坐”中“坐”的含义相同。


C.黥,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或身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D.畜,指畜养,与《寡人之于国也》中“鸡豚狗彘之畜”中“畜”的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通过宠臣引荐见到秦孝公,告诉他富国强兵的计划。秦孝公很高兴,于是与他商议国家大势。


B.秦孝公即位后想让秦国强大起来,他下令谁能让秦国强盛,就赐予高官与封地,公孙鞅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秦国。


C.太子触犯了法令,商鞅认为是新法的约束力不足导致上层违犯,于是处罚了太子的老师,来表现执行新法的决心。


D.司马光列举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在乱世守信的实例,目的是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治国治民要坚守信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2)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东汉范滂,字孟博。《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枕上作”统领全诗,整首诗四联分别描写了诗人夜不成寐所听所见与所思。


B.颔联将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作对比,从听觉角度刻画了诗人的静夜不寐。


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人生与心理历程。


D.首联的“一室幽幽”和颔联的“孤灯无焰”描写了内室的幽暗,表现深夜的凄清。


15.有人认为此诗与《书愤》抒发的情感迥异,你赞同吗?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互文手法来描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因今非昔比而横生感慨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就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了琵琶女家世变故和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


(3)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无形的愁思进行形象化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


1949年11月,中科院成立。赵九章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和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 。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1965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代号“651会议”。经过② ,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


接着便是攻坚克难的研制征途,“文革”中,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他③ ,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呼啸着划破酒泉基地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带着赵九章毕生的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八、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木的叶片中存在着能够吸收可见光的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叶绿素含量较多。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而不能吸收绿光,其表现就是大多数树木的叶子在成长阶段呈现为绿色。


而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因为其中的叶绿素会逐渐减少,并且可能还会合成一些新的色素,使得叶片的颜色发生变化。例如毛白杨等一些植物在落叶前叶绿素未完全流失,叶子会呈现浅绿色或黄绿色。另外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变红,是因为叶绿素已经完全流失;如果含有花青素苷的叶片中还残存叶绿素,那么这些叶片将呈现为褐色;如果叶片含有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将呈现出橙色。


随着叶绿素的含量越来越少,树叶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点。( )。这些落叶还会发挥它们的最后一点价值:腐烂后会使泥土变得更加肥沃,真可谓“化作春泥更护花”。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C.今晚若有采莲人,这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21.请在下列甲、乙两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文中括号处,并说明选择该句的理由。


【甲】只要一刮风或者一下雨,变了色的树叶就会掉落到地上


【乙】尽管不舍,风依然把变了色的树叶无情地打落枝头,慢慢飘落到地上,纷纷扬扬,凄凄凉凉


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材料作文


22.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1949年3月23日,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也是“赶考人”。作为一名正在冲刺高考的高三学生,请你以“赶考”为核心话题,结合上述材料的内涵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A 3.B


【解析】1.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错误,主客体颠倒。原文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C.“在孔子、董仲舒的传承中形成系统治国理论”错误。“德法共治”是在德法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的系统治国理论。


D.“把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外交理念运用于国家治理”错误。原文“滋养着中国外交理念的根脉,并运用于国家治理实践”是并列关系,并不是把外交理念运用于国家治理实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最后总结观点”错误。对文章的论证结构表述错误,文章第一段先结合中国现实提出文化与制度的关系,提出“用文化滋养助推制度建设”论点;第二段进一步辩证分析制度与文化的关系;第三段讨论修齐治平理想和家国一体情怀;第四段讨论德主刑辅方略和德法共治原则;第五段讨论亲仁善邻理念和协和万邦思想。最后并没有总结观点。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强调国家第一、小家第二思想”错误,表述片面。从“家庭伦理与爱国情怀”的角度看二者是同等重要的,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国家才是第一位的。


故选B。


4.A5.A 6.①科技兴国需要稳扎稳打,培养杰出的人才队伍。如C919大飞机的研发历时15年,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②科技兴国既要有开放合作精神,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如可与国外先进技术项目开展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探索国产化自主发展道路。③科技兴国需要严谨务实,勇于挑战。如赵克良设计师务实负责、亲自试飞、不断改进等。


【解析】4.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归纳概括与分析的能力。


B.“超过了民用客机中的其他‘大飞机’”错误,文中只说“C919客机最大座位数是190个”,没有说超过的问题,选项于文无据。


C.“运七到C919的成功,结束了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表述错误,原文为“运七于1970年实现首飞,1984年取得适航证,结束了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运七的成功就已结束中国民航全部使用外国飞机的历史。


D.选项强加因果,文中指出“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过程中,总共需要经过数百个科目的试飞”,因为“其中成千上万个技术问题要通过一次次试飞来测试和检验”,而不只是因为零件多。


故选A。


5.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A.“实现国产化”错误,原文中提到,“十五年来,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表明自2007年以来,我国大飞机发展路子是国产化在逐步提升,并不是实现国产化。


故选A。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并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成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十五年来,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路子,培养出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材料一简要介绍C919的研发过程,肯定了C919所探索的发展路子以及培养出的大飞机人才队伍。据此可知,科技兴国需要稳扎稳打,培养杰出的人才队伍。如C919大飞机的研发历时15年,培养了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敢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大飞机人才队伍。


“C919大型客机……整体设计上采用更多先进技术,自动化程度更高,在未来的市场更具后发优势”“我国民用大飞机产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始于测绘仿制:参照苏联安-24研制生产运七飞机……(二)运十艰辛探索:运十飞机项目于1970年启动研制,1980年首飞,于1985年终止。(三)用市场换技术……大飞机再起航:中国商飞公司于2008年成立,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材料二具体介绍C919大飞机的情况与设计理念,以及我国民用大飞机产业从仿制苏联飞机、与美国公司合作再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科技兴国既要有开放合作精神,又要坚持独立自主。如可与国外先进技术项目开展合作,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同时要坚持探索国产化自主发展道路。


“C919大型客机的设计构造复杂,仅其自身的部段、部件就包含数百万个小零件,其中成千上万个技术问题要通过一次次试飞来测试和检验”“赵克良在最关键科目并涉及高风险的失速试飞时,从容坦然地登上飞机,亲历七次试飞”“在试飞过程中,他能亲身体会设计结果在实际飞行中的表现,明确哪些环节有待改进”,材料三则报道了C919副总设计师赵克良的先进事迹,浓缩了大飞机人才卓越的精神品质。据此可知,科技兴国需要严谨务实,勇于挑战。如赵克良设计师务实负责、亲自试飞、不断改进等。


7.B8.①渲染凄冷的自然环境,喻示林冲人生处境的艰难。②表现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③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林冲沽酒、借宿,从而逃过一劫,使情节更跌宕灵活。 9.①表现了林冲的善良正义和侠义精神,以及忍辱求安、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②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作铺垫,下文写李小二为报恩留意陆谦阴谋进而告密的情节,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情节展开更加自然。③拓展小说叙事空间,使情节丰富,节奏自然,增强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错,在林冲提刀寻找陆虞侯未果的时候,插入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对未来充满幻想等情节,这些内容应该是“舒缓紧张气氛”。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环境描写是林冲去草料场途中,“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严冬”“彤云”“朔风”“大雪”,渲染凄冷的自然环境;林冲此来草料场看似是好差事,实则暗藏杀机,这处环境描写喻示林冲人生处境的艰难。


第二处是林冲去买酒,“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暗合双关,既是雪越来越大,也表现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悲剧命运。


第三处是林冲吃酒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的紧了”,正因为雪越下越大,草亭承受不住雪之重压而倒塌,林冲无处容身,只能到山神庙寄宿,这才有了后续情节,可见这处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风雪,林冲沽酒、借宿,从而逃过一劫,使情节更跌宕灵活。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本二“这些支线情节或闲散细节,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实际上却具有较强的表现效果”。文本一中林冲沧州遇故叙旧的“闲笔”塑造了人物形象,如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同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也陪了些钱财,方得脱免”,从这段交代可以看出林冲善良正义和侠义精神;文本一“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此刻林冲仍然称高俅为“高太尉”,而且说自己“恶了高太尉”,可见他并不想真正与上层决裂,“未知久后如何”也表明他想要忍辱求安;还有当听说陆虞侯追到这里时,林冲也勃然大怒,拿了刀要去杀人,可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也可以看出他忍辱求安、不思反抗的软弱性格。


此外,这段沧州遇旧的“闲笔”也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作铺垫,正因为两人相识,林冲还救过李小二,因此李小二留意到陆谦等人言行“尴尬”,才告知林冲,“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小人心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这才有了林冲血性被激起,要去杀陆谦等人做了铺垫,使林冲由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情节展开更加自然。


文本二“从叙事的角度看,‘闲笔’具有扩展小说的表现空间的功能”“从语言行为来看,‘闲笔’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并置,通过这种语言并置加强叙事的情趣,营造一种诗意”“叙事过程中‘闲笔’的插入,则使叙事空间得到延展,也使叙事内容更丰富”,文本一中的“闲笔”拓展小说叙事空间,使情节丰富,节奏自然,增强读者阅读的趣味性。


10.D11.A 12.C 13.①对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商议事业开始(的决策),而可以和他们分享事业成功的快乐。


②变法令施行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议论新法不便的人数以千计。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些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


“未布”作“令”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BC;


“于国都市南门”是“立”的后置状语,后面断开,排除A。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天子致伯”的“致”为“使……达到”的意思;“以致天下之士”中“致”为“招致”。句意:周天子封其为伯。/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B.坐:判罪。句意: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就都判罪。/副官有罪,主官要判连坐之罪。


C.正确。


D.畜:都指畜养。句意: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抚养他的百姓。/鸡、猪、狗的畜养。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商鞅认为是新法的约束力不足导致上层违犯”错误,原文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是上层犯法导致了新法无法推行。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民”,百姓;“虑始”,商议事业开始(的决策);“乐成”,分享事业成功的快乐。


②“期年”,满一年;“之”,前往;“以千数”,数以千计。


参考译文:


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当年我国的国君秦穆公,立足于岐山、雍地,修明德政,建立武功,向东平定了晋国之乱,以黄河划定国界;向西称霸于戎狄等族,扩地千里,周天子封其为伯,为后世开辟了基业及其光彩荣耀。后来恰逢厉公、躁公、简公及出子在位时国内动乱不息,才无力顾及外事。魏、赵、韩三国夺去了先王开创的河西领土,这是无比的耻辱。献公即位,安抚边境,迁都栎阳,并且打算举兵东征,收复缪公旧地,重整缪公的政令。我想到先辈的未竟之志,常常痛心疾首。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的,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


公孙鞅到了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推荐见到秦孝公,陈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计划,孝公大喜过望,从此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普通百姓,不能和他们商议事业开始(的决策),而可以和他们分享事业成功的快乐。至高道德的人不会与世俗同流合污,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会与大众一起谋划。所以圣贤之人如果想使国家富强,就不能效仿旧传统。”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的要职。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下令将人民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就都判罪。举报奸谋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降敌给以同等处罚。有战功者,各按规定接受更高的爵位;进行私下斗殴者,各按情节轻重给予大小刑罚。有战功者显赫尊荣,没有战功者尽管富有也不能荣耀显达。


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些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五十金的重赏。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变法令施行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议论新法不便的人数以千计。这时太子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处刑他的老师公子虔,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小心翼翼地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为国奋勇作战,不敢私下械斗,乡村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的重宝。国家靠百姓来保卫,百姓靠诚信来保护;不靠诚信就没有办法驱使民众,不靠民众也就没有办法守卫国家。过去齐桓公不违背与曹沫订的盟誓,晋文公不贪图攻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违背同管理山泽的人的约会,秦孝公不废止给移徙木头者的奖赏。这四位国君他们的行事并不是纯粹清白,而卫鞅尤其被称为刻薄寡恩的人,又处于战国攻伐不已的时代,天下都崇尚诈力,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抚养他的百姓,何况今日治理天下的当政者呢!


14.B15.不赞同。①此诗与《书愤》都是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②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孤夜无眠,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悲愤,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是激愤之言,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之意。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颔联将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作对比”错。二者没有作对比,颔联“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主要运用侧面描写,以动衬静,通过写诗人听到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不赞同。


本诗颈联“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结合注释)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都是运用典故,表达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诗颈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说自己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羡慕黄初平“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抒发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而“塞上长城空自许”是运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抒发了年华老去,壮志难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两首诗虽然都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


《书愤》的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运用典明志。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诗人这是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而本诗,前四句写诗人孤夜无眠,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悲愤,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由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作者在尾联“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借景抒情,表达了要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壮志难酬的激愤和无奈。


16.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着”“暮”“恰”等。


17.①举世震惊


②集思广益


③只字不提(置之度外)18.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迅速扩展,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 19.①运用比喻,把赵九章的一生比作乐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赵九章一生曲折的经历与不同的精神状态,赞颂他的爱国精神。


②运用排比,概括出了赵九章一生的不平凡经历,节奏整齐,增强了表达的气势,突出了赵九章的贡献。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令世人瞩目震惊的大事,此处可以填“举世震惊”。举世震惊:使全世界的人震惊,谁都知道。


第②处,据前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和后文“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此处可以填“集思广益”。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


第③处,据前文“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和后文“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此处可以填“只字不提”或“置之度外”。只字不提: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分残缺,由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


二是“学科领域”与“快速提高”搭配不当。把“学科领域”改为“学科领域迅速扩展”。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喻,本体为“赵九章曲折的一生”,喻体为“乐曲”,以乐曲回环往复及拥有不同声调的特点,凸显赵九章一生曲折的经历与不同的精神状态非常形象;从后文“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可知,运用比喻赞颂赵九章的爱国精神。


二是排比,用四个结构一致的语句“在……中”写赵九章的一生经历,形成排比,句式整齐,以强烈的语气突出赵九章的贡献。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达的气势。连“跌宕起伏”“百转千回”“摇曳多姿”“荡气回肠”等词语,概括出了赵九章一生的不平凡经历,突出了赵九章的贡献。


20.C21.选甲。①叙述主体一致性原则,上文以“树叶”为叙述主体,下句以“树叶”为叙述主体更连贯。②表法方式一致性,文段为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要表法方式,语言风格简洁易懂。乙句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故选甲。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划线句子中引号表引用。


A.反语,表讽刺意味;


B.特殊含义,有比喻义;


C.表引用;


D.表强调


故选C。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甲的叙述主体是树叶,乙的叙述主体是风。根据叙述主体一致性原则,上文以“树叶”为叙述主体,下句以“树叶”为叙述主体更连贯,应选甲。


甲的表达方式为说明,乙的表达方式主要为描写。根据表法方式一致性,结合“树木的叶片中存在着能够吸收可见光的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少,叶绿素含量较多。叶绿素主要吸收太阳光中的蓝紫光和红橙光”“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之所以在落叶前变红,是因为叶绿素已经完全流失”等句子可知文段为科普文,以说明为主要表法方式,语言风格简洁易懂。乙句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生动形象。故选甲。


22.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意思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这是辛弃疾送别廓之去参加秋试时所写,祝愿他能通过“赶考”求取功名;材料二意思是“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这是欧阳修以考官的身份,写出了士子答题情况。这两则材料中的“赶考”都是为自己而“赶考”。材料三是1949年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与周恩来之间关于“赶考”的对话,并由此引出当下我党的“赶考”,强调今天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是为国家、为人民而“赶考”,而且永不结束。


这三则材料都是围绕“赶考”来写,那么“赶考”是什么意思呢?赶,应对,奔赴;考,考验。“赶考”就是以奋进、拼搏的精神应对考验。“考验”是时代所出,而时代是不停改变的,所以“赶考”永远在路上。“赶考”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


“作为一名正在冲刺高考的高三学生,请你以‘赶考’为核心话题,结合上述材料的内涵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限制了写作者的身份,所写内容及观点应该体现青年人积极向上、勇敢担当的精神;同时限制了作文的话题及内容,以‘赶考’为核心话题,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体验。


考生写作时,可从“赶考”是什么,“赶考”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永远走在“赶考”的路上,新时代青年如何磨炼自己的赶考精神等角度进行阐述。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学子赶考酬壮志,国家赶考谋复兴,时代风云变幻,历史大浪淘沙,而‘赶考精神’仍是铸就辉煌的不二法门”;接着阐释“赶考精神”的内涵,并围绕“赶考精神,助个体取得非凡成就”“赶考精神,更是一个国家迎来繁昌之局面,一个民族走上复兴之通途的有力助推”两个方面阐述其意义价值;最后联系自身,明确态度。


立意:


1.“赶考”是人生永远的姿态。


2.新时代,新“赶考”。


3.“赶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4.赶考路上,谱写锦绣华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