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民国时期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她的才华,她的美丽,在那个时代惊艳了太多人。而有关她的爱情故事,有关她与三个男人的传说,更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文化谈资。只不过,在三个优秀的男人之中,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而且为他生下了众多的儿女,以至后来人总是会不解: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梁思成呢?她真的爱他吗?恐怕这也是梁思成最想知道的。 梁思成对林徽因为一见钟情,林徽因到底有多优秀,恐怕只看外表就太肤浅了 众所周知,梁思成是清末先进个人梁启超的儿子,他身上的艺术细胞与真才实学那都不是浪得虚名的。而且,出国留学又几乎是他这个梁家后代的必经之路:走出去,去看更广阔的天地才能有大作为。 梁启超太知道“井底之蛙”的可悲,他怎么会让自己的子孙居于一隅而“坐井观天”呢? 正是因为如此,梁思成在那个年代,成了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可是,当他看到林微因时,这位走南闯北,自认为见识颇多的青年却被丘比特之箭正中靶心。 梁思成在后来回忆时说:“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决定了继续这个专业。” 这就是爱情,它不是简单的爱屋及乌,而是没有理由的全部顺从、迁就。爱让一个人自卑,就如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在爱的人身边,可以低入到尘埃中去。 难道梁思成仅仅是因为林徽因长得漂亮吗?这种看法绝对不客观,因为林徽因的美,在那个时代是一种大气、外向、能够超越太多女性认知的美。她之所以能优秀到没有人能比,与那个时代普遍女性文化层次低不无关系。 据说,当年林徽因的父亲是将她当成男孩子来养的,所以小小年纪便带着她出国游历。她的父亲在第一次带她出国时,这样说:“我此次远游携女汝同行,第一 汝多观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在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怀抱负;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睥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 试想在民国女性还足不出户,甚至崇尚缠小脚的时候,林徽因却早已经走出了国门,打开了与世人不同的眼界,她的高度又是其它普通女性所能相比的?又如何不让已经有了对外面世界认知的男人喜爱? 当然,这不是林徽因唯一优秀的地方,事实上她的建筑学术也在后来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可以这样说,林徽因的才女之名不只是她见多识广,更包含了她超于他人的专业能力。她有理由将优秀贯穿全身,甚至是贯穿全生。 为什么是我?我的答案很长,需要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可是,正因为林徽因这样优秀,才会让爱她的人更加诚惶诚恐。有这样的传说:当年梁思成娶得美人归,他非常郑重地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梁思成这样问是有原因的,虽然他爱着林徽因不假,但有个前提是他的心里或者说生活中从来没有容入第二个女性,这自然可以告诉世人:我只有林徽因这一个女人。 但林徽因不一样,她在与梁思成一起恋爱的时候,中间不仅出现了金岳霖,还出现了大情圣徐志摩。据说当年徐志摩为了追求林徽因而离婚,还为她写诗,甚至为她不计当其与梁思成中间360度的大电灯泡。 这一切,梁思成是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虽然他嘴上说着不在乎,可是心里会真的不在乎吗?若真的不在乎,那也不可能有后来的这一问了吧? 可是,林徽因面对如此郑重又严肃的问题,又是如何回答的呢?这恐怕才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女子最有聪明的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相信林徽因这句土味情话梁思成是听懂了,“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所以在后来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共同谱下了太多的浪漫与传奇。二人共同携手,一起走过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共同测绘过2738处古建筑。他们的浪漫在生活里,也在一起走过的古建筑中。 其实,稍懂得林徽因的人都会相信:她是爱梁思成的。因为林徽因的为人便是如此: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人来,我只要对得起父母、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 显然,梁思成便是那个爱她,待她极好的男人,不用怀疑,在梁思成的世界里,他是这样认为的:中国有句俗语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就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相信这就是一个男人待一个女人好最极致的标准了吧?所以他们之间的爱是靠着一点一滴的行动来表达的,而不是像徐志摩那样写在纸上,靠着嘴念出来的。 万古人间四月天,一代才女林徽因去世,梁思成亲自为她设计了墓碑 不要以为林徽因的爱情便是每天浪漫,每天你侬我侬,若这样看林徽因可能真的有失公允。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林徽因不是个物质的女人,但她也绝不是那种单纯到唯精神便足以生活下去的女性。 可以站在最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被知识、眼界、现实打造出来的林徽因:她不物质,但她很现实,她不入世,但她也从未曾出世;她一直活在现实中,用自己的力气做着小女人中的大女性梦想。 所以,嫁给梁思成之后,他们共同经历了国家破碎、颠覆所带来的众多问题,纵然有着一身的才华,但也同样满身的疲惫与无奈。 在1939年,梁思成一家因为战争而跑到了云南,当时面对高山、崎岖的环境,林徽因身体上是极度痛苦的,她晕车晕得天翻地覆,在后来给朋友写信时,人们才知道这位才女经历了什么样的现实:从卢沟桥事实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16次,进出旅店12次,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后方。 第二年,林徽因在四川李庄住下了,因为她肺结核一直不好,又找不到医生,从而开始卧床不起,时间长达四年。严重的时候,她会几个星期发烧,甚至烧到四十度。没有医生,没有药物,退烧用的只是一条又一条的毛巾,林徽因就这样与病魔对抗着。 这是一般女性的隐忍在发挥着生命的渴求欲望,林徽因这样被认为娇弱的女性,同样也独自面对一切,这就是她的现实,她的人生。 但就算这样,林徽生没有失去生的乐趣,在她与梁思成相对的时候,两人依旧打趣着人生,谈笑着现实。梁思成为了改善生活,最后将自己的派克金笔与手表当掉,换了两条鱼回家,开着玩笑对林徽因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这就是才子佳人的爱情生活,有一丝光也不会让它白白流逝,他们可以看到微弱之光中的美好,也可以想象它所能衍生出来的希望。 1955年,一代才女终于闭上了自己的眼睛,她再也不能与梁思成一起去测绘古建筑了。这个打击对于梁思成可想而知,但他亲自为自己爱的人设计了墓碑:爱有多深,痛有多重,那心底的不舍便有多多。 事实上,很多人对林徽因并不是很有好感,可能因为她与徐志摩的事情吧。但凡事不能只看一面,而且就她与徐志摩的爱情来说,实际上并不是让徐志摩那段婚姻真正结束的根源。有些东西要打破,那是必须要寻找出口的,林徽因不巧,刚好碰到了徐志摩需要突破的出口而已。 参考资料:《追忆林徽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