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奢网 名表 名表日报 查看内容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2023-4-12 09:17| 发布者: 挖安琥| 查看: 181| 评论: 0

放大 缩小
简介:艺术与窗,渊远流长。大腕儿爱画窗:静谧如约翰内斯·维米尔、神秘如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浪漫如皮埃尔·博纳尔、热烈如亨利·马蒂斯,抽离如爱德华·霍珀,都曾为世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窗景画。可以说,打开了“ ...

艺术与窗,渊远流长。大腕儿爱画窗:静谧如约翰内斯·维米尔、神秘如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浪漫如皮埃尔·博纳尔、热烈如亨利·马蒂斯,抽离如爱德华·霍珀,都曾为世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窗景画。可以说,打开了“窗”,便能望见艺术史。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窗边的女人》,1822


翻开艺术理论,可以发现其中不少都围绕着窗:五百年前,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就曾将绘画比作一扇敞开的窗;欧文·潘诺夫斯基与鲁道夫·阿恩海姆是这一理论的追随者;于伯特·达弥施认为“窗”是现代艺术迈向抽象进程的重要线索——这意味着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罗伯特·德劳内、彼埃·科内利·蒙德里安等人的“格子画”与窗的物质形态相关。几十年后,兴起于美国的色域绘画和极简主义进一步延续“窗”的母题,更不用说一切以实体窗框创作的装置艺术了。


文艺复兴的画中窗


文艺复兴时期,窗是绘画中的常见图示。一方面,欧洲结束了长达千年的拜占庭统治,艺术家们受人本主义思潮影响,试图创作出更接近“真实”的作品,即便是“三圣”主题宗教画,亦流露出神性与世俗的平衡;另一方面,科学透视法的诞生让艺术家可以在作品中展示更客观、准确的比例。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被纳入画中,窗是其中的符号之一。


画中的窗有不同的布局和形式。它或是肖像的背景——桑德罗·波提切利就曾为当时的贵妇西蒙奈塔·维斯普奇绘制一件窗前侧影;它或是分割画面的工具—安东尼罗·德·梅西纳曾在《书房中的圣哲罗姆》设置了远近不一的窗口;它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窗口—扬·凡·艾克曾记录一对夫妇在窗旁宣誓婚约的瞬间。画中有窗,是西方绘画由神性走向世俗的表征。


窗置于画中,不仅是自然主义的体现,也具备功能和隐喻。


其次,窗是光源的客观入口。《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光线从左方的窗户倾斜屋内,照耀着乔凡尼·阿尔诺芬尼与他的妻子琼尼·德·切纳米。光每经一处,便在表面留下不同的痕迹——轻柔的发丝、莹润的脸颊、稠密的服饰、润泽的珠宝和平滑的镜面,都在凡·艾克的笔触下精湛地保留下来。这不仅归功于他卓越的观察力和写实技法,也与其发明的油画材料息息相关。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早的室内画和风俗画,它突破了“三圣”肖像的主题,其“左窗右人”的构图方式,更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家。


此外,窗还是神学的象征。即使生活图景开始进入绘画,宗教画依然是当时绝对的主流。在这一层面上,由窗透入的光,不仅是自然之光,也是神圣之光。这一意象在同期绘画中屡见不鲜。


事实上,在同一时期的明代中国,由于造园风尚的兴起,同样引发艺术家们展开对窗的描绘。


他们不仅画窗、咏窗、还参与了园林的建设。其中“吴门画派”带来大量经典之作,尤以沈周《东庄图》、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甚。


相比西方,中国古代书画讲究气韵,在视觉上强调整体性,鲜少对窗的细节逐一描绘。以《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为例,文徵明采用平远的构图方式,使亭榭、松竹、流水在同——平面内展现。册页中但凡出现门窗,多为写意的矩形留白,除此之外,再无多赘述。这样的细笔淡墨,与当时精湛的花窗工艺迥然有异—注重移步易景的江南园林,仅月洞就有弦月、梅花、桂叶、花瓶等式样,漏窗纹样更具象、繁复得多。相较实景,画中窗寥寥数比,且少用皴法,仅用于交代雅士赏玩之场所,便足以暗示求道之心,高洁之意了。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安东尼罗·德·梅西纳,《书房中的圣哲罗姆》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窗和女人经常出现在爱德华·霍珀的画中,是他经常描绘的题材


窗边女子:个性与时代的解放


弗里德里希于1822年创作《窗边的女人》。画中人身着绿色长裙,透过窗边瞭望远处。人们无法轻易地从肢体语言判断她的情绪,进而对作品展开详尽的讨论和联想:有人认为,这是艺术家的妻子克里斯蒂安·卡罗琳·博默,也有人坚持这只是他虚构的人物;画中的窗户被视为希望的出口,是连接彼岸的隧道;更有人从窗上的“十字”图像读取到上帝的暗喻。当然,这种推测不无依据——弗里德里希信奉新教,他主张画家应张开“心灵之眼”,描绘“心中所想”。因此,他画山峦、画月光、画树木、画大海,都在追逐心灵的崇高。


与霍珀相比,博纳尔与马蒂斯的窗边女子流露着法兰西的浪漫。1989年,博纳尔创作《窗前的年轻女子》,一改纳比派时期清晰而稳健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烂漫又随意的笔触。此后,窗边女子成为他毕生追逐的主题,即使爱慕过她人,与之相伴五十多年的妻子马特依然是画中的常驻缪斯。1908年,《逆光中的人体》将博纳尔的浪漫发挥之至,整幅作品流光溢彩。同样是女性背影,她是多么迷人、慵懒又恣意。


相应的,马蒂斯追求和谐与欢快,自1905年首作《敞开的窗》后,每经一处,必留窗景——它可以是海滨小镇科利乌尔的想象之光,可以是摩纳哥绚烂的蓝色楼房,可以是尼斯酒店窗外的安逸海岸,也可以是工作室窗外的写意幻想。1920年代,马蒂斯创作了一系列倚窗女子,她们的肢体放松,自由而绽放。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皮埃尔·博纳尔,《乡间起居室》,1913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亨利·马蒂斯,《红色餐桌》,1908


窗的抽象进程:从实体到“方格”


从具象的窗到抽象的方格,这一解构过程是一战前艺术家们重重实验的成果。


马列维奇也是在“方格”中找到自我的。在模仿保罗·塞尚,借鉴象征主义、立体主义的创作语汇后。简单的正方形击中了他的心。1913年,《白底上的黑色方块》问世。画如其名,白底之上,除了一个用黑色铅笔均匀涂抹的方块外,再无他物。这震动了艺术界。1915年,该作随其他30余幅作品一齐展出时,有观众难掩愤慨:“我所钟爱的一切都失去了。”然而,,马列维奇并没停止“疯狂”的脚步。两年后,《白上之白》诞生。远远望去,作品消解了形态、颜色、材料或物质。面对质疑,一相X光报告显示作品并非轻率之作。经确认,《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底部存在重叠的画面。这表明,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曾多次修改、不断调试,这是他精心打磨后的成果。


近百年来,马列维奇的方格不断被人挪用。罗伯特·劳森伯格先后创作了《白色的画》和《黑色绘画》;弗兰克·斯特拉将黑色蔓延,填满了整个绘画框;唐纳德·贾德曾在早期分割黑色方块,向马列维奇致敬;理查德·塞拉将一方块进行反转,巧妙地衍生出新的姿态;丹·弗拉文则在方块上方嵌入灯泡,实现早期霓虹灯装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艺术家挪用的仅是“方形”这一基本符号,他们在各自的实践中已赋予“格子”新的意义:比如,劳森伯格用布面引申了原作的材质;极简主义艺术家几乎不在作品中留下多余的痕迹或纹理,即“消除绘画性”;灯光或特殊方式的陈列手法,也与作品的原意相去甚远。这些实践都是使“窗”的解构迈向新的进程。


从上述实例可见,抽象运动改变的不仅是窗的形态,更赋予了它视觉意义之外的精神内核。

打开“窗”,望见艺术史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画室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1819


视窗的改变:从绘画到互联网


从具象到抽象,都是对窗的视觉结构展开讨论。窗的含义不仅于此。视窗——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画框”、“取景框”是窗重要引申义,它的改变往往伴随着新兴科技的萌芽,也催生出新的艺术媒介和表现形式。


暗箱是古老的光学仪器。相传,公元十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哈曾已建立暗箱源理,这一著作启发了英国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十三世纪,培根通过实验实现了最初的映像。文艺复兴时期,莱昂纳多·达·芬奇、阿尔布雷特·丢勒、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等人均对“小孔成像”作过相应解释。但直至1611年,约翰尼斯·开普勒正式发明便携式暗箱,才使暗箱在十七世纪的欧洲广泛使用。


作为视窗的载体,暗箱改变了人类观看事物的方式。画家们不必再通过观察实物来测量透视了。荷兰画家塞缪尔·范·霍赫斯特拉滕认为,透过暗箱看到映像更准确:“(年轻画家)除了要学会认识自然之外,还在此看到一幅真正自然的油画所应呈现的主体或整体面貌。”


当时的艺术家是否使用暗箱作画,至今没有完全的定论。以维米尔为例,后人多次指出他使用光学仪器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在于其断断续续的“点彩”笔触,与光学仪器在调焦时出现的“模糊圈”很接近。不过,从他本人的私人文献中,并没有相关记录。


二十世纪,马歇尔·杜尚的“小便池”(《泉》)调侃并解放了艺术的崇高性,日常的现有物可以作为作品的创作材料,此理念引发了如今井喷的装置艺术。1920年,杜尚以《新寡妇》为名,展示了一扇关闭的窗。以窗门为媒介的装置目前依然并不鲜现,中国艺术家李青、刘建华等都曾作出各自的实践。


朱利安·奥佩曾在上海实现数米高的“大厦”装置。每一幢看起来都相差无几,整齐划一的窗户,像一双双工业生产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他说:“如今,我们从窗外看,除了房屋,已经没有别的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文章排行

  • 阅读
  • 评论

最新文章

文章列表

 名表回收网手机版

官网微博:名表回收网服务平台

今日头条二维码 1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1 抖音小程序二维码 1
浙江速典奢贸易有限公司 网站经营许可证 备案号:浙ICP备19051835号2012-2022
名表回收网主要专注于手表回收,二手名表回收/销售业务,可免费鉴定(手表真假),评估手表回收价格,正规手表回收公司,浙江实体店,支持全国范围上门回收手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