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杂诗》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当隐士都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他们可以在尘世红尘中保全自己独立的人格,不被世间万物左右。 当世人为了凡欲奔波时,只有他们安贫乐道,守着一件茅庐和半缸子米,整天逍遥自在,游山玩水,熟读经书,真正的达到无为的境界。 虽说大家都向往隐士的生活,可是来到人世间,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戒除世俗的欲望,都想要博取功名,过上尽可能好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隐士难做,大部分凡夫俗子都决断不了世俗的欲望,成为不了隐士。 可是,随着当今生活压力的增大,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隐士的生活了,既然不可能成为完全的隐士,那么拿出几天的时间来,体验一下当隐士的感觉又怎么样呢? 一、隐士山 终南山,因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刘彻曾在此建造太乙宫,故又称之为太乙山,终南山地处陕西省境内的秦岭山脉中段,因为风光秀丽,云雾缭绕,是古代隐士隐居的好去处,这儿也被冠上了隐士山的名号。 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历史人物,都和这座“隐士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之所以被称之为隐士山,还是得因于道教天神教祖——老子。 道教鼻祖老子,曾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陈国,因为向往王者之治,便前往东周侍奉周室,担任过东周的“守藏室之官”。 可是当时诸侯混战,周天子已经彻底丧失了对于手下封国的控制力,所以老子也渐渐看出了个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渺小。 此后,周景王身死,王子群臣非但不思索如何匡正天下,重兴治世,反倒陷入了王室夺权的血腥兵戈之中,老子眼看着自己的半生心血全部化为灰烬。 因此深受打击,便拒绝侍奉新周王,辞官后西行到了秦关函谷关,在当地的终南山古楼观息止,做出来流芳百世的《道德经》,创建了学徒万众的道教。 后世的道教信徒源源不断地前往终南山朝圣隐居,践行“无为”的立身原则,终南山也因此被冠上了“隐士山”的称号。 此后,许多道教名仕都在此山发迹,我们熟悉的陶渊明亦是在终南山隐居的。 二、“隐士山”的难言之隐 虽说现代也有隐士,但显然已经没有古代那么多了,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古代的时候人命如草芥,不但战事四起,而且皇帝和官府层层盘剥百姓,遇到了灾难,人吃人都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所以很多人其实是被逼无奈才去当隐士的,如果在俗世可以衣食无忧,谁又愿意终日与山林为伴呢? 到了现代,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只要肯奋斗,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因此,归隐的人自然就少了。 可是,不去当隐士,不代表人们不需要一个让内心可以清净的地方,现代社会好归好,但只有一个毛病——压力太大,因此,新时代的终南山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现代人净化心灵的地方。 因为终南山地处经济发达的西安市,作为我国中部的经济中心,这里的交通非常发达,人们前往终南山并不费事,再加上这儿盛行已久的隐士文化,所以许多人都选择在清闲时刻,来到终南山放松身心。 但是隐士,说到底,关键字在于“隐”,一个人山人海的地方,怎么可能归隐呢?原本终南山还只是一个当地人游玩的好去处,随着互联网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到这儿来净化心灵,也让这儿原本的隐士有些不堪其忧。 三、真正的隐士 这儿也有一些真正来归隐的,他们在上山前,会提前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生活物资,然后不携带任何现代的通讯工具。 在山上建立一处茅庐,顶着寒风去挖野菜,自己劈柴驱寒做饭,打水饮用,下了一场雪,就让他们直打哆嗦,准备放弃隐居生涯,最后他们也都能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隐士的日子并不好过。 当然,也有一些人永远的定居在了那里,成为了真正的隐士。 由于隐士的生活是清净的,外人很难一窥他们生活的究竟,记者张剑锋便对此产生了兴趣,二十多年来,走访了终南山的六百多家隐士。 他说,隐士其实并不是反感陌生人,只是大部分的游客一来到山里,就大喊大叫,留下一地垃圾,以看动物的眼光看待隐士,隐士自然不会欢迎他们。 但如果你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真正以了解的姿态前往,多数隐士还是非常乐于接待的。 一开始,张剑锋敲门拜访时,多数道士还没开门,就知道他是外来的陌生人,原来,当地的隐士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敲门时会念一些宗教的术语,作为相互之间表明身份的暗号。 最为有趣的一次是,他去探访两位比丘尼师徒居住的山洞。 虽说两人就在里面,但是因为他们事先不知道暗号,所以这对师徒并没有开门,他们便不善罢甘休,坚持敲门,里面的人才开了门,在她们居住的环境里,只有简单的书籍和生活物品。 但是,与物质上的贫乏相对的是,他们的生活却非常的逍遥快活,张剑锋问了这些隐士对当下的生活满不满意,他们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每天都是自然风光相伴,不用陷入人情世故的漩涡中去,也不会产生不该有的欲望。 “中国现在发展的太好了,连我们这种与世隔绝的隐士,日子都好过了。”一位在这儿隐居了四十多年的隐士如是说到。 四、物质充盈,精神匮乏 即使是看似逍遥自在的隐士,也会面临生活上的困境,那么,隐士生活究竟是有什么独特的特质,才可以吸引现代人的向往呢? 一言以蔽之,现代生活,虽说衣食无忧,却又有太多的俗事需要挂在心上,尽管我们可以衣食无忧。 但我们总是想要许多可望不可及的需要,我们想要名车,想要名表,想要高端的消费品,这些事情都能为我们平添许多烦恼。 我们衣食无忧,却苛求高位,希望能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晋升,一旦晋升失败,就会不开心很多天。 我们衣食无忧,但是却忽略与身边人的关系,把自己的笑脸赔给了客户和老板,却把自己性情最差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家人,忽视了身边最细微的幸福。 所以,隐士生活抛弃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却重拾起了人性当中最原始的幸福,重建了人们对于知足常乐的感知,重建了人们对于温存亲情的依恋,这样的人生怎能不让向往呢? 结语 早在十多年前,心理学家就发现过一个奇妙的社会现象,越是发达的国家,这个国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自杀率也相应地提高,学者将其解释为,现代社会当中,人们在丰沛的物质下,内心财富逐渐匮乏,缺乏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 因此,隐士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知足常乐的精神,虽说隐士当中“出世”的处事原则,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但是不妨我们像隐士一样,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训取幸福,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所以,年轻人口口声声的压力大,不过只是眼前暂时的乌云,人们心底能够感知得到,太阳在乌云之后,中国人民是幸福的人民。 参考资料:《杂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