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昨日正式开幕。以“我·纪录·事实”为宣言、“东·西”为主题,本届纪录片大会给杭州的人们带来了不少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IDF正式拉开展映的帷幕。在首日放映中,便有这些纪录片脱颖而出。 看的第一部纪录片《以生命之名》,是国外导演阿兰卡瓦利耶的“日记体”家庭录像。 影片主线围绕阿兰想要拍摄自己好友、女性小说家艾曼纽的自传电影《一切都会变好》,但“一切并没有变好”。艾曼纽讲述了她的父亲在一次心脏病发作时请求她“结束一切",没想到一语成谶。由于艾曼纽需要做一个紧急手术,他们不得不将拍摄推迟至次年春天..... 整部纪录片以喃喃自语的旁白,描绘步入老年的导演对生与死的复杂凝视,伴随着沉重、悲伤的告解,纪录了导演本人痛苦却又甘愿沉浸于痛苦之中的风烛残年的生活痕迹。 纪录片《羔羊变雄狮》,跟踪拍摄了三个男人:一个是肯尼亚的象牙非法偷猎的中间人,一个是大象猎手,另一个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员,他们的生活联结在一起。影片通过揭露非法偷猎中看不到的阴暗面,试图说明一个很难用是非善恶来理解的问题。 导演大量使用了一些纪录片不常用的摄影技巧,加上极具冲突感的人物关系和叙事线索,让这部纪录片宛如一部警匪大片。 处女作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实在是令人叹服。镜头调度的视听处理难度同比《黑尔郡的日与夜》甚至更高,且是在冒着生命危险下拍摄,也太难了吧?导演的纪录片观念是年轻一代的,并非因处理犯罪题材而置入类型因素,而是将纪录片本体彻底地犯罪类型化——无论是从合谋猎杀大象的三位主人公这一新颖视角切入,对他们的各式困境的处理,再到高规格的摄制与复杂镜头调度,以及参考《盗火线》《绝命毒师》的后期编排剪辑。每一个步骤都踩得很好。 p.s.男主X好像公司,外加整个影调风格,经常跳戏到“猎杀大象版”《月光男孩》... 纪录片《蜂蜜之地》讲述的是在巴尔干半岛深处一个遗世独立的山区中,坐落着一个没有公路、电力与自来水的小村庄,哈蒂扎·穆拉托娃与她生病的母亲居住于此。她是最后一个野生养蜂人,凭着在距离最近的城市小批次销售蜂蜜得以勉强糊口——最近的城市仅需四小时的步行路程。 一个流动家庭带着他们轰鸣的发动机、吵闹的小孩和一群牲畜造访此地,彻底打破了哈蒂扎平静的生活。哈蒂扎以时尚的心态乐观地等待局面的改善。但很快,和谐与争端、过度开发与可持续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冲突一触即发。 纪录片《蜂蜜之地》有点不如预期,因为它的优秀是意料内、而非意料外的——包括细腻、感性的视角;能让拍摄对象忽视镜头存在的关系处理;编排剪辑不藏修饰痕迹、大胆选择偏剧情片的剪法,从而达成多面向的自然捕捉与情感呈现。 失手的两个地方,可能就是在两户关系恶化的转折上过渡稍快了点,以及如“白昼流星”般的现代化问题没有更深的挖掘。而这也导致这部作品看着非常宜人,却又很难让人真正体验到其中的孤独与痛苦。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