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继浙江大学推出 “微信阅读10万+可认定学术成果”之后 国内某博物馆 也将要推出 “展览参观10万+可认定为学术成果”了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政策 据了解 该政策关键内容如下 1 评定制度 实行 临展多人责任制 和 成果积分制 临展多人负责制 即每个临展将由 内容+形式+藏品+社教+宣传 5个方向负责人组成 成果积分制 分别对 参观量、社教活动人数、宣传报道数量 等项目进行分值评定 分值合计达到一定标准 各负责人可认定学术成果一份 分值越高,学术成果等级越高 2 积分细则 A.展览参观量 展出时间内 月均参观量每增1万人积1分 超过10万+,每增加1万人积2分 B.社教活动人数 展览每月各类社教活动不少于3场 场均人数达到100人/次积1分 每增加20人/次,累加1分 C.宣传报道 宣传报道媒体数超过10家 或 宣传文章超过20篇 积1分 每增加5家媒体 或 每增加10篇宣传文章 累加1分 3 学术成果评定标准 在展览结束后 三项积分合计达30分 且每个单项分不低于8分 各负责人可认定 团体学术成果一份 单项积分超过15分 且其他单项不低于8分 该项目负责人可认定 独立完成学术成果一份 单项积分超过20分 可认定重大学术成果一份 看到这样的消息 大家是不是都在关心 究竟哪家博物馆这么敢为人先? 答案就是 。 。 。 。 。 。 。 。 。 。 。 还没有哪家博物馆敢这么做! 没错! 上面这些都是笔者脑补的! 这是一条假!新!闻! 但脑补的假新闻背后 其实有着笔者的 一片苦心 一片苦心 一片苦心 一片苦心 到底是哪几片苦心呢? 去年“石渠宝笈故宫跑”刚过 这个月 千里江山图又来了 估计故宫又要“跑”起来了 但想问一句 去年你开门就跑得飞起 排队6小时 前面催、后面推 看展3分钟 你还记得你看了什么吗? 今年几个搜集几十家单位了 数百件文物精品的大展 肯定都有人看过了 但展览文字只有 标题+前言+题部+说明牌+结语 没有过多解释 展品多到专业人士都会看花眼的 普通观众除了咔咔拍照 还收获了什么? 在各种“火爆展览”面前 一切社教活动都是纸老虎 策展时间紧张 来不及设计社教活动 爆满的展厅甚至没有地方做社教 缺少走心的展览 在一波一波精品展览的冲击之下 观众猎奇的心 胜过 细细品读理解展览的心 如同重庆火锅吃多了 会不习惯北京涮肉的味 其实想说的是 宝物越来越多、看进去的却越来越少 展览越来越火爆、社教却越来越淡 爆款展览很多,走心展览却很少 回到上文脑补的政策 观量10万+就能评学术成果? 没有这么简单 三项积分合计达30分 且每个单项分都不低于8分 才认定团体学术成果一份 中间强调的单项分 实际上就是想 平衡我们失重的展览 这些脑补的政策背后 想让大家反思 我们展览的选题与形式 和 激励制度 其实对于博物馆人来说 他们思考的是 我们想给观众提供什么? 展览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要让博物馆展览提升 要让策展团队更多付出 在没有激励政策和压力之下 其实是很难的 如果金钱奖励无法实现 那学术奖励应该是最靠谱、最易实现的 不久前 国家七部委提出 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方案 希望博物馆在人事改革之后 也能在激励制度上有所改变 其实 除了上面脑补单项之外 文创售卖、观众体验、社会评价 也应该纳入到评分细则中 期待不久之后 这样的“假新闻”能够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