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5月29日,一阵紧张急促的铃声忽地响起,这铃声是来自于宋庆龄的卧室。 往日安静的卧室嘈杂起来,众人的眼中满是焦急。 此时医生们正在对宋庆龄做着最后的抢救。 随着仪器声音的停止,宋庆龄先生与世长辞。 依照事先准备,宋庆龄的遗体被送往了客厅中。不久后,领导人们和宋庆龄的亲朋们悉数赶到,对宋庆龄进行了遗体告别。 6月2日,宋庆龄的遗体送去了火化。6月4日,是宋庆龄的葬礼。按理说她的葬礼必定是以国礼安排,是一点差池都不许有的。 但在葬礼当天,宋庆龄的葬礼却提前了5分钟举行,这是何故? 宋庆龄先生的身后事 宋庆龄在生前曾经明确地表示,她不需要铺张浪费,不用国家特意为她花钱建造坟墓。 此外,她也不想因为和孙中山合葬,而破坏了中山陵。 宋庆龄说;“我不愿意和伟人分享荣光。孙中山应当安葬在中山陵受后世景仰,而我则和我的家人们安葬在同一处。” 葬礼事宜由李家炽负责安排,他依照宋庆龄生前的意愿,将宋庆龄的骨灰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之中。 这场葬礼在宋庆龄病重之时,便开始着手安排。 而李家炽最开始接到任务,是在1981年的3月底。当时李家炽因为工作来到了北京开会。 在开完会后,李家炽原本想要离开了,却被来人拦住了脚步。 这个人正是当时的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冯文彬。 冯文彬带着李家炽来到了一处安静的地方。 冯文彬说道:“宋庆龄先生已经病重了,她的病已经难以治愈,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延长她的生命以及早做打算。” 宋庆龄所患的病是血癌,即大家通常所说的白血病。 彼时的宋庆龄已经是88岁高龄了,在年近耄耋之年身患重病,已然是十分痛苦的事。 在年老和疾病的消磨下,当时的宋庆龄的身体已经是如朽木一般。 血癌这种疾病一直是难以攻克的疾病,当时的医学专家们能做的,只能是减少宋庆龄的痛苦,让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尽量舒适一些。 李家炽在和冯文彬的谈话中得知,宋庆龄希望死后可以安葬在上海万国公墓之中。 李家炽也为宋庆龄的多方考虑而动容,因此也坚定地接受了上级给的任务。在次日便返回了上海。 在抵达上海后,他立刻找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们,并且把宋庆龄的愿望传达给了他们。 得知宋庆龄的想法后,上海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们都十分感动。 宋庆龄在上海出生长大,为国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她也是上海人民的骄傲。 宋庆龄想要落叶归根,他们也愿意协助李家炽,完成宋庆龄最后一个愿望。 在联系完上海市政府后,李家炽便和他们着手准备宋庆龄的葬礼安排。 从场地到人员安排,几乎是事无巨细。 蝉鸣响起,时间很快就到了五月。 彼时宋庆龄的身体状况开始急剧恶化,众人心里也明白,宋庆龄大概时日不多了。 中央领导立即联系李家炽,询问宋庆龄葬礼安排事宜,但李家炽却坦言道,自己还没有安排好方案。 李家炽说道:“此次宋庆龄先生的葬礼,是按照国葬的规格安排的。中央之前也有为其他伟人举办过国葬,但这次却是由上海方面承办的,这确实是第一例。没有先例参考,我们也怕出差池。还请中央方面指示。” 在知道李家炽的难处后,中央方面派出了人到达上海,和李家炽一同安排。 国葬是国家举办的最高规格的葬礼,场面十分壮观,并且参加哀悼仪式的人员数量众多。 但宋庆龄生前多次表示,不愿意兴师动众,一切从简最好。 在结合宋庆龄的想法后,李家炽等人把葬礼的出席人数从五百人缩减为二百人。 宋庆龄一生简朴不喜奢华,她的葬礼也是如此。 在最终制定好方案后,李家炽便向中央领导汇报。 在上级过目完葬礼方案并且无异议后,李家炽立刻向上海方面传达,要求他们随时待命,做好举行葬礼的准备。 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北京的医院病房中与世长辞。 为了留下宋庆龄的面容,中央特地请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司徒教授,为宋庆龄制作了面模。这份面模也被作为标本留给后世之人。 在宋庆龄的追悼大会上,邓小平恳切地说:“宋庆龄同志逝世前不久,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时期来的夙愿。这是宋庆龄同志的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在经过遗体告别,追悼大会等仪式后,最终宋庆龄的骨灰回到了她的家乡,上海。 葬礼提前展现为民精神 依照李家炽等人制定的方案,宋庆龄的葬礼应当是在1981年6月4日上午10点准时开始。 但在葬礼当天,葬礼却提前了5分钟举办。 而提前举办葬礼,却是邓颖超当天在葬礼现场临时决定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邓颖超和其余的中央领导在6月4号当天早上,便从北京出发了。他们乘坐专机赶到了上海。在飞机停靠机场后,不待休息片刻,众人便马不停蹄来到了上海万国公墓。 到达上海万国公墓后,邓颖超联系了李家炽说;“我想要到宋庆龄先生的葬礼现场看一看。” 邓颖超此举并非是不放心李家炽等人的安排,而是邓颖超对宋庆龄的尊敬和不舍。 到达现场后,邓颖超看到了许多领导和市民们,在现场等候着葬礼开始。他们皆是肃穆而又庄重,陪着宋庆龄走完最后一程。 葬礼当天十分炎热,上午的户外也闷热无比。市民中不乏老人和小孩子,但他们的头上布满了汗珠。 但他们没有一丝不满的神情,都是耐心地等待着葬礼开始。 邓颖超见此情况十分不忍,市民们皆是自发地参加宋庆龄的葬礼,但邓颖超也相信宋庆龄同样不希望老人家和小孩子,因为她而在忍受酷暑。 邓颖超立刻找到了李家炽说明了情况,李家炽也十分赞同邓颖超的想法。于是二人找到了中央上级领导汇报了此事。 李家炽急切地说:“虽然还没到葬礼开始时间,但场外天气已是十分炎热。在场群众中老人家和孩子众多,在酷暑下暴晒,怕是要中暑。我们希望葬礼可以提前开始,希望领导们批准。” 中央领导们也同意了这个临时的改动。 市民们出于对宋庆龄的敬仰,才会到此参加宋庆龄的葬礼,提前葬礼不仅照顾市民们的感受,也将宋庆龄先生的为民精神继续传递下去。 葬礼开始后,护送宋庆龄骨灰的灵车由车队包围着。车队缓缓地向万国公墓的方向移动,街边站满了自发参加送葬的市民们。 到了万国公墓后,解放军礼兵们护送着宋庆龄的骨灰,到达了宋家的墓地之中。 宋家家族的墓地不是特别大,但在经过修整翻新后也是焕然一新。 宋家墓地种满了松柏冬青,衬得整个墓地十分安静肃穆。宋庆龄最后被安葬在父母合葬墓的东侧,最终她也能长伴在父母身侧了。 葬礼开始后,邓颖超等人上前献上了黄色香石竹花。这种花是宋庆龄最喜欢的花卉,在她离世后便让它们陪伴着她。 生前的宋庆龄 回顾宋庆龄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 她出生于富庶人家,自小生活优渥。 在青年时期,宋庆龄被送往美国接受新式教育,之后又不顾家中反对,毅然决然和孙中山结为连理。 宋庆龄和孙中山二人,为了革命奉献了一生。孙中山是革命的先驱者,但宋庆龄也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早年间的宋庆龄,便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之中。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宋庆龄又参加了许多反侵略,崇尚和平的会议。她身体力行地向人民宣传着和平和反战的思想。 宋庆龄也同样心系着人民群众和老百姓们。在闲暇之余,她总是在全国各地四处奔波,慰问和了解着老百姓们的生活。 乡村、工厂、田间都曾经留下了宋庆龄的身影。她了解着人民的生活,也体谅着他们的艰苦和不易。 宋庆龄作为女性也更加地能够和妇女们共情,她热切关注着妇女们的解放事业和工作,为妇女争取合法权益做出了无数的工作。 对于孩子们,宋庆龄也十分关心。她深知孩子们是中国的未来,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 为了孩子们,宋庆龄积极推进教育工作。她也时常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宋庆龄一生都未有生育,但她却当之无愧是全天下孩子们的母亲。 宋庆龄不仅在国内享有美名,在国外也是如此。她时常代表中国,到各个国家和地区走访,她也凭借着人格魅力广交好友。 对外她是友好的外交家,是体恤人民的领导人;对内她奉行节俭,时常通过变卖旧物来添补家用。 晚年的宋庆龄,因为工作原因时常呆在北京,但对宋庆龄而言上海的住所才是她真正的家。她最后一次回到上海的家中,她把家中的旧物品和老物件悉数变卖。 这些珍贵的老物件被宋庆龄以低价卖出,但这些变卖后所得的钱财,也被宋庆龄用于帮助老百姓一事上。 在宋庆龄离世后,上海市政府将宋庆龄曾经变卖的东西,买回了一部分并且放在了宋庆龄曾经的住所之中。 这些物品回到了曾经的家中,也算是物归原主了。 宋庆龄一生都在为了国家为了大局考量,所以她在生命前最后一刻,也不愿意国家为了自己的葬礼大肆铺张,她也不愿意因为合葬而破坏中山陵。 在宋庆龄离世后,中共中央为了纪念宋庆龄而立下碑文。 宋庆龄为了中国做出了许多努力和牺牲,她的功绩和贡献应当被后人所铭记。 回首建党这百年来,因为宋庆龄等一众爱国主义者的奉献,才能让中国共产党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宋庆龄已然逝世几十年,但她的精神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我们不仅要铭记这些先辈们的事迹和精神,更要学习他们的举止,践行他们传递下来的美好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