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四大绸都”,分别是杭州、苏州、湖州和盛泽,除了盛泽以外,其他三个“绸都”皆是设区市及以上城市,唯独盛泽是一个镇。盛泽人知道,丝绸是盛泽之所以成为江南名镇的灵魂,是盛泽的一张名片。留住丝绸之根,并将丝绸产业做强做大,才能擦亮这张金色名片,才能让几千年的丝绸文化重放光芒。 今天的盛泽,活跃着很多丝绸行业的逐梦人。 全产业链 织就丝绸行业新标杆 江苏华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位于盛泽镇东侧,整个企业看上去像一座花园,就是这家全真丝企业,现在是丝绸行业全产业链的标杆企业。 丝绸行业怎么做全产业链?华佳集团董事长特别助理谈金麒说,简单地说,他们的企业,包括了蚕种培育、种桑养蚕,到缫丝、织造、印染、服装在内的丝绸产业的每个环节。“由于太湖流域的蚕桑种植面积越来越少,华佳及时实施了‘东桑西移’战略。”谈金麒说,2006年,华佳在广西象州县种了8万亩优质桑树,采取的是“公司+茧站+农户”的合作方式。为了保证蚕种优良,办了蚕种场;为了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在当地办了缫丝厂,年产白蚕丝500吨左右,如今缫丝厂已经成为当地的标杆企业。2015年,企业又在云南曲靖市的一个镇发展桑树种植面积,种了1万多亩桑树,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收购当地农民的蚕茧。公司还流转2000多亩土地开辟成新的桑园,采用工厂化养蚕的方式种桑养蚕。“传统的蚕房只有几十平方米,养蚕人很辛苦。工厂化养蚕的蚕房达600多平方米,采取机械化加人工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大减低,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谈到盛泽作为绸都的荣耀,谈金麒深有感慨地说,绸都一直有一批丝绸逐梦人,华佳集团董事长王春花就是一位。尽管现在盛泽的丝绸企业在数量上来说比过去有所减少,但在企业规模上、生产工艺上、产业链的整合上,却有前所未有的进步,因此,盛泽至今是名副其实的绸都。华佳集团生产的白蚕丝,是中国名牌产品,成为欧洲很多服装奢侈品品牌的专用白蚕丝,其丝绸服饰产品则是中国驰名商标。为了弘扬丝绸文化,华佳集团还斥资上亿元建了一座丝绸文化博览园。 宋锦重焕光彩 成为国礼“常客” 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穿的服装是哪里制作的?是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家坐落在盛泽的丝绸企业所制作的服装、手包、丝巾等,已经60多次成为国礼。那么,这家丝绸企业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负责国礼的礼宾部门如此青睐? 说起宋锦,51岁的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立马神采飞扬,话匣子就此打开—— 吴建华的祖传几代都是从事丝绸行业的,家里至今还保存着老式的丝绸纺织机械。他大学毕业后,进了当时的吴江新生丝织厂,1996年自己出来做贸易。2000年他用自己的积蓄办了一家丝绸企业。他的志向,就是继承父辈的工艺,发扬丝绸文化传统。企业发展得很快,2009年兼并了苏州东吴丝织厂。这家企业是当时制作宋锦的最大企业之一。吴建华明白,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是宝贵财富,因为锦是丝绸14大类中最高贵的品种,中国有三大锦:四川的蜀锦、南京的云锦和苏州的宋锦。留住宋锦的核心技术团队,为日后的宋锦重放光芒埋下了伏笔。 有一年,吴建华去法国参加全球面料展,他注意到另有一个展会,那个展会是专门为全球服饰奢侈品提供面料的。他进去看了,一名参展的法国人站台上有一块丝绸面料,吴建华一看就觉得眼熟,疑心是自己企业生产的,法国人说丝绸面料并不是从中国进口的,而是从韩国企业买的。吴建华一口气说出这个面料的所有特征,法国人这才相信。吴建华注意到,自己企业生产的产品卖给韩国人的价格是每码(不到一米)52元人民币,而韩国人卖到法国的价格则是每码50欧元!可是,韩国企业因为有品牌、有设计,所以能卖出这么高的价格。就在那一刻,吴建华下决心一定要做出自己的品牌,而且一定得做大品牌。 回到企业后,一名原来做宋锦的老技工说,要在丝绸行业中脱颖而出,做宋锦是不错的选择。吴建华一听,对,就做宋锦!不过,不是完全照抄过去的工艺,既要有传承,还要有发展,发展的方向是更具时尚性和实用性、更具文化内涵。说干就干,一匹匹宋锦重新出现在绸都,要知道,宋锦离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很多年了,宋锦一直躺在博物馆里呢! 接受采访时,吴建华就坐在“宋锦博物馆”里。偌大的博物馆里陈列了几千种宋锦产品,日常穿戴用品应有尽有,在灯光下闪烁着奇妙色彩的宋锦,看起来是这么华贵和时尚。“我们的宋锦品牌叫‘上久楷’,现在在丝绸界名气已经很响亮了。”他说,为了与世界时尚保持同步,企业聘请阿玛尼、LV等奢侈品牌的设计师设计宋锦产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也是企业的设计师。“宋锦不仅复活了,而且大放异彩了。作为绸都人,我为弘扬丝绸文化做了一点事,特别有自豪感。” 弘扬丝绸文化 盛泽一直在努力 事实上,弘扬丝绸文化,盛泽一直绷紧着这根弦。 吴江区委常委、吴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盛泽镇党委书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党工委书记范建龙介绍说,为了弘扬丝绸文化,盛泽镇举办中国盛泽丝绸旅游文化节,“这个节一办就是十九届,今年10月17日,这一节庆又如期顺利举行。” 作为丝绸之乡,盛泽有一座先蚕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盛泽丝业商人公建。种桑养蚕的盛泽人每年要过小满节,纪念传说中发明养蚕的“蚕花娘娘”嫘祖。2005年,先蚕祠内增设了丝绸博物馆,馆内陈列以吴江丝绸历史发展为主线,配合声光影效果,将古老的蚕桑文明形象地展示出来。2015年,盛泽镇又建成中国盛泽丝绸纺织陈列馆,进入这一陈列馆,可以详细了解中国丝绸文化、盛泽古镇的发展沿革。 盛泽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荣良说,关于丝绸文化,盛泽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盛泽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这些遗存。 盛泽有一座圆明寺,始建于北宋,明朝时重建,抗战时毁于日军炮火。圆明寺原址的北面是曾经的苏嘉铁路,东面是运河码头,寺庙周围曾经是丝绸交易和贸易的繁华之所。2016年,盛泽镇党委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圆明小镇,规划建设面积3000多亩,一期项目占地360亩,投资15亿元,除了重修圆明禅寺外,还将修复主打禅修的学之客栈、庄面(古代丝绸贸易的主要场所)、八大会馆,恢复重建古代盛湖八景。项目完成后,将融合“丝绸”和“佛教”两大核心元素,推出蚕禅理念,既有旅游功能,又能普及丝绸文化。2017年,圆明禅寺、学之客栈、圆明文化广场已经开工建设,“日出万绸,已被天下”的盛泽古代风貌将重现人间。“重建这些古代丝绸文化遗存,是几代盛泽人的愿望,现在就要实现了。”高荣良说。 |